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季山东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凡淇 刘卫霞 +5 位作者 隋吉星 曲方圆 涂梁莉 张蒙生 钟海霞 于子山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 2007-10对山东南部近岸海域36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9种,其中多毛类69种、软体动物15种、甲壳类35种、棘皮动物3种,其它类群7种。研究海域内IRI指数排名前3位的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hys oligobranchia)、独指虫(Aricideasp.)和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研究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932.3个/m^2,总平均生物量为8.2g/m^2。其中丰度的高值区分布于青岛-黄岛海域,低值区分布于日照及乳山湾南部海域,生物量的高值区分布于乳山湾南部-鳌山湾海域,生物量低值区分布于日照-胶南海域。在38%相似度水平上,取样站位可被划分为5个群落。BIOENV分析和RELATE检验结果显示,水深和有机碳质量分数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南部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丰度 生物量 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物源指示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晓波 张勇 +4 位作者 孔祥淮 李安龙 刘珊珊 褚宏宪 林曼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6,共10页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 通过对山东半岛南部海域14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4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与稀土元素(REE)测试分析,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稀土元素分布、δEu和δCe异常以及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曲线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以及中等程度的Eu异常等特征。对代表站位与长江、黄河及周边中小入海河流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析对比,利用以Ce/La和Sm/Nd作为对比元素的FD判别函数分析,以及对一些在地球化学环境中比较稳定元素的比值进行了验证比较,初步判别研究海区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以现代黄河沉积物质为主,周边中小河流也对其物源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稀土元素 物源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夏季游泳动物的组成特征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炳庆 吕振波 +2 位作者 李凡 包家国 徐维柱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5,共7页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 根据2008年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54种,平均相对资源量为129.9 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1.43,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1.1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3。优势种为鳀和戴氏赤虾,重要种为方氏锦鳚、日本蟳、小黄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枪乌贼。通过聚类分析表明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包括3组,引起组间平均相异性贡献的分歧种主要包括戴氏赤虾、方氏锦鳚、矛尾虾虎鱼、日本蟳、双斑蟳、枪乌贼和口虾蛄等。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群落结构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相对重要性指数 聚类分析 相对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碎屑矿物对中小河流的物源响应 被引量:7
4
作者 宁泽 韩宗珠 +4 位作者 林学辉 张勇 毕世普 孔祥淮 刘金庆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4期57-68,共12页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_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m以浅的海域,Ⅱ_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_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_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 碎屑矿物 物源 中小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