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掌楸居群遗传结构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晓琴 贺善安 +2 位作者 姚青菊 马建霞 於虹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7年第4期7-14,共8页
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10个居群中10种酶系统16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电泳结果表明:鹅掌楸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内遗传变异的206%分布在居群间,794%分... 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10个居群中10种酶系统16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电泳结果表明:鹅掌楸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内遗传变异的206%分布在居群间,794%分布在居群内,东部分布亚区的多样性水平和基因流低于西部,居群间分化程度则高于西部;其遗传多样性随纬度增加而递减,形成南高北低格局。针对鹅掌楸居群遗传结构的形成原因及现状提出了适宜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等位酶 居群遗传结构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霓 蒋严妃 +3 位作者 苏雪 陈纹 张辉 孙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3,共7页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107个样本U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9个,平均每个位点有4.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42和0.230,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幅介于0.280~0.567之间,平均值为0.374,说明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0.483,分子方差分析(AM0VA)表明肋果沙棘有48.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1.67%存在于居群内。对5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对基因流检测发现居群间的iVm为0.328,推测遗传漂变是居群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Structure分析把5个居群分为2组。L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其中居群ARX为单独的一支,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肋果沙棘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应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的地方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果沙棘 SSR标记 边缘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牡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任秀霞 张盈 +4 位作者 薛璟祺 朱富勇 石丰瑞 王顺利 张秀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2-780,共9页
以云南中部及西北部的6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高、新枝长等9个表型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0.9%-39.8%,平均值达到了18.9%;居群间生殖器官的变异较大,居群内... 以云南中部及西北部的6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高、新枝长等9个表型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0.9%-39.8%,平均值达到了18.9%;居群间生殖器官的变异较大,居群内营养器官更容易产生变异。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6个居群聚为4个类群,没有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吻合,说明表型特征的性状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得到的10条引物,在取自6个自然居群、180个个体中,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0.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81和0.414。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409和0.59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319。结果显示,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变异。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滇牡丹并不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居群 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余贤美 艾呈祥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3,共5页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海南、云南、广西3省的12个杧果野生居群共26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9个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占87.2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海南、云南、广西3省的12个杧果野生居群共26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遗传结构进行研究。9个引物共检测到102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占87.25%。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杧果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He=0.2541,H0=0.3940;在居群水平上,PPL=66.81,He=0.1968,H0=0.3099)。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各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2337,FST=0.2192),可能是由于生境破坏和基因流的障碍(Nm=0.8905)引起。UPGMA聚类分析表明,广西的3个居群(那坡、邕宁、平南)优先与云南的文山居群聚为一支;而云南的永德和版纳居群各自聚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野生资源 居群遗传结构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成 熊宇婷 +1 位作者 顾蔚 王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秦岭地区3个华中五味子天然居群的90份个体进行了居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77个位点,其中6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85.7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07(平方根法)、0.395(贝叶斯法),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8(平方根法)、0.382(贝叶斯法),表明华中五味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系数在0.052~0.106之间(φST=0.106、FST=0.082、GST=0.066,θST=0.052),基因流(Nm)在2.108~4.558之间,说明华中五味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不同定义的遗传分化系数差值较大,不宜进行直接比较.推测华中五味子雌雄异株、风媒或虫媒授粉、广域分布等生物学特征是其遗传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五味子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 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核桃实生居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 张士刚 +3 位作者 魏海蓉 宗晓娟 王甲威 刘庆忠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4,共4页
采用ISSR标记对陕西核桃实生居群3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13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用于正式扩增,检测到48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27%;居群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3~0.836,平均达... 采用ISSR标记对陕西核桃实生居群3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13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用于正式扩增,检测到48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27%;居群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3~0.836,平均达0.679;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1.483~1.960,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739~0.846。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明显差异。ISSR标记能将39份核桃种质完全区分开,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核桃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核桃 资源 居群遗传结构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异株稀有植物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自然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红艳 康明 +1 位作者 叶其刚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0-318,共9页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其5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对7个酶系统中14个位点的等位酶居群遗传...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其5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对7个酶系统中14个位点的等位酶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伞花木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1.6,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42.9%,平均预期遗传杂合度He=0.216;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都表现为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杂合子过量;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93.1%),居群间分化较小(Gst=0.069),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65~1.000).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其古老孑遗性、雌雄异株、混和传粉方式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长寿命的生活史等原因所导致;同时,居群间的较高基因流(Nm=3.128)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还使用UPGMA聚类方法推断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野外居群来源,在对迁地保护居群的评价中发现迁地保护居群仅保存了该物种基因型多样性的1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保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花木 孑遗植物 单属种植物 居群遗传结构 迁地保育 遗传多样性 等位酶变异 自然居群 多样性研究 雌雄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产栽培川牛膝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祎楠 裴瑾 +4 位作者 马云桐 刘薇 康亚兰 罗静 万德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初步评价四川省川牛膝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川牛膝主产地6个居群,23份川牛膝样本进行了植物性状研究及遗传性研究。结果经过引物筛选试验选出4个呈现多态性的引物,总共扩增条带数为43条。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 目的初步评价四川省川牛膝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川牛膝主产地6个居群,23份川牛膝样本进行了植物性状研究及遗传性研究。结果经过引物筛选试验选出4个呈现多态性的引物,总共扩增条带数为43条。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川牛膝的遗传变异在物种水平上,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89 2,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67.4%,Shannon信息指数(Ho)为0.322 4;在居群水平上,He为0.717,PPL为49.76%,Ho为0.250 9。居群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2~1.00。结论四川主产地川牛膝物种间遗传多样性较大,居群间遗传多样性较小,遗传变异主要由异花授粉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ISSR 居群遗传结构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芦苇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晓杰 佟守正 +1 位作者 程加春 李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5-729,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扎龙湿地的5个野生芦苇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75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ISSR分析。共获得9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92%。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居群的...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扎龙湿地的5个野生芦苇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从75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引物进行ISSR分析。共获得9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92%。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56.46%,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4783,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流(Nm为0.9249)和遗传分化(Nei’s信息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150,Gst平均值为0.3509),居群内的基因多样度占总居群的64.91%,居群间占35.09%,表明芦苇居群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5个芦苇居群分为两类,克钦湖居群(K)和唐土岗居群(T)最近聚在一起,然后和稍远的局址居群(J)聚为一类;满代居群(M)和赵凯居群(Z)聚为一类。以上结果可为芦苇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物种分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居群遗传结构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光核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10
作者 谭江平 曾秀丽 廖明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220,共8页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西藏境内的4个光核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选用20对引物对4个居群的70份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到338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6%,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 利用SRAP标记对来自西藏境内的4个光核桃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选用20对引物对4个居群的70份材料进行扩增,检测到338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96%,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194 3和0.295 5。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9.89%,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246 0和0.383 9。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70 9,居群间的基因流为1.213 0。UPGMA聚类图中,70个个体未按4个居群各自聚在一起。结果表明,光核桃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核桃 SRAP 居群 遗传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4项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11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 课题 可持续发展对策 申报工作 西藏沙棘 立项 居群遗传结构 生物学研究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