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睡衣文化”:城市居住形式与市民文化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1
作者 阳湘宁 《美与时代(城市)》 2019年第6期100-101,共2页
文章通过对文献整理,分析上海人穿睡衣出门的习惯,发现其受里弄的居住形式产生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混淆的影响。"睡衣文化"是居住在里弄的底层普通民众的亚文化,在与主流话语争夺解释权的过程中被构建成上海的市民文化。
关键词 居住形式 市民文化 睡衣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客家乡土建筑居住文化形式研究
2
作者 田洁 《门窗》 2018年第21期70-70,共1页
闽西客家乡土建筑居住文化因地域性因素形成不同的建筑形态。本文通过对闽西客家乡土建筑居住形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建筑民居在其社会历史文化影响下的差异性,继而初步探索其文化保护策略。
关键词 闽西客家建筑 居住文化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居住空间形式的分析研究
3
作者 李学玲 刘欢 +2 位作者 路畅 王娜 张冬林 《居业》 2019年第7期30-30,32,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进程加快,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公寓建设,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同时,面临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不断层次化,革新化,追求内部结构功能多样化。本文中通过对集体居住空间形式的研究,产生适合本专业寝...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等教育进程加快,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公寓建设,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同时,面临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不断层次化,革新化,追求内部结构功能多样化。本文中通过对集体居住空间形式的研究,产生适合本专业寝室的学住一体的居住空间形式。另外,城市范围出现大量闲置的工业建筑,并将旧厂房改建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形式 学住分形 厂房改造 公寓式建设 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机器”与“诗意栖居”现代空间设计的观念嬗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平 《美术大观》 2005年第7期68-69,共2页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埃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是20世纪人类空间观念的经典,分别表述了两种不同的生存观、美学观及空间观.'居住机器'是近现代技术理性的空间观念,以标准化... 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柯布西埃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是20世纪人类空间观念的经典,分别表述了两种不同的生存观、美学观及空间观.'居住机器'是近现代技术理性的空间观念,以标准化、模数化的居住形式将人的日常生存框定在整齐划一的硬性架构中,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固然有其合理意义,但其机械合理性毕竟不能涵盖丰富复杂的人性化全方位的生存需求,而必然被更具包容性的'诗意栖居'的柔性理念所超越.'诗意栖居'给我们启示了更契合于人的安居形态---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场地)域性空间.从'居住机器'到'诗意栖居',表现了人类空间设计观念从对象化、中心化到多元化、人性化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设计 空间观念 诗意栖居 居住形式 柯布西埃 技术理性 生存观 现代空间 模数化 美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影响下农村住宅的新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怡 崔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090-5091,5094,共3页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北京郊区蓬勃发展,为了接待游客而产生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在京郊农村处处可见。以乡村旅游影响下京郊农村形成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状、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得出相...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北京郊区蓬勃发展,为了接待游客而产生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在京郊农村处处可见。以乡村旅游影响下京郊农村形成的"游客+农户"居住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状、特征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住宅 居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窑洞民居形式及加固措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柯垚垚 孙拴虎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5期3-4,共2页
介绍了陕西彬县窑居的材料特点及类型,从过程、程度、结果三方面分析了该窑居的变迁情况,提出了窑居拱圈错位裂缝加固及窑室内局部加固的建议,在延续窑洞居住文化的基础上满足了居民的居住需求。
关键词 窑居建筑 居住形式 加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居住的终极梦想
7
作者 范肃宁 《住区》 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
人类的终极梦想的居所是怎样的?是豪华奢靡的王宫帝府,还是都市中心的高档公寓?看看下面的这些住宅,你便会有不同的答案。人类的终极梦想也许还是回归自然,寻求庇护,并寻找内心的平静。"穴居""洞居""巢居"——且看现代人类如何... 人类的终极梦想的居所是怎样的?是豪华奢靡的王宫帝府,还是都市中心的高档公寓?看看下面的这些住宅,你便会有不同的答案。人类的终极梦想也许还是回归自然,寻求庇护,并寻找内心的平静。"穴居""洞居""巢居"——且看现代人类如何演绎古老而原始的居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形式 人类 梦想 高档公寓 回归自然 市中心 住宅 巢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角下云南纳西族民居特征解析——以永宁地区摩梭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青 张侃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1期198-199,共2页
本文以民居聚落承载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永宁地区泸沽湖畔纳西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来研究云南纳西族民居,通过对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找出民族文化与民居聚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民居聚落形式的变迁中,家庭文化、宗教文化、生活哲... 本文以民居聚落承载的文化为切入点,以永宁地区泸沽湖畔纳西族村落和丽江古城为例来研究云南纳西族民居,通过对文化各个层面的剖析找出民族文化与民居聚落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在民居聚落形式的变迁中,家庭文化、宗教文化、生活哲学对民居聚落的形成、布局、民居建筑的形制、建筑材料的使用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演变为独特的民居聚落形态。在民居研究中,对建筑文化层面进行深刻的剖析是发现民居建筑形式特征根源的重要视角,为民居及聚落的保护工作在方式上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丽江古城 居住形式 聚落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运河对常州城市风貌形成所起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9-13,共5页
文章围绕常州城区运河的历史变迁,归纳了运河对形成常州街巷格局、桥梁造型、堤岸码头以及路名街名、庙会集市、行业分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保护和修复运河历史文化遗迹的几点建议,希望能给常州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一些素材。
关键词 运河 街巷格局 居住形式 房屋造型 桥梁 码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防风的经验与措施(一)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力鹏 《古建园林技术》 1991年第3期46-49,68,共5页
风灾是我国三大气象灾害之一,其中尤以台风为甚。巨大的风力每每"拔木毁屋",台风暴雨及风暴潮屡屡"漂州流邑",对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威胁,制约着建筑的发展。同时,风灾又迫使人类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御灾的措施与... 风灾是我国三大气象灾害之一,其中尤以台风为甚。巨大的风力每每"拔木毁屋",台风暴雨及风暴潮屡屡"漂州流邑",对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威胁,制约着建筑的发展。同时,风灾又迫使人类不断地总结经验,探索御灾的措施与技术,从而推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技术 台风暴雨 风暴潮 气象灾害 规划结构 藏风 居住形式 体量 《梦溪笔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与空间关联性的消解与重构——拉萨地区乡村藏式民居的变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滨 杜平 《城市建筑》 2021年第7期84-90,共7页
藏区正处于转型期,生活形态和建造技术的转变使得传统文化观念与物质空间的关联性被削弱。研究将拉萨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建造的民居分为3个阶段,从自然观、天梯说、洁净观、中心说和防卫观的角度阐释文化观念与空间组织两者关系的演... 藏区正处于转型期,生活形态和建造技术的转变使得传统文化观念与物质空间的关联性被削弱。研究将拉萨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建造的民居分为3个阶段,从自然观、天梯说、洁净观、中心说和防卫观的角度阐释文化观念与空间组织两者关系的演变趋势及其动因。以此为基础,以当下藏区乡村的建造逻辑为制约条件,明确重构文化观念与空间关联性的原则、措施和策略,并以楼梯为分型要素提出可行的空间组织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民居 居住形式 重构 文化与空间的关联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影槐荫 自成天地——北京四合院园林化景观例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珺 《古建园林技术》 2010年第2期39-40,41,42,共4页
四合院是北京最普遍的居住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重门叠户的大型府邸到细巧宜人的小家独院,规模大小不一,屋宇高低错落,院落形态丰富多样,各有妙处。北京有相当一部分府宅中拥有不同规模的大小花园,成为... 四合院是北京最普遍的居住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重门叠户的大型府邸到细巧宜人的小家独院,规模大小不一,屋宇高低错落,院落形态丰富多样,各有妙处。北京有相当一部分府宅中拥有不同规模的大小花园,成为居住建筑群中最吸引人的景观空间;更多的宅院虽然没有专门的附属花园之设,但大多会在其庭院中培植一些树木花草、设一些小品点缀,有些院落可能会进一步叠置小型假山,或挖一方小水池,甚至对四合院本身的建筑也略作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四合院 景观空间 园林化 槐荫 居住形式 地方特色 建筑群 小水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栏式苗族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现代传承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明喜 《艺术家》 2019年第10期62-62,共1页
当走进苗乡那锦绣山水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别致的吊脚楼以一种独特的美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而这种建筑就是干栏式建筑的构成部分。结合民族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巢居和穴居是我国早期古人的两种居住形式。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穴居... 当走进苗乡那锦绣山水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别致的吊脚楼以一种独特的美吸引着很多人的目光,而这种建筑就是干栏式建筑的构成部分。结合民族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巢居和穴居是我国早期古人的两种居住形式。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穴居成了井院式结构类型,而巢居则是演变成干栏式建筑类型。2008年,云南地区发现了干栏式建筑的遗址,也是我国最大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在其他地区苗族聚集生活的地方,干栏式建筑也很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栏式建筑 居住形式 巢居 吊脚楼 现代传承 聚落遗址 穴居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地坑窑院聚落营造经验略析
14
作者 王凯 严少飞 《建筑与文化》 2016年第9期64-65,共2页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所限,人们结合地区实际积累创造了很多营造经验,这些经验形式独特、方便适用,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地方实践经验。在该地区众多的营造经验中,尤以地处典型黄土高原台塬区的三原县柏社村最具代表性... 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所限,人们结合地区实际积累创造了很多营造经验,这些经验形式独特、方便适用,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地方实践经验。在该地区众多的营造经验中,尤以地处典型黄土高原台塬区的三原县柏社村最具代表性,这里的先民依靠丰厚的黄土资源,营建了大量的地坑窑院式居所,该地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集中的地坑窑院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院 柏社村 现存规模 地坑院 居住形式 窑居 房屋建造 土壤含水量 塬区 排洪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村庄预期人口变动影响效应研究
15
作者 周伟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8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村庄布局 人口变动 郊区农村 影响效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居民点用地 居住形式 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游牧民族”人居环境刍议
16
作者 钟畅 《艺海》 2009年第7期103-105,共3页
1、研究背景和范围 笔者在研究大众消费审美对家具产品的影响时,发现一类比较有特点的消费群体,他们有个共同的生活特点——居无定所。他们被人称为“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打工仔”,同时这个族群引起了社会的... 1、研究背景和范围 笔者在研究大众消费审美对家具产品的影响时,发现一类比较有特点的消费群体,他们有个共同的生活特点——居无定所。他们被人称为“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外来人口”、“打工仔”,同时这个族群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他们的居住形式上业界也作出了众多分析,但针对其居住的内部空间的分析暂时还未见,因此笔者利用现有资源,将此课题系统纳入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中,将教学和研究联系起来。同时为国内家居用品企业、家具企业,特别是原来OEM型企业,提供扩大内需的视野,同时为提高此类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做实际意义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游牧民族 居住形式 设计课题 家具企业 家具产品 大众消费 消费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琅勃拉邦活态遗产案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Saveuy Silavanh 邸玮 《建筑与文化》 2010年第11期32-33,共2页
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坐落在南亚半岛。人类在这一地区定居生活超过了1万年,琅勃拉邦仍保留着传统的居住形式。 琅勃拉邦是一个省,地处老挝北部地区。琅勃拉邦省的人口大约在460,000人,在保护区域内居住着24,000人,保护区位于由湄公河... 老挝是一个内陆国家,坐落在南亚半岛。人类在这一地区定居生活超过了1万年,琅勃拉邦仍保留着传统的居住形式。 琅勃拉邦是一个省,地处老挝北部地区。琅勃拉邦省的人口大约在460,000人,在保护区域内居住着24,000人,保护区位于由湄公河与南康河形成的河谷地区,被美丽的群山环抱。浦西山就坐落在城市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 案例 遗产 居住形式 保护区域 定居生活 北部地区 河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法式》“举折之制”浅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会智 《古建园林技术》 1989年第4期3-9,共7页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建筑技术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晚期就已出现了。巢"穴"居住形式。《韩非·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
关键词 《营造法式》 举折 构木为巢 虫蛇 举高 居住形式 世界文明古国 王天下 大木作 中国古代建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为与需求交互的社区养老功能适宜性研究
19
作者 杨柯 郑秋玲 金浩 《居业》 2020年第10期52-53,共2页
从居住社区适老性角度,根据老年人群心理、生活、行为需求,对社区养老的居住产品形态进行分类研究;考虑不同年龄老人的生活程度,对配套服务功能与室内外共享活动功能空间进行优化、配套形式进行复合叠加,实现老年人社区生活的适宜性。
关键词 居住产品形式 配套服务功能 公共活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奏曲
20
作者 史月红 《建筑与文化》 2018年第1期251-251,共1页
居所并非人类独有的一种居住形式,但我们和动物限定界域的方式大相径庭,譬如鸟通过歌唱限定自身界域,野生哺乳动物例如虎、狮等留下气味表明界域,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不仅仅圈地,还在所圈之地上建造空间,并以形式各样的空间表明身... 居所并非人类独有的一种居住形式,但我们和动物限定界域的方式大相径庭,譬如鸟通过歌唱限定自身界域,野生哺乳动物例如虎、狮等留下气味表明界域,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不仅仅圈地,还在所圈之地上建造空间,并以形式各样的空间表明身份、地位和财富等不同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 居住形式 界域 人类 空间 圈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