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海峰
《山西林业》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芦芽山保护区草地面积大,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干扰,草地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介绍了该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概况,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不同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退化草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松鼠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建荣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2,共2页
20 0 0~ 2 0 0 2年的 4~ 10月 ,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松鼠 (Sciurotamiasdavidianus)的生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鼠的种群密度在全区为 3.33只 /km2 ,5~ 7月为繁殖期 ,年繁殖 1次 ,每胎产仔 3~ 5只 ,产后 4 8天小鼠与母...
20 0 0~ 2 0 0 2年的 4~ 10月 ,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松鼠 (Sciurotamiasdavidianus)的生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鼠的种群密度在全区为 3.33只 /km2 ,5~ 7月为繁殖期 ,年繁殖 1次 ,每胎产仔 3~ 5只 ,产后 4 8天小鼠与母鼠分居。岩松鼠喜食松籽及农作物种子 ,在食物组成中植物性食物占 90 .2 8% ,动物性食物占 9.7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岩松鼠
生态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丽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4-595,共2页
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我国特产鸟类,在山西为留鸟.2002~2004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 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
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我国特产鸟类,在山西为留鸟.2002~2004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 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卵3~5枚,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为97.44%,巢内育雏12~13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
噪鹛
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 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 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 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 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月9日,窝卵数4~6枚,最早孵化期为6月13日,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84 44%;巢内育雏期为13~14天,巢外育雏期为8~9天,幼鸟成活率为86 84%,繁殖力为2 11只。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75 43%,植物性食物占24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山
麻雀
生态
繁殖
食物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松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1999~ 2 0 0 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松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6 0 0~ 2 10 0m的针阔混交林带 ,分布率为 4 3.4 8% ,种群遇见率为 0 .5只 /km ;4~ 7月为松...
1999~ 2 0 0 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松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6 0 0~ 2 10 0m的针阔混交林带 ,分布率为 4 3.4 8% ,种群遇见率为 0 .5只 /km ;4~ 7月为松鸦的繁殖期 ,5月 5日~ 6月 9日为产卵高峰期 ,窝卵数为 3~ 6枚 ,孵化期为 16~ 17天 ,孵化率为94 .2 9% ,巢内育雏期 19~ 2 0天 ,幼鸟离巢率为 90 .91% ;松鸦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 ,占总食物量的 5 3.1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松鸦
繁殖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戴胜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丽荣
郭建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2,258,共3页
2003~2005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戴胜Upupa epop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本区为夏候鸟,多在林缘耕地栖息,巢多筑于树洞中或岩隙岸堤的洞穴里,窝卵数6~7枚,卵均重4.1g。孵化期17—18d,育雏期26~28d。
关键词
戴胜
繁殖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0年第5期259-261,297,共4页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1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7~18 d,孵化率为83.2%,巢内育雏期18~19 d,幼乌离巢率为96%;星鸦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鸦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繁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燕的迁徙和繁殖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赵爱生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2010~ 2012年4~11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岩燕种群的迁徙、繁殖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岩燕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迁入本区为4月28日,最晚迁出为11月2日.岩燕在本区的季节迁徙年间相差2~3d,居留期相对稳定.繁殖前遇...
2010~ 2012年4~11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岩燕种群的迁徙、繁殖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岩燕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迁入本区为4月28日,最晚迁出为11月2日.岩燕在本区的季节迁徙年间相差2~3d,居留期相对稳定.繁殖前遇见率为1.5只/km,繁殖后遇见率为2.1只/km.繁殖期为5~7月,最早营巢期为5月17日,大量岩燕的营巢时间为5月下旬.巢营于临近河流、湿地附近的岩壁和土崖洞穴中.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8~9d.巢呈碗状,以少量细草茎叶为框架,由大量苔藓、地衣、泥土和唾液浇筑而成,十分结实和精致.筑好巢后1~2d开始产卵,最早产卵期为5月28日,日产1枚,窝卵数3~5枚,产齐卵的第二天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 ~ 15 d,孵化率为93.3%.巢内育雏期19 ~20 d,雌雄鸟共同育雏.此研究结果对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一定依据.岩燕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在育雏时期,亲鸟喂育幼鸟的食物全部为昆虫类,所以岩燕对湿地周围的农林生产很有好处,应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燕
迁徙
繁殖研究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研究
9
作者
王梦迪
张昆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问题提出了一条基于GIS的技术路线。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设想了搬迁核心区居民的场景。本着就近搬迁的原则,以研究区内的地形、交通、水资源以及居民聚集性为影响因子,借助GIS缓冲...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问题提出了一条基于GIS的技术路线。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设想了搬迁核心区居民的场景。本着就近搬迁的原则,以研究区内的地形、交通、水资源以及居民聚集性为影响因子,借助GIS缓冲区、叠加分析功能划定适宜建造新住宅区的地块,再以面积大小和地块的形状指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终选址方案,并对提出的选址方法进行优劣势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搬迁
住宅选址
形状指数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84-186,共3页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四声杜鹃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马丽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257-258,共2页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2%,繁殖成功率89%。巢内育雏期11~12d;星头啄木鸟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90.3%,对森林生长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头啄木鸟
繁殖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
1
12
作者
石睿馨
《山西林业》
2020年第5期20-21,48,共3页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带和暖温带植被交错地带,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介绍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价值,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保护区效益评价。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保护
价值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
1
13
作者
郭建荣
《野生动物》
2004年第5期3-5,共3页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的流到小村旁……",当年郭兰英唱的这首歌响彻大江南北,同时也显示出当时山西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的美好景象.在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晋西北黄土高原...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的流到小村旁……",当年郭兰英唱的这首歌响彻大江南北,同时也显示出当时山西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的美好景象.在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闪耀着一颗绿色的璀璨明珠,它就是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森林植物
气候环境
自然景观
野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鹛的繁殖生态习性研究
14
作者
高瑞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留鸟。繁殖前种群遇见率为0.12只/km,繁殖后为0.2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0.09只/km。该区山鹛的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求...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留鸟。繁殖前种群遇见率为0.12只/km,繁殖后为0.2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0.09只/km。该区山鹛的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求偶配对,5月中旬开始产卵,最晚6月末至7月初产卵。最早营巢期为5月13日,营巢天数6-7 d,巢筑好后3-4 d开始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3-5枚,由雌雄鸟轮流抱窝孵卵,孵卵期为12-13 d。巢内育雏11-12 d后离巢,巢外育雏6-7 d,平均孵化率为80.0%,平均成活率为91.7%。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总频次的77.3%,是重要的森林益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
鹛
繁殖习性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虎纹伯劳生态习性研究
15
作者
郭瑞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267-268,275,共3页
2011—2013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虎纹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在该区为夏候鸟,最早4月23日迁来.最晚9月27日迁走,居留期为147~155d。迁来初期,虎纹伯劳常在低山灌丛带、河谷地带的向阳...
2011—2013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虎纹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在该区为夏候鸟,最早4月23日迁来.最晚9月27日迁走,居留期为147~155d。迁来初期,虎纹伯劳常在低山灌丛带、河谷地带的向阳处或电线、电杆活动。进入繁殖期。虎纹伯劳多转移向中海拔地区的疏林灌丛带。虎纹伯劳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在8、9月最大,每千米遇见只数分别为0.51、O.58只;在4、6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千米遇见只数0.18只,3年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平均为0.29只/km2繁殖前(5月)每千米遇见只数为O-33只,繁殖后(9月)每千米遇见只数0.58只,繁殖后比繁殖前每千米遇见只数增长76%。繁殖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上旬营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7~8d,窝卵数4~6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5~16d,雏鸟晚成性,巢内育雏14~16d,平均孵化率为89.7%,平均成活率为89.2%.繁殖力2.2只,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种类的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虎纹伯劳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晋第一名山
16
作者
赵七保
肖文
《山西林业》
1994年第2期11-11,共1页
三晋第一名山芦芽山位于晋西北的宁武、五寨、苛岚三县交界处,海拔2784米,其山势因酷似破土而出的芦苇嫩芽而被古人称为芦芽山。境内山势雄伟,怪石嶙峋,史称“三晋第一名山”。现代,人们又把芦芽山称为“山西的小黄山”。芦芽...
三晋第一名山芦芽山位于晋西北的宁武、五寨、苛岚三县交界处,海拔2784米,其山势因酷似破土而出的芦苇嫩芽而被古人称为芦芽山。境内山势雄伟,怪石嶙峋,史称“三晋第一名山”。现代,人们又把芦芽山称为“山西的小黄山”。芦芽山地区,有芦芽滴翠,荷叶牧马,天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森林旅游业
三晋
黄土高
森林小气候
悬空寺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森林公园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惠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22-322,336,共2页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冠纹柳莺在该区为夏候鸟,春季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6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12日,居留期143~148 d,每年的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配...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冠纹柳莺在该区为夏候鸟,春季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6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12日,居留期143~148 d,每年的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配对筑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5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卵产齐后第2天由雌鸟担任孵化任务,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约9~10 d,巢外育雏8~9 d;孵化率为88%,成活率为93.0%。冠纹柳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占总食物频次的97.3%,是重要的农林益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纹柳莺
繁殖习性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海峰
机构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
出处
《山西林业》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文摘
芦芽山保护区草地面积大,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干扰,草地生态系统正逐步退化。介绍了该保护区草地生态系统概况,分析了草地生态系统特点,提出了不同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退化草地
生态修复
分类号
S818.2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松鼠生态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建荣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71-172,共2页
文摘
20 0 0~ 2 0 0 2年的 4~ 10月 ,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松鼠 (Sciurotamiasdavidianus)的生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鼠的种群密度在全区为 3.33只 /km2 ,5~ 7月为繁殖期 ,年繁殖 1次 ,每胎产仔 3~ 5只 ,产后 4 8天小鼠与母鼠分居。岩松鼠喜食松籽及农作物种子 ,在食物组成中植物性食物占 90 .2 8% ,动物性食物占 9.72 %。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岩松鼠
生态
食性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被引量:
9
3
作者
吴丽荣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4-595,共2页
文摘
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我国特产鸟类,在山西为留鸟.2002~2004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 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卵3~5枚,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为97.44%,巢内育雏12~13天.
关键词
山
噪鹛
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文摘
2000~2003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麻雀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山麻雀在本区最早迁来为5月4日,最晚迁离为9月24日;繁殖前每公里遇见数为0 64只,繁殖后每公里遇见数0 79只。最早营巢期为6月1日,最早产卵期为6月9日,窝卵数4~6枚,最早孵化期为6月13日,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84 44%;巢内育雏期为13~14天,巢外育雏期为8~9天,幼鸟成活率为86 84%,繁殖力为2 11只。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占75 43%,植物性食物占24 60%。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山
麻雀
生态
繁殖
食物
孵化率
分类号
S862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松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2
5
作者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文摘
1999~ 2 0 0 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松鸦 (Garrulusglandari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本区松鸦主要分布在海拔 16 0 0~ 2 10 0m的针阔混交林带 ,分布率为 4 3.4 8% ,种群遇见率为 0 .5只 /km ;4~ 7月为松鸦的繁殖期 ,5月 5日~ 6月 9日为产卵高峰期 ,窝卵数为 3~ 6枚 ,孵化期为 16~ 17天 ,孵化率为94 .2 9% ,巢内育雏期 19~ 2 0天 ,幼鸟离巢率为 90 .91% ;松鸦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物 ,占总食物量的 5 3.16 %。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松鸦
繁殖
生态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戴胜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丽荣
郭建荣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52,258,共3页
文摘
2003~2005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戴胜Upupa epop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本区为夏候鸟,多在林缘耕地栖息,巢多筑于树洞中或岩隙岸堤的洞穴里,窝卵数6~7枚,卵均重4.1g。孵化期17—18d,育雏期26~28d。
关键词
戴胜
繁殖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Keywords
Upupa epop
breeding
Luyashan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
6
7
作者
王建萍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10年第5期259-261,297,共4页
文摘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1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7~18 d,孵化率为83.2%,巢内育雏期18~19 d,幼乌离巢率为96%;星鸦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76.7%。
关键词
星鸦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繁殖生态
Keywords
Star crow
Luya Nature Reserve
Reproductive ecology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燕的迁徙和繁殖研究
被引量:
4
8
作者
赵爱生
机构
山西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马家庄林场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2期200-204,共5页
文摘
2010~ 2012年4~11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岩燕种群的迁徙、繁殖和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岩燕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迁入本区为4月28日,最晚迁出为11月2日.岩燕在本区的季节迁徙年间相差2~3d,居留期相对稳定.繁殖前遇见率为1.5只/km,繁殖后遇见率为2.1只/km.繁殖期为5~7月,最早营巢期为5月17日,大量岩燕的营巢时间为5月下旬.巢营于临近河流、湿地附近的岩壁和土崖洞穴中.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8~9d.巢呈碗状,以少量细草茎叶为框架,由大量苔藓、地衣、泥土和唾液浇筑而成,十分结实和精致.筑好巢后1~2d开始产卵,最早产卵期为5月28日,日产1枚,窝卵数3~5枚,产齐卵的第二天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4 ~ 15 d,孵化率为93.3%.巢内育雏期19 ~20 d,雌雄鸟共同育雏.此研究结果对自然保护区开展鸟类资源监测和科学保护提供一定依据.岩燕主要以昆虫为食,特别是在育雏时期,亲鸟喂育幼鸟的食物全部为昆虫类,所以岩燕对湿地周围的农林生产很有好处,应予以保护.
关键词
岩燕
迁徙
繁殖研究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Keywords
Eurasian crag martin
Migration
Breeding research
Shanxi Luyashan Nature Reserve
分类号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研究
9
作者
王梦迪
张昆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2期99-103,108,共6页
基金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KLGIS2017C02)
文摘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问题提出了一条基于GIS的技术路线。以山西省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设想了搬迁核心区居民的场景。本着就近搬迁的原则,以研究区内的地形、交通、水资源以及居民聚集性为影响因子,借助GIS缓冲区、叠加分析功能划定适宜建造新住宅区的地块,再以面积大小和地块的形状指数为评价指标确定最终选址方案,并对提出的选址方法进行优劣势讨论。
关键词
居民搬迁
住宅选址
形状指数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Keywords
immigration relocation
site selection
shape index
Luyashan Nature Reserve of Shanxi
分类号
S759.93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TU984.1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观察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建萍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野生动物》
2012年第4期184-186,共3页
文摘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四声杜鹃
生态习性
Keywords
Luy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ur tones cuckoo
Ecological habit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马丽芸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2期257-258,共2页
文摘
2010—2012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星头啄木鸟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2 400 m的阔叶林、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11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189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2%,繁殖成功率89%。巢内育雏期11~12d;星头啄木鸟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90.3%,对森林生长和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星头啄木鸟
繁殖生态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分类号
S864.3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及效益评价
被引量:
1
12
作者
石睿馨
机构
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
出处
《山西林业》
2020年第5期20-21,48,共3页
文摘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温带和暖温带植被交错地带,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介绍了保护区自然资源和保护价值,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进行了保护区效益评价。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保护
价值
效益
分类号
S759.9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
1
13
作者
郭建荣
出处
《野生动物》
2004年第5期3-5,共3页
文摘
"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的流到小村旁……",当年郭兰英唱的这首歌响彻大江南北,同时也显示出当时山西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的美好景象.在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闪耀着一颗绿色的璀璨明珠,它就是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
森林植物
气候环境
自然景观
野生动物
分类号
S759.99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鹛的繁殖生态习性研究
14
作者
高瑞东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19-320,共2页
文摘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留鸟。繁殖前种群遇见率为0.12只/km,繁殖后为0.2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0.09只/km。该区山鹛的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求偶配对,5月中旬开始产卵,最晚6月末至7月初产卵。最早营巢期为5月13日,营巢天数6-7 d,巢筑好后3-4 d开始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3-5枚,由雌雄鸟轮流抱窝孵卵,孵卵期为12-13 d。巢内育雏11-12 d后离巢,巢外育雏6-7 d,平均孵化率为80.0%,平均成活率为91.7%。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总频次的77.3%,是重要的森林益鸟。
关键词
山
鹛
繁殖习性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分类号
Q959.739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虎纹伯劳生态习性研究
15
作者
郭瑞萍
机构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267-268,275,共3页
文摘
2011—2013年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虎纹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在该区为夏候鸟,最早4月23日迁来.最晚9月27日迁走,居留期为147~155d。迁来初期,虎纹伯劳常在低山灌丛带、河谷地带的向阳处或电线、电杆活动。进入繁殖期。虎纹伯劳多转移向中海拔地区的疏林灌丛带。虎纹伯劳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在8、9月最大,每千米遇见只数分别为0.51、O.58只;在4、6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千米遇见只数0.18只,3年在该区的种群密度平均为0.29只/km2繁殖前(5月)每千米遇见只数为O-33只,繁殖后(9月)每千米遇见只数0.58只,繁殖后比繁殖前每千米遇见只数增长76%。繁殖期5月下旬至7月中旬,5月上旬营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7~8d,窝卵数4~6枚,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5~16d,雏鸟晚成性,巢内育雏14~16d,平均孵化率为89.7%,平均成活率为89.2%.繁殖力2.2只,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种类的98%以上。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虎纹伯劳
生态习性
Keywords
Luya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Lanius tigrinus
ecological habit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Q959.7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晋第一名山
16
作者
赵七保
肖文
出处
《山西林业》
1994年第2期11-11,共1页
文摘
三晋第一名山芦芽山位于晋西北的宁武、五寨、苛岚三县交界处,海拔2784米,其山势因酷似破土而出的芦苇嫩芽而被古人称为芦芽山。境内山势雄伟,怪石嶙峋,史称“三晋第一名山”。现代,人们又把芦芽山称为“山西的小黄山”。芦芽山地区,有芦芽滴翠,荷叶牧马,天池...
关键词
山西
芦芽
山
自然
保护区
森林旅游业
三晋
黄土高
森林小气候
悬空寺
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森林公园
森林植被
分类号
F592.9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
被引量:
1
17
作者
李惠英
机构
山西省静乐县林业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322-322,336,共2页
文摘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保护区对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冠纹柳莺在该区为夏候鸟,春季最早迁来日期为4月16日,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12日,居留期143~148 d,每年的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配对筑巢,雌雄鸟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5月中旬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卵产齐后第2天由雌鸟担任孵化任务,孵化期11~12 d;巢内育雏约9~10 d,巢外育雏8~9 d;孵化率为88%,成活率为93.0%。冠纹柳莺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占总食物频次的97.3%,是重要的农林益鸟。
关键词
冠纹柳莺
繁殖习性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
分类号
Q959.739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技术
刘海峰
《山西林业》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松鼠生态的初步观察
郭建荣
《四川动物》
CSCD
200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吴丽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麻雀的生态资料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松鸦的繁殖生态
吴丽荣
王建萍
宫树龙
《四川动物》
CSCD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戴胜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吴丽荣
郭建荣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燕的迁徙和繁殖研究
赵爱生
《野生动物学报》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居民搬迁的住宅选址研究
王梦迪
张昆
《林业调查规划》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观察
王建萍
《野生动物》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头啄木鸟的繁殖生态研究
马丽芸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及效益评价
石睿馨
《山西林业》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郭建荣
《野生动物》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鹛的繁殖生态习性研究
高瑞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虎纹伯劳生态习性研究
郭瑞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三晋第一名山
赵七保
肖文
《山西林业》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冠纹柳莺的繁殖习性研究
李惠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