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上海“睡衣文化”:城市居住形式与市民文化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
阳湘宁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9 |
0 |
|
2
|
闽西客家乡土建筑居住文化形式研究 |
田洁
|
《门窗》
|
2018 |
0 |
|
3
|
高校居住空间形式的分析研究 |
李学玲
刘欢
路畅
王娜
张冬林
|
《居业》
|
2019 |
0 |
|
4
|
“居住机器”与“诗意栖居”现代空间设计的观念嬗变 |
李平
|
《美术大观》
|
2005 |
2
|
|
5
|
浅析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影响下农村住宅的新形式 |
雷怡
崔山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6
|
窑洞民居形式及加固措施研究 |
柯垚垚
孙拴虎
|
《山西建筑》
|
2015 |
3
|
|
7
|
人类居住的终极梦想 |
范肃宁
|
《住区》
|
2011 |
0 |
|
8
|
文化视角下云南纳西族民居特征解析——以永宁地区摩梭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 |
杨青
张侃
|
《建筑与文化》
|
2017 |
2
|
|
9
|
浅论运河对常州城市风貌形成所起的作用 |
张新荣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
10
|
中国古代建筑防风的经验与措施(一) |
郑力鹏
|
《古建园林技术》
|
1991 |
7
|
|
11
|
观念与空间关联性的消解与重构——拉萨地区乡村藏式民居的变迁研究 |
胡滨
杜平
|
《城市建筑》
|
2021 |
3
|
|
12
|
藤影槐荫 自成天地——北京四合院园林化景观例说 |
贾珺
|
《古建园林技术》
|
2010 |
1
|
|
13
|
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现代传承 |
严明喜
|
《艺术家》
|
2019 |
1
|
|
14
|
黄土高原地区地坑窑院聚落营造经验略析 |
王凯
严少飞
|
《建筑与文化》
|
2016 |
0 |
|
15
|
北京郊区村庄预期人口变动影响效应研究 |
周伟
|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6
|
“新游牧民族”人居环境刍议 |
钟畅
|
《艺海》
|
2009 |
0 |
|
17
|
老挝琅勃拉邦活态遗产案例 |
Saveuy Silavanh
邸玮
|
《建筑与文化》
|
2010 |
1
|
|
18
|
《营造法式》“举折之制”浅探 |
李会智
|
《古建园林技术》
|
1989 |
2
|
|
19
|
基于行为与需求交互的社区养老功能适宜性研究 |
杨柯
郑秋玲
金浩
|
《居业》
|
2020 |
0 |
|
20
|
迭奏曲 |
史月红
|
《建筑与文化》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