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声景对地方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媛媛 晋美俊 史晓峰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居民的地方情感是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景在构建居民与居住地的情感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选取太原市矿机宿舍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的地方情感与声景感知为中心,将地方感划分为... 居民的地方情感是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声景在构建居民与居住地的情感关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选取太原市矿机宿舍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居民的地方情感与声景感知为中心,将地方感划分为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实地测量、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探究声景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声景要素方面,传统商业声的偏好度和娱乐活动声的感知频率与地方感及地方依恋呈显著正向关系,而休闲活动声的偏好度与地方认同呈显著正向关系。历史文化街区评价方面,居民对街区历史的了解程度及文化保留程度评价与地方感、地方依恋及地方认同均呈显著正向关系。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可以为以声景赋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地方感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地方依恋 地方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要素协同更新理念下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研究—以苏州山塘桐星社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尧 吴秋颖 +1 位作者 吴勇澜 丁子容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133,共7页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关键转型期,老旧城区的保护更新成为城市风貌提升的重要举措。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特殊的空间肌理在更新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为实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如...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关键转型期,老旧城区的保护更新成为城市风貌提升的重要举措。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特殊的空间肌理在更新过程中面临多重困境。为实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如何实现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平衡,本文选取苏州山塘历史街区桐星社区为研究对象,借助社区营造理论,提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多要素协同更新的理念,以社会生活、物质空间、经济产业三个层面,从人、文、地、产、景五个角度探索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多要素协同更新的策略。研究表明,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需从社区主体多元化、历史文脉的传承、物质空间的保育、特色产业的活化和景观环境的优化五方面因地制宜考虑街区要素协同发展,为今后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营造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多要素协同更新 物质空间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梅园新村为例探索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策略
3
作者 梁露馨 唐勇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1期36-40,共5页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集聚地、中低收入群体偏好的临时落脚点,普遍存在生活空间逼仄、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推进困难等问题。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建设人民城市的背景下,精细化探究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发展症...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集聚地、中低收入群体偏好的临时落脚点,普遍存在生活空间逼仄、配套设施不完善、更新推进困难等问题。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中、建设人民城市的背景下,精细化探究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发展症结,剖析问题的形成机制,针对性提出改进路径,创造性推进其更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以梅园新村为例,探寻其发展面临的问题,挖掘其空间演变的复杂机制,并尝试探索空间、社会、制度融合的弹性动态的城市更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梅园新村 空间演变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案例策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立 贾灵光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5期206-207,共2页
相较于其他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往往更受忽视,问题也更复杂。针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梳理,进而发现国内外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异同之处,最后提出了我国居住性历... 相较于其他类型历史文化街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往往更受忽视,问题也更复杂。针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梳理,进而发现国内外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异同之处,最后提出了我国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与更新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理念下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研究——以喀什高台民居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谭淙以 陈玲 +1 位作者 蔡鋆 周文康 《城市建筑》 2023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基于居民日常生活功能而形成的,以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空间为载体的街区。因为记录了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街区保护和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因为承载了独有的生活方式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面临着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破坏原有街区风貌和忽视街区居民生活需求的问题。原生态理念是重视地方社会生活记忆和人文环境延续的一种全面优化发展策略。本文以原生态理念对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活化研究,从物质环境到人文环境,提出整体规划、风貌完整、文化延续三大原则,并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为例,探索民族地区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保护和活化的双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态理念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活化 喀什高台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