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易得型产品偏好的影响
1
作者 王丽丽 苏笑 梁可茵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6-914,I0013-I0020,共27页
当今居住流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和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激活居住流动性会导致消费者偏好那些易得性属性相对高而理想性属性相对低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易得型”产品)。同时... 当今居住流动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深入探讨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产品选择和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发现激活居住流动性会导致消费者偏好那些易得性属性相对高而理想性属性相对低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易得型”产品)。同时,我们提出过程关注是这一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1a通过二手数据验证了居住流动性与个体的易得型产品偏好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研究1b通过操纵感知居住流动性,验证了感知居住流动性与易得型产品偏好间的因果关系。研究1c在真实的产品选择情境中进一步证明了主效应的稳健性。研究2证明了过程关注的中介效应,并排除了可能的替代解释。研究3a证明了最大化者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3b证明了决策对象是感知居住流动性影响易得型产品偏好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易得型产品 过程关注 最大化者 决策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流动性与消费:基于调节定向理论的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柳武妹 肖海谊 王雪枫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95-2606,共12页
居住流动性是指人们改变居住地(即搬家)的频率。作为关键的社会生态因素之一,其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已有学者从健康福祉、社会关系以及教育结果等方面对居住流动性的后因结果进行了综述。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心... 居住流动性是指人们改变居住地(即搬家)的频率。作为关键的社会生态因素之一,其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已有学者从健康福祉、社会关系以及教育结果等方面对居住流动性的后因结果进行了综述。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但目前未发现有综述研究对居住流动性引发的消费者行为反应进行总结,也未见研究从理论层面对这一影响机制进行归纳解释。在梳理居住流动性导致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反应的研究之后,借用调节定向理论对相关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类论述,指出居住流动性会导致消费者分别采取促进型反应策略或预防型反应策略。进一步地,提出居住流动的自主性(主动vs.被动)以及方向性(向上vs.向下)能够解释经历居住流动的消费者何时会选择促进型策略或预防型策略。最后,针对所搭建的居住流动性促进和预防策略框架,提出几个潜在的研究议题,以供学者进一步探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消费者行为 调节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流动性对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者自我建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时朋飞 李星明 +2 位作者 朱泽辉 林夕力 耿飚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居住地变迁逐渐成为与个人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伴随着居住流动性的发生,个体生活空间的变换昭示他们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自我感知和社会关系变得敏感而脆弱,难免会影响到自身的消费偏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居住地变迁逐渐成为与个人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伴随着居住流动性的发生,个体生活空间的变换昭示他们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自我感知和社会关系变得敏感而脆弱,难免会影响到自身的消费偏好.目前,现有研究并未探明居住流动性与消费者炫耀性消费之间联系的内在机制,因此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尚未清晰.通过情景实验,本研究发现居住流动性可以引发消费者的炫耀性消费,被激发的消费者社会认同威胁和自我认同威胁是导致炫耀性消费的内在机理.居住流动性一方面可以引发互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的社会认同威胁而提高他们的炫耀性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引发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的自我认同威胁而提高他们的炫耀性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炫耀性消费 自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管红云 杨应周 +2 位作者 谭卫国 吴清芳 车晓玲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557-561,共5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深圳市2010年确诊登记的682例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治595例,复治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鉴定和4种一线抗结核药... 目的了解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深圳市2010年确诊登记的682例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治595例,复治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菌种鉴定和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耐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682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动人口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总耐药率为17.74%(121/682),其中初治耐药率15.29%(91/595),复治耐药率34.48%(30/87);耐多药率为5.87%(40/682),其中初治耐多药率4.20%(25/595),复治耐多药率17.24%(15/87);单耐药率为9.24%(63/682);多耐药率为2.64%(18/682)。4种药物的耐药率顺位依次是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复治患者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初治患者(χ2=19.1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23,95%CI=1.023~2.598,P<0.05)、复治患者(OR=3.648,95%CI=2.133~6.237,P<0.01)和有中断治疗史的患者(OR=2.847,95%CI=1.718~4.718,P<0.01)与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总体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相对较高,女性、复治化疗史和初治中断治疗是流动人口耐药肺结核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居住流动性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治疗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静 魏晓林 +5 位作者 李洪娣 孙晨光 张泽申 陈萍 沈梅 梅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减免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丢失率、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的6个区,调查采用目的性非概率性抽样方法,对34名流动... 目的了解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接受减免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丢失率、提高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市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的6个区,调查采用目的性非概率性抽样方法,对34名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确诊前就医行为不一,延迟诊断者诊断费用支出较大。流动人口在上海治疗结核病费用较高,面临着生活和治疗上双重的经济困难。部分流动人口病人患病前缺乏对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减免政策的了解,对患病和减免报销持不同态度。结论流动人口在上海诊断和治疗肺结核病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减免治疗政策的作用极为有限,政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医疗机构的管理,同时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经济支持以帮助其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治疗 结核 肺/经济学 居住流动性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萍 李波 +4 位作者 高志东 陈曦 孟炜丽 王秀双 朱淑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64-869,共6页
目的分析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本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4390例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以及治疗后2、3... 目的分析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本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4390例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以及治疗后2、3、5个月末痰菌情况和治疗转归结果。与同期5900例户籍肺结核患者信息比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相关指标分析,采用线性趋势性x^2检验分析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变化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4390例,其中男2795例,女1595例,男:女=1.8:1;患者主要集中在15~44岁年龄组,占87.1%。8年间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占全部新涂阳患者的比率为42.7H(4390/10290),新涂阳患者登记率从2006年12.9/10万下降到2013年的5.4/10万,年均递减13.2%。治疗后流动人口新涂阳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由2006年的70.6%(368/521)提高至2013年的77.5%(337/435),其线性变化趋势随时间呈显著性上升(x趋势^219.84,P=0.00);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治疗后3个月末、5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由2006年的81.2%(423/521)、85.4%(445/521)提高至2009年的82.3%(465/565)、87.3%(493/565),未见显著变化趋势(x趋势^2值分别为1.50、0.97,P值分别为0.22、0.32);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后3个月末、5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由2010年的86.0%(508/591)、90.0%(532/591)下降至2013年的78.6%(342/435)、84.1%(366/435),呈逐年下降趋势(x趋势^2分别为7.66、5.67,P值分别为0.01、0.02)。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由2006年的82.1%(428/521)提高至2013年的90.3%(393/435),呈逐年上升趋势(x趋势^2=32.65,P=0.00);丢失比例由2006年的0.6%(3/521)至2013年的3.9%(17/435),亦呈逐年上升趋势(xx趋势^2=28.74,P=0.00)。结论2006~2013年,北京市流动人口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效果良好,但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仍然是北京市今后的重点工作,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管理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居住流动性 登记 疾病管理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实施效果评价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小秋 李峻 姜世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68-772,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系统的数据,对项目地区的患者发现、患者治疗转归以及跨区域患者治疗管理等信息进行分析,同... 目的了解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的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评价项目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系统的数据,对项目地区的患者发现、患者治疗转归以及跨区域患者治疗管理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2010年全国登记发现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地区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结果。在开展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防治项目的6年当中,项目地区共登记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65 529例;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数为2.13亿,共发现登记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3 963例。结果项目地区登记的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由第1个实施年度的25.34/10万(4166/16 440 400)上升到第6个实施年度的71.43/10万(41 439/58 011 500);在登记地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中,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87%(43 442/47 809)和78.63%(4847/6164),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92.26%(59 088/65 405);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的患者,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的治愈率分别为48.85%(1444/2956)和37.99%(106/279),初治涂阴和未查痰患者的完成疗程率为47.06%(1335/2837);项目地区的活动性患者和涂阳患者的登记率均明显高于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患者的登记水平[活动性患者74.26/10万(41 615/56 040 600),34.72/10万(73 963/21 300 000),U=127.08,P=0.000;涂阳患者32.20/10万(18 047/56 040 600),15.16/10万(32 298/21 300 000),U=183.83,P=0.000]。转出到其他县(区)进行治疗管理的患者,项目地区的治疗成功率[48.45%,(1550+1392)/6072]高于全国水平[8.89%,(279+177)/5127](χ2=2058.10,P=0.000),且丢失率(28.69%,1742/6072)低于全国水平(90.83%,4657/5127)(χ2=4383.45,P=0.000)。结论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项目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发现水平以及患者的治疗转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结核 治疗 登记 居住流动性 疾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三类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迁居意愿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何深静 齐晓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7-1336,共10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州三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即传统老城区、城中村、商品房小区居民的迁居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迁居后居住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和居民迁居意愿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州三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即传统老城区、城中村、商品房小区居民的迁居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回归,对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迁居后居住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和居民迁居意愿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居住区居民迁居后居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同,总体上受社区归属感、住房所有权、设施完善程度影响较大,且与在本居住区居住时间呈负相关关系;迁居意愿的产生受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类型居住区迁居意愿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传统老城区家庭总月收入越低,居民对现住房越满意,越不可能产生迁居意愿,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迁居意愿,高学历者更容易产生迁居意愿;城中村居民迁居意愿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结果,其中社区归属感越强烈,越不可能产生迁居意愿;商品房小区居民的迁居意愿受户主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西方的迁居理论,如生命周期理论并未能完全适用于中国,这与转型期中国城市复杂的住房构成和住房市场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居 居住满意度 迁居意愿 居住流动性 传统老城区 城中村 商品房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确诊后未在首诊机构登记和治疗管理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雪 姜世闻 +1 位作者 高永鑫 刘小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登记管理工作机制,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昌平、大兴、房山、东城北、顺义和西城7个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 目的了解目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结核病登记管理工作机制,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昌平、大兴、房山、东城北、顺义和西城7个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较集中的地区,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确诊和登记情况,估算北京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确诊但未进行登记的患者中,能够随访到并接受治疗者约占50.O%,以此作为基线估算样本量,同时考虑问卷调查的无应答率,最终确定调查样本量为422例。采用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各区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2014年发现但未进行登记治疗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了解其未登记的原因及后续的诊疗情况(调查从2014年12月31日开始,按照患者诊断时间的逆顺序,逐一电话调查)。此次共计电话调查451例患者,其中拒答者50例,接受调查的401例患者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计373份。结果44.8%(167/373)患者没有在初次确诊单位治疗的原因为“回老家治疗”,其中,最终选择回老家治疗的患者占52.3%(172/329)。95.7%(357/373)的患者在确诊后又前往其他医院就诊,其中有82.6%(295/357)的患者前往其他结核病专科医院和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88.7%(331/373)的患者在离开首诊单位后接受了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中有8.2%(27/331)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断治疗情况,23.6%(78/331)的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医院数量≥2个。结论患者在首次确诊后,未在首次确诊单位进行治疗的主要原因为“回老家治疗”。由于对疾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认知不足,该人群存在自认为不需要治疗、中断治疗和盲目就医等行为,其确诊后的后续治疗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如果控制措施不当,很有可能引起人口输入地区的结核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居住流动性 诊断相关患者组 卫生服务管理 问卷调查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迎华 丁素琴 王超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9月至10月对260名14~20岁的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校外青少年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性观念趋于开放,却没有使... 目的:探讨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9月至10月对260名14~20岁的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校外青少年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性观念趋于开放,却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与家庭幸福、父母融洽、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以及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同理能力成正相关。青少年的生活技能与母亲文化程度高,对家庭富裕程度满意,工作稳定,知识得分高,社会责任感强,人际关系好呈正相关。预防艾滋病能力与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同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呈正相关。结论:校外青少年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把个人层面干预和社会结构层面干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脆弱性。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是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居住流动性 青少年 心理学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玲 沈惠兰 +1 位作者 廖雅怡 陈玉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 目的调查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门诊和病房诊治的275例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学历、疾病化疗时间、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以上因素问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差异性,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为中等水平,总分为(103.66±16.7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男:(100.85±15.34)分,女:(109.44±18.10)分)]、学历[小学及以下:(90.03±12.50)分,初中:(102.54±14.75)分,中专、高中:(104.18±16.14)分,大学及以上:(114.94±16.26)分]的患者间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P=0.000;F=20.11,P=0.000);不同社会支持水平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低水平组:(91.02±13.70)分,中水平组:(102.54±15.76)分,高水平组:(103.664±16.76)分]、以及不同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值[高水平组:(28.10±0.55)分,中水平组:(24.90±0.35)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高水平组:(12.26±0.41)分,中水平组:(9.41±0.26)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6,P=0.000;t=4.73,P=0.000;t=5.69,P=0.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学历、社会客观支持是影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因素(标准化β=0.15,2.93,P=0.042;标准化β=0.30,t=5.67,P=0.000;标准化β=0.33,t=6.27,P=0.000)。结论广州市流动人口初治肺结核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受性别、学历、社会支持水平等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患者人口学资料评估,尤其是男性低学历患者。关注患者获得社会支持水平情况,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人口特征 结核 自我护理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管红云 谭卫国 +3 位作者 杨应周 吴清芳 车晓玲 吕德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98-503,共6页
目的评价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完善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模式及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9-2012年深圳市2332例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出患者2027例,转入患者305例。计... 目的评价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为完善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模式及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09-2012年深圳市2332例跨区域流动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转出患者2027例,转入患者305例。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比较转出和转入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到位情况、管理方式和管治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的信息反馈率、总到位率、到位代管率和到位重登率分别为98.50%(2297/2332),75.34%(1757/2332),67.56%(1187/1757)和30.28%(532/1757)。转出患者的总到位率、到位代管率[73.95%(1499/2027)、63.31%(949/1499)]明显低于转入患者[84.59%(258/305),92.25%(238/258)],转出患者的丢失率、到位重登率[26.05%(528/2027)、35.16%(527/1499)]明显高于转入患者[15.41%(47/305)、1.94%(5/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15、84.11、16.15、115.06,P值均〈0.001)。跨区域转诊丢失率为24.66%(575/2332),转诊未到位的主要原因有“未回”、“查无此人”、“外出”等。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56.13%(1309/2332)。转出患者与转入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2.44%(1063/2027)和80.66%(246/305),转出到位患者与转入到位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59.31%(889/1499)和83.72%(216/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70、56.22,P值均〈0.001)。转出代管患者、转入代管患者与未转出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04%(864/949)、87.82%(209/238)和91.61%(14930/16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结论深圳市跨区域流动肺结核患者综合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跨区域代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超过90%,但转出患者的丢失和重新登记问题仍然突出。建议进一步落实《全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试行)》,提高跨区域转诊到位率和到位代管率,从而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管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病人医护管理 居住流动性 卫生计划实施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南圆 王蓓 +1 位作者 李小宁 郭海健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改变,探索在建筑工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模式。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采用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信行改变,探索在建筑工地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模式。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南京市6所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采用多部门合作、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了337人和273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传播途径总知晓率、预防措施总知晓率分别由54.3%、55.3%和61.2%提高到69.3%、70.8%和76.2%。对艾滋病相关态度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仅占6.1%,干预后愿意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达84.2%。65.9%的被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健康讲座。结论多部门合作、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居住流动性 健康教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龚双燕 王晖 刘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257-2262,共6页
目的了解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升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2—9月,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系统中筛选出16~49岁、已婚、2012年和2013年有分娩史、孕前有外出... 目的了解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的利用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升流动育龄妇女产后保健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2—9月,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系统中筛选出16~49岁、已婚、2012年和2013年有分娩史、孕前有外出流动经历、产后在外地的流动育龄妇女3 270人为研究对象,共分娩3 334次,记为3 334人次。提取大数据中已婚流动育龄妇女的分娩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情况、子女排行、本次生育是否符合生育政策以及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是否接受访视、产后第42天是否进行健康体检,并分析影响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结果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或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2 766人次(82.96%)。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1 977人次(59.30%),未接受访视1 138人次(34.13%),不明确219人次(6.57%)。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2 578人次(77.32%),未进行健康体检659人次(19.77%),不明确97人次(2.91%)。不同分娩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子女排行以及本次生育是否符合生育政策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率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率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子女排行是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访视及产后第42天进行健康体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012—2013年,绝大部分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或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其中超过一半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28 d内接受过访视,绝大部分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第42天进行过健康体检。分娩年龄≥20岁、受教育程度高、非农业户口、生产第1个孩子的已婚流动育龄妇女产后利用保健服务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妇女 产后保健 产妇卫生保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六省市流动人口结核病就诊意向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宇晖 申洋 +2 位作者 何欢 曾庆奇 常春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96-301,共6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的就医意向,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9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robability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方法,从东、中、西部各抽取2个省,依据方便抽样...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的就医意向,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9月,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robability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方法,从东、中、西部各抽取2个省,依据方便抽样方法,选择流动人口从业比例较高的生产企业工人、建筑工人和服务业从业者三类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健康信念模式设计问卷,对6省12个城市共计3300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94份,有效率为99.8%。分析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在出现结核病可疑症状时的就诊意向,及不同就诊意向的流动人口健康信念模式各模块的得分情况。结果3294名流动人口在出现轻度和中度结核病可疑症状时有延迟就诊意向的分别占22.8%(751/3294)和14.9%(491/3294),建筑业流动人口在轻度症状或中度症状的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最高,分别为29.7%(341/1149)和22.2%(255/1149);41~50岁年龄组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最高,分别为25.6%(212/829)和18.9%(157/829);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延迟就诊意向比率均最高,分别为32.7%(342/1046)和23.0%(241/1046)。未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的调查对象有延迟就诊意向的比率均高于接受过相关宣传教育的调查对象,前者出现轻度和中度结核病可疑症状时分别占26.2%(553/2111)和16.5%(348/2111),后者分别占16.7%(192/1153)和11.7%(135/1153)。健康信念模式各模块中,调查对象结核病知识平均分为(8.51±3.37)分,感知肺结核威胁平均分为(12.28±2.62)分,感知及时就诊益处平均分为(14.27±1.89)分,感知就诊障碍平均分为(13.03±1.12)分。提示因素平均分为(6.45±1.12)分。结论流动人口有延迟就医意向的比率较高,需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西部地区及建筑工人应是其中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时应以健康信念模式为基础,将就诊益处及障碍纳入宣传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问卷调查 结核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诊室就医 病人接受卫生保 健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流动儿童共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丽芸 张兴利 +1 位作者 施建农 张警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1-1075,共5页
目的在学龄早期流动儿童群体中,考察母亲对儿童的接纳、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和流动儿童共情的关系以及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3年6月14—21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8~10岁的学生325名... 目的在学龄早期流动儿童群体中,考察母亲对儿童的接纳、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和流动儿童共情的关系以及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3年6月14—21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流动儿童学校8~10岁的学生325名。其中150名学生进行预测试,175名学生进行正式测试,发放17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3份,删除明显数据缺失的问卷4份(缺失数据〉10%),最后参与数据分析的测试者169名。采用家长接纳-拒绝教养方式问卷、改编的应对儿童消极情绪量表、儿童共情和亲社会反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母亲对儿童的接纳评分(3.0±0.5)分,母亲问题解决的回应评分(3.6±0.7)分,母亲安慰情绪的回应评分(3.6±0.9)分,母亲鼓励情绪表达的回应评分(3.3±0.8)分,儿童共情评分(5.4±0.8)分。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的3个维度(母亲问题解决的回应、母亲安慰情绪的回应、母亲鼓励情绪表达的回应)之间呈正相关(P〈0.01);3个维度与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呈正相关(P〈0.01);3个维度与儿童共情呈正相关(P〈0.01);母亲对儿童的接纳与儿童共情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在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和儿童共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拟合结果很好〔χ~2=40.55,df=24,P=0.020,比较拟合指数(CFI)=0.98,非规范拟合指数(NNFI)=0.9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64,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0.046〕。采用Bootstrapping技术检验发现,母亲对儿童的接纳通过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影响儿童共情的间接效应为0.21,90%CI(0.11,0.32),中介作用显著。结论母亲对儿童的接纳对学龄早期流动儿童共情有促进作用,母亲对儿童消极情绪的回应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亲行为 情绪 居住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姜世闻 刘小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98-801,共4页
介绍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进展及取得的成效.阐述目前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和控制 居住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的必要性和实现基础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琳 张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22-2825,共4页
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不仅对于促进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解决流动劳动力的实际需求、缓解流动劳动力看病难及就医难问题有现实价值。本文分析了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的必要性,从结算模式、技术手段和... 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不仅对于促进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解决流动劳动力的实际需求、缓解流动劳动力看病难及就医难问题有现实价值。本文分析了实现流动劳动力跨省异地就医的必要性,从结算模式、技术手段和实施政策方面探讨了省内异地就医对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的基础性作用,及跨省异地就医的实现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流动性 跨省 异地就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关门诊部诊治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宇 方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985-989,共5页
目的对机关门诊部诊治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于解放军海军机关门诊部诊治的23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其中治疗依从性... 目的对机关门诊部诊治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于解放军海军机关门诊部诊治的23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其中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有43例。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一般情况、职业、经济状况、病前疾病了解程度、国家及当地政府相关政策了解情况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230份,收回230份,有效问卷230份。结果治疗依从性好组离家前务农者、有医疗保障者、经济状况较好者、接受健康教育者、知晓国家免费政策者构成比分别为70.59%(132/187)、69.52oA(130/187)、8.56%(16/187)、97.33%(182/187)、80.75%(151/187),均高于治疗依从性差组[构成比分别为:27.91%(12/43)、37.21%(16/43)、4.65%(2/43)、60.47%(26/43)、48.84%(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41、14.38、6.32、50.74、17.23,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离家前务农(OR=1.57,95%CI=1.30~6.93)、现从事职业为工人(OR=1.48,95%CI=1.26~5.94)、无医疗保障(OR=2.32,95%CI=1.02~5.11)、经济条件差(OR=2.59,95%CI=1.64~10.36)、未接受健康教育(OR=1.75,95%CI=1.03~4.45)等因素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结论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离家前务农、现从事职业为工人、无医疗保障、患者未接受健康教育、不知晓国家免费政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居住流动性 药物治疗依从性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管理在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学文 李尚伦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04-406,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提高天津市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为实现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策略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比较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地... 目的探讨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提高天津市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中的作用,为实现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高发现率""高治愈率"的策略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比较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工作情况。结果虽然项目实施后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仍以综合医院转诊为主要途径,但因症就诊病人比例已呈增加态势,由项目前的33.4%增至39.6%。综合医院报告可疑肺结核病人数较项目前增加一半以上,病人总体到位率由项目前82.7%上升至91.0%,发现肺结核病人数是项目前的1.88倍。结论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多项措施已显现成效,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发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居住流动性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