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族志影像的展演性与标出性——以台湾兰屿系列影像为例
1
作者 彭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18,共3页
民族志电影从科学式记录转向文化展演,这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普遍的看法。本文从展演性、标出性理论入手,以兰屿系列影像为例,讨论民族志电影如何将文化展演作为身份建构的手段,电影在展演中面对的文化区隔和自我东方化问题以及进行文化... 民族志电影从科学式记录转向文化展演,这已经成为学术界一个普遍的看法。本文从展演性、标出性理论入手,以兰屿系列影像为例,讨论民族志电影如何将文化展演作为身份建构的手段,电影在展演中面对的文化区隔和自我东方化问题以及进行文化沟通的可能,并指出了在民族志电影中完整的文化展示、适度的"标出性"把握以及多重角色尤其是不同少数群体成员之间的发声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演性 标出 民族志影像 身份 兰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抑或展演性:《送我上青云》的女性话语权力探索 被引量:3
2
作者 康延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7,共4页
《送我上青云》是一部让观众倍感复杂的电影。其复杂原因在于,一方面,作为院线电影,它揭开了一些长久以来被遮蔽的话语,对历史造就的男权给予批判及质疑,男权的规范经过历史的筛选成了具有合法性的规范;另一方面,电影依然在男性的视角... 《送我上青云》是一部让观众倍感复杂的电影。其复杂原因在于,一方面,作为院线电影,它揭开了一些长久以来被遮蔽的话语,对历史造就的男权给予批判及质疑,男权的规范经过历史的筛选成了具有合法性的规范;另一方面,电影依然在男性的视角下探讨女性的生存与出路,其本身的“女性视点”依旧是模糊、含混的。朱迪斯·巴特勒在《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中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视点 朱迪斯·巴特勒 主义 的生存 展演性 别麻烦 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织体、事件——舞蹈研究从符号学到展演性美学的转变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霁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7,共11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的舞蹈研究不再把舞蹈视为语言之外表达内在主体性的工具,而是认为表演和感知身体的模式受到话语、想象和文化规范的制约。具体地看,此研究过程又经历了两个阶段:“舞蹈即文本”的符号学阶段和“舞蹈即事件”的后... 自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的舞蹈研究不再把舞蹈视为语言之外表达内在主体性的工具,而是认为表演和感知身体的模式受到话语、想象和文化规范的制约。具体地看,此研究过程又经历了两个阶段:“舞蹈即文本”的符号学阶段和“舞蹈即事件”的后结构主义阶段。究其原因,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舞蹈研究以及普遍的剧场表演研究引入了现象学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符号学对象化、科学化地处理剧场事件的方式受到质疑,因为观众除了是观察的主体,还是参与剧场创作的人,他们不仅是在阅读已完结的舞蹈—文本,而且是带着自己的身体加入舞蹈—织体的生成。展演性美学的提出得益于现象学对剧场表演研究的补充,其强调重复的行为是不确定性得以凸显的条件。展演性美学在舞蹈学领域的开展,不但让观演关系中的身体经验成为研究的重点,也使得学术研究分享具身化的经验,从而突破艺术与学术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现象学 展演性 文本 织体 身体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国家权力展演:《新湖南报》与“向占梅讨论”
4
作者 郦菁 吴奕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8,286,共14页
国家建构的政治-文化面向并未在新中国政治史中充分讨论,特别是作为“全国性政治共同体”的工农联盟如何在话语层面建构和巩固。本文以1953—54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启动后统购统销政策推进的历史时刻为楔子,来拆解《新湖南报》如何通过“... 国家建构的政治-文化面向并未在新中国政治史中充分讨论,特别是作为“全国性政治共同体”的工农联盟如何在话语层面建构和巩固。本文以1953—54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启动后统购统销政策推进的历史时刻为楔子,来拆解《新湖南报》如何通过“向占梅”讨论,运用特定策略,并在和公众的持续互动中生产了三个阶段的主要话语。这一讨论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农民的理念,使得他们接纳了工农联盟的基本愿景,并卖粮给国家,因而代表了国家的展演性权力。这一话语过程也部分关照了农民的利益,且没有使用过多强制力,在建国初期行政力和资源尚不完善的情境下是一重大发展,也是20世纪全球政治建立工农联盟浪潮的一块重要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联盟 全国政治共同体 政治-文化权力 解读机构 展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