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石灰岩山地石漠化及其治理的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海 梁小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297,312,共4页
依据生态学原理 ,从山地石漠化的生态学属性和山地石漠化的生态学机理两个方面探讨了南方石灰岩地区山地石漠化过程的生态学原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防治山地石漠化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1减少对环境亚系统的人为干扰 ,增加其稳定性原理 ;... 依据生态学原理 ,从山地石漠化的生态学属性和山地石漠化的生态学机理两个方面探讨了南方石灰岩地区山地石漠化过程的生态学原理。在此基础上 ,提出防治山地石漠化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1减少对环境亚系统的人为干扰 ,增加其稳定性原理 ;2增大各亚系统的有机联系及其协调度原理 ;(3 )因地制宜 ,辩证施治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石漠化 山地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学基础 治理措施 生态学机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科普宣教系统设计研究
2
作者 敖明舒 储小院 +2 位作者 陈勰 雷艳娇 崔亚飞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153-160,共8页
从内容、空间、版面和解说设施设计4方面对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室内和室外科普宣教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科普馆的内容设计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而室外体验基地的内容设计则应将知识融入真实自然场景;空间设计根据文案内容和... 从内容、空间、版面和解说设施设计4方面对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室内和室外科普宣教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室内科普馆的内容设计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而室外体验基地的内容设计则应将知识融入真实自然场景;空间设计根据文案内容和实地现状分为常设展区、多功能区、互动活动区开展;版面设计应以内容为基础,加强对色彩和谐的应用,提升阅读舒适感;解说设施设计要有整体观,与环境相融共生,考虑环保易维护的材质。在规范化要求下,构建主题突出、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公园科普宣教设计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宣教 室内科普馆 室外体验基地 解说设施 太平湖山地石漠化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都安县石漠化山地4个桑树品种的种植对比试验初报
3
作者 韦俊贞 莫柳静 +7 位作者 唐美丽 黄雪玲 黄维明 韦玉恒 叶建蔚 贾雪峰 李燕飞 蓝必忠 《广西蚕业》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探究不同桑树品种和种植模式在都安石漠化山地的种植效果,选取了桂桑优12、伦教40号、桂桑6号和农桑14号4个桑树品种,采用宽行距120 cm,窄行距40 cm,株距分别为15 cm、20 cm、25 cm的3种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期为都安石漠化山地筛... 为探究不同桑树品种和种植模式在都安石漠化山地的种植效果,选取了桂桑优12、伦教40号、桂桑6号和农桑14号4个桑树品种,采用宽行距120 cm,窄行距40 cm,株距分别为15 cm、20 cm、25 cm的3种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以期为都安石漠化山地筛选适宜的桑树品种和种植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个桑树品种在都安石漠化山地种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其中桑树品种桂桑6号和种植模式为宽行距120 cm,窄行距40 cm,株距为15 cm的组合为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种植模式 杂交桑 试验 石漠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石漠化山地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及植被恢复对策 被引量:9
4
作者 吕仕洪 陆树华 +3 位作者 欧祖兰 向悟生 王晓英 覃家科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11,共6页
采用幼苗萌发法对广西平果县龙何示范区石漠化山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种子库共有108种植物, 隶属于33科81属, 其中草本81种、灌木20种、藤本7种;其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 64.6~339.7 粒·m^-2,且在不... 采用幼苗萌发法对广西平果县龙何示范区石漠化山地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种子库共有108种植物, 隶属于33科81属, 其中草本81种、灌木20种、藤本7种;其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为 64.6~339.7 粒·m^-2,且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及不同季节存在较大差别.在分析土壤种子库对其植被恢复作用的基础上,认为可采取自然封育和人工造林等措施,以促进现存植被的正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山地 土壤种子库 基本特征 植被恢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石漠化山地造林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平 谢世友 +2 位作者 蒋宣斌 蓝峻峰 戴国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共3页
在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山地进行山桐子造林试验,定量研究其成活及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坡位的山桐子其成活率、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坡位中部的山桐子成活率最高,生长情况最好,上部和下部坡位其次。且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成活率... 在重庆中梁山石漠化山地进行山桐子造林试验,定量研究其成活及幼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栽培于不同坡位的山桐子其成活率、生长量差异明显,其中坡位中部的山桐子成活率最高,生长情况最好,上部和下部坡位其次。且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石漠山地 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地力变化和水土流失状况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品荣 孟广涛 方向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39,共5页
通过对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地土壤的肥力较佳,其次是耕地土壤,这是由于封山育林地土壤多年来进行封山育林,耕地土壤进行了平衡施肥;3年后... 通过对滇东南石漠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定点观测和地力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地土壤的肥力较佳,其次是耕地土壤,这是由于封山育林地土壤多年来进行封山育林,耕地土壤进行了平衡施肥;3年后人工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很大改善,土壤肥力有很大提高,这是退耕还林的结果;从水土流失状况来看,耕地是产流产沙、固体和液体养分流失最严重的类型,人工林地水土流失最低,说明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有利于石漠化山地土壤肥力的改善和水土保持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山地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理性质 土壤地力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潺槁木姜子叶片性状的微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吕仕洪 李象钦 +4 位作者 白坤栋 潘玉梅 唐赛春 邓丽丽 曾丹娟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为背景,比较其自然封育区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微地形主要有石面、土面、石沟、... 以广西平果市龙何喀斯特生态重建示范区为背景,比较其自然封育区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叶片性状。结果表明: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微地形主要有石面、土面、石沟、石窝和石缝5种类型,面积占比的平均值分别为59.3%、24.1%、9.6%、6.3%和0.7%;同一类型不同单元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变异较大。石沟、石窝和石缝的土壤含水量显著(P<0.05)高于土面和石面;土面土壤容重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显著小于石窝和石沟,pH值及有机质、全N、全P、全K、全Ca和全Mg含量均最低;石缝土壤pH值及有机质、全P、全Ca和全Mg含量最高,石面土壤全N和全K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单叶面积和单叶干质量显著大于土面、石窝和石缝,石缝中潺槁木姜子比叶质量显著大于石窝和石沟,土面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C和全Mg含量最高,石沟中潺槁木姜子叶片全N、全P、全K和全Ca含量最高。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受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形态结构和土壤组成的影响,桂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潺槁木姜子叶片性状具有较为明显的微地形分异特征,在该区植被修复中,应根据不同类型微地形的土壤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自然封育和人工促进修复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土壤理性质 潺槁木姜子 叶片性状 喀斯特石漠山地 桂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山地林分生物量分布规律和生产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主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0-163,共4页
为探明岩溶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后的植被生产力特征,对桂北地区岩溶石漠化山地12年生的林分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主要造林树种在岩溶石漠化山地上均能表现出良好的... 为探明岩溶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后的植被生产力特征,对桂北地区岩溶石漠化山地12年生的林分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主要造林树种在岩溶石漠化山地上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在6种绿化树种中,刺槐的各项生长指标都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效果,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0.65 cm和0.58 m;其次是乡土树种女贞,胸径和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分别为0.63 cm和0.43 m;4个乔木树种干的生物量比例分别是刺槐(78%)、女贞(45%)、臭椿(67%)、榆树(45%),刺槐和臭椿的主干非常明显,而分枝很少;4种乔木的枝叶指数大小依次是榆树(0.41)、女贞(0.40)、臭椿(0.26)、刺槐(0.15),说明榆树和女贞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可以充分利用光能生产干物质;6种绿化树种的冠根比分别为刺槐(2.24)、女贞(2.64)、臭椿(3.88)、榆树(2.76)、冬青(1.39)、酸枣(4.56),表明酸枣对岩溶石漠化山地的适应性最强,而冬青最弱;单株生物量最大的是刺槐,为21.61 kg/株,其次分别为女贞、臭椿、榆树、冬青和酸枣,酸枣的生物量相对较小、仅为2.89 kg/株;6种不同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大小为女贞>刺槐>榆树>臭椿>冬青>酸枣,相对于其他4个树种,刺槐与女贞林分表现出了很好的优势,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达了42 139 kg/hm2和50 52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山地 林分 生物量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石漠化山地自然恢复12年后入侵植物的生态学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主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9-152,155,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桂北地区自然恢复12年后的岩溶石漠化山地的入侵植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入侵植被由21种植物组成,隶属于7科13属,其中52%为草本植物,且92%是阳生植物,大部分植物的种子具有易传播... 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桂北地区自然恢复12年后的岩溶石漠化山地的入侵植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石漠化山地入侵植被由21种植物组成,隶属于7科13属,其中52%为草本植物,且92%是阳生植物,大部分植物的种子具有易传播和快速生长的特征。圆叶乌桕生长较好,枝叶繁茂,林下入侵植被主要为一些耐阴植物;在朴树样地上,由于朴树长势良好,充分地利用了石漠化山地的水分和养分,并且朴树的冠幅较大、枝叶较多,其林下入侵植物相对较少,总盖度只有12%;石山榕、榔榆和盐肤木样地上,受其冠幅较小、枝叶较少的影响,林下入侵植物较多,且多为阳性植物,总盖度分别为50%、60%和40%;火棘属于灌木,枝叶细小,林下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光能,长势迅速,总盖度达65%;对于入侵植被覆盖度大的地方,必须进行适当的抚育管理,从而达到更好的生长效果。不同林分中,入侵植物总盖度的变化大小是:朴树<圆叶乌桕<盐肤木<石山榕<榔榆<火棘;高度变化大小是:朴树<圆叶乌桕<石山榕<榔榆<盐肤木<火棘;密度变化大小是:朴树<圆叶乌桕<石山榕<盐肤木<火棘<榔榆;总生物量变化大小是:朴树<圆叶乌桕<石山榕<火棘<盐肤木<榔榆。通过植被的生态学分析,在石漠化山地生态重建过程中,不同坡度的地方采用不同的混交模式,还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病虫害、森林火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山地 入侵植物 生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石漠化山地八种针阔叶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瑞 刘振华 +6 位作者 李贵 张翼 童琪 吴敏 童方平 李光强 孙良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16-25,共10页
以武陵石漠化山地8种针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利用TDP树干液流仪监测树干液流速率,研究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不同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排序为刺楸>木荚红豆>朴树>麻栎>黄樟>马尾松>杉木>柏木。刺... 以武陵石漠化山地8种针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利用TDP树干液流仪监测树干液流速率,研究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7月不同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排序为刺楸>木荚红豆>朴树>麻栎>黄樟>马尾松>杉木>柏木。刺楸的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1:00,为3893.83 g·cm^(-2)h^(-1);柏木的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为238.00 g·cm^(-2)h^(-1);阔叶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均大于针叶树种的。9月不同树种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排序为麻栎>木荚红豆>黄樟>马尾松>刺楸>朴树>柏木>杉木。麻栎的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出现在9:00,为3314.31 g·cm^(-2)h^(-1);杉木的树干液流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1:00,为314.18 g·cm^(-2)h^(-1)。7月不同树种日平均树干液流通量排序为刺楸>木荚红豆>马尾松>黄樟>麻栎>朴树>杉木>柏木,刺楸的最大树干液流通量是柏木的16.36倍;9月不同树种日平均树干液流通量排序为麻栎>木荚红豆>马尾松>刺楸>黄樟>朴树>柏木>杉木,麻栎的最大树干液流通量是柏木的11.71倍。除麻栎、木荚红豆外,其它树种平均日耗水量都是7月的大于9月的。不同树种对不同的环境因子响应不同,其中太阳总辐射及土壤温度与树干液流速率相关性最强,影响树种蒸腾速率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太阳总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石漠山地 液流速率 树干液流通量 日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石漠化山地林分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研究
11
作者 吴敏 陈瑞 +3 位作者 李贵 刘振华 童琪 童方平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通过对武陵石漠化山地不同石漠化等级、林分类型、林龄共9种林分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石漠化等级及林分密度均呈显著性负相关,与乔木层有机碳密度、... 通过对武陵石漠化山地不同石漠化等级、林分类型、林龄共9种林分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研究,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与石漠化等级及林分密度均呈显著性负相关,与乔木层有机碳密度、林龄均呈正相关,特别是与林龄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乔木层及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轻、中度石漠化山地针阔混交成熟林>重度石漠化山地的针阔混交中龄林>重度石漠化山地的枫香中龄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石漠山地 石漠等级 林分类型 有机碳密度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光平 余文芝 +5 位作者 王忠祥 刘学全 高丽 赵彦清 周大燕 曹国友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50-51,55,共3页
本文针对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特点及水源涵养林经营目标,提出了郧阳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筛选推荐了适宜石漠化山地造林的先锋树(草)种30余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郧阳区石漠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4个及其营建技术,提出了石漠化... 本文针对丹江口库区石漠化山地特点及水源涵养林经营目标,提出了郧阳区石漠化山地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筛选推荐了适宜石漠化山地造林的先锋树(草)种30余种;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郧阳区石漠山地水源林营造模式4个及其营建技术,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郧阳区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提供技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阳区 石漠山地 水源涵养林 造林模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山地火龙果种植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峰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4期25-26,共2页
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石漠化山地火龙果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火龙果生产管理,结合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技术示范,总结了平果市石山地区火龙果种植技术方法,为石漠化地区提供可参考... 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石漠化山地火龙果生产技术水平,促进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生态经济的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火龙果生产管理,结合相关试验研究与生产技术示范,总结了平果市石山地区火龙果种植技术方法,为石漠化地区提供可参考的火龙果种植技术规程。2003年,为抓好石漠化治理工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平果市引进火龙果在大石山区石漠化非常严重的果化镇布尧村石山上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石漠山地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石漠治理 大石山区 技术示范 山地 广西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漠化山地造林初期生态效益评价
14
作者 张晓珊 霍江 +2 位作者 宋林 林朝阳 任朝辉 《贵州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以贵州省修文县石漠化造林项目为例,对石漠化山地幼林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从项目实施后森林资源总量、植被覆盖度、林木生长量、群落生物量、持水量,评价林分涵养水源效益;以表土侵蚀和泥沙含量变化、土壤有机质、N、P、K含量... 以贵州省修文县石漠化造林项目为例,对石漠化山地幼林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从项目实施后森林资源总量、植被覆盖度、林木生长量、群落生物量、持水量,评价林分涵养水源效益;以表土侵蚀和泥沙含量变化、土壤有机质、N、P、K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林分固土效益。对石漠化山地造林项目生态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山地 生态效益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44
15
作者 蒋忠诚 李先琨 +6 位作者 曾馥平 邱泗杰 邓艳 罗为群 覃小群 谢运球 蓝芙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2008年,在广西平果果化、马山弄拉、环江古周等典型峰丛山地示范区,实施了土地整理,开发表层岩溶泉5个,兴建调蓄水资源水柜3000多方。采用生物覆盖技术延长了土壤保水期。通过育苗20余万株、采种直播200kg,人工诱导使育林面积达400hm2,... 2008年,在广西平果果化、马山弄拉、环江古周等典型峰丛山地示范区,实施了土地整理,开发表层岩溶泉5个,兴建调蓄水资源水柜3000多方。采用生物覆盖技术延长了土壤保水期。通过育苗20余万株、采种直播200kg,人工诱导使育林面积达400hm2,引进20种牧草种植面积200多亩。构建了果-草-养殖-沼、粮-草-养殖-沼、林-草-养殖、林-粮-养殖等复合模式。形成了火龙果、金银花、苦丁茶、木豆、黄皮、种草养牛等新生态产业,完善了不同环境峰丛洼地的生态重建模式与配套技术。农民年收入增加20%以上,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加强了生态环境监测,在岩溶环境与土壤质量变化、水土流失过程、生态系统水分运移与利用、岩溶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与生态重建服务功能评价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发表论文30多篇,培养研究生1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峰丛山地:石漠 综合治理 生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探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彤林 肖朝锋 莫熙礼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4期1-2,共2页
以无籽刺梨生产周期为主线,摸清石漠化山地条件下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遵循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对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建立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体系。
关键词 无籽刺梨 主要病虫害 防控技术 石漠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