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层状板中软界面层对裂纹扩展的影响
1
作者 贾普荣 何家文 +1 位作者 李年 张元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采用带软界面层的双金属层状板 ,分析了裂纹垂直于界面扩展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带单边裂纹的钢 /铝层板的弯曲疲劳实验表明 ,裂尖接近软铝界面层时裂纹扩展速率da dN变化很大 ;裂纹扩展到达界面层时发生偏折。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裂纹... 采用带软界面层的双金属层状板 ,分析了裂纹垂直于界面扩展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带单边裂纹的钢 /铝层板的弯曲疲劳实验表明 ,裂尖接近软铝界面层时裂纹扩展速率da dN变化很大 ;裂纹扩展到达界面层时发生偏折。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裂纹尖端前沿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软铝界面层出现较大塑性应变 ,增加了裂纹扩展阻力 ,并使裂纹扩展力ΔK减小 ,导致了da dN降低 ,而软界面层中的T应力增高 ,造成裂纹偏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层状板 软界面层 裂纹扩展速率 塑性应变 力学性能 弯曲疲劳实验 层状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厚度对层状顶板破坏特征影响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旭 马念杰 +2 位作者 贾安立 成彦惠 孙即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346,共4页
顶板冒落是煤矿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顶板冒落主要与顶板岩层性质、赋存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软弱岩层赋存的厚度变化是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针对煤矿沉积岩层顶板破坏进行力学分析,并对... 顶板冒落是煤矿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顶板冒落主要与顶板岩层性质、赋存状态等因素有关,其中软弱岩层赋存的厚度变化是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针对煤矿沉积岩层顶板破坏进行力学分析,并对赋存不同厚度软岩的层状顶板的破坏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探讨了不同厚度的软弱岩层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厚度软弱岩层在巷道开挖后的破坏过程和最后冒落的形状,提出了对不同厚度软弱岩层的层状顶板巷道有针对性的支护措施。该结果对现场施工和试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软岩层 层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头铵模板剂辅助合成板层状SAPO-34分子筛及MTO催化性能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晓峰 王平 +3 位作者 狄春雨 李志宏 高萌 窦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99-1105,共7页
以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混合模板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量氢氧化六甲双铵为辅助模板剂,成功合成出板层状SAPO-34分子筛,考察了添加辅助模板剂对SAPO-34分子筛合成过程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XRF、NH3-TPD和低温N_2吸附-脱... 以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混合模板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一定量氢氧化六甲双铵为辅助模板剂,成功合成出板层状SAPO-34分子筛,考察了添加辅助模板剂对SAPO-34分子筛合成过程的影响;采用XRD、SEM、FT-IR、XRF、NH3-TPD和低温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所合成样品,并评价了其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双头季铵碱添加量的增加,所合成的板层状SAPO-34分子筛晶粒粒径变小,强酸量变低;小晶粒板层状形貌的SAPO-34分子筛在MTO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了更长的寿命、更短的诱导期,并能得到更高的(乙烯+丙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层状 氢氧化六甲双铵 甲醇制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病两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4
4
作者 曹先伟 林志淼 +4 位作者 张黎黎 李岩 陈丽 吴红萱 杨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1-433,共3页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 目的:检测2个板层状鱼鳞病家系TGM1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DNA直接测序方法明确两个家系TGM1基因突变位点,并以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中一家系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结果:在1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13号外显子第2060位碱基发生G→A纯合突变,使密码子CGT→CAT,导致R687H突变;在另一个家系的患者中发现TGM1基因第4号内含子第一个核苷酸发生G→T及第5号外显子第760位碱基发生G→A杂合突变,分别导致IVS4+1G>T及D254N的复合杂合突变,其父母均为相应突变的携带者。在50名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相同突变。R687H纯合突变患者皮肤转谷氨酰胺酶的活性降低。结论:R687H纯合突变及D254N和IVS4+1G>T复合杂合突变为新发现的TGM1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是引起两家系板层状鱼鳞病患者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层状 突变 TGM1基因 转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哲 杨勇 季素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层状鱼鳞病 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性皮肤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癣病人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姜少军 周晓军 陈洁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4-596,共3页
本文采用四氧化钌固定法电镜下观察板层状鱼鳞癣病人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板层状鱼鳞癣病变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脂质膜的层数增多、膜状结构破坏及腔隙形成。结果表明四氧化钌固... 本文采用四氧化钌固定法电镜下观察板层状鱼鳞癣病人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板层状鱼鳞癣病变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脂质膜的层数增多、膜状结构破坏及腔隙形成。结果表明四氧化钌固定法将为阐述某些鳞屑性皮肤病的结构标记和病理机制提供一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鱼鳞癣 角质层 脂质膜 超微结构 四氧化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生长、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7
作者 赵蕾 李红文 +2 位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王一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患者与健康人各8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方法,检测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LI患者与健康人各8例,分离外周血白细胞,采用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方法,检测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蛋白质斑点印迹方法,检测MAPK、Cyclin D1、Filaggrin、Involucrin及K10蛋白的表达。结果:LI组外周血白细胞c-fos、ras、c-myc、EGFR、iNOS基因和MAPK、Filaggrin、Involucrin、K10蛋白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Cyclin D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有关生长、分化的基因多呈现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生长 分化 白细胞 层状鱼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状鱼鳞病并发单侧传导性耳聋、失明及双手挛缩畸形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忠业 王丽金 +2 位作者 徐羽健 曾令济 范雯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8-460,共3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4岁。全身皮肤潮红、脱屑、瘙痒,伴眼睑及唇外翻24年,左眼失明、左侧耳聋,双手挛缩畸形10余年,于2012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全身皮肤潮红、少汗,上覆棕褐色板层样鳞屑伴瘙痒。曾在当地治疗(用药不...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4岁。全身皮肤潮红、脱屑、瘙痒,伴眼睑及唇外翻24年,左眼失明、左侧耳聋,双手挛缩畸形10余年,于2012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出生后全身皮肤潮红、少汗,上覆棕褐色板层样鳞屑伴瘙痒。曾在当地治疗(用药不详),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病 层状 耳聋 失明 手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板材的超声特征扫描成像检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庆 王海芳 +1 位作者 陈以方 陆铭慧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56,共5页
介绍特征扫描(F-scan)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研制复合薄壁板材的特征扫描超声自动成像检测系统,通过此系统提取复合材料中缺陷的特征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多种形式(B,C,F,相位特征)成像,在适当的判断条件下,实现缺陷的判断和识别。超声波层... 介绍特征扫描(F-scan)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研制复合薄壁板材的特征扫描超声自动成像检测系统,通过此系统提取复合材料中缺陷的特征参数,对检测结果进行多种形式(B,C,F,相位特征)成像,在适当的判断条件下,实现缺陷的判断和识别。超声波层析图像表明:此设计实现层状复合材料层间粘结情况、层状材料中密度分布状态的分析和直观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扫描 层状板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治疗重症鱼鳞病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芳 唐志平 +1 位作者 陈霄霄 张锡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396,共3页
1病历资料例1.男,12岁。全身红斑、鳞屑12年。患儿出生半个月后开始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5个月后渐出现黄色鳞屑,伴大量脓疱、糜烂,脓疱可融合,干涸后形成黄色痂皮、脱屑,病情反复。患者系足月顺产,母孕期无特殊用药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关键词 阿维A 层状鱼鳞病 大疱性鱼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
11
作者 宫琳 张玉凤 +2 位作者 唐伟华 张爱军 星和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的作用.方法: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BMP植入后第3~7周,每周腹腔注射双膦酸盐(YM175)3次,剂量1μg·kg-1·d-1.对照组按同样的...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的作用.方法: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BMP植入后第3~7周,每周腹腔注射双膦酸盐(YM175)3次,剂量1μg·kg-1·d-1.对照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BMP植入第3、4、7和10周,将BMP诱导骨取出,采用显微放射照片(CMR)和HE染色方法观察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结果:BMP诱导骨3周时(即双膦酸盐未投药前),在BMP植入体周边形成编织骨,大量破骨细胞出现在新生骨组织表面.在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均向BMP植入体内生长.在10周时,对照组骨细胞变小,实验组可观察到有规律地排列的板层状骨的特征.结论: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破骨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双膦酸盐 编织骨 层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骨吸收抑制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宫琳 唐伟华 宫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6-238,155,共4页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 YM 175)对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简称BMP)诱导骨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2组,即投药组和对照组。投药组在BMP植入后第3w至第7w,...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 YM 175)对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简称BMP)诱导骨骨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2组,即投药组和对照组。投药组在BMP植入后第3w至第7w,双膦酸盐(YM 175)每周投药3次,剂量1(μg/kg.d)。对照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BMP植入第3w、 4w、7w和10w,将BMP诱导骨取出,采用TRAP和cathepsin K染色方法来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结果 BMP诱导骨3w时(即未投双膦酸盐药前),在BMP植入体周边形成编织骨 (woven bone),大量破骨细胞出现在新生骨组织表面。在4 w时,双膦酸盐投药组和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均向BMP植入体内生长,但双膦酸盐投药组的破骨细胞较对照组有减少。在10 w时,双膦酸盐投药组和对照组均可观察到骨细胞变小并且有规律地排列的板层状骨(lamellar bone)的特征。而双膦酸盐投药组,破骨细胞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论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骨形成蛋白 抑制作用 诱导骨 CATHEPSIN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protein 新生骨组织 BMP 对照组 生理盐水 TRAP 染色方法 体内生长 细胞死亡 细胞数目 大白鼠 药组 异位骨 植入后 植入体 层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SAPO-34晶体形貌的调控研究
13
作者 何祖光 李晓峰 +3 位作者 狄春雨 李志宏 郭云鸦 窦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82-387,共6页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磷酸为磷源,硅溶胶为硅源,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合成板层状小晶粒SAPO-34分子筛。通过XRD、SEM、FT-IR、NH_3-TPD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 分别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磷酸为磷源,硅溶胶为硅源,三乙胺和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合成板层状小晶粒SAPO-34分子筛。通过XRD、SEM、FT-IR、NH_3-TPD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且考察了样品在甲醇制烯烃(MT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STAB长链分子的存在,在反应中形成了特定的有机序列,可以使分子筛样品的粒径变小,厚度变薄,强酸量略微增加,对比与传统方法做出的分子筛样品,具有更高的催化寿命和双烯(乙烯+丙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SAPO-34 层状 小晶粒 甲醇制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光学材料
14
《中国光学》 EI CAS 2003年第6期25-26,共2页
O437 2003064154层状GRIN板折射率分布的自动测量=Automaticallymeasur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 of a layer GRINplate[刊,中]/於文雪(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李松毅∥光学技术.-2002,28(6).-5... O437 2003064154层状GRIN板折射率分布的自动测量=Automaticallymeasur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distribution of a layer GRINplate[刊,中]/於文雪(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李松毅∥光学技术.-2002,28(6).-553-554,558采用溶胶-凝胶扩散共聚法成功地合成了二元体系的甲基烯酸苄酯-甲基烯酸甲酯(BZMA-MMA)层状梯度折射率板,折射率分布是其主要性能指标。给出了一种测量该制品折射率分布的简便实验装置和自动实现方法。该测量方法基于激光干涉的原理,由计算机自动跟踪干涉条纹的移动来计算梯度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率分布 层状梯度折射率 梯度折射率材料 自动测量 激光干涉 测量方法 自动跟踪 二元体系 医学工程 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