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太岳山辽东栎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42
1
作者 蔺琛 马钦彦 +4 位作者 韩海荣 曹文强 王治中 王占勤 张葆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399-1406,共8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 对自然生长的辽东栎林木用 LI-640 0测定其光合作用 ,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在完全接近自然生长的条件下测定辽东栎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强度 ,测定叶片在不同 CO2 浓度下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 ;控制温度比对应时间段的温度高 2~ 4℃ ,并控制 CO2 浓度在 3 75~ 70 0 ml· m- 3间变化 ,测定辽东栎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状态下辽东栎光合作用的日变化有两个光合速率峰 ,峰高接近 ,上午的光合速率峰持续时间较下午的长。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间有很强的正相关 ,且对胞内 CO2 浓度和蒸腾速率有较大影响。气孔导度与叶片水压亏缺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而水压亏缺受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的影响较大。 2在控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不变的情况下 ,辽东栎的叶片水压亏缺变化幅度很小 ,气孔导度变化主要受 CO2 浓度的调节 ,表现出在目前 CO2 浓度至加倍 CO2 浓度下 ,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与之对应光合速率增大 ,同时光补偿点也有所提高。当 CO2 浓度超过 80 0 ml· m- 3继续上升时 ,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均下降 ,光补偿点继续升高。3对辽东栎叶片进行升温和高 CO2 浓度处理 ,在试验进行时的温度 (2 8~ 3 7℃ )下 ,发现在 3 75~ 70 0 ml· m- 3的 CO2 浓度范围内 ,升温均导致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太岳 辽东栎 光合特性 CO2浓度 光合有效辐射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与碳密度 被引量:5
2
作者 迟璐 王百田 +3 位作者 曹晓阳 王宁 王文静 聂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35,共4页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清查平均生物量法和林木相对生长模型,研究了山西太岳山林区两种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4.24~6.07 g.kg-1,土壤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5.31~50.0...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清查平均生物量法和林木相对生长模型,研究了山西太岳山林区两种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4.24~6.07 g.kg-1,土壤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5.31~50.00 g.kg-1;两种植被类型平均森林碳储量:油松林为263.03 mg.hm-2,辽东栎林为292.31 mg.hm-2,辽东栎林约为油松林的1.12倍;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层碳储量(173.35 mg.hm-2)>乔木层(92.70 mg.hm-2)>枯落物层(6.50 mg.hm-2)>灌草层(5.23 mg.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约占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62.4%;植被层各分层碳储量大小差异显著,土壤层碳储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有机碳密度 碳储量 山西太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岳山森林演替过程中建群种的动态特征和种间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段晓梅 张钦弟 毕润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58-1665,共8页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再到华... 为解释太岳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向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演替的生态过程,该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的调查样地数据为基础,通过空间代替时间构建演替的时间序列,即从白桦林演替至白桦+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再到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和Monte-Carlo拟合检验对演替过程中白桦和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太岳山白桦种群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呈衰退的趋势;白桦种群逐渐被华北落叶松(龄级结构呈"金字塔"的增长型)种群所取代。(2)从白桦林演替至华北落叶松林的过程中,白桦种群由集群分布趋向于随机分布,驱动力主要是华北落叶松侵入扩散而形成的种间排斥;华北落叶松集群尺度逐步增大,驱动力主要是种群拓殖和种内竞争。(3)白桦和华北落叶松二者的种间关系,在白桦林阶段无显著相关,在混交林阶段由于排斥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华北落叶松林阶段二者无明显相关,二者种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群落剩余资源驱动下的种内种间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太岳 演替 格局动态 点格局分析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研究(Ⅱ)——河北承德与山西太岳油松林生产力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关玉秀 董世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1979、1980年在山西太岳林区及1981年在河北承德地区测定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资料,对两地区油松林生产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显著低于太岳林区:1.生物量比太岳低约14%;2.干量比太岳低约19%,枝量约高10... 根据1979、1980年在山西太岳林区及1981年在河北承德地区测定的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资料,对两地区油松林生产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的生产力显著低于太岳林区:1.生物量比太岳低约14%;2.干量比太岳低约19%,枝量约高10%;3.总叶量比太岳少约10%,但叶量的分配比例比较接近。导致承德地区油松人工林生产力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密度和气候的变化是主要因素,而又以密度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生态系统 河北承德 山西太岳 生产力 比较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林生态系统的研究(Ⅰ)——山西太岳油松林的生产力初报 被引量:3
5
作者 董世仁 关玉秀 《北京林业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1-20,共20页
用八块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分析了太岳山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2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现存量平均为57.5吨/公顷,24年生的平均为79.6吨/公顷。年生长量为9.8吨/公顷,净同化率平均为0.885吨/公顷/年,相对生长率平均为16.8%,生产力属于中等水平... 用八块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分析了太岳山人工油松林的生物量,22年生油松林地上部现存量平均为57.5吨/公顷,24年生的平均为79.6吨/公顷。年生长量为9.8吨/公顷,净同化率平均为0.885吨/公顷/年,相对生长率平均为16.8%,生产力属于中等水平。 根据树干解析及回归估计确定的生长量,对油松林进行生长分析试验,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相对生产率不同,密度在6000/公顷时,相对生长率最大,20000/公顷林分的相对生长率较小,即相对生长率因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对生长率与叶面积比及净同化率的关系可由下式表达: RGR=3.5028NAR-0.1488 r=0.997 RGR=0.1859LAR-0.1746 r=0.989 “过密”已不利于太岳油松林现阶段的生长,从生长过程分析中可以推断,太岳山穴播的油松林在13—15年时即应进行抚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林生态系统 山西太岳 生产力 相对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