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喜鹊在山地次生林中鸟类群落组织结构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邓秋香 高玮 +1 位作者 杨彦龙 周彤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通过山地次生林鸟类群落组织结构的研究,表明喜鹊在鸟类群落组织形成中是关键类群之一.关键类群是通过巢地资源的被利用来实现的.5年中,利用喜鹊巢繁殖的鸟类达5种,利用率为25%~40.7%.
关键词 关键类群 鸟类群落结构 山地次生林 喜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次生林沼泽山雀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2
2
作者 易国栋 赵匠 +2 位作者 高玮 杨志杰 刘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52,共2页
2003年3月到7月,采用野外观察法对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山雀在该区域为留鸟,营巢期在4月上、中旬,产卵期在4月中、下旬,孵化期为13-14d;孵化率为89.47%... 2003年3月到7月,采用野外观察法对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林中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山雀在该区域为留鸟,营巢期在4月上、中旬,产卵期在4月中、下旬,孵化期为13-14d;孵化率为89.47%;窝卵数为7-10枚,平均8枚(n=5)。雏鸟体质量增长符合Logistic规律,增长率为0.41,渐近线为13.25g。同时,给出了次生林中繁殖的沼泽山雀的主要生长参数曲线及巢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左家 山地次生林 沼泽山雀 繁殖生态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普文山地次生林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德军 王卫斌 +1 位作者 邱琼 张劲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86-90,共5页
在获取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从群落的外貌、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生态学等方面分析了普文山地次生林的群落特征,为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普文 山地次生林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的功能群划分 被引量:25
4
作者 邓福英 臧润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240-3249,共10页
热带林极高的物种丰富度使许多生态分析非常困难,把功能相似的物种划分为不同功能群,将为热带林的生态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以物种的7个功能特性因子(生长型、分布的海拔高度、分布的林型、木材密度、喜光性、演替地位和寿命)和9个林分结... 热带林极高的物种丰富度使许多生态分析非常困难,把功能相似的物种划分为不同功能群,将为热带林的生态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以物种的7个功能特性因子(生长型、分布的海拔高度、分布的林型、木材密度、喜光性、演替地位和寿命)和9个林分结构因子(相对生物量、相对胸高断面积、相对树高、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冠幅、相对更新数、相对死亡数和相对萌生数)为基础,应用数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群落进行了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1)应用CCA分析林分结构因子时,可将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的物种划分为6类功能群,它们的相对生物量、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更新数、相对萌生数和相对死亡数等,随胸径和高度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2)应用CCA分析物种功能特性因子时,可将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的物种划分为5类功能群,它们的功能特性都随演替过程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3)在综合考虑两个不同角度CCA分析的基础上,最后将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的物种共划分为11类功能群,它们能充分体现物种随胸径和高度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演替过程中所处的阶段;(4)演替初期的灌木类功能群与各不同演替时期的乔木功能群共同分布于的中下层,但其大多处于死亡状态;(5)演替初期与演替中后期的乔木功能群则共同组成的主层林,但其死亡数量也较高。可见,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目前正处不同功能群的激烈竞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次生林 功能群 林分结构 功能特性 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