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基于数字新基建的驱动效应研究
1
作者 宋易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20,共5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新基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性,以期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其影...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新基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性,以期为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同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其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随着数字新基建水平的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数字新基建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收入效应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玲 杨瑞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文以我国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为研究样本,结合理论分析围绕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构建数字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并实证探讨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 本文以我国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为研究样本,结合理论分析围绕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及数字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构建数字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并实证探讨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能力对居民家庭消费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设备使用能力、数字场景应用能力、数字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也均能够促进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能力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收入,有效地拉动家庭消费水平;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比农村家庭而言,数字能力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居民家庭消费 家庭收入 机理分析 CF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能促进居民消费吗?——基于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海涛 文雨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4,F0002,共12页
基于我国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探究了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呈“N型”关系,但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其中,未进入城镇化高级阶段的地区,其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呈“倒U... 基于我国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文章探究了城镇化进程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与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呈“N型”关系,但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其中,未进入城镇化高级阶段的地区,其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呈“倒U型”;已进入城镇化高级阶段的地区,其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呈“正U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协调性的提升会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但现阶段的城镇化扭曲了两者的协调性,从而不利于提升居民消费。对此,应进一步深化新型城镇化理念,因地制宜地制定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行政策,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全面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居民消费 基本公共服务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商业活力、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消费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玉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70,共4页
盘活城市商业活力是提振消费、确保内循环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2011-2018年),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Kernel核密度等模型系统... 盘活城市商业活力是提振消费、确保内循环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2011-2018年),构建公共服务供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Kernel核密度等模型系统性研究城市商业活力、公共服务供给与居民消费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城市商业活力的提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城市商业活力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公共服务供给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商业活力的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在城市商业活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机制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城市商业活力对高收入水平和高受教育水平居民的消费增长促进明显,对高养老负担居民的消费增长促进不明显,公共服务供给对高养老负担居民群体的正向调节效应更突出。最后提出促进城市商业活力与民生保障的融合、提升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活力 公共服务供给 居民消费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和公共服务品价格上涨对企业利润及居民消费影响分析——以宜春市为例
5
作者 胡战勇 陈勇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61,共2页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品和公共服务品价格波动对宜春市企业利润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影响路径和影响方式,以期能从中寻找变化趋势和相关原因,并提出对策选择。
关键词 资源 公共服务 企业利润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差异化: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斌 张贵生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8,共10页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的执政目标,而城市发展惯性、政府规划、资本选择偏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居民自身多元需求等众多要素正在导致中国城市空间多元分化。总体上,以财政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的执政目标,而城市发展惯性、政府规划、资本选择偏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居民自身多元需求等众多要素正在导致中国城市空间多元分化。总体上,以财政在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社区事务等方面的支出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左右公共服务获得感高低的重要变量。然而,公共服务获得感日益以居住社区为基准,研究数据显示公共服务生产能力分布曲线基本与居民的获得感大体一致。不过,市场价值等级高的社区,其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获得感反而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人,其公共服务获得感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 公共服务生产能力 居民公共服务消费能力 居民公共服务获得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消费水平、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建博 张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公共服务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水平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单... 文章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公共服务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水平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单一公共服务门限值(0.13),伴随公共服务跨越门限值,居民消费能更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水平 公共服务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检验 被引量:7
8
作者 常文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3-110,共8页
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主要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中介变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这些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交叉影响。本研究构建了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00—2... 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主要通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三个中介变量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产生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同时,这些中介变量的作用机制之间存在交叉影响。本研究构建了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利用2000—2019年数据估计了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直接效应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恶化将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人力资本积累则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样本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的独立中介效应显著,而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链式中介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基础公共服务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链式多重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能否提振居民消费需求——基于家庭收入阶层异质性的分析
9
作者 范晓婷 黎敏辉 +1 位作者 薛翔宇 张茂聪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64,共20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和2019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对作用渠道和收入阶层异质性展开了深入讨论。研究发现:教育是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收入效应与挤出...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和2019年的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对作用渠道和收入阶层异质性展开了深入讨论。研究发现:教育是提振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通过收入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双重渠道分别作用于居民消费能力、意愿及层级,且均表现为收入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教育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收入阶层异质性,教育在各收入阶层均能显著提升消费能力与层级,在低收入阶层显著降低消费意愿,高收入阶层则相反,中等收入阶层表现不显著;教育负债与学区房对教育提振消费需求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建议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中低收入群体风险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收入 居民消费需求 消费能力 消费意愿 消费层级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消费平等化与我国消费经济发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蒋园园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45,共3页
新常态背景下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文章基于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并利用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消费平等化对我国消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 新常态背景下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文章基于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理论,并利用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消费平等化对我国消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消费经济增长,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能够降低居民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增加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从而增加社会消费规模,促进消费经济增长。同时可以提升居民消费信心,从而提升居民消费倾向,由此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促进消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是社会消费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均等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消费经济增长。此外,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红利水平对消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均等化 居民消费 平等化 消费经济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激励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吗? 被引量:9
11
作者 葛立宇 蔡欣荣 黄念兵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84,共10页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核心需求。本文采用静态和动态模型分别评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农村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消...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提升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内生增长的核心需求。本文采用静态和动态模型分别评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农村消费的激励效应,结果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通过“预防性储蓄减少效应”和“挤入效应”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但“收入效应”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拉动农村消费的理论认识,也为我国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居民消费 预防性储蓄 挤入效应收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个体视角下的中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能力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昭 苟赢瑞 +2 位作者 吕迪 高艳霞 赵之枫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9-1049,共11页
基于2016年全国小城镇一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多水平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农村居民出行视角,分析中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小城镇仍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日常生活服务的主要服务地,在农业生产、日常物... 基于2016年全国小城镇一手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多水平回归模型等方法,从农村居民出行视角,分析中国小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的整体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小城镇仍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各类日常生活服务的主要服务地,在农业生产、日常物资供应、初级医疗等基础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商品或服务等级提升,小城镇的公共服务能力减弱,尤其体现在医疗服务不足。偏远地区、山区、经济欠发达的弱势地区农村居民对小城镇公共服务的依赖性更强,但使用频率更低。提高村-镇公交服务水平、镇区购物选择多样性、就业机会和医疗服务质量可进一步强化小城镇对农村居民的服务能力。针对出行能力有限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的专门化服务应予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公共服务 农村居民 服务能力 居民出行 全国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浩澂 熊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97,共6页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就全国11个主要的民族省(区)的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在此...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利用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并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就全国11个主要的民族省(区)的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两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实证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情况不太理想,而城市人口密度、批发和零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亿元以上商品市场交易个数、居民消费率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应从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商贸流通业 居民消费能力 协同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好与消费能力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文成 薛建宏 毛彦军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103,共7页
众所周知,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密切相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国内居民消费,而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梳理出能够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潜在因素。笔者建立了一个涵盖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能力变量的新凯... 众所周知,扩大内需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密切相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国内居民消费,而解决此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梳理出能够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潜在因素。笔者建立了一个涵盖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能力变量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贝叶斯估计技术识别出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五类外生冲击,并重点考察了消费者偏好与消费能力冲击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结论表明: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能力冲击均对居民消费波动产生了明显影响,但消费者偏好使得居民消费波动的波幅更加显著;在短期和长期内消费者偏好冲击均可以解释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消费波动,而消费能力仅能够解释不足2%的波动;相比消费能力,消费者偏好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更大。笔者基于上述结论认为,在以扩大内需为目标之一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通过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并合理引导消费情绪以提高消费者偏好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好 消费能力 居民消费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石磊 王学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26-129,共4页
文章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具有的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属性特点,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 文章根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理论,结合文化产业具有的产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双重属性特点,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文化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能够通过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进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发展 居民消费能力 影响机制 投入产出分析 门槛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零售”服务供给与消费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何一冬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从文献回顾与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了零售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三四线城市与偏远地区存在普遍的流通业发展滞后和企业信息化不足等问题,一二线城市的零售服务与居民对商品的需求升级不匹配,使得区域间的自... 本文从文献回顾与实证分析的角度,论述了零售服务供给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在三四线城市与偏远地区存在普遍的流通业发展滞后和企业信息化不足等问题,一二线城市的零售服务与居民对商品的需求升级不匹配,使得区域间的自由交易受到限制,产生了集中消费、抑制消费和转移消费的现象。基于此,本文认为应该在三四线城市与偏远地区加大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流通信息化建设,零售业加快下沉布局,而在一二线城市的流通业已经相对完善,应当发展零售业的营销体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零售 居民消费能力 体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供全面扩大居民消费的坚实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撑——《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健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1-161,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专著《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研究》,是吴振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14)的最终成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构建适合国情的"需求侧-供给侧消费理论",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专著《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长效机制研究》,是吴振球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JL014)的最终成果。该书以独特的视角构建适合国情的"需求侧-供给侧消费理论",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借鉴美国、日本保持较高居民消费率的经验,提出具有长效机制的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创新性政策建议。全书有以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消费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评介 实证 实理 居民消费 消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宜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29,共3页
民族区域商贸流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商贸流通产业与当地居民消费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存在局限性。由此,完善我国民族区域商贸流通发展与消费经济的协同关系,... 民族区域商贸流通与居民消费能力的协同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商贸流通产业与当地居民消费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存在局限性。由此,完善我国民族区域商贸流通发展与消费经济的协同关系,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借助协同关系计算公式,通过实证模型,对我国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进行评估,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二者协同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研究,最后提出了二者互动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商贸流通业 居民消费能力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振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飞 庄尚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3,共4页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产生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城市发展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城市发展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存在“U型”关系,城市发展初期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 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产生较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构建城市发展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城市发展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存在“U型”关系,城市发展初期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带来负向效应,城市发展达到一定发展水平时将从抑制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转向促进作用。文化产品周边环境和经济消费水平均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起到正向影响作用,且经济消费水平影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程度最大。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影响效应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对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城镇居民 文化消费能力 U型 文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对房地产走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菊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6,共3页
房地产的价格和走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目前急剧升高的价格和成交量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但是,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以及市场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居民消费能力是房地产价... 房地产的价格和走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目前急剧升高的价格和成交量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但是,对房地产市场长期发展的影响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以及市场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居民消费能力是房地产价格能否持续走强的内在决定因素,我国的消费者构成复杂,消费层次多,对房地产价格弹性差异较大。通过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分析,可以得出对未来房地产走势的初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居民消费能力 土地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