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延峰 宋秀贤 +2 位作者 李虎 吴在兴 俞志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海域生态环境评价作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在近海生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标准相对单一及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以生态系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环境因子和生态响应的近海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海域生态环境评价作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在近海生态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海洋生态环境研究中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标准相对单一及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以生态系统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基于环境因子和生态响应的近海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数计量方法,根据环境因子指数和生态响应指数在交叉判断矩阵中的位置,将近海生态环境状态分为优、良、中、差和劣5个等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域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整体环境因子指数为0.41~0.84(平均值为0.67),生态响应指数为0.17—0.75(平均值为0.45),综合评价等级为良,但已非常接近中等级别;其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溶解无机氮负荷较高、重金属和浮游动物密度负荷过低.不同海域生态环境状态存在明显差异,25个近岸海域中等级优和良的共占60%,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东部和西南部;海域等级为中和差的各占16%,另有8%海域等级为劣.该评价模型与方法从生态环境整体性揭示海域存在问题,可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近岸海域 生态环境 评价 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滨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瑞静 沙磊 +2 位作者 牛婷 孙刚 韩江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1,共4页
海滨体育旅游由于其依托资源的生态性、参与过程的互动性、刺激性和挑战性,成为海洋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产业。本研究运用SWOT方法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滨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海滨体育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和... 海滨体育旅游由于其依托资源的生态性、参与过程的互动性、刺激性和挑战性,成为海洋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产业。本研究运用SWOT方法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滨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并针对海滨体育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因素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滨 体育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潜力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代杰瑞 喻超 +3 位作者 张杰 宁振国 王增辉 程鑫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59-1668,共10页
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碳储量计算结果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数据,为土壤碳库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笔者利用... 土壤碳储量研究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碳储量计算结果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大密度、高精度土壤有机碳数据,为土壤碳库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基础。笔者利用这些数据计算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表层(0~20cm)、中上层(0~100cm)及全层(0~160cm)的土壤有机碳(SOC)密度和储量,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固碳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区内3种土壤层次的碳库组成不同,表层SOC储量占总碳(TC)储量的71.67%,随深度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无机碳(SIC)储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全层二者所占比率较为接近:表层SOC储量为132.64Mt,碳密度为2.06kg/m2;中上层为458.27Mt,碳密度为7.11kg/m2;全层为619.96Mt,碳密度为9.61kg/m2。各层SOC密度处于全国偏低水平,且在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之间有一定差异:褐土土表层SOC密度最高(2.48kg/m2),风沙土最低(0.91kg/m2);灌溉水田表层SOC密度最高(3.45kg/m2),菜地最低(1.61kg/m2)。表层SOC密度分布总体上呈现为沿海地区低、鲁北平原和胶莱盆地中等、山地丘陵和中低山区偏高的分布格局。从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本次多目标调查数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本区表层土壤总体表现为"碳汇"效应,未来可净增总有机碳(TOC)量60.94Mt,其中"碳源"量5.07Mt,"碳汇"量65.97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密度 有机碳储量 空间分布 固碳潜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异质性演进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福柱 孙明艳 历梦泉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3期12-14,67,共4页
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的新型沿海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于区域重要增长极、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导区和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等。实现此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合理的区域海洋产业分工... 蓝色经济区是以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的新型沿海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于区域重要增长极、发展海洋产业的先导区和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示范区等。实现此目标的关键之一在于构建合理的区域海洋产业分工关系,促进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协调化与合理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存在产业间的异速增长和各地市间海洋产业异构化演进两大趋势,其实现路径为海洋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洋产业结构 演进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代杰瑞 胡雪平 王增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Hg是半岛蓝色经济区首要重金属污染物,而Cd、Cu、Pb污染较为普遍,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Hg是半岛蓝色经济区首要重金属污染物,而Cd、Cu、Pb污染较为普遍,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看来,本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制约,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 被引量:72
6
作者 姜秉国 韩立民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6,共5页
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应立足于山东半岛地区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环境和... 蓝色经济区是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是涵盖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因素的复合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应立足于山东半岛地区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生态环境和城市化等基础条件,实现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宏观上要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从中观上要优化产业布局,实施项目带动;从微观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海陆统筹 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综合评价与测度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113,共7页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劣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转型和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研究,多从理论上阐述旅游产业结构的一般概念、合理化、高度化及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效益... 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劣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其转型和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研究,多从理论上阐述旅游产业结构的一般概念、合理化、高度化及运用定量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效益,但构建指标以综合评价其结构水平存在明显不足。本文从合理化、高度化、效益水平三个方面构建一套全面真实反映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立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现状,利用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用均方差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对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综合指数从时序和空间进行了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产业结构水平综合指数不高。从时序变化上看,旅游产业结构水平指标层要素及综合指数呈动态提高的态势;从空间差异上看,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最高的青岛达到0.671,而最低的滨州只为0.261。基于上述特点,从提高合理化水平、高度化水平及效益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结构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庞绪贵 祝德成 +4 位作者 代杰瑞 郭瑞朋 张帆 董健 陈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363-11365,11367,共4页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方法]按1 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4 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等54项指标。[结果]山东... [目的]研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中元素的分布与富集。[方法]按1 km2采集1件表层土壤样品,4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4 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16 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品,测试Ag、As、Au、B、Ba、Be、Bi、Br、C等54项指标。[结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研究这些指标在表层、深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认为表层、深层土壤中除与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Ag、Au、Hg、Mo、S、Sb等元素和Cl、Br、I等卤族元素空间变异性大外,大部分元素分布均匀,且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结论]对比区内表层、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含量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大部分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是,表层土壤中SOC、N、Hg、P、S、Se等指标的富集和pH明显降低,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指标的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表层土壤 深层土壤 丰度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开发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伟 江秀辉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32-1936,共5页
【目的】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的开发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开发策略,为海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综合归纳法构建海岛休闲渔业开发的评价模型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集中的青... 【目的】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的开发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开发策略,为海岛休闲渔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综合归纳法构建海岛休闲渔业开发的评价模型树,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集中的青岛、烟台、威海和日照4个有代表性地区的休闲渔业开发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4个有代表性地区海岛休闲渔业开发评价的综合得分高低次序为: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表明在山东半岛海岛休闲渔业开发最好的是青岛,之后依次是烟台、威海和日照;就海岛休闲渔业开发综合得分的级别而言,青岛和烟台得分在30~40,属于Ⅱ级,威海和日照的得分在20~30分,属于Ⅲ级;海岛休闲渔业开发综合得分较高的青岛和烟台也仅30多分,说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就开发条件而言,即使分数最低的日照也达到22.5078分,但就开发水平而言,仅烟台和青岛在7.5000分以上,表明这4个地区满足休闲渔业的开发条件,但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应积极修复海洋渔业资源、构建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拓展休闲渔业资金来源、开发和设计有特色的休闲渔业产品,以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岛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休闲渔业 综合归纳法 开发评价 开发策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乡体育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庆杰 吴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文化事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支撑,但由于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欲望和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体现在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等均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设...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体育文化事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支撑,但由于城乡经济差距的存在,导致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欲望和需求呈现出较大差异;体现在农村居民年均体育消费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等均低于城镇居民,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效率低,缺少维护,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状况较差,体育活动多是村民自发组织,缺少相应的专业组织和指导。由于农村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城乡二元制的格局,造成在资源配置方面,特别是经费支持、场地设施建设和维护、基层组织建设、政府对体育的投入等方面,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农村体育发展落后于城市体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城乡 体育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统筹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志元 周平 张淑敏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现状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同构与城市功能定位雷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统筹布局不协调、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发展需要等问题。蓝黄两区统筹发展建设应在借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 蓝黄两区统筹发展现状良好,但也存在产业同构与城市功能定位雷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空间统筹布局不协调、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体制机制不能完全适应统筹发展需要等问题。蓝黄两区统筹发展建设应在借鉴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在统筹意识和机制、交通体系和产业基地构建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经验基础上,从强化统筹意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一体化水平、发挥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优势潜能、优化产业布局以及统筹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构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统筹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文章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两者综合指数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两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 文章在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水平及区域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两者综合指数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耦合关系进行量化测度和系统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两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结构整体水平滞后于区域发展综合水平,但两者正相关水平显著;两者耦合度高但耦合协调度相对较低,依据耦合-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三种耦合类型;区域社会发展是影响旅游产业结构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结构水平 区域发展水平 耦合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志元 董彦岭 +3 位作者 何燕 陈秀花 杨柳 张笑玎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3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也是山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蓝区"金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对"蓝区"建设和实体经济提供强力引领和支持,其自身也是"蓝区"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第一个海陆统筹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区,也是山东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蓝区"金融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可以对"蓝区"建设和实体经济提供强力引领和支持,其自身也是"蓝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蓝区"金融业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较快发展,金融组织、金融业务增速明显,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但也存在着金融业定位不高、服务缺口大、发展不平衡、特色金融服务滞后等问题。只有以建设"蓝色金融先行区"为总领,通过科学规划、强化激励、创新机构和市场等措施,才能将"蓝区"金融产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金融产业 蓝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境成本和谐管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国凤兰 刘庆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成本不断加大。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和投资拉动粗放经营模式的再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初期,依据和谐理论,提出以"环境成本满意+生态环境持续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成本不断加大。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和投资拉动粗放经营模式的再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初期,依据和谐理论,提出以"环境成本满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和谐主题的环境成本和谐管理概念模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环境成本和谐管理体系并探讨其实施措施,以期创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环境友好区域,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环境成本 和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碳排放预测 被引量:28
15
作者 颜伟 黄亚茹 +1 位作者 张晓莹 高梦斐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采用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设置6种发展模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采用STIRPAT模型,通过岭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的关系;设置6种发展模式,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量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人口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及城镇化水平每变化1%,碳排放量相应变化1.748%、 0.153%、-0.218%、 0.365%;高增长-中减排模式下碳排放量增速最快;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态势,确定中增长-高减排模式为控制碳排放量的最佳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岭回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制造业空间转移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凌云 李永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4,共5页
2011年国务院批复确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选择2009—2013年时间段,通过将制造业按三分法分类、计算并比较绝对集聚指数、相对集聚指数(区位熵)和动态集聚指数,研究2011年前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位数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为制造业... 2011年国务院批复确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选择2009—2013年时间段,通过将制造业按三分法分类、计算并比较绝对集聚指数、相对集聚指数(区位熵)和动态集聚指数,研究2011年前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位数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变化,为制造业在蓝色经济区协同发展提供佐证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制造业已有序向省会城市群和西部隆起带转移,蓝色经济区内6个地市间,东营和潍坊为制造业主要承接地,青岛、烟台和威海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存在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指数 制造业 空间转移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建伟 马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8期64-69,共6页
文章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蓝色经济区GDP、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经济、科研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指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文章从实证... 文章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蓝色经济区GDP、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经济、科研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指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文章从实证角度分析和评价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情况,从而找出影响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为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更加合理地推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经济发展 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节会集群与体育旅游圈耦合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健 李建民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5,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节会与体育旅游有天然的融合基础。但在协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内,节会和体验旅游的融合需要战略性思维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及耦合的路径设计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节会与体育旅游有天然的融合基础。但在协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内,节会和体验旅游的融合需要战略性思维指导。节会集群和体育旅游圈概念的提出及耦合的路径设计就是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域内体育旅游与节会进行有效融合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节会集群 体育旅游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联动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玉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9-153,共5页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本质上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方式,是避免同质旅游地恶性厮杀的必由之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背景下,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七城市区域旅...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本质上是区域合作的一种方式,是避免同质旅游地恶性厮杀的必由之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此背景下,在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旅游业发展水平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七城市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优势条件,提出亚圈层多边联动、区域定位的地域分工两大联动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 开发模式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韩立民 于会娟 包乌兰托亚 《山东经济》 201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推动山东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区域发展布局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在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与战略布局基础上,明确了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是推动山东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区域发展布局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本文在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与战略布局基础上,明确了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为发挥青岛市在全省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实现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的目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青岛市 功能定位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