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温固相结合水热处理制备纳米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9
1
作者 郭效军 王爱平 +1 位作者 赵磊华 张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9-793,共5页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 采用室温固相反应结合水热处理制备了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TG-DTA)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产品颗粒由不规则的团聚体转化为规则的六方形片状结构,改善了晶体结晶性能,生成了分散性良好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固相法 水热处理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组装及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庞秀江 刘源 +1 位作者 陈利 全贞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3-1938,共6页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物中HCPT以高生物活性的内酯形式存在.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分别对所制备的(HCPT@SCL)-LDH纳米杂化物进行了表面修饰,结果表明,纳米杂化物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PEG的修饰效果优于CMC,所获得的PEG-(HCPT@SCL)-LDH杂化物的平均粒径可小至约7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药物缓释效果.其药物释放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颗粒内部扩散是药物释放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共组装 纳米杂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杜宝中 王宏军 +1 位作者 郑刚 王汝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28,共3页
采用恒定pH 12±0.2,按n(Mg2+)∶n(A l3+)∶n(OH-)∶n(CO32-)=6∶2∶16∶1配制溶液,采用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粉体。为了获得无团聚、分散均匀的纳米粉体,探讨了溶剂置换干燥、真空干燥、常压干燥对纳米... 采用恒定pH 12±0.2,按n(Mg2+)∶n(A l3+)∶n(OH-)∶n(CO32-)=6∶2∶16∶1配制溶液,采用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粉体。为了获得无团聚、分散均匀的纳米粉体,探讨了溶剂置换干燥、真空干燥、常压干燥对纳米LDH粉体形成团聚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剂置换干燥能够有效防止纳米粉体形成硬团聚,样品分散性好,呈针状形态,长50 nm,宽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材料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华康 叶维娟 +3 位作者 刘梦颖 胡极 杜淼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用量对LDH的产率及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当CNTs用量较低(<0.2 g/L)或过高(>4.0 g/L)时,会导致LDH的粒径分布变宽.对LDH/CNTs进行氯化及有机化处理,获得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插层的DBS-LDH/CNTs.对DBS-LDH/CNTs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分散及剥离程度的研究发现,DBS-LDH/CNTs在丁醇、乙醇及二甲苯中均可良好分散且其悬浮液较稳定,LDH在不同溶剂中的剥离程度为丁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 复合物 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Mg-Al-CO_3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宝中 王汝敏 陈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 首次报道了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采用XRD、FTIR、TEM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呈针状,长约80nm,宽约10nm。室温固相法合成纳米LDH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污染少,产物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室温 固相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 X-100六角液晶相中制备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及其药物载体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继宽 谢艳芳 +1 位作者 徐洁 侯万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9-1206,共8页
以Triton X-100六角相溶致液晶作微反应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薄片(L-LDHs).以双氯芬酸钠(DS)为药物模型分子,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DS插层LDHs(DS/L-LDHs)纳米杂化物,在37.0°C、p H=7.2的缓冲溶液... 以Triton X-100六角相溶致液晶作微反应器,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薄片(L-LDHs).以双氯芬酸钠(DS)为药物模型分子,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DS插层LDHs(DS/L-LDHs)纳米杂化物,在37.0°C、p H=7.2的缓冲溶液中,考察了纳米杂化物的药物释放性能,并与传统溶液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LDHs(S-LDHs)纳米片状颗粒进行了对比.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所制备的LDHs和DS/LDHs样品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形貌特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LDHs比S-LDHs具有更低的片厚度,更高的比表面积和药物负载量,所形成的DS/L-LDHs纳米杂化物药物释放速率也明显低于DS/S-LSHs,即L-LDHs更适于作药物载体.DS/L-LDHs纳米杂化物的药物释放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受颗粒内部扩散过程控制.溶致液晶模板法可实现LDHs的形貌可控制备,为LDHs基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溶致液晶 TRITON X-100 纳米杂化物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性质对合成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宝中 王宏军 +1 位作者 王汝敏 陈博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4,25,共4页
采用恒定pH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粉体。以水、10%(质量分数)乙醇溶液为溶剂,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样品,2%(质量分数)聚乙烯醇作分散剂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用XRD,TEM,DTA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 采用恒定pH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简称LDH)粉体。以水、10%(质量分数)乙醇溶液为溶剂,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样品,2%(质量分数)聚乙烯醇作分散剂制备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用XRD,TEM,DTA分别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热行为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以10%乙醇溶液为溶剂,在pH>12.5条件下,可制备纯度>98%的单晶纳米粉体,采用聚乙烯醇作分散剂可以制备类球形的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且分散性好,尺寸约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溶剂 一步反应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军锋 杜宝中 +1 位作者 王红军 王汝敏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研究了pH对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Mg/Al-LDH纳米晶体试样的相组成及其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为获得无团聚、粒径较小的纳米LDH晶体,探讨了3种干燥方式即真空干燥、普通烘箱干燥和溶剂置换法干燥对纳米LDH晶体形成硬团聚的影响,并分别采用X-... 研究了pH对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Mg/Al-LDH纳米晶体试样的相组成及其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为获得无团聚、粒径较小的纳米LDH晶体,探讨了3种干燥方式即真空干燥、普通烘箱干燥和溶剂置换法干燥对纳米LDH晶体形成硬团聚的影响,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纳米级LDH,pH在11~13为宜,且采用溶剂置换干燥法可有效防止纳米粉体形成硬团聚,样品分散性好,呈针状形态,长50nm,宽5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材料 粉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剪切碾磨制备聚丙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怡磊 陈晓 +1 位作者 陈英红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0,共4页
采用湿法固相剪切碾磨法(S3M)制备了部分剥离型聚丙烯(PP)/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P/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聚丙烯,固相剪切碾磨制备的PP/LDHs纳米复合材料可在拉伸强度保持不... 采用湿法固相剪切碾磨法(S3M)制备了部分剥离型聚丙烯(PP)/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P/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聚丙烯,固相剪切碾磨制备的PP/LDHs纳米复合材料可在拉伸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如当LDHs质量分数为3%时,相应纳米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8.6%和29.8%,明显优于传统熔融共混制备的复合材料。此外,纳米LDHs的加入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剪切碾磨 聚丙烯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筛负载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卓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6,共7页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良好的导电性,以及Co_(3)FeLDH阵列结构对重金属离子的强亲和性,所制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性能。实验结果显示,Pb^(2+)与Cd^(2+)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500μg·L^(-1)、Zn^(2+)峰电流与浓度在5~1800μ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对Pb^(2+)、Cd^(2+)和Zn^(2+)的检测限分别达2.41 nmol·L^(-1)、4.45 nmol·L^(-1)和15.38 nmol·L^(-1),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允许的生活水中3μg·L^(-1)(27 nmol·L^(-1))、10μg·L^(-1)(48 nmol·L^(-1))和1 mg·L^(-1)(33 mmol·L^(-1))的阈值。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环境分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 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电化学传感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Fe、Co、Ni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为催化剂前体生长碳纳米管
11
作者 曹永 赵芸 矫庆泽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48,共4页
分别以具有相似Fe、Co、Ni含量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为催化剂前体,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碳纳米管(CNTs)。催化剂由LDHs焙烧还原得到。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拉曼光谱(Raman)测试技... 分别以具有相似Fe、Co、Ni含量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为催化剂前体,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碳纳米管(CNTs)。催化剂由LDHs焙烧还原得到。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拉曼光谱(Raman)测试技术对LDHs及其焙烧产物的结构、CNT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生长的CNTs均为多壁结构;其中Co催化剂活性较低,生长CNTs的管径较细、石墨化程度较高;Ni催化剂的活性较高,生长CNTs的密度较大、管壁较厚、石墨化程度较差;Fe催化剂的活性介于Co和Ni之间。催化剂活性及CNTs的密度可以由生长CNTs的结构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 催化剂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苷-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艳红 徐洁 +3 位作者 张少杰 李东祥 郑斌 侯万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24-2128,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将抗癌药物氟尿苷插入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层间,合成了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依据氟尿苷分子大小和杂化物通道高度推测,氟尿苷分子是以长轴垂直或略倾斜于LDHs层片在LDHs层间呈双层排列。分别在pH=4.8和7.2... 采用共沉淀法将抗癌药物氟尿苷插入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层间,合成了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依据氟尿苷分子大小和杂化物通道高度推测,氟尿苷分子是以长轴垂直或略倾斜于LDHs层片在LDHs层间呈双层排列。分别在pH=4.8和7.2的介质中研究了药物释放动力学,表明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释放速率随载药量增大而降低;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氟尿苷 纳米杂化物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霍智强 白雪 +3 位作者 滕英跃 贾恒 宋银敏 王威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0-1453,共14页
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高效、生态友好、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组成的金属氢氧化物,结构由主体层板和层间的插层阴离子及水分子相互交叠构成。LDHs纳米材料具... 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高效、生态友好、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组成的金属氢氧化物,结构由主体层板和层间的插层阴离子及水分子相互交叠构成。LDHs纳米材料具有带隙可调、比表面积大、种类多样、成本低廉并且易与其他材料复合实现功能化等优点,因此LDHs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LDHs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吸附和降解有机染料,以及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等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未来高性能LDHs基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调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材料 光催化 催化剂 吸附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嬿钧 操锋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征。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了DS和DS-LDH的抗炎活性。结果:DS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酸根离子形成DS-LDH纳米复合物,具有一定缓释特性。Zn-Al-NO3-LDH具有近中性pH,更适合作为眼用制剂的药物载体。DS与LDH形成纳米复合物后,不影响其抗炎活性。结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用作为阴离子药物的缓释载体,成功制备的新型的双氯芬酸钠-无机纳米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双氯芬酸钠 药物-无机纳米复合物 表征 体外释放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6,共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阴离子型粘土,它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NC)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证实,LDH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等诸多性能都有影响。目前,制备LDH/PNC的方法主要有...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阴离子型粘土,它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NC)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证实,LDH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等诸多性能都有影响。目前,制备LDH/PNC的方法主要有4种:溶液插层法,原位聚合法,熔融插层法和模板合成法。以这4种制备方法为基础,介绍了LDH/PNC的制备方法,总结了LDH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评价了LDH在PNC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海燕 石高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5,共14页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题;在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催化分解水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LDH与化学修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有效复合的方法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基于该类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及电化学析氧反应催化的研究;对LDH/G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容量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超级电容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杰 郭月 +4 位作者 沈桢 杨立军 吴强 王喜章 胡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51-4872,共22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层板、层间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二维层状材料,可通过氢氧化物与羟基氧化物之间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存储与释放电荷,具有理论容量高、形貌与组分可调、成本低、易宏量制备...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层板、层间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二维层状材料,可通过氢氧化物与羟基氧化物之间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存储与释放电荷,具有理论容量高、形貌与组分可调、成本低、易宏量制备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超级电容材料在大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与其应用潜力密切相关,研究者们通过材料设计及电极工程,探索了多种提升LDHs倍率容量(即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容量)的方法与技术,但至今LDHs的实际储能性能仍然远低于预期。简述了LDHs的结构、储能机理与面临的挑战,从增加反应活性、促进电荷传输动力学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提升LDHs倍率容量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通过匹配电子传输和离子输运能力进一步提升LDHs倍率容量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 倍率容量 动力学 纳米材料 电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鹏 聂江波 +2 位作者 邓雪儿 张静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于0.505 V电位处出现灵敏的氧化峰。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BPA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0.0μmol/L,检出限为9.8 nmol/L。该方法用于塑料和纺织品实际样品中BPA的定量检测,回收率在96.0%~105%之间。该传感器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为检测BP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 双酚A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发萍 解玉龙 +1 位作者 郭倩妮 赵素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7-191,共5页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 以硫酸钴(CoSO_(4)·7H_(2)O)为钴源、硫酸镍(NiSO_(4)·7H_(2)O)为镍源,通过水热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嵌入到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Ni-LDHs)中合成CoNi-LDHs/MWCNTs复合材料。通过FT-IR、FE-SEM、XRD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引入MWCNTs后,CoNi-LDHs颗粒均匀地嵌入碳纳米管网络中,与碳纳米管紧密结合交错在一起,增大了材料的表面积,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在电流密度为0.5 A/g下,复合材料比电容高达1965.55 F/g,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多壁碳纳米 水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的干法剥离用作氧析出反应电催化剂 被引量:2
20
作者 庄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9-1500,共2页
体相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由于其独特的二维结构、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其特殊的电子结构显示出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电催化剂 析出反应 纳米 剥离 干法 超薄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