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技术路径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妍 王金满 +4 位作者 陈妍 应凌霄 周旭 冯宇 景明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 研究目的:探索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理论框架、技术路径,对其全过程技术体系和适应性管理进行研究,为科学推进工程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研究方法: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研究结果:(1)山水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应围绕NbS准则和指标要求,在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融入NbS理念,以有效指导工程实施;(2)将NbS作为山水工程的理论指引,应针对特定生态问题和修复对象,识别关键修复要素并选择对应工程技术;(3)串联关键生态系统要素、贯通区域(流域)—保护修复单元—场地三个尺度是将NbS融入山水工程,推动全要素、多尺度、多层级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结论:将NbS准则融入山水工程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管理维护全过程,是保证山水工程实施成效的关键,需尽快完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具体标准和范式,推动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2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后期管护机制探究——以广东省韶关和梅州为例
3
作者 利一文 陆倩莹 +2 位作者 邹小娟 曹烁阳 张子健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53-156,160,共5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并于2022年底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实现工程的生态修复效果并发挥其长久效益,需开展工程的长效管护,但目前普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举措,并于2022年底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实现工程的生态修复效果并发挥其长久效益,需开展工程的长效管护,但目前普遍遇到管护主体不清、管护资金不足等问题。以广东韶关和梅州2处国家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例,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和相关后期管护实践要点,立足韶关和梅州工程现状情况,采用现状调研和相关研究归纳总结方法,从明确管护主体、拓宽资金和构建管护机制3个方面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后期管护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水工程”的长效管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管护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探析
4
作者 张琪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4期20-21,共2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市小汤河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辽阳市小汤河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以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为核心,依据不同区域生态功能布局保护及修复措施,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因地制宜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 保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综合成效评估技术框架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妍 周妍 +2 位作者 包岩峰 周旭 苏香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894-8902,共9页
我国实施了诸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以往工程多以湿地、森林、草原等单一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保护修复目标,缺乏区域整体性、系统性考虑。2016年以来,我国开始从完整流域的视角出发,系统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地理... 我国实施了诸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以往工程多以湿地、森林、草原等单一类型的生态系统为保护修复目标,缺乏区域整体性、系统性考虑。2016年以来,我国开始从完整流域的视角出发,系统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连续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该类工程保护修复目标多样、内容庞杂,因而成效评估面临子项目类型多、空间尺度多、目标维度多、项目实施周期短等诸多挑战。就空间尺度而言,评估对象既要涵盖常规评估中相对较大的、确定的空间范围,也要涵盖具有相对类似生态问题或目标的保护修复单元,以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子项目;就时间尺度而言,既要考虑工程实施结束时的成效,也要考虑实施结束后的成效动态;就评估内容而言,既要关注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也要考察工程措施与生态效应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子项目的关联性与协同性、工程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研究基于上述背景制定了一个新型评估框架,重点强调基于子项目、保护修复单元以及工程范围三个尺度的指标体系,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管理四个方面的评估内容。新的评估框架将有助于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标准体系,为推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 成效评估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洛河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技术模式研究
6
作者 曹优明 杨扬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59-62,66,共5页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 以卢氏县范里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以“双碳”目标为导向,采用中小尺度问题识别与诊断方法对项目区生态基础条件和突出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生态问题为点、面状水土流失有加重趋势,山地森林低质低效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坡耕地低效耕作尚未大规模改观,河流湖库重要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明显等。提出“一个流域,六个片区;一个问题,一种方案;四条河流,多点治理”的总体部署方案,结合不同片区的突出问题,形成适合的措施布局,有序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通过探索以生态修复工程为主、自然恢复工程为辅的方法,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治理模式,旨在提高项目区的碳汇功能及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一体化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 洛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林 邢国栋 +3 位作者 李正 孙祥余 李艳婷 袁金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80,共9页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主要为封闭、半封闭型湖泊,且滇池、程海、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被列为治理型湖泊。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由于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山地林草退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退化、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整体不稳定、流域综合监管能力和系统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提升九湖流域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恢复九湖流域水质为核心,从山地林草保护修复、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滨带和湖体水环境治理修复、综合监管能力提升五大方面、23个方向出发,梳理集成现有成熟有效的修复技术及整治措施,形成九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框架,以期为九湖流域统筹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水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 系统修复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
8
作者 刘永德 张万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40-42,共3页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基于此,对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进行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显得尤为关键。该文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以期恢复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山水林田湖 一体化保护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生态安全格局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腾雯 程俊豪 +2 位作者 熊航 刘允瑄 谢苗苗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0-1225,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当前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理念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应对多样化挑战,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与生命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生态安全格局是整合生态要素和优化空间配置的有效工具。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皇甫川入黄小流域为研究区,提出了NbS指导下的“风险-格局-路径”生态修复框架。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诊断流域“社会-生态”系统问题,构建源地-廊道-节点式生态安全格局,依据NbS八大准则设计“修复措施-生态效益-人类福祉”的NbS生态修复路径。建立“要素-问题-准则-策略”逻辑关系,实现NbS修复路径的全要素空间落位。结果表明:(1)皇甫川入黄小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显著,干流周围及流域南部风险高,高与较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与较低风险区分别占全区面积的21.43%、25.56%、53.01%。(2)流域内共识别18个生态源地、153条生态廊道和86个生态节点,生态源地与廊道分布较均匀,生态节点在流域西北部分布较少。(3)设计流域“川道改造+坡沟共治+矿山重塑”三位一体的山水林田坝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策略,布局3大类10小类共计80个修复工程。(4)修复策略NbS自评估总分值86.04%,与NbS准则高度匹配。在NbS理念指导下,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山水林田坝草要素生态过程耦合、空间布局协同,为流域维护生态安全、治理系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S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生态安全格局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昌素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1,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系统把握“社会—经济—自然”的本质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大江大河流域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系统观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识别及修复路径优化
11
作者 聂家龙 官冬杰 +2 位作者 谢亭亭 周李磊 和秀娟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目的]识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探究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而为生命共同体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计算... [目的]识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类型,探究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而为生命共同体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计算各行政区及各子系统健康等级,探究了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性并划分修复单元实行分区优化。[结果](1)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健康状态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处于健康和自然状态的行政区数量约占19%和58%,各子系统健康状态总体上表现为林子系统>草子系统>湖子系统>水子系统>田子系统>沙子系统>山子系统;(2)耦合度上,120种子系统组合中有9种一直处于磨合阶段,其他组合逐步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上,仅两个子系统组合里有15种处于失调阶段,其余子系统组合处于轻度失调或初级协调阶段,各子系统之间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3)将修复单元划分为4类:水-沙-林子系统修复区、山-湖子系统修复区、田-草子系统修复区和沙-湖-林子系统修复区,并提出相应的修复路径。[结论]宏观视角下各地区的健康类型在逐步提升,但仍有病态行政区出现,未来需要注重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健康诊断 耦合协调 修复路径 宏观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演变的影响——以赣州市为例
12
作者 潘丹 陈佳 孔凡斌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758-4773,共16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国家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然而,山水工程的实施能否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一直缺乏应有的系统证据。以全国首批山水工程试点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例,基于2010—2022年的7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当量因子、相关系数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山水工程实施前后赣州市ESV及其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对ESV时空演化影响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山水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扭转赣州市ESV下降的趋势。13年间赣州市ESV共下降了47.72亿元,但是ESV在工程实施后比实施前少下降了4.8亿元。下降减缓主要源于山水工程减少了林地和草地流失面积,但是耕地、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与水域遭到破坏仍然阻碍了赣州市ESV的提升。(2)山水工程的实施对赣州市不同区域ESV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受山水工程的影响,工程实施前的ESV低值区域赣东和赣南地区的ESV扭降为升,但是工程实施前的ESV中值区域赣西和赣中地区的ESV出现了小幅下降态势。(3)协同关系是赣州市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要关系,山水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赣州市大部分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尤其是水文调节、原料生产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增益明显,但是由于山水工程对水域保护不足而降低了水资源供给与其他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从ESV的角度量化了山水工程的实施绩效,为国家优化山水工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山水工程后续工作的科学性和空间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以浙江省钱江源头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俊 王丹婷 +1 位作者 孔凡斌 朱臻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935-9945,共11页
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已成为生态治理的核心思想,其要义在于生态治理由传统单一部门治理转化为多部门协同治理。大量研究证明,传统单一部门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会让当地农户的短期经济... 十八大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已成为生态治理的核心思想,其要义在于生态治理由传统单一部门治理转化为多部门协同治理。大量研究证明,传统单一部门生态治理模式下的源头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会让当地农户的短期经济福利受到损失。为评估“山水”工程对农户经济福利的影响,基于浙江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4个县(市)480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山水”工程可以提升农户经济福利,总体提高4.7个百分点,PSM-DID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机制验证发现,“山水”工程可以通过就地提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参与机会,缩短农户非农就业距离,改善农户经济福利。异质性分析显示,在“山水”工程模式下,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较高的农户,经济福利改善效果也相对更好。基于以上分析,从注重“山水”工程顶层设计,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社区生态补偿机制、扩展农户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加大脆弱群体生态补偿力度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经济福利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与探索--以平凉市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鹤 王安民 +3 位作者 赵建龙 蒲玉宏 丁爱强 赵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以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从生态空间尺度提出了“一山两河”总体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和保护策略,并进一步根据市级规划划分为“七区多点”的工程区,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塬面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源涵养及林草修复、乡村振兴及产业提升等方面确定各县(市、区)的主要修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地”耦合关系理论,从自然保护地、农业结构、河流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体系4个尺度提出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升级转型农业结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河流水系治理、建设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等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人地”耦合 优化分区 措施建议 平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的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勾啸 林泽生 +3 位作者 李乔妹 何仲坚 赵志刚 夏征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65-70,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质量需提升、资源保护力度应加强、森林健康管理待提高3种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本底为基础、以增强森林...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广州北部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的森林资源质量需提升、资源保护力度应加强、森林健康管理待提高3种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本底为基础、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导向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科学管理4类13项生态保护修复内容,并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区划,分析诊断5个功能分区现存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开展相应的实施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佳芦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尧 张茂省 +2 位作者 陈华军 魏欣 郭迟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科学利用措施,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流域划分为8个修复单元,实施13类工程措施,部署4个子项目,形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控制佳芦河流域及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工矿与城镇水污染凸显、历史遗留矿山、农用地质量较低、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状况和减少入黄泥沙,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对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 山水林田湖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佳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被引量:131
18
作者 邹长新 王燕 +3 位作者 王文林 徐德琳 林乃峰 李文静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1-967,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内涵出发,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初步探讨,并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保护修复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状况调查与评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巩固、退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优化、生态移民与产业升级的有序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典型示范以及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7个方面。同时,对目前我国在陕西、河北、甘肃、江西、青海等省开展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区情况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系统 生态保护修复 原理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43
19
作者 牛远 胡小贞 +6 位作者 王琳杰 张有林 余辉 曹熏予 何永俊 尹骄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82-490,共9页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服务功能乃至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服务功能乃至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针对抚仙湖流域空间格局有待优化、土地退化较为严重、入湖污染负荷超载、生态风险持续加大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保障抚仙湖Ⅰ类(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优质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空间格局优化和管控为前提,以“修山扩林、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控污治河、保湖管理”并重为总体思路,设计了涵盖水源涵养与矿山修复、田地整治与节水减排、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源治理与入湖河流清水修复、湖泊保育与综合管理调控五大类47项工程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方案实施1年多,在扩增森林植被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率,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改善湖滨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初见成效;建议下一步加强流域空间管控,统筹推进各项工程实施,以期全面恢复抚仙湖流域生态功能,保障水体洁净和流域生态安全,促进抚仙湖流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系统保护 修复分区 方案 抚仙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特征、存在问题及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被引量:39
20
作者 储昭升 高思佳 +5 位作者 庞燕 王圣瑞 熊仲华 段彪 杨学松 赵继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07-514,共8页
洱海作为我国水质较好湖泊的代表,也是我国“新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当前洱海保护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系统阐述了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特征,诊断了其存在的主... 洱海作为我国水质较好湖泊的代表,也是我国“新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当前洱海保护治理难题的必然要求。系统阐述了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特征,诊断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修山育林、净田治河、修复宜居、增容保水”的思路,以提升洱海水质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明确生态保护修复总体目标和绩效指标,提出优化流域生态空间,强化山体林区生态修复,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强化入湖河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洱海水生态调控与修复,提升流域环境监管能力等一系列任务措施,形成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方案,为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治理工作提供总纲和指导,同时也为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要素 方案 洱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