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梨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研究
1
作者 郭海科 刘清洋 +2 位作者 孟倩丽 张良 方梦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8-421,共4页
背景国外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山梨醇脱氢酶(SDH)基因作为该通路的限速酶之一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但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目的探讨SDHG-888C基因多态性同2型DR的关系。方法... 背景国外研究表明,多元醇通路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山梨醇脱氢酶(SDH)基因作为该通路的限速酶之一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但国内尚未见相关的研究。目的探讨SDHG-888C基因多态性同2型DR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8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因型,其中DR患者118例,无明显DR组69例、健康对照组123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DR组与无DR组间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DR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0,P=0.042),2组间其他基线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无DR组和对照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6%、8.7%和8.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2.4%、25.4%和29.7%,DR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无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G:P=0.007,P=0.001;G:P=0.001,P=0.004),无DR组与对照组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型DR与无DR组间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HG-888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人群2型DR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脱氢酶基因 基因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gutD)基因克隆、测序和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启伟 刘广发 邱凤英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本研究根据6 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两端序列设计引物,以假单胞杆菌(PseudonmonasXM)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utD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的gutD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Es cherichiacoli)JM10... 本研究根据6 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两端序列设计引物,以假单胞杆菌(PseudonmonasXM)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utD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的gutD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Es cherichiacoli)JM101后检测其蛋白表达及菌株生长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慧中 刘俊君 +6 位作者 卢德赵 赵艳 颜美仙 钱前 彭学贤 陈受宜 黄大年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 PCR和 Southern blotting检测表明 ,来自大肠杆菌的 mtl D基因已通过农杆菌介导整合进水稻基因组。mtl D基因在 T1代出现分离 ,T2 代出现纯系。在 0 .75% Na Cl胁迫下 ,7个转基因 T3 代株系都能检测到 mtl D酶活性 ,与对照相比细胞膜的相对电导率和大分子渗漏值明显降低。部分转基因株系能在 1 .0 % Na Cl浓度下正常生长 ,而对照在 0 .5% Na Cl浓度下已不能存活。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实现了 mtl D和 gut D两个基因的聚合 ,部分杂交后代株系能在 1 .2 5% Na Cl胁迫下正常生长结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1-磷酸甘露基因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 基因植株 耐盐性 产量性性 有性杂交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tD基因的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4
作者 王悦 燕丽萍 +2 位作者 夏阳 李阳春 洪春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6期39-41,共3页
通过RT-PCR的方法从大肠杆菌K12中扩增出了gutD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 T-vector中,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段长度为780bp,包含了完整的gutD基因的编码序列,除编码区第61位密码子由CTG变为CGT和第72位密码子CTT变为CCT其它序... 通过RT-PCR的方法从大肠杆菌K12中扩增出了gutD基因的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 T-vector中,序列分析表明克隆的片段长度为780bp,包含了完整的gutD基因的编码序列,除编码区第61位密码子由CTG变为CGT和第72位密码子CTT变为CCT其它序列与所报道的修正序列一致。以BamHⅠ和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从克隆载体上切取gutD基因,将其连接在相应酶切的中间载体KS上,再以KpnI和BamHI酶切重组子获得具粘性末端的目的片段(gutD)与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0连接,重组质粒通过双酶切和PCR鉴定正确后,采用直接转化法将pCAMBIA2300-gutD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并用PCR方法进行了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 克隆 序列分析 PCR及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