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下的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抗美 滑晶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02-307,共6页
通过分析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受力特征,得出车辆荷载在轨枕上的分担规律。基于二维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了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层状体系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程序计算出弹性层状体系的理论解,将得出的计算数据和大秦线实测... 通过分析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受力特征,得出车辆荷载在轨枕上的分担规律。基于二维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建立了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层状体系力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相应的程序计算出弹性层状体系的理论解,将得出的计算数据和大秦线实测数据做对比分析,检验出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今后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受力特征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力学模型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弯沉盆反算土基回弹模量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国良 王端宜 张肖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7-141,共5页
为准确反算土基回弹模量,利用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和冲击荷载沿路面结构下传扩散的特点,建立了路表变形响应与模量反算模型.通过层状弹性体系计算程序计算路表弯沉值,构建结构层参数与路表弯沉值之间一一对应的数据库,并基于此数据库建立... 为准确反算土基回弹模量,利用层状弹性体系理论和冲击荷载沿路面结构下传扩散的特点,建立了路表变形响应与模量反算模型.通过层状弹性体系计算程序计算路表弯沉值,构建结构层参数与路表弯沉值之间一一对应的数据库,并基于此数据库建立了由路表弯沉盆反算土基回弹模量的回归模型.理论弯沉盆和实测弯沉盆反算的算例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反算程序差异不大.距离荷载中心较远位置处的路表变形响应只受到土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沉盆 土基回弹模量反算 层状弹性体系理论 落锤式弯沉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车荷载作用下湿软路基残余变形的研究 被引量:117
3
作者 凌建明 王伟 邬洪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315-1320,共6页
依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及路基土中的竖向应力,建立了路基附加应力的动力模式。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模拟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残余应变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行车荷载作用下湿软路基残余变形的... 依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顶面及路基土中的竖向应力,建立了路基附加应力的动力模式。采用室内动三轴试验模拟了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残余应变特性和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行车荷载作用下湿软路基残余变形的预估方法,并通过上海城市外环线通车2年后路基残余变形预估值和实测值的对比计算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车荷载 湿软路基 竖向应力 残余变形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公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荷载作用下场道地基附加应力特征 被引量:33
4
作者 呙润华 凌建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运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编制有限元计算程序 ,对飞机荷载作用下场道地基顶面及地基内不同深度处的附加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给出了飞机荷载作用下地基顶面附加应力的平面分布规律及附加应力在深度方向的变化特征 .
关键词 场道地基 机场道面 附加应力 飞机荷载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有限元计算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灰碎石分层特性对沥青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凌建明 邬洪波 徐飞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5,共4页
高等级沥青路面二灰碎石基层的分层施工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海市外环线工程的有关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测试结果为基础 ,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系统分析了二灰碎石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的厚度组合、模量组合以及层间结合条件等分层特性对路面... 高等级沥青路面二灰碎石基层的分层施工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海市外环线工程的有关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测试结果为基础 ,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系统分析了二灰碎石上基层与下基层之间的厚度组合、模量组合以及层间结合条件等分层特性对路面结构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灰碎石 分层特性 沥青路面 结构性能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道路工程 基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寿命路面沥青层内应变曲线驼峰现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红燕 郑传超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5,共4页
基于陕蒙高速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借助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消除或缓和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曲线驼峰现象的措施.结果表明:当沥青联结层与沥青基层的模量比≥1.5时,沥青层内应变曲线驼峰出现,并且... 基于陕蒙高速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借助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消除或缓和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曲线驼峰现象的措施.结果表明:当沥青联结层与沥青基层的模量比≥1.5时,沥青层内应变曲线驼峰出现,并且随模量比的增大,驼峰现象加剧.高模量层的存在是沥青层内驼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只有当沥青联结层与沥青基层的模量比较接近时,沥青层内应变曲线的驼峰现象才有明显改善.分析结果为长寿命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层内水平拉应变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长寿命路面 高模量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