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
1
作者
潘雁飞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48-50,共3页
屈原赋中屡次出现的对舜帝的叙述,实际上是屈子举贤授能政治理想的光辉写照,是诗人对历史传说人物的行事升华为自我认同之理念、意识的一次心灵洗礼,这种洗礼进一步化成了与自我情感相融合的根深蒂固的情结。
关键词
屈原赋
舜帝
意识
举贤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赋注》的唯物主义思想——兼论戴震早年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对屈原唯物思想的弘扬
2
作者
徐道彬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
屈原赋
注》
唯物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戴震《屈原赋注》的文学观点
3
作者
徐道彬
《云梦学刊》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考据学家与文学家治学异途,各有长短,无人能够兼而善之。事实上,清代考据学大师戴震主张"义理、考核、文章"的统一,体现出对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视。其《屈原赋注》极力推崇屈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了考据学...
学术界一般认为,考据学家与文学家治学异途,各有长短,无人能够兼而善之。事实上,清代考据学大师戴震主张"义理、考核、文章"的统一,体现出对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视。其《屈原赋注》极力推崇屈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了考据学者的文学评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
屈原赋
注》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贾谊《吊屈原赋》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考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高胜利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贾谊《吊屈原赋》首用骚体哀悼屈原,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我的政治遭遇出发,与屈原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共鸣;他首吊屈原,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开创了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文学价值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贾谊《吊屈原赋》的修辞艺术
5
作者
张文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X期33-34,共2页
贾谊乃是汉代做赋较为出名的人,他一生创作佳作无数,每一篇的佳作都极具历史色彩和文化价值。其中《吊屈原赋》是贾谊的一篇抒发自身壮志的文学作品,全文当中贾谊充分地流露出了与屈原的志同道合以及抑郁不得志的心情。贾谊在创作《吊...
贾谊乃是汉代做赋较为出名的人,他一生创作佳作无数,每一篇的佳作都极具历史色彩和文化价值。其中《吊屈原赋》是贾谊的一篇抒发自身壮志的文学作品,全文当中贾谊充分地流露出了与屈原的志同道合以及抑郁不得志的心情。贾谊在创作《吊屈原赋》这篇作品的同时采用了大量关于同情以描写,重在写出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之意。贾谊在悲痛吊念屈原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境遇而感到悲伤,文章当中充分地抒发了贾谊的情怀。文章首先对诗赋当中的语用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然后论述一些语用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简单地论述《吊屈原赋》在艺术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修辞
艺术
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短情长,辞清意畅——《吊屈原赋》浅谈
被引量:
2
6
作者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6-28,共3页
作为一位才气“陵轶飞免”的英才,贾谊留存下来的赋像他的鸿文巨论一样“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贾谊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在贾谊仅存的四篇赋中,《吊屈原赋》是以文辞清丽。抒...
作为一位才气“陵轶飞免”的英才,贾谊留存下来的赋像他的鸿文巨论一样“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贾谊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在贾谊仅存的四篇赋中,《吊屈原赋》是以文辞清丽。抒情浓郁而饮誉于世的。 “辞清而理哀”,刘勰对《吊屈原赋》的这一评价的确是中肯之语,道出了贾谊这篇短赋被历代文人心慕手追的原因。贾谊的境遇与屈原相类似,因而在此赋中作者借屈原以自况,用清丽的言辞,抒写出悲愤哀伤的感情。《吊屈原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
屈原赋
》
《离骚》
文心雕龙
“香草美人”
比兴手法
贾谊
斗争精神
思想内容
骚体
赋
清新明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贾谊《吊屈原赋》的语音技巧
7
作者
严旭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3期93-99,共7页
贾谊《吊屈原赋》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语音技巧,表现在句式的长短、声律的规则、押韵的讲究、相应节奏点上的语音复叠与对比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这些语音技巧的安排对于汉语语音史和文体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贾谊《吊屈原赋》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语音技巧,表现在句式的长短、声律的规则、押韵的讲究、相应节奏点上的语音复叠与对比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这些语音技巧的安排对于汉语语音史和文体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语音史而言,《吊屈原赋》的语音技巧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语音现象,如西汉时期有开合等第之别,[-k]尾的长入字已经脱落韵尾而变为去声,等等。就文体学而言,可以看出西汉初年骈赋的绪端与骚体的流别共存相融于一篇之内,有助于研究楚辞、汉赋、骈文之间的文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语音技巧
语音史
文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赋的历史意义
8
作者
聂石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7-27,共11页
屈原是我们国家、民族早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我们的文化史、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希腊神话在希腊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马克思《论文化的各种形态(科学、技术、...
屈原是我们国家、民族早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我们的文化史、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希腊神话在希腊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马克思《论文化的各种形态(科学、技术、艺术)的不平衡发展》同样,屈原的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珍宝,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历代作家学习、吸取不尽的营养,它以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卓异的成就培育着我国文学艺术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赋
楚国
楚王
张仪
奴隶主贵族
历史意义
《离骚》
希腊艺术
八奸
新兴地主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原《涉江》四则别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翟振业
《云梦学刊》
1998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涉江》
屈原赋
“大”
《楚辞集注》
《楚辞章句》
《离骚》
沈从文
南夷
姜亮夫
王夫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悼念屈原文学作品的滥觞之作
被引量:
1
10
作者
江立中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传而留芳千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贾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贾谊
《吊
屈原赋
》
情感交流
《史记·
屈原
贾生列传》
文学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戴震的屈赋研究
11
作者
王大年
《云梦学刊》
1995年第4期14-15,56,共3页
关键词
屈
赋
戴震
屈原
形象
屈原赋
《离骚》
戴氏
学术思想
“度”
屈原
思想
《通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赋·哀郢》章句古微
12
作者
孙汉萍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哀郢》为屈原被放逐到江南九年后之作,篇中言去郢“九年不复”,便是一确证。其述去郢东行,乃是一种追叙。 戴震谓,“屈原东迁,疑即当顷襄元年,秦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十五城而去。时怀王辱于秦,兵败地丧,民散相失,故有‘皇天...
《哀郢》为屈原被放逐到江南九年后之作,篇中言去郢“九年不复”,便是一确证。其述去郢东行,乃是一种追叙。 戴震谓,“屈原东迁,疑即当顷襄元年,秦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十五城而去。时怀王辱于秦,兵败地丧,民散相失,故有‘皇天之不纯命’之语”。(见《屈原赋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郢》
《尔雅》
屈
赋
顷襄王
《章句》
《通释》
《文选》
楚怀王
郢都
屈原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荀卿赋综论
13
作者
冯良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年第4期83-93,共11页
荀卿是战国后期最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独具一格的辞赋家。班固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罹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列《荀卿新书》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又将“荀卿赋”专门分作一类,与...
荀卿是战国后期最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独具一格的辞赋家。班固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罹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列《荀卿新书》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又将“荀卿赋”专门分作一类,与“屈原赋”“陆贾赋”杂赋”共为四家。刘勰云:“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艺附庸,蔚成大国。”可见荀卿赋家的身份是同屈原、宋玉并称的,足为汉赋的一代宗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相篇
汉书·艺文志
荀卿
宋玉
战国后期
汉
赋
楚辞
屈原赋
成相杂辞
诗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骚赋“悲士不遇”主体论
14
作者
冯良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3期50-56,共7页
汉骚赋中,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土不遇赋》,从这两个题目,不难看出其“悲士不遇”的特点。其它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严忌的《哀时命》,杨雄的(《解嘲》、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也主要是抒发“士”的悲怨忧愤的内心情感...
汉骚赋中,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土不遇赋》,从这两个题目,不难看出其“悲士不遇”的特点。其它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严忌的《哀时命》,杨雄的(《解嘲》、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也主要是抒发“士”的悲怨忧愤的内心情感,由此构成了一个汉骚赋的基本主题,我题之为“悲士不遇”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士不遇
司马迁
贾谊
董仲舒
悲怨
屈原赋
知识分子
春秋战国时期
杨雄
基本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屈赋非扬雄所说“诗人之赋”辩
15
作者
曹大中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15-17,共3页
“默而好深沉之思”的西汉大辞赋家扬雄,未出仕时就作过《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等不甚以屈赋为然的作品。汉成帝时,待诏承明之庭,曾接连上《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但作品的讽谏目的都没有实现。...
“默而好深沉之思”的西汉大辞赋家扬雄,未出仕时就作过《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等不甚以屈赋为然的作品。汉成帝时,待诏承明之庭,曾接连上《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但作品的讽谏目的都没有实现。至哀帝时,他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汉书·扬雄传》说:“雄以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宏侈巨衍,竟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於正,然览者已过矣。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云之志。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之
赋
屈原赋
扬雄
屈
赋
辞人之
赋
杨雄
唐勒
刘歆
贤人失志之
赋
辞
赋
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训释精当 新见迭出──简评黄灵庚《离骚校诂》
16
作者
潘啸龙
《云梦学刊》
1997年第3期12-13,22,共3页
关键词
《离骚》
训释
黄氏
连绵字
闻一多
死亡观念
《楚辞》
屈原赋
包山楚简
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简论
17
作者
江林昌
《云梦学刊》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楚辞研究
《离骚》
姜亮夫
楚辞学
屈原赋
《远游》
《天问》
屈
赋
王国维
《卜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辞》研究二题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力之
《云梦学刊》
1999年第1期6-7,49,共3页
《楚辞》为刘向所集无可疑;其不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问题在其体例本身。《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25篇”,即《楚辞章句》中《渔父》以上25篇题“屈原之所作”者;据今存文献,没有汉人对这批作品之归屈原持异议。
关键词
《楚辞》
《汉书·艺文志》
屈原赋
25篇
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问》“勤子屠母”句辩说
被引量:
2
19
作者
龚维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5-38,共4页
《楚辞·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素称难解;自东汉王逸以来的训释,均不免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
关键词
《天问》
《离骚》
太康
《九辩》
训释
今本
西河
夏启
屈
赋
屈原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被引量:
2
20
作者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62-66,共5页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提及,而不见者,或是因为他“暴显君过”的行为不容于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故史书不载;或是有关文献遭秦火散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刘安
刘向
屈原赋
王逸
《离骚传》
“楚辞”
汉人
《离骚》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
1
作者
潘雁飞
机构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系
出处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48-50,共3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课题(03C355号)
文摘
屈原赋中屡次出现的对舜帝的叙述,实际上是屈子举贤授能政治理想的光辉写照,是诗人对历史传说人物的行事升华为自我认同之理念、意识的一次心灵洗礼,这种洗礼进一步化成了与自我情感相融合的根深蒂固的情结。
关键词
屈原赋
舜帝
意识
举贤授能
Keywords
odes ofQu Yuan
the Emperor Shun
consciousness
recommending Solon
分类号
I22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赋注》的唯物主义思想——兼论戴震早年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对屈原唯物思想的弘扬
2
作者
徐道彬
机构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出处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53-55,共3页
基金
2006年江苏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0601041C)
文摘
学术界一般认为,戴震受新安朱熹的影响,其早年便是程朱理学的信徒,表现为唯心主义者。戴氏早年之《屈原赋注》与朱熹《楚辞集注》及戴氏晚年著述比较表明,他对程朱思想的态度始终如一。可见,早年的戴震与其晚年一样,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关键词
戴震
《
屈原赋
注》
唯物思想
Keywords
Dai Zhen
Qu Yuan Fu Zhu
materialism thought
分类号
B249.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戴震《屈原赋注》的文学观点
3
作者
徐道彬
机构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出处
《云梦学刊》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课题(06JJD760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07JJD770112)
文摘
学术界一般认为,考据学家与文学家治学异途,各有长短,无人能够兼而善之。事实上,清代考据学大师戴震主张"义理、考核、文章"的统一,体现出对文学艺术方面的重视。其《屈原赋注》极力推崇屈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了考据学者的文学评论观点。
关键词
戴震
《
屈原赋
注》
文学评论
Keywords
Dai Zhen
Qu Yucm Bestows on Note
the literature commenta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贾谊《吊屈原赋》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考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高胜利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5,共3页
文摘
贾谊《吊屈原赋》首用骚体哀悼屈原,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我的政治遭遇出发,与屈原达到了精神上的高度共鸣;他首吊屈原,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开创了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文学价值
文化意蕴
Keywords
Jia Yi
Condoling Qu Yuan
literary values
cultural implication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贾谊《吊屈原赋》的修辞艺术
5
作者
张文莉
机构
泊头职业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X期33-34,共2页
文摘
贾谊乃是汉代做赋较为出名的人,他一生创作佳作无数,每一篇的佳作都极具历史色彩和文化价值。其中《吊屈原赋》是贾谊的一篇抒发自身壮志的文学作品,全文当中贾谊充分地流露出了与屈原的志同道合以及抑郁不得志的心情。贾谊在创作《吊屈原赋》这篇作品的同时采用了大量关于同情以描写,重在写出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之意。贾谊在悲痛吊念屈原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境遇而感到悲伤,文章当中充分地抒发了贾谊的情怀。文章首先对诗赋当中的语用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然后论述一些语用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简单地论述《吊屈原赋》在艺术上的价值。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修辞
艺术
语用学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短情长,辞清意畅——《吊屈原赋》浅谈
被引量:
2
6
作者
颜建华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26-28,共3页
文摘
作为一位才气“陵轶飞免”的英才,贾谊留存下来的赋像他的鸿文巨论一样“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贾谊赋在赋史上具有“振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奠定了汉代骚体赋的基础。在贾谊仅存的四篇赋中,《吊屈原赋》是以文辞清丽。抒情浓郁而饮誉于世的。 “辞清而理哀”,刘勰对《吊屈原赋》的这一评价的确是中肯之语,道出了贾谊这篇短赋被历代文人心慕手追的原因。贾谊的境遇与屈原相类似,因而在此赋中作者借屈原以自况,用清丽的言辞,抒写出悲愤哀伤的感情。《吊屈原赋》
关键词
《吊
屈原赋
》
《离骚》
文心雕龙
“香草美人”
比兴手法
贾谊
斗争精神
思想内容
骚体
赋
清新明丽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贾谊《吊屈原赋》的语音技巧
7
作者
严旭
机构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3期93-99,共7页
文摘
贾谊《吊屈原赋》中有不少地方运用了语音技巧,表现在句式的长短、声律的规则、押韵的讲究、相应节奏点上的语音复叠与对比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使用等诸多方面。这些语音技巧的安排对于汉语语音史和文体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语音史而言,《吊屈原赋》的语音技巧可以反映当时的一些语音现象,如西汉时期有开合等第之别,[-k]尾的长入字已经脱落韵尾而变为去声,等等。就文体学而言,可以看出西汉初年骈赋的绪端与骚体的流别共存相融于一篇之内,有助于研究楚辞、汉赋、骈文之间的文体关系。
关键词
贾谊
《吊
屈原赋
》
语音技巧
语音史
文体学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赋的历史意义
8
作者
聂石樵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7-27,共11页
文摘
屈原是我们国家、民族早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在我们的文化史、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希腊神话在希腊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似。“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马克思《论文化的各种形态(科学、技术、艺术)的不平衡发展》同样,屈原的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珍宝,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历代作家学习、吸取不尽的营养,它以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卓异的成就培育着我国文学艺术的成长。
关键词
屈原赋
楚国
楚王
张仪
奴隶主贵族
历史意义
《离骚》
希腊艺术
八奸
新兴地主阶级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原《涉江》四则别解
被引量:
1
9
作者
翟振业
机构
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1998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涉江》
屈原赋
“大”
《楚辞集注》
《楚辞章句》
《离骚》
沈从文
南夷
姜亮夫
王夫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悼念屈原文学作品的滥觞之作
被引量:
1
10
作者
江立中
机构
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文摘
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是我国文学史上悼念屈原的滥觞之作。贾谊吊屈原 ,是文学史上遭遇相似的两个星级作家的情感交流。贾谊正是借这篇赋 ,凸现出自己与屈原感情的相同之处 ,引起了司马迁的注意 ,使他得以与伟大的屈原在《史记》中同传而留芳千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贾谊。
关键词
西汉
贾谊
《吊
屈原赋
》
情感交流
《史记·
屈原
贾生列传》
文学作品
Keywords
Jiayi
Mourn Quyuan
grieve
Quyuan
literary work
Original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戴震的屈赋研究
11
作者
王大年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1995年第4期14-15,56,共3页
关键词
屈
赋
戴震
屈原
形象
屈原赋
《离骚》
戴氏
学术思想
“度”
屈原
思想
《通释》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赋·哀郢》章句古微
12
作者
孙汉萍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文摘
《哀郢》为屈原被放逐到江南九年后之作,篇中言去郢“九年不复”,便是一确证。其述去郢东行,乃是一种追叙。 戴震谓,“屈原东迁,疑即当顷襄元年,秦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取析十五城而去。时怀王辱于秦,兵败地丧,民散相失,故有‘皇天之不纯命’之语”。(见《屈原赋音义》)
关键词
《哀郢》
《尔雅》
屈
赋
顷襄王
《章句》
《通释》
《文选》
楚怀王
郢都
屈原赋
分类号
I22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荀卿赋综论
13
作者
冯良方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年第4期83-93,共11页
文摘
荀卿是战国后期最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也是独具一格的辞赋家。班固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罹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汉书·艺文志》列《荀卿新书》三十三篇(当为三十二篇之误),又将“荀卿赋”专门分作一类,与“屈原赋”“陆贾赋”杂赋”共为四家。刘勰云:“荀况《礼》、《知》,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艺附庸,蔚成大国。”可见荀卿赋家的身份是同屈原、宋玉并称的,足为汉赋的一代宗师。
关键词
成相篇
汉书·艺文志
荀卿
宋玉
战国后期
汉
赋
楚辞
屈原赋
成相杂辞
诗经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骚赋“悲士不遇”主体论
14
作者
冯良方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年第3期50-56,共7页
文摘
汉骚赋中,董仲舒有《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土不遇赋》,从这两个题目,不难看出其“悲士不遇”的特点。其它如贾谊的《吊屈原赋》,严忌的《哀时命》,杨雄的(《解嘲》、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等,也主要是抒发“士”的悲怨忧愤的内心情感,由此构成了一个汉骚赋的基本主题,我题之为“悲士不遇”的主题。
关键词
悲士不遇
司马迁
贾谊
董仲舒
悲怨
屈原赋
知识分子
春秋战国时期
杨雄
基本主题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屈赋非扬雄所说“诗人之赋”辩
15
作者
曹大中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0年第4期15-17,共3页
文摘
“默而好深沉之思”的西汉大辞赋家扬雄,未出仕时就作过《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等不甚以屈赋为然的作品。汉成帝时,待诏承明之庭,曾接连上《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但作品的讽谏目的都没有实现。至哀帝时,他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汉书·扬雄传》说:“雄以赋者,将以风也,必推类而言,极丽靡之辞,宏侈巨衍,竟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归之於正,然览者已过矣。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云之志。由是言之,赋劝而不止,明矣。
关键词
诗人之
赋
屈原赋
扬雄
屈
赋
辞人之
赋
杨雄
唐勒
刘歆
贤人失志之
赋
辞
赋
家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训释精当 新见迭出──简评黄灵庚《离骚校诂》
16
作者
潘啸龙
机构
安徽师大文学院
出处
《云梦学刊》
1997年第3期12-13,22,共3页
关键词
《离骚》
训释
黄氏
连绵字
闻一多
死亡观念
《楚辞》
屈原赋
包山楚简
宗教学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简论
17
作者
江林昌
机构
山东烟台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1996年第2期89-92,共4页
关键词
楚辞研究
《离骚》
姜亮夫
楚辞学
屈原赋
《远游》
《天问》
屈
赋
王国维
《卜居》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辞》研究二题
被引量:
10
18
作者
力之
机构
广西钦州师专中文系
出处
《云梦学刊》
1999年第1期6-7,49,共3页
文摘
《楚辞》为刘向所集无可疑;其不见著录于《汉书·艺文志》,问题在其体例本身。《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25篇”,即《楚辞章句》中《渔父》以上25篇题“屈原之所作”者;据今存文献,没有汉人对这批作品之归屈原持异议。
关键词
《楚辞》
《汉书·艺文志》
屈原赋
25篇
考辨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问》“勤子屠母”句辩说
被引量:
2
19
作者
龚维英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摘
《楚辞·天问》:“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素称难解;自东汉王逸以来的训释,均不免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
关键词
《天问》
《离骚》
太康
《九辩》
训释
今本
西河
夏启
屈
赋
屈原赋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被引量:
2
20
作者
郭建勋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2期62-66,共5页
文摘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宗悬案:汉以前的文献中,找不到关于屈原事迹及其作品的任何记载。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曾以“左徒”之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作为楚怀王的重臣,先秦有关文献理应有所提及,而不见者,或是因为他“暴显君过”的行为不容于楚国当时的统治者,故史书不载;或是有关文献遭秦火散佚了。
关键词
楚辞章句
刘安
刘向
屈原赋
王逸
《离骚传》
“楚辞”
汉人
《离骚》
作品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屈原赋中的舜帝意识
潘雁飞
《云梦学刊》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屈原赋注》的唯物主义思想——兼论戴震早年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对屈原唯物思想的弘扬
徐道彬
《云梦学刊》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戴震《屈原赋注》的文学观点
徐道彬
《云梦学刊》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贾谊《吊屈原赋》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蕴考述
高胜利
《安康学院学报》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语用学角度解读贾谊《吊屈原赋》的修辞艺术
张文莉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语短情长,辞清意畅——《吊屈原赋》浅谈
颜建华
《安顺学院学报》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贾谊《吊屈原赋》的语音技巧
严旭
《中国韵文学刊》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屈原赋的历史意义
聂石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屈原《涉江》四则别解
翟振业
《云梦学刊》
199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悼念屈原文学作品的滥觞之作
江立中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戴震的屈赋研究
王大年
《云梦学刊》
199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屈赋·哀郢》章句古微
孙汉萍
《中国文学研究》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荀卿赋综论
冯良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汉骚赋“悲士不遇”主体论
冯良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屈赋非扬雄所说“诗人之赋”辩
曹大中
《中国文学研究》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训释精当 新见迭出──简评黄灵庚《离骚校诂》
潘啸龙
《云梦学刊》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姜亮夫先生楚辞研究简论
江林昌
《云梦学刊》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楚辞》研究二题
力之
《云梦学刊》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天问》“勤子屠母”句辩说
龚维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汉人对楚辞的整理和编纂
郭建勋
《中国文学研究》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