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光辉 田言亮 +2 位作者 王电龙 严明疆 王金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2,共6页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cm/d"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mm/d"级(小于1.0 cm/d)上升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量、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前期降水偏枯,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前期降水偏丰,位于趋势线之上。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cm/d"级下降特征的动因,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mm/d"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平原农业区 浅层地下水 农业开采 降水量 强降弱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