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尹琛 聂艳 +4 位作者 于婧 徐张洋 许悦 于雷 齐睿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38-7051,共14页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期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而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是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抓手。为此,中国不断深化生态修复工程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山水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生态修复工程,其通过改善或恢复现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优化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布局为碳减排提供了可行思路,而如何评估山水工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进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则成为了核心议题。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聚焦于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样本数据筛选、排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的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考虑地区与时间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其抑制效应为29.9%。(2)在作用机制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自然植被恢复、土地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三条路径来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3)在城市异质性方面,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有利于资源型城市积极摆脱“资源诅咒”和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从而更加有效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同样,中东部地区优越的人力、技术、资源条件可以进一步加强山水工程试点政策在降低土地利用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尽管山水工程试点政策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但受限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规模、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碳减排的内生动力存在不足,影响了山水工程试点政策的施行效果。未来应紧扣三大作用机制靶向施策,重视城市类型和区位差异,继续发挥山水工程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对完善山水工程顶层设计、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山水林田湖 土地利用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岭谷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庆媛 毕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39-8947,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q...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谷地""江河"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与措施。研究发现:平行岭谷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具有纵向差异大、层次性强的特点,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宜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脉络进行布局,并依据海拔高程自上而下,在"山岭""谷地""江河"分区分层采用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模式:"山岭"区域采用"保育恢复"模式,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森林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谷地"区域采用"综合整治"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为主,"江河"区域采用"防治结合"模式,以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岛屿生态系统治理为主;未来应从拓展重庆地票生态功能、实施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思路 模式 平行岭谷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20
4
作者 苏海磊 王凡凡 +5 位作者 陈海燕 刘雪松 魏源 罗艳 陈灵敏 白敏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区。以丽水市为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在摸清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保护优先、修复为辅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提出了将丽水市的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划分为“三区一带”,并重点部署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护与治理、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共5大类生态建设工程、20类二级工程。探讨了“山水工程”实践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山水工程”的规划和“两山”转化的探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碳”目标 生态系统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多目标综合审计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兆东 何静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紧紧围绕重点生态区,开展定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综合管理区域生态系统,以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标,为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奠定...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紧紧围绕重点生态区,开展定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综合管理区域生态系统,以促进区域复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善,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民生保障等多重目标,为国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审计现状,揭示以单一目标委托代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兼顾各项生态要素的特点,构建多层级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多目标综合审计模式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综合审计 多层级委托代理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开始 被引量:1
7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0-120,共1页
日前,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中央财政连续第3年支持地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修复工程 山水 申报 组织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 修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O模式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文强 黄舒城 《南方农业》 2020年第9期172-173,共2页
广西左右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及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 广西左右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及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探索PMO项目管理模式下的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统筹管理,以达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工程目的,为同类项目管理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PMO项目管理模式 生态修复 工程进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以赣州市为例
9
作者 潘丹 陈佳 孔凡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8-4773,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程试点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基于2010—2022年的7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相关系数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山水工程实施前后赣州市ESV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对ESV时空演化影响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山水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扭转赣州市ESV下降的趋势。13年间赣州市ESV共下降了47.72亿元,但是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实施前少下降了4.8亿元。下降减缓主要源于山水工程减少了林地和草地流失面积,但是耕地、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水域遭到破坏仍然阻碍了赣州市ESV的提升。(2)山水工程的实施对赣州市不同区域ESV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受山水工程的影响,工程实施前的ESV低值区域赣东和赣南地区的ESV扭降为升,但是工程实施前的ESV中值区域赣西和赣中地区的ESV出现了小幅下降态势。(3)协同关系是赣州市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要关系,山水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赣州市大部分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尤其是水文调节、原料生产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增益明显,但是由于山水工程对水域保护不足而降低了水资源供给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从ESV的角度量化了山水工程的实施绩效,为国家优化山水工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山水工程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10
作者 朱振亚 雷晓琴 李红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7,共3页
宜昌市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2018年以宜昌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试点重要项目。长江三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问... 宜昌市是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2018年以宜昌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十三五”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试点重要项目。长江三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开展核心领域技术攻关,加强技术服务保障作用,以创新思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形成生态治理系统修复模式。实践证明:用好生态资源,拓宽转化通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能更好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湖北省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11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洛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13
作者 曹优明 杨扬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59-62,66,共5页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低效耕作尚未大规模改观,河流湖库重要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明显等。提出“一个流域,六个片区;一个问题,一种方案;四条河流,多点治理”的总体部署方案,结合不同片区的突出问题,形成适合的措施布局,有序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探索以生态修复工程为主、自然恢复工程为辅的方法,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治理模式,旨在提高项目区的碳汇功能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一体化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 洛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以浙江省钱江源头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俊 王丹婷 +1 位作者 孔凡斌 朱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35-9945,共11页
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已成为生态治理的核心思想,其要义在于生态治理由传统单一部门治理转化为多部门协同治理。大量研究证明,传统单一部门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会让当地农户的短期经济... 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已成为生态治理的核心思想,其要义在于生态治理由传统单一部门治理转化为多部门协同治理。大量研究证明,传统单一部门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会让当地农户的短期经济福利受到损失。为评估“山水”工程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基于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4个县(市)480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山水”工程可以提升农户经济福利,总体提高4.7个百分点,PSM-DID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机制验证发现,“山水”工程可以通过就地提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参与机会,缩短农户非农就业距离,改善农户经济福利。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山水”工程模式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高的农户,经济福利改善效果也相对更好。基于以上分析,从注重“山水”工程顶层设计,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社区生态补偿机制、扩展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大脆弱群体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经济福利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态安全格局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腾雯 程俊豪 +2 位作者 熊航 刘允瑄 谢苗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25,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生态安全格局是整合生态要素和优化空间配置的有效工具。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皇甫川入黄小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NbS指导下的“风险-格局-路径”生态修复框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诊断流域“社会-生态”系统问题,构建源地-廊道-节点式生态安全格局,依据NbS八大准则设计“修复措施-生态效益-人类福祉”的NbS生态修复路径。建立“要素-问题-准则-策略”逻辑关系,实现NbS修复路径的全要素空间落位。结果表明:(1)皇甫川入黄小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干流周围及流域南部风险高,高与较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与较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1.43%、25.56%、53.01%。(2)流域内共识别18个生态源地、153条生态廊道和86个生态节点,生态源地与廊道分布较均匀,生态节点在流域西北部分布较少。(3)设计流域“川道改造+坡沟共治+矿山重塑”三位一体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策略,布局3大类10小类共计80个修复工程。(4)修复策略NbS自评估总分值86.04%,与NbS准则高度匹配。在NbS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山水林田坝草要素生态过程耦合、空间布局协同,为流域维护生态安全、治理系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与探索--以平凉市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鹤 王安民 +3 位作者 赵建龙 蒲玉宏 丁爱强 赵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以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从生态空间尺度提出了“一山两河”总体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和保护策略,并进一步根据市级规划划分为“七区多点”的工程区,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塬面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源涵养及林草修复、乡村振兴及产业提升等方面确定各县(市、区)的主要修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地”耦合关系理论,从自然保护地、农业结构、河流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体系4个尺度提出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升级转型农业结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河流水系治理、建设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等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人地”耦合 优化分区 措施建议 平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7 位作者 刘燕 谢华 张振华 于赐刚 杨瑞刚 王亚空 吕美婷 戴婉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流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明确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与绩效目标,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方案;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理论内涵 生态保护修复 工程方案 左右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进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近七十年的工农业生产和现代化进程,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过度开发利用了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关键词 修复工程 生态保护 科学实施 山水 过度开发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 工农业生产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探析
19
作者 张琪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4期20-21,共2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市小汤河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市小汤河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为核心,依据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布局保护及修复措施,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后期管护机制探究——以广东省韶关和梅州为例
20
作者 利一文 陆倩莹 +2 位作者 邹小娟 曹烁阳 张子健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53-156,160,共5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并于2022年底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实现工程的生态修复效果并发挥其长久效益,需开展工程的长效管护,但目前普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并于2022年底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实现工程的生态修复效果并发挥其长久效益,需开展工程的长效管护,但目前普遍遇到管护主体不清、管护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广东韶关和梅州2处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例,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和相关后期管护实践要点,立足韶关和梅州工程现状情况,采用现状调研和相关研究归纳总结方法,从明确管护主体、拓宽资金和构建管护机制3个方面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后期管护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水工程”的长效管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管护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