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夏季游泳生物多样性的年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李伟伟
赵国庆
李楚禹
邱盛尧
-
机构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出处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3-675,共13页
-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8YFE0104400)
-
文摘
为了解近海渔业资源多样性,根据2010-2018年山东半岛南部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统计了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渔获种类的优势度、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结果显示:1)2010-2018年的渔获由鱼类、虾蟹类和头足类组成,鱼类种类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虾蟹类和头足类年间变化不大;2)调查年间相对资源量有一定的波动性,基本上表现出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现状,相对资源量在胶州湾口、丁字湾口和石岛南部近海较高;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相对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12.657,P=0.000 1),空间上无显著差异(F=0.959,P=0.541);3)调查年间,经统计分析,渔获资源共出现5种优势种;D为1.03~1.83;H′为1.01~1.67;J′为0.39~0.57。双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年间H′和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呈显著性相关(P=0.035<0.05),而J′和D(P=0.100)以及H′和J′(P=0.502)均有较大差异性,不存在相关关系;4)对2010-2018年9年间夏季的游泳动物群落聚类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2015年和2018年夏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相似,其他年份之间均表现出较小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相对较为稳定,资源量水平基本上呈现资源量低、分布不均匀且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小型化、低值化渔获种类的资源量水平较高,渔业资源结构健康性有待提高。
-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
游泳生物
多样性
群落结构
-
Keywords
southern coastal waters off Shandong Peninsula
nekton
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
-
题名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新近系以来地震层序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云帆
韩宗珠
孔祥淮
张勇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5期34-42,共9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137,DD20190205,GZH200900501)。
-
文摘
利用近年来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采集的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等资料,进行精细处理与解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内自新近系以来沉积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处在千里岩隆起背景上,第四系和新近系直接覆盖于印支期变质岩系上,由于新近系底界面为向东南缓倾的构造形态,故新近纪以来的海侵层不断向西北超覆,各期地层在厚度图上均表现为北西薄、南东厚的楔形体;全新统地层全区均有分布,最大厚度为15.5 m,整体呈现出楔形体的形态,是最近一次海侵形成的海相地层;上更新统地层的分布受下部构造形态影响较大,在乳山以东海域缺失,整体上在研究区东南部较厚,近岸处减薄,平均厚度约60 m;中更新世沉积仍受到区域构造背景的控制,越靠近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其沉积越厚,反之越薄,直至尖灭消失;下更新世的沉积格局类似于中更新统,也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其分布范围较中更新统更小更局限;上新世时期,黄海海域继续稳定沉降,构造稳定,期间沉积了一层厚度均匀、平坦的地层,厚度大体呈向西北减薄的楔形,等值线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中新统地层作为裂后坳陷沉积的首套地层,其厚度分布特征与新近系底界面埋深基本一致。
-
关键词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
沉积地层结构
新近系
第四系
-
Keywords
Southern Yellow Sea
stratigraphic structure
Neogene
Quaternary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