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史记》及《屈原列传》的史源——兼及“屈原否定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培成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0-36,共7页
拜读了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以及三泽玲尔先生的《屈原问题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使笔者颇感兴趣。《系谱》认为:“‘否定论’又因否定了被先验地相信其存在的屈原,而出现了要从根本上对《楚辞... 拜读了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的《屈原否定论系谱》以及三泽玲尔先生的《屈原问题考辨》(《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使笔者颇感兴趣。《系谱》认为:“‘否定论’又因否定了被先验地相信其存在的屈原,而出现了要从根本上对《楚辞》及其本质重新提出疑问的趋势,并因此成为民国以来新楚辞学的出发点”,“这大概应受到高度评价”,并断言对“否定论”“单纯地在感情上被拒绝”的倾向,“在今后大概一定会逐渐被扬弃的”。而《考辨》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屈原“是生前详细事迹不明的‘想象中的作家’”。对于“否定论”,是否值得海内外学人如此青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司马迁 史记 列传 系谱 太史公 史源 胡适 考辨 日本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根源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共5页
从本世60年代起,日本有的学者开始鼓吹一种新的否定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观点。1983年以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或从史料方面、或从逻辑推理方面、或从思想方法方面予以反驳和批判。但还没有人注意到日本的“屈原否定论”... 从本世60年代起,日本有的学者开始鼓吹一种新的否定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观点。1983年以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发表文章或从史料方面、或从逻辑推理方面、或从思想方法方面予以反驳和批判。但还没有人注意到日本的“屈原否定论”之产生,同当时我国国内意识形态方面的状况有关。学者们曾集中力量驳斥的,其实并不是新的否定论的始作俑者。日本新的“屈原否定论”的提出,还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往我国国内关于屈原的研究尚欠深入,二是屈原作品读起来语言方面障碍较大。而在日本广泛流传的汉诗都是明白易晓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屈原。京都诗仙堂供有36位中国古代诗人,第一位就是苏武,而不是屈原。这也就形成了日本一些对中国先秦文学了解较少的学者的心理定势。至于司马光何以在《资治通鉴》中没有写到屈原,相当程度上是司马光作为一个保守派人物自我保护的心理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离骚》 思想根源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 日本文化 司马光 《楚辞》 《中国古代文学》 王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否定论”产生原因试探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刚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49-50,共2页
自西汉以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虽互有轩轾,对其部分诗作真伪也时有异说,然两千年来,对屈原的存在并无怀疑,清末民初的廖平,首次全面否定了屈原的存在,认为历史上并无屈原其人,进而推断《楚辞》诸篇实出秦代宫廷博士之手,廖季平,可谓... 自西汉以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虽互有轩轾,对其部分诗作真伪也时有异说,然两千年来,对屈原的存在并无怀疑,清末民初的廖平,首次全面否定了屈原的存在,认为历史上并无屈原其人,进而推断《楚辞》诸篇实出秦代宫廷博士之手,廖季平,可谓是“屈原否定论”的始作俑者。其后,胡适之发挥其说,认为屈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抗战前后,先有何天行侣《离骚》为刘安所作,屈原即西汉淮南王刘安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屈原否定论 产生原因 宫廷 史记 考信录 学术界 离骚 抗战前后 崔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守元:论屈原《楚辞》的美学特性——兼评屈原否定论
4
作者 范晴 《社会科学研究》 1984年第6期112-112,共1页
本文从屈原的生活、思想、创作这三方面来探讨《楚辞》的主要美学特性。从生活道路看,文中说:“屈原的一生都坚持了真美善对假丑恶的斗争,并因此以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卓绝一世’和永垂不朽的壮美乐章。”作者认为,“《楚辞... 本文从屈原的生活、思想、创作这三方面来探讨《楚辞》的主要美学特性。从生活道路看,文中说:“屈原的一生都坚持了真美善对假丑恶的斗争,并因此以自己的心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卓绝一世’和永垂不朽的壮美乐章。”作者认为,“《楚辞》所着重撮露和批判的‘党人’,实际上就是列宁在《第三届杜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性 屈原否定论 楚辞 生活道路 假丑恶 美善 党人 哲学思想 列宁 壮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屈原否定论”者的研究方法
5
作者 陆永品 《河北学刊》 1984年第5期76-81,共6页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创造了“骚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在我国近代以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只是到了近代,廖季平在他的《楚辞新解》里才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人”的怪论。1922年...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的楚国,创造了“骚体”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此,在我国近代以前,并没有人怀疑过。只是到了近代,廖季平在他的《楚辞新解》里才提出“屈原并没有这人”的怪论。1922年,胡适在其《读【楚辞】》一文里,也对屈原的存在提出怀疑。尤其是三十年代何天行的《楚辞新考》,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全面的否定。由于受中国屈原“否定论”的影响,国外的屈原研究者,特别是日本的少数学者,相继对屈原及其作品也提出种种怀疑和否定。近年来日本三泽玲尔的《屈原问题考辨》,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都作了彻底的否定。他声称:“屈原是一躯过去中国文学史上的偶像,……但是为了科学的现代化,我们毫不要什么偶像。” (《屈原问题考辨·后记》)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颇有咄咄逼人之势。从国内外屈原“否定论”的文章来看,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很有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关于屈原及其作品的客观存在,是无须重新研究的。需要研究的是,新老屈原“否定论”者为什么会得出许多奇奇怪怪的结论。我认为,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必须从研究方法论入手,研究新老屈原“否定论”的研究方法,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以,本文拟从以偏概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刘向 假设推理 胡适 《史记》 廖季平 司马迁 主观臆断 楚辞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同“屈原否定论”的三次论争
6
作者 丁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郭沫若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尤其是在屈原及楚辞的研究中...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作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郭沫若是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开拓者之一,其中尤其是在屈原及楚辞的研究中更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识渊博 郭沫若 三十年代 五十年代 战士 屈原研究 新中国 学术研究 屈原否定论 研究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石云 《江汉论坛》 1988年第4期67-70,共4页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治史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擅长于研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据粗略统计,郭沫若涉及到的古代君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的历...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治史方面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研究历史人物,尤其是擅长于研究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据粗略统计,郭沫若涉及到的古代君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农民起义领袖等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中的历史人物不下一百人.其中花力最多、研究时间最长、著述文字最丰的历史人物,是二千多年前的楚国诗人屈原.郭沫若研究屈原的文章,在三十年代有《屈原》、《屈原时代》;四十年代有《关于屈原》、《革命诗人屈原》、《屈原考》、《屈原的艺术与思想》、《屈原思想》、《深信有一,不望有二》、《屈原·招魂·天问·九歌》、《屈原研究》、《屈原不会是弄臣》、《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五十年代有《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历史人物 起义领袖 郭沫若研究 司马迁 楚国 屈原否定论 政治家 张仪 史记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与他的时代》序
8
作者 汤炳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共1页
《屈原与他的时代》序汤炳正【编者按】《屈原与他的时代》为西北师大中文系赵逵夫教授积10余年之力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约20余万字,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有的学者鼓吹新的“屈原否定论”,本书... 《屈原与他的时代》序汤炳正【编者按】《屈原与他的时代》为西北师大中文系赵逵夫教授积10余年之力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全书约20余万字,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6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有的学者鼓吹新的“屈原否定论”,本书即为扫除笼罩在屈原头上的乌云,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学术遗产 屈原否定论 汤炳正教授 古代文学 楚世家 《离骚》 屈原研究 楚辞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综述
9
作者 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27-128,共2页
【正】 湖北省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三日至八日在武昌举行,全省以及来自上海、天津、辽宁、新疆、湖南、广东等地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屈原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这次会议重点... 【正】 湖北省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六月三日至八日在武昌举行,全省以及来自上海、天津、辽宁、新疆、湖南、广东等地的一百三十多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屈原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五十篇。这次会议重点针对“屈原否定论”展开了讨论。早在二十年代起,我国学者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先后在《楚辞讲义》、《读楚辞》、《楚辞新考》、《【离骚】底作者》等著述中,曾提出过怀疑或否定屈原及其作品的问题;五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新考 胡适 刘向 秦始皇 屈原研究 湖北省 屈原否定论 古代文学教学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召开全国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
10
作者 顾文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9-29,共1页
由我院古代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我院学术厅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的专家、学者约百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知名学者魏际昌教授(河北大学)、张震泽教授(辽宁大学)、郑... 由我院古代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我院学术厅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的专家、学者约百人出席了会议。其中有知名学者魏际昌教授(河北大学)、张震泽教授(辽宁大学)、郑文教授(西北师院)、李世刚教授(辽宁师大)、朱季海先生、肖兵先生以及本院王文才教授等。四川省人大副委员长张秀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黎本初,成都市文联主席四川大学教授杨明照亦出席了会议,讨论会由我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屈守元教授和汤炳正教授主持。大会收到六十六篇学术论文。会议围绕评议近六十多年来出现的“屈原否定论”,展开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学术讨论会 汤炳正教授 张秀熟 杨明照 古代文学研究 面深 大副 文才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论争的歧误及其文化根源
11
作者 贺光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89-95,共7页
本文以“屈原否定论”产生、发展的过程为基点,审视了屈原研究史上不同观点争论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指出了在论证方法、概念内涵、史籍理解等方面所存在的歧误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偏差的民族心理结构和文化传统上的根源.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屈原研究 歧误 屈原论争 《离骚》 《楚辞》 《史记·屈原列传》 文化根源 左徒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第二次屈原学术讨论会观点概要
12
作者 张仲良 《江汉论坛》 1984年第8期56-57,共2页
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84年6月4日至8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屈原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五十多篇。现将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屈原的爱国思... 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1984年6月4日至8日在武昌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屈原研究和教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五十多篇。现将学术讨论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屈原的爱国思想有的同志认为,屈原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东西,是他的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屈原以他的作品为中国古典诗歌奠定了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文学创作的最早典范。此后,这种爱国主义便牢牢地植根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维系和支持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有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否定论 学术讨论会 爱国主义情感 浪漫主义文学 屈原研究 爱国思想 中国古典诗歌 观点综述 光荣传统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江林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1-66,共6页
两千年来的楚辞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古代与现当代两期。古代楚辞研究基本沿着义理、音义、考证、评论四支发展,虽各有其所长,然均未超越小学研究与情感抒发两端。现当代楚辞研究注意了新理论、新方法,多学科相结合、多维... 两千年来的楚辞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古代与现当代两期。古代楚辞研究基本沿着义理、音义、考证、评论四支发展,虽各有其所长,然均未超越小学研究与情感抒发两端。现当代楚辞研究注意了新理论、新方法,多学科相结合、多维度共切入,因而创获良多。一个近真的屈原、一部近真的楚辞,正在得到恢复。未来楚辞研究应做的工作还很多,而首先应该是楚辞与上古历史文化的结合研究,“以楚证史”将是一个极富有生机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研究 楚辞学 《天问》 《离骚》 屈原否定论 《九歌》 《山海经》 姜亮夫 郭沫若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楚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琼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 本文揭示了楚文化对郭沫若的深刻影响和重大意义,从文化原型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生成与流布追溯了郭沫若早期诗歌的泛神论倾向,探讨了历史剧的“失事求似”原则与楚辞乃至楚文化的精神关联,寻绎出二十世纪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背景下郭沫若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神论 太阳崇拜 文化原型 屈原否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刘安作《离骚》”论的始作俑者?——评许笃仁的《楚辞识疑》
15
作者 黄中模 《中州学刊》 1984年第4期71-75,共5页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 一九三八年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楚辞研究》,收入了卫聚贤的《〈离骚〉的作者——屈原与刘安》、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与丁迪豪的《离骚的时代及其他》等文章,集中宣扬了所谓的“刘安作《离骚》”论。1948年,何天行之书又由中华书局再版,改名为《楚辞作于汉代考》。此书流行于海外,近些年来被有的外国汉学家,称为“最周密、最系统”的“屈原否定论”,是何“提出‘屈原=淮南王刘安’的见解”。我想,这果真是何天行提出来的吗?经过一些时间,在查其它资料的同时,终于查到一九三五年的《浙江省图书馆馆刊》第四卷第四期,上面刊登有一篇署名为许笃仁写的文章——《楚辞识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安 《离骚》 楚辞 高诱 《淮南子》 屈原否定论 《离骚序》 始作俑者 《离骚传》 伯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