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构造样式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波 王永诗 +1 位作者 黄铮 王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 济阳坳陷古—中生界潜山经历多期挤压、伸展、走滑及剥蚀等构造作用的叠加,以沾化东部潜山为例,利用丰富的钻井与地震资料,在潜山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剖析了潜山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总结了潜山构造样式,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晚古生代以来,在多期不同方向、不同性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沾化东部古—中生界潜山经历了4期挤压作用、2期伸展作用、2期走滑作用、4期剥蚀作用,形成了高位、中位和低位3类潜山,发育了伸展、挤压、走滑与剥蚀4类9种构造样式。依据构造样式及潜山地层残留和上覆盖层的差异,建立了3类潜山成藏模式,其油气来源、油气富集层段及富集特征各不相同,其中高位潜山斜坡带上古生界与中生界、中位潜山下古生界和低位潜山中紧靠油源的潜山各层系油气成藏条件最为有利,油气富集程度高,是研究区下一步重点勘探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东部 古—中生界 潜山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湖相混积岩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罗家—邵家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金友 张立强 +1 位作者 张世奇 林会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5-1096,共12页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 混积岩是混合沉积的典型产物,研究程度较低。罗家—邵家地区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南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发育了比较广泛的湖相混积岩沉积。本文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岩芯描述及样品分析等,对其混积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混积岩类型分为两大类4小类,自下而上混积岩含量增多,展布范围逐渐扩大。混积岩成因以渐变式混合和突变式混合为主,局部存在原地混合沉积,各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本区混积岩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混合沉积微相、生物浅滩混合沉积微相、颗粒滩坝混合沉积微相及砂坝混合沉积微相等类型。不同环境下的混积岩组构、混合沉积类型及垂向沉积序列有较大的差异。混积岩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物源的供给及复杂的水动力条件,其次为构造背景与湖平面升降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积岩 沉积特征 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 山东济阳坳陷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全油气系统特征与成藏模式
3
作者 高阳 刘惠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基于胜利油田大量基础研究和实验分析资料,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剖析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布、烃源岩分布及生排烃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和断裂系统控藏作用,研究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以东营凹陷为解剖对象,... 基于胜利油田大量基础研究和实验分析资料,以全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剖析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布、烃源岩分布及生排烃特征、储层物性变化和断裂系统控藏作用,研究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地质特征;以东营凹陷为解剖对象,结合已发现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分布,总结断陷盆地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成藏模式,梳理横向和纵向分布的大型地质体内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①古气候和构造旋回控制济阳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有序分布,多期次发育的烃源岩为页岩油气原位聚集及油气运聚成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储层物性变化控制了油气成藏动力门限,不同期次的断裂组合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和页岩油气原位滞留聚集规模,使得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具有关联性、分隔性和突变性,上述要素相互配置形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②受成藏动力控制,一个全油气系统可以划分为常规油气子系统和非常规油气子系统,纵横向上从页岩油、致密油到常规油有序分布。上述规律性地质认识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全油气系统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东营凹陷 盆地 古近系 断控复合全油气系统 页岩油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和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遗迹群落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23
4
作者 吕希学 胡斌 +2 位作者 姜在兴 陈世悦 李守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7-196,共10页
文中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济阳坳陷车镇与沾化凹陷古近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和产状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提出了三种古湖泊沉积环境中的遗迹化石群落 :(1 )Scoyenia遗迹群落 ,由Scoyenia、Beaconites、Taenidium、Planolites、Palaeoph... 文中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东部济阳坳陷车镇与沾化凹陷古近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和产状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提出了三种古湖泊沉积环境中的遗迹化石群落 :(1 )Scoyenia遗迹群落 ,由Scoyenia、Beaconites、Taenidium、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Gordia、Skolithos、Ophiomorpha、Sagittichnus和Favreina等遗迹属组成 ,代表了经常干旱的滨浅湖或泛滥平原上的极浅水沉积环境 ;(2 )Mermoides遗迹群落 ,以Mermoides、Neonereites、Planolites、Helminthopsis、Helminthoidichnites、Vagorichnus和Cochlichnus等遗迹属为特征 ,指示半深湖或较深水湖沉积环境 ;(3)Macaronichnus遗迹群落 ,主要组成分子有Macaronichnus、Plano 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Monocraterion、Arenicolites、Margaritichnus、cf 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和须根迹 ,反映了中等能量与低能水体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古近系 遗迹化石 沉积环境 湖相沉积 陆相沉积 沙河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四段现今压力场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秦润森 徐国盛 +2 位作者 徐兴友 李建林 袁海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6,共8页
利用实测压力数据和通过平衡深度法计算的压力值,恢复了沾化凹陷单井压力剖面,划分了单井纵向压力变化序列类型,指出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存在正常压力-过渡压力型、过渡压力-异常高压型的2种不同类型的次洼。压力场的纵向叠置决定了... 利用实测压力数据和通过平衡深度法计算的压力值,恢复了沾化凹陷单井压力剖面,划分了单井纵向压力变化序列类型,指出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存在正常压力-过渡压力型、过渡压力-异常高压型的2种不同类型的次洼。压力场的纵向叠置决定了油气的分布,沙河街组四段油层与压力场耦合关系可以总结出:异常高压型油层、压力过渡型油层、正常压力型油层3种耦合模式,而研究表明压力与岩性双重封堵的模式对沙四段高产油层的形成最为有利。过渡压力-异常高压型次洼中-深部正常压力带和压力过渡带是获得沙四段高产油层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 油气分布 平衡深度法 沙河街组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陡坡带始新统沙三段扇三角洲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储层成因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筱敏 刘芬 +5 位作者 谈明轩 韩雪芳 张守鹏 耿名扬 李维 董艳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3-851,共9页
15口井岩芯和众多储层实验资料研究表明,沾化凹陷北部陡坡带始新统沙河街组扇三角洲砂体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等构成。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该砂岩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现储层埋深1800-4000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形成了中... 15口井岩芯和众多储层实验资料研究表明,沾化凹陷北部陡坡带始新统沙河街组扇三角洲砂体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等构成。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中,该砂岩储层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现储层埋深1800-4000m,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总体形成了中孔中渗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9.7%,平均渗透率为111.5×10^-3μm^2)。但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800-3300m深度段,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到30%,渗透率达到1000×10^-3μm^2)。可以看出,确定次生孔隙发育深度段有利于有利储层和油气富集层段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始新统沙河街组 扇三角洲砂体 成岩阶段 次生孔隙 有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储集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永诗 王伟庆 郝运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2,共6页
利用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技术,可以将济阳坳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段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孔隙又可以分为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微孔、碎屑颗粒溶孔和砂质粒间微孔5个亚类;裂缝分为... 利用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测试技术,可以将济阳坳陷罗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段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孔隙又可以分为黏土矿物晶间孔、碳酸盐矿物晶间孔、黄铁矿晶间微孔、碎屑颗粒溶孔和砂质粒间微孔5个亚类;裂缝分为成岩裂缝和构造裂缝两大类,成岩裂缝又可以分为层间裂缝和粒缘裂缝两类。裂缝与基质孔隙之间,存在一个微米尺度的重合带,反映了储集空间发育继承性的特点,油气聚集在以层间裂缝为中心,粒缘裂缝等次级裂缝和较大的碳酸盐晶间孔为骨架,以各类晶间孔隙、黏土微孔和溶蚀孔隙为基质的储集空间网络中。储集空间发育与岩性关系密切,纹层状泥质灰岩物性较好,相应的页岩物性具有基质渗透率极低和裂缝导流能力较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页岩 储集性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四上亚段灰质滩坝储层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孙耀庭 刘雅利 +2 位作者 巩建强 孟涛 李辉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9,共8页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灰质滩坝,该类储层与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关系密切,其位置和规模受提供物源的扇体大小和规模影响,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储层评价难度大。分别采用试油资料分析法、主因素综合定量评...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灰质滩坝,该类储层与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关系密切,其位置和规模受提供物源的扇体大小和规模影响,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储层评价难度大。分别采用试油资料分析法、主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法、岩石物理相分析法(流动分层指标法)和铸体薄片压汞分析法对灰质滩坝储层进行评价划分,结果表明主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法和岩石物理相分析法对灰质滩坝储层评价较为适合,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应用缺陷;在准确分析沉积背景基础上,采用主因素综合定量评价和岩石物理相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灰质滩坝储层进行分析可以规避各自方法的缺点,评价结果更准确实用。依据此方法将沾化凹陷沙四上亚段灰质滩坝储层划分为4类,其中,Ⅰ类和Ⅱ类储层主要为河口坝和河口滩的生物灰岩、灰质细砂岩和灰质粉砂岩,储层条件较好;Ⅲ类和Ⅳ类储层以灰质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沉积为主,储集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质滩坝 储层评价 主因素定量评价 流动分层指标 沙四上亚段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部热史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本合 项希勇 穆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2-174,188,共4页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分段线性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该区自古新世以来,热流的演化形态近似于“马鞍型”,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古新世早期的大地热流值为83.6mW/m2,相当于现代活动裂谷的热流值,今大地热流值为63mw/m2,接近全球大地热流的平均值。(2)该区主力烃源岩经历了持续的受热过程,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口”内,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油气赋存空间,热演化背景十分理想。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用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演化模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并对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大地热流 热史模拟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潜山周缘滩坝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宁 邓宏文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8,共12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录井和测井分析,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沙二段进行划分和对比。在识别和划分不同沉积相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古水深、物性和油气显示资料,着重对碎屑岩滩坝和生物滩沉积特征和储集层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生物滩和砂滩分布于平坦、开阔环境中,单层厚度薄,分布面积广;砂坝形成于有一定坡度和地形起伏的环境中,单层厚度大,分布局限。②古地貌和基准面旋回是断陷盆地潜山周缘滩坝储集层物性的主控因素。③潜山西侧生物滩物性最好,面积广、厚度薄,物性最有利;其次为东侧砂坝和砂滩,面积局限,厚度大,物性次之;北侧生物滩和砂滩物性较差,面积较广,厚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潜山 古近系 沙二段 滩坝 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南断裂带储层精细划分对比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清华 王晶 +1 位作者 石艳红 肖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5-80,共6页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南断裂带断裂复杂,储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极大。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断裂带储层细分对比方法,"逐级细分、分区对比、全区统一"是该方法的3个主要方面。逐级细分强调的是纵向上由油层组→砂层组...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南断裂带断裂复杂,储层精细划分对比难度极大。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断裂带储层细分对比方法,"逐级细分、分区对比、全区统一"是该方法的3个主要方面。逐级细分强调的是纵向上由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体的细分对比,选择好的辅助标志层和邻井对比标志是做好逐级细分的关键;分区对比则强调平面上利用邻井对比标志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且存在重叠的特点,采用多标志控制原则进行分区对比,最终实现全区范围的对比统一。该方法的创新之处在于泥岩辅助标志层的发现及应用、重新确定邻井对比标志及其系统归类、首次提出多标志综合叠加应用的对比方法。最后,该方法在桩南断裂带储层细分对比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解决了原对比方案中方法较单一、对比精度低等问题,有助于类似的复杂断块区储层精细划分对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标志层 邻井对比标志 东营组 馆陶组 桩南断裂带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沿断层走向运移的地质特征及相关问题探讨——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断层为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亚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4-690,共7页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洼陷NEE走向的邵家断层为例,总结了油气沿断层发生走向运移的特殊地质条件,包括断层具有走滑性质、断层位于构造脊之上、断层两盘输导层极不发育、充足的油源和沿途欠发育的圈闭以及断层末端与地层中... 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邵家洼陷NEE走向的邵家断层为例,总结了油气沿断层发生走向运移的特殊地质条件,包括断层具有走滑性质、断层位于构造脊之上、断层两盘输导层极不发育、充足的油源和沿途欠发育的圈闭以及断层末端与地层中发育的输导层匹配等。以上地质条件在大部分地区都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也是断层走向运移现象较为罕见的主要地质原因。为了总结断层走向运移的适用地质条件,又对济阳坳陷发育的不同走向弯曲断层、储层(输导层)发育的地层与断层组合样式等与油气走向运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在新近纪油气主要运移期和成藏期,NW向左行左阶断层、NE向右行右阶断层在弯曲处易形成拉张薄弱带,有利于油气的垂向和走向运移;认为砂体所在地层的等高线与断层间呈现向断层收敛的"羽状"、垂直的"丰"字形以及"半羽—半丰字形"这3种地层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均无法运移出断层进入地层中的输导层,易于发生油气沿断层的走向运移,并分别建立了相关模式,探讨了东营凹陷石村断层、惠民凹陷临邑断层走向运移油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走向运移 形成地质条件 邵家断层 邵家洼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学习技术的碎屑岩储集层成岩相测井识别与应用:以沾化凹陷三台组为例
13
作者 孟圆 贾光华 +2 位作者 李传华 张立强 张曙光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6-762,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岛—桩海地区侏罗系三台组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层系,但受构造演化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多变的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质量预测难度大,而成岩相类型的精确识别与划分对储集层的评价起至关重...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岛—桩海地区侏罗系三台组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层系,但受构造演化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多变的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质量预测难度大,而成岩相类型的精确识别与划分对储集层的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利用有监督学习识别全井成岩相的方法在学习样本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实用性有限,本研究开展基于单因素约束的无监督全井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结合视压实率、胶结物含量、面孔率和裂缝率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致密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溶蚀与裂缝相和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确定了GR(自然伽马)、AC(声波时差)、DEN(密度)、RD(深侧向电阻率)4条对成岩作用敏感的测井曲线作为成岩相测井识别的依据。分别对4条曲线聚类范围进行约束,确保了无监督学习方法与成岩相良好的映射关系。基于无监督学习划分的测井相种类,利用铸体薄片等资料实现测井相与成岩相的标定,完成地区成岩相的识别与划分。划分结果表明,溶蚀与裂缝相、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为研究区储集层有利成岩相,2类成岩相对应较高的孔渗度,溶蚀与裂缝主要分布在含砾砂岩等粗粒岩中,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主要分布在粉砂岩等细粒岩中。通过盲井成岩相对比,验证学习方法的准确性,进而为缺乏取心井段的储集层成岩相识别提出新的预测方法,对有利储集层的评价及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沾化凹陷 三台组 成岩相测井识别 单因素约束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39
14
作者 操应长 韩敏 +2 位作者 王艳忠 谭明友 张营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582,601,共8页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 车镇凹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地形相对平缓,普遍发育了浅水三角洲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对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车镇凹陷沙二段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是沉积主体,可划分为内前缘和外前缘,具有相带宽、水下分流河道骨架砂体发育、席状砂大面积分布的特征。浅水三角洲砂体以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粒度概率图以滚动跳跃加悬浮式、一跳一悬式和两跳一悬式为主;发育反映河流作用的各种层理构造、反映湖浪改造作用的浪成层理和波痕以及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湖相油页岩的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7
15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4 位作者 张水昌 戴金星 王冠民 张林晔 李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9,共11页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 ,页理发育 ,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5 %以上 ,富含藻...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 ,页理发育 ,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 5 %以上 ,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 ;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 ,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 -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 ,沉积速率较慢 ,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 ,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 ,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 ,形成碳酸盐纹层 ,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 ,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 ,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 ,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油页岩 古近系 东营凹陷 烃源岩 湖相 形成 沙河街组 沉积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膏盐层沉积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25
16
作者 操应长 王健 +2 位作者 高永进 刘惠民 唐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5-386,共12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1-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的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和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和水下沉积作用共...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k1-Es4x)沉积时期发育了规模巨大的红层—膏盐层沉积。通过对红层—膏盐层沉积构造、碎屑颗粒粒度和沉积物垂向叠加样式等分析,表明红层沉积具有水上沉积作用和水下沉积作用共存、重力流沉积作用与牵引流沉积作用并存的特征。红层—膏盐层在盆地的不同位置具有明显不同的垂向叠加样式。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泥岩颜色分析,结合前人研究表明,红层—膏盐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以干旱为主,呈现干湿频繁交替的特征。气候相对潮湿时期,湖盆盐度较低,以沉积砂泥岩为主;气候干旱时期,湖盆盐度高,以沉积膏盐岩为主。红层—膏盐层沉积早中期为低水位振荡性湖泊,沉积晚期为高水位振荡性湖泊,两者沉积作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膏盐层 沉积模式 古近系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30
17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纪的气候恢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李守军 王明镇 +1 位作者 郑德顺 赵秀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6-9,共4页
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将孢粉分为喜热组、喜温组和广温组,根据对湿度的适应性,分为湿生组、旱生组和中生组。然后计算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反映温度比值和反映湿度比值,从而恢复各沉积时期的气候。研究表明... 首先根据孢粉母体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将孢粉分为喜热组、喜温组和广温组,根据对湿度的适应性,分为湿生组、旱生组和中生组。然后计算出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反映温度比值和反映湿度比值,从而恢复各沉积时期的气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从沙四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经过了两个气候变化周期。第一个周期是始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温度上:温凉→温→热→温;第二个周期是渐新世时期,湿度上:干旱→湿润→干旱,温度上:温→热→温→温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古近纪 古气候 孢粉学 孢粉母体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高蜡原油高分子量烃类分布及高蜡成因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吕慧 陈致林 +1 位作者 王忠 唐洪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运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及双质谱技术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蜡原油的高分子量烃类的组成、分布特征及非常规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高温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王古1井奥陶系高蜡原油与古近系孔店组高蜡原油具有相同的油气来源,但成熟度... 运用高温气相色谱技术及双质谱技术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高蜡原油的高分子量烃类的组成、分布特征及非常规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高温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王古1井奥陶系高蜡原油与古近系孔店组高蜡原油具有相同的油气来源,但成熟度高于孔店组原油。双质谱技术分析表明,研究区高蜡原油中含有丰富的C26和24-降胆甾烷,从而区别于本区来源于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正常原油,这为藻类生源提供了重要证据。除陆源植物外,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也是本区高蜡原油形成的重要母质;微生物改造是研究区高蜡原油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成熟度范围内,相对较高的成熟度影响原油含蜡量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烃 高温气相色谱 双质谱 高蜡原油 油气成因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热演化史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苏向光 邱楠生 +1 位作者 柳忠泉 张林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7,共3页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末期到沙河街沉积末期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孔店组沉积末期... 根据镜质体反射率数据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济阳坳陷惠民凹陷进行热演化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惠民凹陷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古地温是逐渐降低的,孔店组沉积末期到沙河街沉积末期地温梯度下降较快,孔店组沉积末期为4.4℃/100m左右,而到沙河街组沉积末期则降为3.7℃/100m左右,此后其地温梯度缓慢降低至现今的3.2℃/100m左右。同时,惠民凹陷内部构造的热演化亦存在一定差异,位于凹陷中部靠近临商断裂带的盘深3井的古地温梯度最高,其次为临82井;而位于凹陷东北部阳信洼陷的阳8井的古地温梯度最低。惠民凹陷的这种古地温演化特征是由该凹陷的构造运动演变决定的,并且和该凹陷新生代的断裂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镜质体反射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地温梯度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