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1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 层状羟基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老化机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武 肖新颜 晏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的掺入使得废胶粉在沥青中分散得更均匀且胶粉颗粒的平均粒径更细小;相比于基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LDHs掺量增加,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离析软化点差值由9.2℃减小到1.3℃,储存稳定性大幅提升;与废胶粉改性沥青相比,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尤其是抗UV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废胶粉 沥青 储存稳定性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层状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阻燃填料制备阻燃纸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跃军 郝宗贤 刘亦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21,共5页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Al-Zn-Fe-CO23--LDHs;将LDHs作为阻燃填料,用浆内添加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阻燃纸;通过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等测试对LDHs和阻燃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多元LDHs作为阻燃填料所制备的阻燃纸,阻燃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随着LDHs元素的增多,其阻燃性能更好。当三元Mg-Al-Zn-CO23--LDHs用量为30%时,阻燃纸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达到25.3%。当四元Mg-Al-Zn-Fe-CO23--LDHs用量25%时,阻燃纸即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高于25.0%;当四元-Al-Zn-Fe-CO23--LDHs用量30%时,阻燃纸的续燃时间为5 s,灼燃时间为30 s,炭化长度为95 mm,阻燃纸达到GB/T14656—200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 阻燃填料 阻燃纸 浆内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组装及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秀江 刘源 +1 位作者 陈利 全贞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3-1938,共6页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物中HCPT以高生物活性的内酯形式存在.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分别对所制备的(HCPT@SCL)-LDH纳米杂化物进行了表面修饰,结果表明,纳米杂化物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PEG的修饰效果优于CMC,所获得的PEG-(HCPT@SCL)-LDH杂化物的平均粒径可小至约7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药物缓释效果.其药物释放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颗粒内部扩散是药物释放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层状金属氧化物 共组装 纳米杂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5
作者 葛世伟 赵倩 +2 位作者 刘玉 刘耀阳 韦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0,共10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可调节的插层结构、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独特的拓扑转换特性,作为储能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LDHs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约束能力,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以高效吸附和催化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减少多硫化物的迁移,加快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二维LDHs可涂覆于隔膜作为正极与隔膜间的中间层,通过物理作用阻挡多硫化物向负极的迁移,抑制穿梭效应;LDHs用于锂负极可以促进金属锂的均匀成核和沉积。目前LDHs在锂硫电池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LDH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间层、负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LDHs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可调节的插层结构 约束能力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4
6
作者 黄宝晟 李峰 +3 位作者 张慧 矫庆泽 段雪 郝建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用透射电镜考察了 LDH与 PVC的复合物尺寸及形貌特征 ,得出改性的LDH在 PVC中能以一次粒子均匀分散 .将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对比 ,实验所制备的纳米 LDH对软 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LDH是软 PVC良好的抑烟剂 ,每1 0 0份软 PVC仅添加 2 0~ 4 0份 LDH,就可使软 PVC的产烟速率及最大烟密度下降约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阻燃剂 抑烟剂 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徐建华 郝建薇 +1 位作者 赵芸 段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39,共5页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PA-6/PP共混体系 无卤阻燃剂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和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差异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慧 齐荣 段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3-838,共6页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Fe-LDH and MgAl-LDH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 e method involving separate nucleation and ageing steps. The structure analyses for these two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b...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Fe-LDH and MgAl-LDH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 e method involving separate nucleation and ageing steps. The structure analyses for these two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both a and c of M gAl-LDH are smaller than that of MgFe-LDH though their structures are simila r, and MgAl-LDH with higher crystallinity is more easily formed than MgFe-LD H in the same preparing conditions. The IR analyses manifest that the structures of layer sheets and the orderings of the anions in the interlayer regions of Mg Al-LDH are more regular than that of MgFe-LDH.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XR D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diffraction peak of 003 reflections for MgAl-LDH co uld be seen after calcining at 300℃, while this peak for MgFe-LDH disappears after calcining at 200℃. Together with the TG-DTA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 d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MgAl-LD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Mg Fe-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结构 性能 镁铁水滑石 镁铝水滑石 催化剂 结构规整性 程序升温XRD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控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芸 何静 +4 位作者 矫庆泽 EvansD.G 段雪 陆春华 王志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3-579,共7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考察了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晶体结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晶化温度相同时,随晶化时间延长,LDH的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增大;晶化时间相同时,随...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考察了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晶体结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晶化温度相同时,随晶化时间延长,LDH的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增大;晶化时间相同时,随晶化温度升高,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显著增大。实验条件下得到的LDH,其沿a轴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沿c轴方向的尺寸,即其沿a轴方向的生长速率比沿c轴方向的生长速率快,亦即犤110犦晶面的生长速率比犤003犦晶面的生长速率快。根据LDH晶粒尺寸随晶化时间及晶化温度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晶化条件,制备得到了粒径分布窄的纳米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晶面生长选择性 晶粒尺寸 晶化时间 成核/晶化隔离法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柱状双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的阻燃抑烟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秀婷 刘颖 +3 位作者 吴大鸣 孟庆云 段雪 王红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柱状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 聚氯乙烯 阻燃抑烟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的结构表征及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华幼卿 秦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用 XRD、TEM和 TG方法对水滑石类镁铝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分解特性研究 ,用 TG、FT- IR方法研究了 LDH对 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该种无机晶体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在 1 80℃煅烧 ,层状结构保持不变 ;在 5 0 ... 用 XRD、TEM和 TG方法对水滑石类镁铝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分解特性研究 ,用 TG、FT- IR方法研究了 LDH对 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该种无机晶体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在 1 80℃煅烧 ,层状结构保持不变 ;在 5 0 0℃煅烧 ,转变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O)。LDH与有机锡共用 ,对 PVC产生协同稳定作用。分解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 1 1 7.3k J/ mol,热稳定机理可能来源于 LDH层间 CO2 -3 与 PVC分解放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结构表征 PVC 热稳定性 水滑石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的表面有机化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巧珍 李峰 段雪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MgAl CO32-型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并用不同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激光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探讨了偶联剂与LDH表面作用的原...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MgAl CO32-型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并用不同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激光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探讨了偶联剂与LDH表面作用的原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和铝钛复合偶联剂均可实现LDH的表面有机化,其中硅烷偶联剂AG 102的改性效果最好,而且用它改性的LDH在PVC中的团聚小,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是一种理想的LDH表面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LDH 表面有机化 水滑石 改性 偶联剂 成核晶化隔离法 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对铅镉砷污染废水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金凤 孙倩 郝秀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92-1305,共14页
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解决阳离子和阴离子重金属共存的复合污染问题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采用简便的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XRD、SEM、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研... 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解决阳离子和阴离子重金属共存的复合污染问题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采用简便的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XRD、SEM、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研究CaAl-LDH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采用批吸附实验研究CaAl-LDH对Pb(Ⅱ)、Cd(Ⅱ)和As(Ⅴ)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CaAl-LDH对三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R^(2)<0.67)相比,Cd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R^(2)>0.92)。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有效拟合Pb和As的吸附(R^(2)>0.90)。CaAl-LDH对Pb(Ⅱ)、Cd(Ⅱ)和As(Ⅴ)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86.6、437.2和72.9 mg/g,并且在10 min内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反应快速高效。CaAl-LDH对铅、镉、砷的吸附机理各异。铅的吸附可能通过表面沉淀实现,而镉的吸附机理为同晶置换。至于As的吸附,可能涉及LDH层间的离子交换。该实验提供了一种对阴、阳离子重金属都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LDH材料,并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治理中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铝层状氧化物(CaAl-LDH) 吸附 金属 复合污染 废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层状双羟基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赵维 齐暑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15-717,728,共4页
层状双羟基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势、尺寸优势、性能优势,与高分子材料组装可得到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重点阐述了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开发高性能的,具有特殊结构... 层状双羟基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势、尺寸优势、性能优势,与高分子材料组装可得到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重点阐述了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发展趋势。开发高性能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LDH纳米复合材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聚合物 层状羟基氧化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基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调控及其在电化学水氧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霞 王亚琼 +2 位作者 鞠敏 王政 杨世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1-889,共9页
过渡金属基层状双羟基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s bas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TM LDHs)由于大的比表面积,开放的微观结构,可调的层间距和化学成分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本综述文章将集中介绍TM LDH在电催化水氧化中... 过渡金属基层状双羟基化合物(transition metals bas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TM LDHs)由于大的比表面积,开放的微观结构,可调的层间距和化学成分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本综述文章将集中介绍TM LDH在电催化水氧化中的应用,从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的调控两方面入手,详述TM LDH具有优异催化水性能的原因,并对其催化性能未来进一步的可能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基催化剂 层状羟基化合物 水分解 电催化 二维纳米材料 层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鹏 聂江波 +2 位作者 邓雪儿 张静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于0.505 V电位处出现灵敏的氧化峰。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BPA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0.0μmol/L,检出限为9.8 nmol/L。该方法用于塑料和纺织品实际样品中BPA的定量检测,回收率在96.0%~105%之间。该传感器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为检测BP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碳纳米管 酚A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态MgAl-CO_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去除水中痕量高氯酸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一琼 高乃云 +1 位作者 郭洪光 马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能的...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焙烧后制得焙烧态水滑石。考察了MgAl-CO3双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及其焙烧产物对水中痕量高氯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了初始浓度、pH值、温度、粒径、共存阴离子等对去除效能的影响,计算得到了有关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550℃焙烧态水滑石(n(Mg2+)/n(Al3+)=3)对ClO4-的吸附效果最好,且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焙烧态水滑石对溶液的pH值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较宽的pH范围均可广泛应用。但是在强酸条件下水滑石会发生溶解;强碱条件下OH-会与ClO4-形成吸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CO3羟基层状金属化合物 焙烧态水滑石 高氯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状双氢氧化物对有机硅泡沫阻燃抑烟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雄 赵海波 +1 位作者 汪秀丽 王玉忠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9-1376,共8页
有机硅泡沫(SiF)含大量可燃有机侧链,在燃烧时伴随严重烟毒气体释放,对其进行阻燃抑烟改性十分重要。为了探究不同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对SiF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差异,本文制备了两种金属元素组成不同的纳米LDH,并将其作为阻燃抑烟改性剂... 有机硅泡沫(SiF)含大量可燃有机侧链,在燃烧时伴随严重烟毒气体释放,对其进行阻燃抑烟改性十分重要。为了探究不同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对SiF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差异,本文制备了两种金属元素组成不同的纳米LDH,并将其作为阻燃抑烟改性剂以及增强填料加入到SiF中。发现不同金属元素组成的MgAl-LDH和MgFe-LDH对SiF燃烧行为的影响截然不同。SiF/1MgAl-LDH的LOI值为29.6%,通过UL-94 V-0级,最大烟产生速率(pSPR)值降低42.4%;而SiF/1MgFe-LDH的LOI值为26.6%,无法通过UL-94测试,且pSPR值升高82.7%。以上结果归结于两者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对SiF的裂解过程影响不同,其中MgO/MgAl_(2)O_(4)对SiF的热分解起抑制作用,而MgO/MgFe_(2)O_(4)却对SiF的热分解起促进作用。另外,添加1份LDH均可以显著提升SiF的强韧性,包括压缩强度、拉伸强度以及拉伸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组成 层状氧化物 有机硅泡沫 阻燃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前体法制铜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及结构研究
20
作者 张立红 李峰 +3 位作者 D G Evans 段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869-872,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板含摩尔比1/1/1的铜锌铝碳酸根型类水滑石(CuZnAl-LDHs).通过XRD、FTIR、TEM、SEM-EDS、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TPR及XPS等研究手段对LDHs及其在773K的焙烧产物的晶相组成、结构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层板含摩尔比1/1/1的铜锌铝碳酸根型类水滑石(CuZnAl-LDHs).通过XRD、FTIR、TEM、SEM-EDS、低温氮气吸-脱附实验、TPR及XPS等研究手段对LDHs及其在773K的焙烧产物的晶相组成、结构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其焙烧产物中均存在一定形式相互作用的含Cu、Zn和Al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层状前体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焙烧产物的物化性能.在对焙烧产物的苯酚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中发现,它们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这与其表面催化活性中心Cu2+离子的化学状态和分布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CuZnAl复合金属氧化物 催化 苯酚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