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非线性驱动机制
1
作者
岳文慧
张丽君
+2 位作者
秦耀辰
王玉香
刘秀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52-7064,共13页
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是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然而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层面应对低碳转型的潜力。因此,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与统计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城市空...
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是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然而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层面应对低碳转型的潜力。因此,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与统计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用电、用气、供暖、交通和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导致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增加,但最大斑块占比在4%以内扩张时导致居民直接、用电和供暖碳排放先减排后增排,用气和交通碳排放呈波动变化。(2)城市建成区周长面积比在7—10左右使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均达到最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在7以内增大,城市形态更为复杂,导致居民直接、用电、供暖和交通碳排放增加,用气碳排放先增加后减少。(3)城市紧凑度超过96%时,居民直接碳排放持续增加,用气碳排放经历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用电、供暖及交通碳排放则相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
梯度提升决策树
生活
方式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非线性驱动机制
1
作者
岳文慧
张丽君
秦耀辰
王玉香
刘秀芳
机构
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
河南大学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052-7064,共13页
基金
河南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2300420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94,42171295)。
文摘
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是城市低碳转型的关键,然而城市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尚存争议,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划层面应对低碳转型的潜力。因此,利用长时序遥感影像与统计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以黄河流域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用电、用气、供暖、交通和直接碳排放的异质性影响和非线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导致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增加,但最大斑块占比在4%以内扩张时导致居民直接、用电和供暖碳排放先减排后增排,用气和交通碳排放呈波动变化。(2)城市建成区周长面积比在7—10左右使不同类型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均达到最低,面积加权平均形状因子在7以内增大,城市形态更为复杂,导致居民直接、用电、供暖和交通碳排放增加,用气碳排放先增加后减少。(3)城市紧凑度超过96%时,居民直接碳排放持续增加,用气碳排放经历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用电、供暖及交通碳排放则相反。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低碳生活方式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城市空间形态
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
梯度提升决策树
生活
方式
黄河流域
Keywords
urban spatial form
carbon emissions from residential energy consumption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
lifestyle
the Yellow River Basin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对居民生活能耗碳排放的非线性驱动机制
岳文慧
张丽君
秦耀辰
王玉香
刘秀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