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筋屈服后刚度对混凝土梁柱子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卫红 刘昕煜 +2 位作者 惠卓 解鹏 黄振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1,共11页
为探究纵筋屈服后刚度对混凝土框架在中柱失效后结构连续倒塌行为的影响,进行4个1/2缩尺的两跨梁柱子结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3个试件配置具有不同二次刚度比的钢-纤维复合筋,另有1个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作为对比。对复合筋试件和对比... 为探究纵筋屈服后刚度对混凝土框架在中柱失效后结构连续倒塌行为的影响,进行4个1/2缩尺的两跨梁柱子结构拟静力加载试验。其中3个试件配置具有不同二次刚度比的钢-纤维复合筋,另有1个配置普通钢筋的试件作为对比。对复合筋试件和对比试件的荷载/轴力-位移曲线、破坏模式、纵筋应变发展规律和各阶段的承载力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梁机制阶段后,复合筋试件处于二次刚度和压拱复合机制阶段,与对比试件有较大不同。纵筋屈服后,复合筋试件各阶段的承载力较对比试件有明显提高。根据虚功原理,建立复合筋试件在梁机制阶段以及二次刚度和压拱复合机制阶段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且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基于理论计算公式揭示了纵筋的二次刚度比对试件抗连续倒塌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复合筋的二次刚度比最大取值不宜超过0.30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钢-纤维复合筋 屈服后刚度 二次刚度和压拱复合机制 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次刚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橡胶桥梁支座剪切屈服后刚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大玮 夏修身 +2 位作者 张永强 马健行 罗辉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5-361,共7页
基于重叠面积法与Haringx理论,得到圆形截面金属橡胶桥梁支座剪切屈服后刚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剪切屈服后刚度与压应力及支座直径成正比,与支座高度成反比,并且存在待求系数α与β。通过大尺寸金属橡胶桥梁支座试件的压缩及压剪试验,获... 基于重叠面积法与Haringx理论,得到圆形截面金属橡胶桥梁支座剪切屈服后刚度的计算公式,公式中剪切屈服后刚度与压应力及支座直径成正比,与支座高度成反比,并且存在待求系数α与β。通过大尺寸金属橡胶桥梁支座试件的压缩及压剪试验,获得剪切模量与压缩模量之间的关系,求得系数α约为1.3。参考剪切试验中压应力、支座直径、相对密度和形状系数对支座剪切屈服后刚度的影响规律,给出无量纲系数β的计算公式。根据待求系数α与β,对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实用性简化,并比较屈服后刚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实用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金属橡胶支座压剪状态下屈服后刚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支座 金属橡胶 屈服后刚度 重叠面积法 压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效应的桥梁结构震后概率残余位移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波 刘迪 杨绿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残余位移是评价桥梁结构震后可修复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而P-△效应对桥梁结构的残余位移影响显著。综合考虑P-△效应和地震动随机特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非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地分析桥梁结构震后残余位移的概率统计特征和经验预测... 残余位移是评价桥梁结构震后可修复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而P-△效应对桥梁结构的残余位移影响显著。综合考虑P-△效应和地震动随机特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非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定量地分析桥梁结构震后残余位移的概率统计特征和经验预测方程。首先根据动力平衡原理,建立考虑P-△效应的桥梁结构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运动控制微分方程,然后结合所筛选的69条强震记录,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定量地分析P-△效应、屈服后刚度比、规一化屈服强度和自振周期等因素对震后残余位移的概率统计特征的影响,进而对残余位移与峰值位移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并建立残余位移与峰值位移之间的经验预测方程。分析结果表明:P-△效应、屈服后刚度比和规一化屈服强度对残余位移的均值影响较大,而对残余位移的变异性影响相对较小;桥梁结构的震后残余位移可以描述为对数正态分布或威布尔分布随机变量;残余位移与峰值位移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二者比值的均值(变异系数)随着自振周期和稳定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位移 峰值位移 P-Δ效应 屈服后刚度比 规一化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的参数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宇 吴桂楠 +2 位作者 李琛 王森 张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7,103,共9页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从日本强震数据网K-NET和KiK-net中,合理挑选了47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的弹性反应谱的区别.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谱的卓越周期和长周期段的谱值都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频谱特性,从日本强震数据网K-NET和KiK-net中,合理挑选了47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与普通地震动的弹性反应谱的区别.结果表明:长周期地震动加速度谱的卓越周期和长周期段的谱值都明显大于普通地震动的,且其弹性位移谱的谱值比普通地震动的大很多.在此基础上,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全面的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场地土质、震中距、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为长周期地震动弹塑性设计反应谱的最终建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弹塑性反应谱 地震动特性 屈服后刚度比 位移延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周期地震动的非弹性反应谱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宇 王佳豪 +2 位作者 范陆 殷东朔 李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9,共12页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特性,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以分析结构动力参数和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对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动相比,恢复力模型和屈服后刚度比(η)对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中长周期段的影... 根据长周期地震动的特性,选取139条长周期地震动记录,以分析结构动力参数和长周期地震动特性对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震动相比,恢复力模型和屈服后刚度比(η)对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中长周期段的影响较大,且场地土对非弹性反应谱的放大效应更为显著;相反,阻尼比(ξ)和位移延性比(μ)对常规和长周期地震动非弹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较为类似。提出在建立长周期地震动设计谱时,应选取合理的恢复力模型和η,参考已有ξ和μ对常规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的场地类型建立相应的设计谱;可以先建立某标准设防烈度的长周期地震动的设计谱,其他设防烈度的设计谱可用PGA_(设防)与PGA_(标准)的比值调整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非弹性反应谱 地震峰值加速度 屈服后刚度比 阻尼比 位移延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退化效应的非弹性体系震后概率残余位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余波 刘迪 杨绿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80,共9页
震后残余位移是评价工程结构震后可修复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而刚度和强度退化对震后残余位移的影响显著。本文采用综合考虑刚度和强度退化效应的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Bouc-Wen模型,结合从NGA强震数据库中所筛选的69条强震记录,定... 震后残余位移是评价工程结构震后可修复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指标,而刚度和强度退化对震后残余位移的影响显著。本文采用综合考虑刚度和强度退化效应的非弹性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的Bouc-Wen模型,结合从NGA强震数据库中所筛选的69条强震记录,定量地分析了刚度和强度退化效应对非弹性体系震后概率残余位移的影响,进而以自振周期、屈服后刚度比以及刚度和强度退化参数作为控制参数,建立了考虑退化效应的非弹性体系震后残余位移的预测模型。分析表明,刚度退化导致非弹性体系的位移时程曲线向平衡点位置方向偏移,从而引起残余位移减小;强度退化使非弹性体系的位移时程曲线向远离平衡点位置方向偏移,从而导致残余位移增大;增大结构的屈服后刚度比可以有效减小非弹性体系的残余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位移 刚度退化 强度退化 屈服后刚度比 BOUC-WE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等延性位移系数谱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宜峰 李爱群 +1 位作者 王浩 沙奔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49,共6页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可能因位移过大导致破坏甚至造成落梁灾害的问题,在收集整理108条近断层脉冲波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隔震桥梁的等延性位移系数谱,其中延性系数取值范围是5~70.采用地震动脉冲周期对结...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近断层脉冲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可能因位移过大导致破坏甚至造成落梁灾害的问题,在收集整理108条近断层脉冲波的基础上,研究了适用于隔震桥梁的等延性位移系数谱,其中延性系数取值范围是5~70.采用地震动脉冲周期对结构自振周期进行标准化,并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研究了延性系数、屈服后刚度比等因素对位移系数谱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指标Ω_μ与Ω_α,用以定量研究上述影响.结果表明,周期标准化后,位移系数谱的变异性显著降低;引入指标Ω_μ与Ω_α后可以简化位移系数谱,因简化引入的最大可能误差不超过10%.并据此建立了可供工程应用参考的简化位移系数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 隔震 延性系数 屈服后刚度比 位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的相关性试验研究及其参数取值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沈朝勇 周福霖 +3 位作者 崔杰 黄襄云 庄学真 马玉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03,共9页
本文目的是研究各种因素对新型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简称HDR)水平剪切性能的影响。采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进行了HDR支座剪应变相关性、压应力相关性、加载频率相关性、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温度相关性、老化相关性等试验,研究了其相... 本文目的是研究各种因素对新型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简称HDR)水平剪切性能的影响。采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进行了HDR支座剪应变相关性、压应力相关性、加载频率相关性、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温度相关性、老化相关性等试验,研究了其相应因素对HDR支座滞回环面积、屈服强度、等效阻尼比、屈服后刚度、等效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频率、反复加载次数、温度、老化对HDR支座表征阻尼特征的指标影响较大,而对其刚度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对试验曲线的分析,给出了G值为0.64 MPa,100%剪应变时设计等效阻尼比为12%的HDR支座的等效剪切模量、等效阻尼比、屈服强度、屈服前刚度、屈服后刚度随剪应变变化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R 相关性 等效阻尼比 屈服强度 屈服刚度 屈服后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温度下LRB力学性能及对高层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文光 秦皇婷 +2 位作者 何文福 冯德民 王惠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85-90,共6页
研究极低气温(-40℃)下温度变化对隔震结构中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力学性能变化特征,及﹣40℃至40℃区间支座的温度相关性。选用直径为600 mm的原型铅芯橡胶支座,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完成剪切应变为100%情况不同恒定温度下... 研究极低气温(-40℃)下温度变化对隔震结构中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力学性能变化特征,及﹣40℃至40℃区间支座的温度相关性。选用直径为600 mm的原型铅芯橡胶支座,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完成剪切应变为100%情况不同恒定温度下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发现支座在极低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与常温下的力学性能差异显著。提出铅芯橡胶支座屈服后刚度与屈服荷载的温度修正方程,及隔震结构设计中铅芯橡胶支座基于温度的力学参数取值建议。给出考虑温度影响的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影响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强震下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以及上部结构顶层的加速度响应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橡胶支座 温度 屈服荷载 屈服后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体系等强度残余位移谱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郝建兵 吴刚 吴智深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2-88,共7页
残余位移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其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但是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工程计算方法。该文通过计算不同参数的双折线单自由度(SDOF)体系在120条地震动作用下的残余位移响应,提出残余位移角的概念,分析屈... 残余位移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其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但是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工程计算方法。该文通过计算不同参数的双折线单自由度(SDOF)体系在120条地震动作用下的残余位移响应,提出残余位移角的概念,分析屈服后刚度比、强度折减系数、周期、场地条件等参数对残余位移角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屈服后刚度比、周期、场地条件是影响结构震后残余位移率的主要参数,其中以屈服后刚度比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强度折减系数对残余位移率的影响不明显。文中还分析了地震动峰值参数(PGA、PGV、PGD)与残余位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地震动峰值参数与残余位移率的相关性随周期的不同而不同,其中以PGV参数与残余位移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基于这些研究,给出等强度残余位移谱,并且提出形式简单的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位移 等强度谱 屈服后刚度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温度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朝勇 黄襄云 +3 位作者 陈洋洋 毛景远 陈建秋 林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1-477,601,共8页
采用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水平应变、竖向压力、频率、内部橡胶G值以及不同温度加载顺序情况下SHDR支座水平性能的温度相关性,给出SHDR支座的各项水平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后刚度、屈服强度、单圈滞回面积、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等)温度... 采用拟静力试验,分析不同水平应变、竖向压力、频率、内部橡胶G值以及不同温度加载顺序情况下SHDR支座水平性能的温度相关性,给出SHDR支座的各项水平力学性能指标(如屈服后刚度、屈服强度、单圈滞回面积、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等)温度相关性的影响程度,给出了除应变因素外相应拟合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竖向压力、加载频率、支座内部橡胶G值和温度加载顺序对其影响较小,而应变影响较大;支座在常温下屈服后刚度及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DR 温度相关性 屈服后刚度 屈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反应谱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宇 王森 +1 位作者 车艳阳 武芳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共5页
合理选取四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研究地震动特性及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对弹塑性位移谱与残余位移谱影响。结果表明,给出某一标准设防烈度的弹塑性反应谱,其它设防烈度下弹塑性反应谱可据PGA设防烈度与PGA标准烈度比值调整获得;可忽略屈... 合理选取四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研究地震动特性及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对弹塑性位移谱与残余位移谱影响。结果表明,给出某一标准设防烈度的弹塑性反应谱,其它设防烈度下弹塑性反应谱可据PGA设防烈度与PGA标准烈度比值调整获得;可忽略屈服后刚度比对弹塑性位移谱影响,但应选择偏于保守的屈服后刚度比统计残余位移谱,由此建立的残余位移谱只适用短周期、低延性一般规则桥梁中、低矮桥墩的抗震设计;阻尼比与位移延性比为影响弹塑性位移谱及残余位移谱重要因素,阻尼比增大会减少桥梁非弹性变形及震后残余位移。基于该结果建立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及残余位移谱,为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反应谱 抗震设计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屈服后刚度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自由度体系地震残余变形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勤 朱绩超 贡金鑫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1,共10页
地震残余变形是结构可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分析结构的残余变形对于震后结构性能的评估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不同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地震残余变形的影响,其中滞回特性、屈服后刚... 地震残余变形是结构可修复能力的重要指标,准确分析结构的残余变形对于震后结构性能的评估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不同单自由度(SDOF)体系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地震残余变形的影响,其中滞回特性、屈服后刚度、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以及最大弹塑性变形对残余变形的影响较大;同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分别适用于弹塑性Kinematic滞回模型和Takeda滞回模型的残余变形简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以先获得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变形为基础的,能与传统的确定结构最大变形性能的抗震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较好地结合。最后,以一钢筋混凝土单柱桥墩为例,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残余变形计算及震后结构性能评估的过程,分析表明基于Takeda模型的结构残余变形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最大弹塑性变形 滞回特性 屈服后刚度 地面峰值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式桥抗震设计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宇 付曜 李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6,共9页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 依据国内外规范对近场地震动的定义,收集了215条近场地震动,进而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加速度谱、位移谱、残余位移谱、强度折减系数谱)进行参数影响研究,得到地震动特性(地震震级、场地土质、PGA)和恢复力模型动力参数(不同恢复力模型、屈服后刚度比、阻尼比、位移延性系数)等因素对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的影响规律。与中远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相比较可知:(1)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加速度谱的下降段较缓,Ⅳ类场地弹塑性加速度谱的敏感区更宽;(2)Ⅰ~Ⅲ类场地近场地震弹塑性位移谱的谱值相比Ⅳ类场地的谱值更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场地类型相对应的近场地震弹塑性反应谱,可用于近场地震下的桥梁抗震设计,并可为后续的近场地震能力谱法的研究提供近场地震需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弹塑性反应谱 抗震设计 屈服后刚度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置自复位耗能跨低多层钢框架体系的能量系数
15
作者 张还阳 柯珂 +1 位作者 汪梦甫 任志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1,共8页
利用超弹性SMA螺栓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特性,将其引入到耗能跨而构建“自复位耗能跨”,基于既有的节点试验研究结果对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以具有旗形滞回特征的单自由度体系为工具,对配置自复位耗能跨低... 利用超弹性SMA螺栓梁柱节点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特性,将其引入到耗能跨而构建“自复位耗能跨”,基于既有的节点试验研究结果对结构体系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以具有旗形滞回特征的单自由度体系为工具,对配置自复位耗能跨低多层钢框架体系的能量系数进行推导。能量系数可以合理量化具有旗形滞回规则结构的峰值响应需求,能量系数越低,表明地震动下结构的峰值响应越低。为了阐明滞回参数对能量系数的影响,对具有不同滞回参数组合可代表低多层结构的等效SDOF体系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分析,参数组合包括周期、屈服后刚度比、延性系数及能量比。同时对能量系数的离散性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能量系数及能量系数的离散性受结构周期、屈服后刚度比及延性系数影响较大,受能量比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耗能跨 能量系数 屈服后刚度比 能量比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的连续梁桥地震能量反应分析
16
作者 彭刚辉 贾宏宇 郑史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基于多自由度桥梁体系地震能量反应方程,以一座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为例,选取5条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波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全桥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支座铅芯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对桥梁结构地震能量反应的影... 基于多自由度桥梁体系地震能量反应方程,以一座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连续梁桥为例,选取5条具有代表性的地震波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全桥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支座铅芯屈服力和屈服后刚度对桥梁结构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桥梁结构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较大,但对支座耗能比及阻尼耗能比的影响较小;支座铅芯屈服力及屈服后刚度对桥梁结构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较大,铅芯屈服力及屈服后刚度越大,支座耗能比越小,阻尼耗能比越大,反之亦然。增大支座铅芯屈服力及屈服后刚度不利于支座的滞回耗能,因此,在保证强度及位移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铅芯屈服力及屈服后刚度较低的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铅芯屈服 屈服后刚度 非线性动力时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频率与幅值对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勇 庞辉 +2 位作者 戴君武 孙得璋 姜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6-149,共14页
为了探究加载频率、幅值对橡胶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特征强度、屈服后刚度、等效阻尼比及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常温(25℃左右)环境中对直径为700 mm的典型常用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共4个)进行了一系列的压剪试验,其中... 为了探究加载频率、幅值对橡胶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特征强度、屈服后刚度、等效阻尼比及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实验室常温(25℃左右)环境中对直径为700 mm的典型常用天然橡胶支座和铅芯橡胶支座(共4个)进行了一系列的压剪试验,其中,加载频率变化范围为0.3~0.67 Hz,加载幅值变化范围为25%~250%。考虑到试验中加载设备摩擦力与惯性力的影响,本文对实测水平力进行修正并绘制出隔震支座的真实滞回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支座内部温度随加载频率的增大,升温越为明显,其中在最大加载频率下,天然与铅芯支座在前三圈循环下的升温幅度分别为5.24%和29.98%;随着加载幅值从25%~250%不断增大,隔震支座水平等效刚度和屈服后刚度的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67%和55%,特征强度的增长幅度范围为64%~188%,且天然与铅芯支座耗能约增加15~26倍;此外,铅芯支座的内部温度上升幅度和各项力学性能均明显高于天然支座,但随着加载进行,铅芯支座的特征强度出现了更为明显的刚度退化,且在前三圈循环加载中天然与铅芯支座的特征强度分别退化了3.34%和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频率 加载幅值 橡胶隔震支座 水平等效刚度 特征强度 屈服后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