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尖晶石复合正极材料LiNi_(0.25)Mn_(0.75)O_(2.25)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高彦涌 刘云建 +1 位作者 郭长庆 窦爱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31-2836,共6页
以共沉淀法制备Ni0.25Mn0.75(OH)2,并以Ni0.25Mn0.75O2.25(OH)2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与Li2CO3烧结制备LiNi0.25Mn0.75O2.25。利用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温度下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 以共沉淀法制备Ni0.25Mn0.75(OH)2,并以Ni0.25Mn0.75O2.25(OH)2为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与Li2CO3烧结制备LiNi0.25Mn0.75O2.25。利用X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不同温度下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材料LiNi0.25Mn0.75O2.25均具备层状和尖晶石型结构。800℃下制备的样品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2.0-4.8 V电压范围内,该样品在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50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0.9%,循环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5.9%,10C放电比容量达到69 mA·h/g。800℃下制备的样品具有最小的电荷转移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尖晶石复合正极材料 库仑效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壳磷酸-硫酸亚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2
作者 王亚平 申志强 +3 位作者 辛娜 姜舟舰 王奎 栗欢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6,共11页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导电结构,制备了高工作电压的磷酸-硫酸亚铁钠(NFSP)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有机膦酸-柠檬酸-碳纳米管三碳源体系,结合配位辅助原位碳包覆技术,创造性地构建出纳米球壳型导电网络复合结构,NFSP-0.2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82.7mAh/g(较纯硫酸盐体系提升19.9%),3.665 V高压平台。1 C倍率100次循环后,容量比纯硫酸盐体系的初始容量高53%。这种复合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聚阴离子型 磷酸-硫酸亚铁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浸-液相硫化法制备高容量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
3
作者 施洪勇 杨佳 +4 位作者 夏立新 潘顺伟 崔兆丰 谈仁杰 谈宏磊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5,共11页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 硫化锂复合石墨材料的制备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制备高容量的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则更具有研究意义,目前采用石墨热还原硫酸锂方法进行工业规模生产此材料,该过程需要高温体系,并且属于固相反应,反应速率以及粒径均受限于硫酸锂。本文提出在真空体系下利用高温使锂熔浸浸入廉价石墨层内部,并在同体系下进行硫化制得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的思路。研究进行了熔浸-液相硫化试验,并考察了各参数对所制备材料的锂挥发率和锂填充率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最佳熔浸工艺参数为熔浸温度1173 K、时间180 min,最佳硫化工艺参数为硫化温度453 K、时间40 min,该反应过程全程处于真空体系中,既稳定高活性的锂,又提高锂与硫的反应程度,而浸入石墨中的锂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将锂尺寸限制在微米级;所制备的硫化锂/石墨复合正极材料中锂基本上是处于石墨夹层内,产物中硫化锂含量为78.88%;硫化锂/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更有利于电子传导,将其作为正极进行储能测试,势垒仅为3.0 V,比容量高达921.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复合石墨结构材料 复合正极材料 熔浸-液相硫化 锂填充率 储能 比容量 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对尖晶石型正极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致远 卢星河 2张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4-938,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复合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型锰酸锂Li1.02CraCobLacMn2-a-b-cFyO4-y(a,b,c=0,0.01,0.02;y=0,0.02)正极材料.XRD表征合成物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充放电表明多元复合掺杂产物Li1.02Cr0.01Co0.02La0.01Mn1.96F0.02O3...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复合离子掺杂的尖晶石型锰酸锂Li1.02CraCobLacMn2-a-b-cFyO4-y(a,b,c=0,0.01,0.02;y=0,0.02)正极材料.XRD表征合成物均具有良好的尖晶石型结构.充放电表明多元复合掺杂产物Li1.02Cr0.01Co0.02La0.01Mn1.96F0.02O3.98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较未掺杂或仅掺杂阳离子的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可逆容量在充放电循环中的衰减,80次循环充放电比容量(120.1~113.5mAh·g-1)仍保持94.5%以上.高温(55℃)循环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充放电平台附近有较小的阻抗和良好的充放电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复合掺杂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酚醛树脂为碳源原位合成富锂层状相/尖晶石/碳核壳结构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陆地 郑春满 +2 位作者 陈宇方 李宇杰 张红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4-1690,共7页
通过酚醛树酯包覆和碳热反应在富锂正极材料表面原位构建碳和尖晶石双壳保护结构,对这种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尖晶石相为材料提供了三维锂离子迁移通道,碳包覆层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 通过酚醛树酯包覆和碳热反应在富锂正极材料表面原位构建碳和尖晶石双壳保护结构,对这种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尖晶石相为材料提供了三维锂离子迁移通道,碳包覆层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两种效应的共同作用极大降低了材料的电化学阻抗,提升了材料的放电比容量,这种多壳层结构正极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5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35.1 m 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尖晶石层状复合正极 碳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层状异质界面的构筑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永恩 贾梦哲 +5 位作者 李刚 戴仲葭 姜瑞 袁蕙 杜泽学 侯栓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2-1421,共10页
通过水洗/二次焙烧工艺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表界面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测试(CV)等手段系统地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物化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水... 通过水洗/二次焙烧工艺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进行表界面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测试(CV)等手段系统地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物化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水洗/二次焙烧改性工艺对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作用范围为表界面,不会破坏材料本体结构及形貌;当二次焙烧温度为500℃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界面会形成尖晶石/层状异质界面结构,这不仅使得电极材料放电比容量从279.0 mAh/g提升至286.6 mAh/g,首次库伦效率从81.70%提高至91.89%,还能够减少电解液对电极材料的腐蚀,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从92.82%提高至95.31%。此外具有独特三维传输通道的尖晶石结构,有助于锂离子快速扩散,从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水洗/二次焙烧 预激活 尖晶石/层状异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掺杂改性的尖晶石LiMn_(1.98)Cr_(0.02)O_(4-y)Cl_y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冯季军 徐荣琪 +1 位作者 唐致远 艾洪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32-1536,共5页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Mn1.98Cr0.02O4-yC ly(y=0,0.01,0.02,0.03,0.04,0.05,0.10).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 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改性的锂离子电池尖晶石结构正极材料LiMn1.98Cr0.02O4-yC ly(y=0,0.01,0.02,0.03,0.04,0.05,0.10).采用X射线衍射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充放电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放电特性等方面分析了复合掺杂在稳定晶体结构和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方面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复合掺杂的综合作用,改性后的材料既保持了高的初始容量,又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倍率放电性能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其中LiMn1.98Cr0.02O3.96Cl0.04的综合性能最优,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27 mA.h/g以上,循环50次后仍有110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尖晶石 复合掺杂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柱状β-Si_3N_4晶粒与SiC晶须在层状Si_3N_4/BN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昝青峰 黄勇 +2 位作者 汪长安 李淑琴 李翠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6,共5页
用 Si C晶须和长柱状β- Si3N4对 Si3N4/ BN层状材料的基体层和分隔层进行了强化。轧膜工艺对 Si C晶须和原料中存在的少量 β- Si3N4晶粒有一定的定向作用 ,而基体层中定向分布的 Si C晶须和长柱状的 β- Si3N4晶粒对基体层的强韧化作... 用 Si C晶须和长柱状β- Si3N4对 Si3N4/ BN层状材料的基体层和分隔层进行了强化。轧膜工艺对 Si C晶须和原料中存在的少量 β- Si3N4晶粒有一定的定向作用 ,而基体层中定向分布的 Si C晶须和长柱状的 β- Si3N4晶粒对基体层的强韧化作用类似于块体材料 ,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提高幅度都大于 5 0 % ;分隔层中β- Si3N4的定向度较差 ,但这有利于形成网状结构 ,在分隔层中起到骨架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增加裂纹的扩展长度 ,改善分隔层与基体层的界面结合状态。最终得到性能最佳的材料的成分为 Si3N4+2 0 wt% Si C晶须 (基体层 ) ,BN+15 vol% β- Si3N4(分隔层 ) ,其断裂功可达 482 0 J/ m2 ,抗弯强度仍可保持在 6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分隔层 复合材料 碳化硅晶须 长柱状β-氮化硅 陶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镍型层状Li_xNi_yMn_(1-y)O_2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辉 许惠 +1 位作者 汪文成 周燕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1-444,共4页
A kind of cathode material of layered LixNiyMn1- yO2 characterized with the O2 typ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 Its precursor NaxNiyMn1- yO2 has been prepared from manganese dioxide, nickel hydroxide and ... A kind of cathode material of layered LixNiyMn1- yO2 characterized with the O2 typ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 Its precursor NaxNiyMn1- yO2 has been prepared from manganese dioxide, nickel hydroxide and sodium carbonate at high temperature in air and quickly cooled in cold water, then it has been exchanged by the melted LiNO3 at 300~ 400℃ in air. The effects of calcine temperature for the precursors and its compositions (the content of Na and Ni)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LixNiyMn1- yO2 have been investingated by XRD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Li0.7Ni0.3Mn0.7O2, has the bes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hich shows only one charge discharge potential stage of 2.8~ 3.0V and ha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ver 180mAh· g- 1 cycled between 2.0~ 4.20V. A significant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o the spinal type phase has not been found in the charge discharge cycling and th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around 165mAh· g- 1 has remained after the 20th cyclings for th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材料 LixNiyMn1-yO2 复合氧化物 合成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对改善铅-钢层状复合材料结合界面及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方 竺培显 +2 位作者 周生刚 孙德林 马会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94-3099,共6页
通过引入锡元素作为过渡组元来解决铅-钢界面的结合问题。借助于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及界面处元素分布;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及线性伏安扫描曲线分别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电化学性能。结果... 通过引入锡元素作为过渡组元来解决铅-钢界面的结合问题。借助于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界面形貌及界面处元素分布;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及线性伏安扫描曲线分别研究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利用真空热压扩散烧结法可制备界面冶金式结合的铅锡钢层状复合材料;铅-锡-钢层状复合电极与传统二元Pb-1%Ag电极相比,其析氧电位负移80 mV,催化活性提高了8倍,抗弯强度提高了4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过渡组元 界面 真空热压扩散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TiB_2陶瓷与Ti6Al4V熔化连接及层状复合材料制备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亚林 张龙 +1 位作者 赵忠民 马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0,115,共4页
通过引入Ti-6Al-4V合金板,采用超重力场燃烧合成技术,在制备细晶TiC-TiB2凝固陶瓷的同时,实现了陶瓷-钛合金的熔化扩散焊,进而制备出具有成分梯度特征的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陶瓷-钛合金层间接头组织表明,正是因超重力场燃烧合成的... 通过引入Ti-6Al-4V合金板,采用超重力场燃烧合成技术,在制备细晶TiC-TiB2凝固陶瓷的同时,实现了陶瓷-钛合金的熔化扩散焊,进而制备出具有成分梯度特征的陶瓷-钛合金层状复合材料.陶瓷-钛合金层间接头组织表明,正是因超重力场燃烧合成的爆燃特性及超重力场对燃烧产物形成的高温真空环境,使得钛合金表面发生熔化,进而发生液态陶瓷-钛合金液相层间的原子互扩散现象,故在陶瓷-钛合金连接区形成钛合金与富钛碳化物呈相间分布且细小TiB2片晶镶嵌其上的凝固组织,并使陶瓷-钛合金接头呈现成分梯度特征,进而使得陶瓷-钛合金的连接抗剪强度达到450 MPa±35 MPa,层状复合材料硬度从陶瓷至钛合金一侧则呈线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燃烧合成 超重力场 熔化连接 原子互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teel-epoxy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伟信 白明敏 +1 位作者 陆颖 饶平根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采用环氧树脂胶黏剂作为粘结剂,通过一种简单的模压方法,在5 MPa压力下常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Al2O3/steel-epoxy层状复合陶瓷材料。结果显示,Al2O3/epoxy界面和steel/epoxy界面结合紧密。相比于氧化铝薄片,Al2O3/steel-epoxy层状复合陶... 采用环氧树脂胶黏剂作为粘结剂,通过一种简单的模压方法,在5 MPa压力下常温固化,制备了一系列Al2O3/steel-epoxy层状复合陶瓷材料。结果显示,Al2O3/epoxy界面和steel/epoxy界面结合紧密。相比于氧化铝薄片,Al2O3/steel-epoxy层状复合陶瓷材料强度差别不大,但具有更高的断裂韧性、冲击韧性和断裂吸收能。裂纹扩展分析认为层状复合材料断裂韧性和能量吸收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裂纹尖端钝化和捕获、裂纹桥连、层间脱粘和steel-epoxy层的塑性变形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氧化铝 界面 钢丝-环氧树脂 机械性能 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Fe-Ni-B合金涂层-321不锈钢层状复合材料的射线屏蔽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文锋 刘颖 伍晓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6-9080,共5页
为满足核辐射屏蔽材料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需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321不锈钢基体上设计并制备了Fe-Ni-B合金涂层复合材料,用于防护从裂变反应堆释放的中子与γ射线。在介绍该层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参数与技术细节的基础上... 为满足核辐射屏蔽材料对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需求,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在321不锈钢基体上设计并制备了Fe-Ni-B合金涂层复合材料,用于防护从裂变反应堆释放的中子与γ射线。在介绍该层状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关键参数与技术细节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层状复合材料对中子及γ射线的屏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层状复合材料具有结构-功能一体化特征,理论计算及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材料对中子及γ射线拥有良好的综合屏蔽能力,有望在各种核辐射反应堆屏蔽系统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B合金涂层 大气等离子喷涂 层状复合材料 结构-功能一体化 辐射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_(1.05)Co_(0.05)Ni_(0.05)Mn_(1.9)O_(3.9)F_(0.1)正极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从学 张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采用类溶胶 -凝胶法合成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 .0 5Co0 .0 5Ni0 .0 5Mn1 .9O3 .9F0 .1 前驱体 ,用三段热处理方式 ,即4 5 0℃预烧、6 5 0℃烧结、5 0 0℃回火制得尖晶石产物。用化学容量分析法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 ,并通过粒度分布测定... 采用类溶胶 -凝胶法合成非化学计量尖晶石Li1 .0 5Co0 .0 5Ni0 .0 5Mn1 .9O3 .9F0 .1 前驱体 ,用三段热处理方式 ,即4 5 0℃预烧、6 5 0℃烧结、5 0 0℃回火制得尖晶石产物。用化学容量分析法测定Mn含量和平均价态 ,并通过粒度分布测定、扫描电镜 (SEM)观察、X射线衍射 (XRD)分析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产物的Mn含量及平均价态与理论值吻合 ,产物平均粒径为 1 .80 0 μm ,粒径分布窄 ,比表面积为 1 .0 9m2 /g ,晶形完整 ,晶格常数a缩小至 0 .81 5 0 6nm ,晶粒尺寸L减小至 5 4 .6 2 9nm。经装配电池测定电化学性能 ,产物容量高 (1 1 2 .5 9mAh/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尖晶石 类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金属层状结构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圣航 周承商 刘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5-1142,共18页
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材料研究者的关注。该类复合材料利用具有不同金属组元本征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金属-金属界面的不同特性以及金属层之间的协调变形效应的优势。由于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 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越来越受到材料研究者的关注。该类复合材料利用具有不同金属组元本征特性,并充分发挥了金属-金属界面的不同特性以及金属层之间的协调变形效应的优势。由于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氧化以及优良的塑性,在防冲击、耐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围绕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阐述组元成分、层厚、应变速率以及外加应力状态等与其性能之间的本构关系,可以为进一步优化该材料的结构有着指导意义。此外,还阐述了制备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不同方法以及其适用金属、应用背景等,并着重介绍了一种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具有可控界面的新型Ti基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有望广泛运用于其他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显微组织 结构-性能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正极材料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x)Al_x]O_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杜运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3,10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xAlx]O2(x=0,0.05,0.13)。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空气氛围下煅烧12h制...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xAlx]O2(x=0,0.05,0.13)。用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空气氛围下煅烧12h制备的Li[Li0.2Mn0.54Ni0.13Co0.08Al0.05]O2晶型较好,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室温,2.0~4.8V下,0.1C倍率下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268.3mAh/g,0.2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依然高达238.1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Al3+掺杂 Li[Li0.2Mn0.54Ni0.13Co0.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Mn-O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顺毅 王先友 +2 位作者 魏建良 李秀琴 唐安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69-1674,共6页
以Mn(CH3COO)2·4H2O为锰源,以Na2CO3为钠源,通过溶液-凝胶法合成干凝胶前驱体,将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Na-Mn-O正极材料.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材料结构... 以Mn(CH3COO)2·4H2O为锰源,以Na2CO3为钠源,通过溶液-凝胶法合成干凝胶前驱体,将前驱体在空气气氛中焙烧得到Na-Mn-O正极材料.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测试等对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0℃焙烧的样品为结构稳定的层状锰酸钠,属于六方层状P2结构,空间群为P63/mmc,通过PowderX软件计算得到其晶胞参数为a=0.284nm,c=1.116nm.Na-Mn-O正极材料在Li+嵌入和脱出过程中,部分Na+从层状主晶格中脱出,使得Li+在MnO6层间的嵌/脱阻力减小(由于Na+(0.095nm)半径比Li+(0.076nm)大),电化学性能明显改善.在充放电电流密度为25mA·g-1,电压在2.0-4.3V范围时,600℃焙烧的样品第二次放电容量高达176mAh·g-1,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有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钠锰氧化物 溶液-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Ti_3SiC_2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7
18
作者 昝青峰 汪长安 +2 位作者 黄勇 李翠伟 赵世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7,21,共4页
采用两种方法制备Al2O3/Ti3SiC2层状复合材料,一是原位-热压法,即Ti3SiC2是在层状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同时被合成的;一是分步法,即制备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制备出Ti3SiC2高纯粉,再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制备层状材料。两种方法制备的Al2O3/Ti3... 采用两种方法制备Al2O3/Ti3SiC2层状复合材料,一是原位-热压法,即Ti3SiC2是在层状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同时被合成的;一是分步法,即制备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制备出Ti3SiC2高纯粉,再采用热压法进行烧结制备层状材料。两种方法制备的Al2O3/Ti3SiC2层状复合材料强度保持在450MPa以上,断裂功达到1200~1560J/m2,相对Al2O3块体材料提高十余倍。另外,不同的制备方法得到不同的组成和显微结构,决定了这两种Al2O3/Ti3SiC2层状复合材料性能的差异:前者强度较高韧性较低,后者强度较低而韧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Ti3SiC2 层状复合材料 原位-热压法 分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锌层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耗能行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晓军 刘勇兵 +2 位作者 吴坪安 孙喜良 曹占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3-35,48,共4页
对复合铸造法制成的钢/锌层状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和低周疲劳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钢/锌复合材料的塑性得到提高,同时其强度与钢相比有所降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拉伸速度对钢/锌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 对复合铸造法制成的钢/锌层状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单向拉伸和低周疲劳实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加入使钢/锌复合材料的塑性得到提高,同时其强度与钢相比有所降低。在单向拉伸条件下,拉伸速度对钢/锌复合材料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影响不大。在±0.5%,±1.0%,±1.5%应变范围内,所对应的拉压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表明材料出现循环硬化行为,并且循环应变的提高使材料的循环硬化行为逐渐明显,进一步循环使拉压应力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材料 单向拉伸 应力-应变曲线 循环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SiC-MgAl_(2)O_(4)-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红刚 李红霞 +4 位作者 司瑶晨 杜一昊 赵世贤 尚心莲 夏淼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0-396,共7页
为提高煤气化炉用碳化硅-尖晶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SiC颗粒(≤2.5 mm)、尖晶石细粉(≤90μm)、α-Al_(2)O_(3)微粉(d_(50)≈5μm)和金属Al粉(≤74μm)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制备了SiC-MgAl_(2)O_(4)-Al复合材料。分析了... 为提高煤气化炉用碳化硅-尖晶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SiC颗粒(≤2.5 mm)、尖晶石细粉(≤90μm)、α-Al_(2)O_(3)微粉(d_(50)≈5μm)和金属Al粉(≤74μm)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制备了SiC-MgAl_(2)O_(4)-Al复合材料。分析了200~1600℃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热处理温度大于1000℃时,复合材料中的Al开始逐渐反应生成Al-O-C-N晶须,可显著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2)常温和热态抗折强度随着复合材料内Al-O-C-N晶须含量的增多和尺寸的增大而提高。通过调整热处理温度可调控材料内Al-O-C-N晶须的物相组成、含量和形貌等,从而实现对复合材料物相组成与显微结构的调控,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尖晶石复合材料 金属Al 显微结构 热态抗折强度 热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