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小说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中国风格
1
作者 杨建军 崔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9-229,共11页
新时代文学的乡土小说体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动向,但学界对其叙事风格的关注略有不足。通过梳理新时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流变,分析小说叙事的中国风格,研究发现:新时代乡土小说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中国风格表现为在“中国套盒”叙事... 新时代文学的乡土小说体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动向,但学界对其叙事风格的关注略有不足。通过梳理新时代乡土小说的发展流变,分析小说叙事的中国风格,研究发现:新时代乡土小说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中国风格表现为在“中国套盒”叙事结构中融入“跨层表达”“跨体书写”和“互涵交迭”;将农村外来者等人的限知视角与叙述者的全知视角结合,形成叙事视角内外流动;在风俗画和风景画的诗意描绘中,营造具有乡愁意味的叙事氛围。新时代乡土小说叙事的中国风格,可启发研究者从叙事时间、空间、伦理、观念和互文等方面思考如何写好中国农村新故事,推动新时代文学向“高峰”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文学 乡土小说 叙事风格 山乡巨变 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谱新篇——记山西省娄烦县天池店乡河北村
2
作者 赵鑫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期184-188,共5页
河北村地处娄烦县天池店乡,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这里的自然环境堪称一幅完美的田园画卷,春天,山花烂漫,翠绿的杨树林和松柏林为村庄镶上了一道浓密的绿色屏障;夏天,清风徐来,林间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秋天,硕果累累,山... 河北村地处娄烦县天池店乡,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这里的自然环境堪称一幅完美的田园画卷,春天,山花烂漫,翠绿的杨树林和松柏林为村庄镶上了一道浓密的绿色屏障;夏天,清风徐来,林间溪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秋天,硕果累累,山坡上的果子挂满枝头,金色与红色交织成丰收的画卷;冬天,白雪覆盖大地,村庄安静而美丽,宛如童话里的银色世界。每个季节变换都赋予了河北村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乡村生活。然而,河北村的美丽并非完全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更离不开村民与村“两委”多年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天池店乡 河北村 山乡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从《村长唐三草》《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到电视剧《花繁叶茂》
3
作者 周新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89,共7页
优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七年”时期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荧屏,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一一被改编成电视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优秀... 优秀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七年”时期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被搬上银幕、荧屏,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也一一被改编成电视剧。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优秀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是从高雅的文学殿堂走向大众的荣光之道。这一过程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影视剧改编也因此成为某些作家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改编者都被市场经济逻辑所支配,更多的改编者仍坚守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的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改编 文学作品改编 山乡巨变 创造性转化 四大名著 改编者 文学殿堂 中国古典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中的政治维度——以《山乡巨变》为考察中心
4
作者 张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山乡巨变》中的风景是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风景,最终转义为表征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想象。小说一方面通过风景疏解文本暴力、疏离政治实践,表现新农村的人情美和自然美,以此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风景表现农民... 《山乡巨变》中的风景是意识形态化的政治风景,最终转义为表征社会主义理想的政治想象。小说一方面通过风景疏解文本暴力、疏离政治实践,表现新农村的人情美和自然美,以此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风景表现农民与政治碰撞后主体与观念的嬗变,回应对人民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教育的政治要求。《山乡巨变》中的风景具有观照主体和超越现实的独特性,丰富了农村题材小说表现政治的艺术形式和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政治 山乡巨变 周立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语方言的自觉书写——重读周立波《山乡巨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叶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山乡巨变》在当代文学史上频频引人注目的是文本语言上大量方言土语的采撷与运用。主要表现在一些特色方言词汇和益阳山乡农民的俗语大量进入文本。《山乡巨变》中大量益阳方言口语"民间话语"的存在,可以看做是一种民间生... 《山乡巨变》在当代文学史上频频引人注目的是文本语言上大量方言土语的采撷与运用。主要表现在一些特色方言词汇和益阳山乡农民的俗语大量进入文本。《山乡巨变》中大量益阳方言口语"民间话语"的存在,可以看做是一种民间生活图景的文本再现。然而,《山乡巨变》中其实拥有两个话语体系:"现代话语(普通话)"和"民间话语(方言)"体系,在现代话语取得全面胜利的表象下,出于潜在的母语方言情结作用,《山乡巨变》在强大的现代话语中较为自在地展现了民间话语(益阳方言口语)的多姿多彩和固有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山乡巨变 益阳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乡巨变》中的儒家话语及其召唤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执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小说《山乡巨变》的儒家文化底蕴既表现为人物的修身、孝道、仁爱、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层面,也表现为主要乡村干部的"德治"、"仁政"思想和言行。小说隐含的这种儒家话语构成了一种文本的"召唤结构",暗示或... 小说《山乡巨变》的儒家文化底蕴既表现为人物的修身、孝道、仁爱、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层面,也表现为主要乡村干部的"德治"、"仁政"思想和言行。小说隐含的这种儒家话语构成了一种文本的"召唤结构",暗示或引导我们从儒家政治思想的角度来观照当时的农村合作化运动。限于当时的条件,作家周立波没有公开亮出"仁政"的观点,但还是对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政治运作有所讽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儒家话语 德治 仁政 召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山乡巨变》对政策的顺应与超越
7
作者 毛三艳 杨文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13-118,共6页
建国后,本来作为解放区文艺创作战时指导原则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扩大成了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必须无条件长期遵循的根本的创作原则,这极大地束缚了作家的手脚。为了规避政策的限制,许多作家选择了创作空间相对较大的历史题材。... 建国后,本来作为解放区文艺创作战时指导原则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扩大成了一切文艺工作者都必须无条件长期遵循的根本的创作原则,这极大地束缚了作家的手脚。为了规避政策的限制,许多作家选择了创作空间相对较大的历史题材。而《山乡巨变》是现实题材中比较出彩的小说,它通过象征方法对农业合作化的相关政策作了全方位的绵密、细致的顺应,但是它对山乡日常生活的大量描写使其超越了具体政策,时过境迁之后,仍然给人以阅读兴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政治—政策 日常生活 顺应/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
8
作者 楚静 张莹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Z期51-52,共2页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一部跨时代的小说,再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心态变化和农村风物变化。《山乡巨变》中乡村叙事着重描绘以潇湘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其风光景色令人无限向往。《山乡巨变》的文学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农村风俗面貌...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一部跨时代的小说,再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人物心态变化和农村风物变化。《山乡巨变》中乡村叙事着重描绘以潇湘山水风光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其风光景色令人无限向往。《山乡巨变》的文学价值集中体现在对农村风俗面貌的多方位展现,对人物性格多元化的塑造,这些创作技法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乡土小说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乡村叙事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语图关系研究
9
作者 唐蕾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36-43,共8页
《山乡巨变》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湖南一个僻静的山乡里,农民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周立波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这期间,我看了毛主席的著作,参加了各级党委召开的一些关于合... 《山乡巨变》是中国农业合作化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湖南一个僻静的山乡里,农民们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周立波花费了不少心思:"在这期间,我看了毛主席的著作,参加了各级党委召开的一些关于合作化的会议,学习了合作化运动的政策。在运动的萌芽时期,我考察了一个名叫石岭村的农业社,这个社的规模小,材料不多,但也给予了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邓秀梅 语图 周立波 合作化运动 子元 贺友直 刘雨生 半社会主义 在乡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真实的遮蔽与敞亮——《山乡巨变》的意识形态叙事与生活真实 被引量:1
10
作者 伍艳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9-171,共3页
周立波认为,《山乡巨变》着重考虑人物的创造,同时也想把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编织在书里,但是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动力显然不是来自人物塑造的艺术冲动而是源于记录历史进程的崇高使命感,作者的写作立场造成对丰富生活的遮蔽... 周立波认为,《山乡巨变》着重考虑人物的创造,同时也想把农业合作化的过程编织在书里,但是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发现,小说的叙述动力显然不是来自人物塑造的艺术冲动而是源于记录历史进程的崇高使命感,作者的写作立场造成对丰富生活的遮蔽,未能真正反映合作化运动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主流意识形态 生活真实 叙事 遮蔽 敞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山乡巨变”书写的新范式——谈《莫道君行早》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新民 李维寒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78-83,共6页
《创业史》和《山乡巨变》分别从现实的“观念”和“经验”出发,书写“山乡巨变”,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书写乡村巨变的基本范式。《莫道君行早》发展了《山乡巨变》的叙述范式,在“矛盾冲突”中去体现“山乡巨变”。但是,《莫道君行早》... 《创业史》和《山乡巨变》分别从现实的“观念”和“经验”出发,书写“山乡巨变”,奠定了中国当代文学书写乡村巨变的基本范式。《莫道君行早》发展了《山乡巨变》的叙述范式,在“矛盾冲突”中去体现“山乡巨变”。但是,《莫道君行早》中的人物形象的社会内涵、矛盾冲突的双方力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莫道君行早》塑造了麻青蒿这一崭新的乡村知识分子形象。因此,《莫道君行早》扩展了新时代乡村巨变的书写范式,为新时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莫道君行早》 山乡巨变 书写范式 乡村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山乡巨变与新乡土小说”学术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百余年的现代化历程中,乡土文学的书写始终关切整个民族前进历程与时代动向,新时代以来,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学创作层面也出现了一批紧密结合农村现实,关注农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并展现他们在新时代下奋斗和成长的乡... 百余年的现代化历程中,乡土文学的书写始终关切整个民族前进历程与时代动向,新时代以来,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学创作层面也出现了一批紧密结合农村现实,关注农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并展现他们在新时代下奋斗和成长的乡土小说。这些新乡土小说注重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试图打破传统农村叙事的刻板印象,为文学创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乡土文学 现代化历程 农村叙事 刻板印象 山乡巨变 文学创作 创作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连环画脚本改编始末(1961-1978)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适南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61-68,共8页
贺友直绘、董子畏改编的《山乡巨变》连环画是中国"新连环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经历了"大跃进"时期连环画的"爆发式"创作与1960年的低谷后,献礼建党40周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为日趋黯淡的中... 贺友直绘、董子畏改编的《山乡巨变》连环画是中国"新连环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在经历了"大跃进"时期连环画的"爆发式"创作与1960年的低谷后,献礼建党40周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为日趋黯淡的中国连环画界缀上了一点星光。《山乡巨变》连环画的脚本在1961至1978年间历经三度改编,每次改编都处于极具代表性的时间节点上,体现了不同时代对于文艺作品的特殊要求。通过探析《山乡巨变》连环画脚本的改编,可以透视中国文艺作品在政治环境与时代语境影响下的发展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乡巨变 连环画 脚本 董子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的忠实传承者——以《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为例重读周立波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伟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 既非开风气之先也不算后来居上的周立波,其文学史地位始终略显尴尬和孤独。重读周立波需尽可能的再历史化,更需将其放置在中国人经验意义的表达框架中来考察。就中国经验和中国小说的有效结合和完成度而言,周立波即使称不上是最杰出的,也是中国经验与中国小说忠实承传者中极具个性的一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山乡巨变 中国经验 中国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乡巨变
15
作者 纪广洋 《村委主任》 2016年第14期47-47,共1页
那是20多年前的一个月明星稀的乡村深夜,我起来小便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便蹑手蹑脚走近房门,从门缝里往外一看,是三叔正拉着一辆板车轻轻地、慢慢地往外走,像是怕惊动了家人和宁静的月夜。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山乡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意识视野下的“山乡”与“巨变”——论王宗坤长篇小说《极顶》
16
作者 张艳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王宗坤的长篇小说《极顶》首发于《钟山》后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其独特之处在于宏阔的创作视野与别样的题材选择。小说以泰山林业基层干部禹奕泽的工作、家庭变故为故事线索,追溯了三代守林... 王宗坤的长篇小说《极顶》首发于《钟山》后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其独特之处在于宏阔的创作视野与别样的题材选择。小说以泰山林业基层干部禹奕泽的工作、家庭变故为故事线索,追溯了三代守林人曲折变幻的心路历程,描刻出富有生命原始活力的民间泰山,塑造了老炮台、禹奕泽等富有生命意识的“泰山人”形象,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的题材与主题开拓提供了可行性尝试,产生了独树一帜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征,成为当代乡土文学中的一部独到而厚实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顶》 王宗坤 生命意识 山乡巨变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有草木,草木亦人间——对老藤《草木志》生态文明视角的解读
17
作者 范玉刚 蔡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作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的老藤,不仅在主题创作上以精品力作实现了创新性开掘,还以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以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想象,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转向和文... 作为新时代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的老藤,不仅在主题创作上以精品力作实现了创新性开掘,还以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以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想象,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转向和文明价值创新。在《草木志》的艺术世界建构中,老藤艺术地审美地建构了人与植物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中华文化原初的“天人合一”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中国式现代化诉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图景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相联结,从而把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推到了历史新阶段,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生态文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形构了有别于西方生态文学的中国生态文学道路。《草木志》以艺术的方式弘扬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守正创新中走在了当代文学经典化的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藤 《草木志》 山乡巨变 《北爱》 《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风景,风景何为?——《雪山大地》《花灯调》风景美学的意涵与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义勤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3,共13页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和刘庆邦的《花灯调》是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的两部代表性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题材主题近似,在思想艺术方面的探索各有千秋,前者有着更广阔的历史纵深,后者有着更具当下性的现实关切,都是新时代... 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和刘庆邦的《花灯调》是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的两部代表性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题材主题近似,在思想艺术方面的探索各有千秋,前者有着更广阔的历史纵深,后者有着更具当下性的现实关切,都是新时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创作 小说题材 中国作协 刘庆邦 山乡巨变 重要收获 现实关切 当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万物之歌者”——评老藤新作《草木志》
19
作者 徐立平 王卫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47,共7页
老藤以其深厚的文学情结和执着的创作精神,对小说文体孜孜以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仅长篇小说就已出版了10部:《刀兵过》《战国红》《铜行里》《腊头驿》《鼓掌》《樱花之旅》《苍穹之眼》《北地》《北障》《北爱》。新近出版的《... 老藤以其深厚的文学情结和执着的创作精神,对小说文体孜孜以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仅长篇小说就已出版了10部:《刀兵过》《战国红》《铜行里》《腊头驿》《鼓掌》《樱花之旅》《苍穹之眼》《北地》《北障》《北爱》。新近出版的《草木志》①,是他的第11部长篇,小说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又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2024年1—2月“中国好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中国作家协会 老藤 山乡巨变 乡村振兴 文学情结 现实主义 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武陵山腹地“精准扶贫”历史现场铺写新时代乡村的精神图谱——评欧阳黔森现实主义长篇新作《莫道君行早》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艳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67-77,共11页
当代名作家欧阳黔森的现实主义长篇新作《莫道君行早》,为武陵山腹地的“精准扶贫”历史现场,铺写了一卷巨幅的、气势恢宏的新时代乡村的精神图谱。这是继其2018年的“精准扶贫三部曲”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之后,再度推出的重磅力作。《... 当代名作家欧阳黔森的现实主义长篇新作《莫道君行早》,为武陵山腹地的“精准扶贫”历史现场,铺写了一卷巨幅的、气势恢宏的新时代乡村的精神图谱。这是继其2018年的“精准扶贫三部曲”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之后,再度推出的重磅力作。《莫道君行早》,反映了欧阳黔森继续在“精准扶贫”题材领域,以“非虚构的虚构小说”这一重大创新文体样式,凭借内置于乡村的内视点的小说叙述,对于武陵山腹地精准扶贫的历史现场作着书写与记录;不仅实现了作家写出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创作旨归,且是以文学书写的方式,记录着新时代山乡巨变当中乡民的心灵史;文体上是非虚构写作特征与小说文体的有机融合,其在呈现精准扶贫工作及脱贫攻坚历程的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具备充分的故事性与可读性,并且具有较为丰沛的艺术性、文学性与审美性的自觉追求;此书所表现出的“非虚构的虚构小说”写作的叙事探索、创新性及无限可能性,对于在“精准扶贫”这一题材领域未来创作的趋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与启示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黔森 《莫道君行早》 精准扶贫 乡村内视点 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