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住模式、社会网络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基于CHARLS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文武 周子杰 陆梓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构建了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维指标,并实证检验了居住模式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居住模式显著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居住模式由独自居住转变为与子女同住时,城乡老...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构建了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多维指标,并实证检验了居住模式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居住模式显著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居住模式由独自居住转变为与子女同住时,城乡老年人身体健康提升、抑郁程度下降和生活满意度提升的概率分别约为2.5%、1.6%和1.5%,女性老年人、农村居民以及无配偶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大。社会网络对居住模式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无论是独居模式还是合居状态,社会网络均表现为正向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社会网络 老年人生活质量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对于居家智慧养老的需求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羽 赫宸 王晓朦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6,共6页
针对不同居住模式下的中老年人群体,系统梳理“居家智慧养老需求”的内在关联性,提炼出6大核心需求评估维度,即个性化休闲娱乐、周到的照护辅助、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严格的隐私保障、友好的交互设计和智能网络连接赋能,并对比分析了不... 针对不同居住模式下的中老年人群体,系统梳理“居家智慧养老需求”的内在关联性,提炼出6大核心需求评估维度,即个性化休闲娱乐、周到的照护辅助、全方位的健康监测、严格的隐私保障、友好的交互设计和智能网络连接赋能,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特征、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的6大核心需求差异。此外,通过用户访谈和案例调研,进一步揭示了中老年人在实际使用智慧养老产品过程中对功能配置与需求的匹配度,以及潜在的隐性需求。基于这些发现,提出在功能设计、空间布局和交互模式方面的策略性建议,以满足不同居住模式下中老年人对居家智慧养老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从而为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居家养老”生活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保障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老年人需求 居住模式 需求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控制:居住模式与公共政策 被引量:42
3
作者 苏振民 林炳耀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是解决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分类混合居住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间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另一种是中间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并从物业税、公共投资和社会住房保障三... 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是解决社会空间分异的重要途径;提出了分类混合居住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中间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另一种是中间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混合居住;并从物业税、公共投资和社会住房保障三方面提出了居住空间资源的公共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 居住模式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代际居住模式老年人社交活跃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Charls数据的随机森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海虹 刘海宁 +2 位作者 车佳郡 陶佳雨 李晓敏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57,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代际居住模式老年人社交活跃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提升老年人社交活跃度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甄别共居和独居老人社交活跃度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各影响因素的重要... 目的探讨不同代际居住模式老年人社交活跃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科学提升老年人社交活跃度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甄别共居和独居老人社交活跃度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所有老人的高社交活跃度比例为26.88%;独居老人的高社交活跃度(18.8%)所占比重高于共居老人(8.1%)。年龄、身体功能障碍、养老金等变量对共居和独居老人的社交活跃度均具有预测作用,疼痛困扰和生命期望仅对独居老人的社交活跃度有预测作用,其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共居:AUC=0.86;独居:AUC=0.82)。结论老年人高社交活跃度比例较低。随机森林的预测模型结果验证了老年人社交活动的影响交互理论框架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居住模式 老年人 社交活跃度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白领居住模式的人口学特征分析——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肖昕茹 梁翠玲 丁金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7,共6页
白领群体的居住模式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当前商品房价格、房地产政策及金融政策因素外,该群体的内在特征及对住房的结构性需求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数据,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户籍、性别、收入、婚... 白领群体的居住模式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当前商品房价格、房地产政策及金融政策因素外,该群体的内在特征及对住房的结构性需求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数据,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户籍、性别、收入、婚姻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城市白领居住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位、职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白领 居住模式 人口学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模式、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8-38,161,162,共13页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居住距离 分而不离 农村老年人 主观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人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对谢桂华研究的再检验 被引量:15
7
作者 狄金华 魏利香 钟涨宝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本文利用2006年CGSS数据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来验证谢桂华利用同样的数据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居住模式和... 本文利用2006年CGSS数据从老人的角度出发研究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同时来验证谢桂华利用同样的数据从子女的角度出发对老年人居住模式与子女赡养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上的影响基本与谢桂华的研究一致,但是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的影响不同。本文中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对于老人从子女那里获得的精神慰藉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本文认为女儿在养老的三个方面的作用已经超过儿子,这也与谢桂华的研究有所不同。而在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的影响上验证了谢桂华的研究,即子女数量对于老人养老资源获取没有显著影响。可见,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所得出的居住模式与养老资源获取的结论与从子女角度出发的分析结论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养老资源 复制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区分化及混合生态居住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宏定 姚润月 胡俊成 《现代城市研究》 2007年第2期78-82,共5页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极大关注。本文从分析产生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借鉴西方混合居住发展模式和经验,运用系统理论、政治经济学、公共利益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极大关注。本文从分析产生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借鉴西方混合居住发展模式和经验,运用系统理论、政治经济学、公共利益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提出了在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开发中积极推进混合生态型居住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分异 治理 混合居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赡养行为 被引量:93
9
作者 谢桂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9-167,共19页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居住距离 赡养行为 子女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98
10
作者 单文慧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9,39,共5页
分析了混合居住模式产生的现实背景及其价值理念 ,介绍了美国混合居住项目运作的主要方法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
关键词 混合居住模式 居住空间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杨舸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7,共13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当前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核心家庭比例下降;直系家庭、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提升。从代际居住模式来看,传统性使得父母依然倾向于跟儿子居住,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变远;现代性(都市化生活和受更高教育)又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居住距离远离;父代和子代的需求使得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居住距离缩小。总体来说,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的变迁使得家庭功能减少,家庭养老正因此面临着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居住模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流动人口的居住模式,空间分布与城市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洋 邱培媛 马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20,共9页
我国研究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融合应该区分由雇主提供住房与自主租赁住房两种形式。通过对使用应答推动抽样获取的1042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动人口地理数据,发现雇主提供住房者总体来看是个人... 我国研究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融合应该区分由雇主提供住房与自主租赁住房两种形式。通过对使用应答推动抽样获取的1042名农村流动人口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流动人口地理数据,发现雇主提供住房者总体来看是个人流动,而租房者更像是家庭流动,特别是携带了未成年子女的流动人口中也更有可能租房。而从地理区位来看,租房者与携带未成年子女者的居住具有城郊化的趋势。基于数据分析可见,两种居住状态的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有差别,建立适合我国的流动人口空间融合理论应将此考虑进来。另外,流动人口解决自己在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上能力不足;而要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合,应该重视与流动人口有关的住房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居住模式 空间分布 城市融合 住房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女数量、居住模式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艾小青 刘瑞 陈连磊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0,共6页
利用2015年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城乡和民族生育政策差异、区域经济差距等构造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不同居住模式下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抑制流动人口个人收入的增加,不与配偶共同... 利用2015年北京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城乡和民族生育政策差异、区域经济差距等构造工具变量,实证分析了不同居住模式下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抑制流动人口个人收入的增加,不与配偶共同居住则会减少子女数量对收入的抑制作用。通过与上海、天津情况的比较,以及替换相关变量进行建模,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子女数量 工具变量 居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后重建过程中受灾群众的社区融入与适应——以“一村两地”居住模式下的羌村为个案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斯文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1期47-51,56,共6页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受灾群众的社区融入与适应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抽取了因地震而成为灾民社区的北川张坪村和黄坪坝村进行走访和调查,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现状、社区融入与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受灾群众的社区融入与适应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抽取了因地震而成为灾民社区的北川张坪村和黄坪坝村进行走访和调查,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现状、社区融入与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灾群众 社会适应 “一村两地”居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居住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晋庆 金笠铭 《规划师》 2003年第5期85-89,共5页
简要回顾城市中自工业文明以来出现的居住模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现阶段出现了新的城市特征:网络化、世界一体化、新城市文化。城市人群的构成也出现新趋势:社会分层的结果造就了值得关注的私营企业主、城市白领和城市农民工群体。原来... 简要回顾城市中自工业文明以来出现的居住模式,提出后工业社会的现阶段出现了新的城市特征:网络化、世界一体化、新城市文化。城市人群的构成也出现新趋势:社会分层的结果造就了值得关注的私营企业主、城市白领和城市农民工群体。原来单一的城市住区规划模式已经滞后。结合实例介绍了IT居住、流动居住、文化居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居住模式 多元居住社区 新城市人群 住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老年人居住模式变迁及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邱海盈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0年第6期59-63,共5页
在分析了城市老年人群体购买能力及房地产市场提供有利环境的基础上 ,指出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变迁将直接影响城市老年人的住房选择 ,由此预示城市老年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成为房地产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关键词 城市 老年人 养老模式 居住模式 房地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辽东村镇居住模式——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民居的改建
17
作者 唐作剑 吴晓平 +1 位作者 王占奇 阎宝林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介绍了地处长白山支脉延伸部且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上夹河镇,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辽东村镇,其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都是由农宅院落演变而来.从传统民居的"口袋房"院落式逐步发展到连排并列式,占地面积渐小而功能布局日趋紧凑... 介绍了地处长白山支脉延伸部且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上夹河镇,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辽东村镇,其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都是由农宅院落演变而来.从传统民居的"口袋房"院落式逐步发展到连排并列式,占地面积渐小而功能布局日趋紧凑.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这种模式由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转变成当前城市的居住模式.因此尝试在原有模式基础上通过在原址新建时调整位置、运用12m模数,使用硬山起脊坡屋面,结合地形来创造出具有浓郁满族地方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居住模式 上夹河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城市迭加演变中的居住模式
18
作者 贾莉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9-532,共4页
文章从城市发展和迭加的角度出发探讨作为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城市,寻求新生所呈现的各种可能性。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居住模式的实例分解,阐明城市中人类聚居形式是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文化结构以及居民的组成等因素相关,具有差异性、... 文章从城市发展和迭加的角度出发探讨作为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城市,寻求新生所呈现的各种可能性。通过对几种典型的居住模式的实例分解,阐明城市中人类聚居形式是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文化结构以及居民的组成等因素相关,具有差异性、相异性、世界性和不纯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迭加 居住模式 传统街区 临街住宅 职住一体式住宅 可出租住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探讨
19
作者 张少伟 孙晓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5-77,共3页
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下,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的研究,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继承传统农村特色、经济环保、交往空间设计... 在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下,加快对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的研究,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条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居住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对满足农民生产生活要求、继承传统农村特色、经济环保、交往空间设计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社区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规划;汲取传统居住空间模式精华,将传统和创新元素相结合;在居住模式中融入新功能、新空间,采用新结构、新技术;在居住模式中营造具有归属感的社区交往空间;结合当地居民特点和资源优势,实施适宜的社区建设技术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居住模式 交往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结构、居住模式与农村居民金融行为的合理化——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考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卫兵 张兵 王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238,共5页
农村居民合理金融行为不仅是农村居民财务能力的体现,也是提升农村居民财务满意度、增进农村居民福利的重要保证。农村居民金融行为受到多种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新型城镇化引致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居住模式的变迁是值得重点关注... 农村居民合理金融行为不仅是农村居民财务能力的体现,也是提升农村居民财务满意度、增进农村居民福利的重要保证。农村居民金融行为受到多种经济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新型城镇化引致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与居住模式的变迁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因素。基于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小城镇582名农村居民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非农收入占比提升对农村居民金融行为的合理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集中居住对农村居民金融行为的合理化也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现金管理行为、储蓄行为和信贷行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正向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居民 金融行为 收入结构 居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