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层状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阻燃填料制备阻燃纸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跃军 郝宗贤 刘亦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21,共5页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Al-Zn-Fe-CO23--LDHs;将LDHs作为阻燃填料,用浆内添加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阻燃纸;通过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等测试对LDHs和阻燃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多元LDHs作为阻燃填料所制备的阻燃纸,阻燃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随着LDHs元素的增多,其阻燃性能更好。当三元Mg-Al-Zn-CO23--LDHs用量为30%时,阻燃纸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达到25.3%。当四元Mg-Al-Zn-Fe-CO23--LDHs用量25%时,阻燃纸即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高于25.0%;当四元-Al-Zn-Fe-CO23--LDHs用量30%时,阻燃纸的续燃时间为5 s,灼燃时间为30 s,炭化长度为95 mm,阻燃纸达到GB/T14656—200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 阻燃填料 阻燃纸 浆内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老化机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武 肖新颜 晏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的掺入使得废胶粉在沥青中分散得更均匀且胶粉颗粒的平均粒径更细小;相比于基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LDHs掺量增加,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离析软化点差值由9.2℃减小到1.3℃,储存稳定性大幅提升;与废胶粉改性沥青相比,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尤其是抗UV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废胶粉 沥青 储存稳定性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4
3
作者 黄宝晟 李峰 +3 位作者 张慧 矫庆泽 段雪 郝建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用透射电镜考察了 LDH与 PVC的复合物尺寸及形貌特征 ,得出改性的LDH在 PVC中能以一次粒子均匀分散 .将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对比 ,实验所制备的纳米 LDH对软 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LDH是软 PVC良好的抑烟剂 ,每1 0 0份软 PVC仅添加 2 0~ 4 0份 LDH,就可使软 PVC的产烟速率及最大烟密度下降约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阻燃剂 抑烟剂 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组装及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庞秀江 刘源 +1 位作者 陈利 全贞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3-1938,共6页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 采用'药物修饰-共组装'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先用胆酸钠(SCL)包裹羟基喜树碱(HCPT)形成胶束,再与微反应器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纳米片共组装形成纳米杂化物,其载药量可达12.9%,杂化物中HCPT以高生物活性的内酯形式存在.采用聚乙二醇(PEG)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分别对所制备的(HCPT@SCL)-LDH纳米杂化物进行了表面修饰,结果表明,纳米杂化物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PEG的修饰效果优于CMC,所获得的PEG-(HCPT@SCL)-LDH杂化物的平均粒径可小至约7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药物缓释效果.其药物释放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颗粒内部扩散是药物释放过程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层状金属氧化物 共组装 纳米杂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聚丙烯酸钠水分散体系的双絮凝现象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国鹏 刘尚营 +1 位作者 王君 孙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0-2035,共6页
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 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体系中加入0.006~2.400mmol/LPAAS,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LDH-PAAS混合体系出现了絮凝-分散-再絮凝变化.同时,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导致颗粒ζ电位由正减至0,并进一步负向增加,颗粒间静电斥力先减小后增加,因此体系先絮凝再分散.随着LDH颗粒负电性的进一步增强,未吸附的PAAS引发颗粒间产生的空缺引力成为体系再次絮凝的主要原因.对吸附PAAS的LDH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AS主要通过—COO-与LDH的相互作用而吸附在颗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 聚丙烯酸钠 絮凝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6
作者 葛世伟 赵倩 +2 位作者 刘玉 刘耀阳 韦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0,共10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可调节的插层结构、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独特的拓扑转换特性,作为储能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LDHs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约束能力,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以高效吸附和催化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减少多硫化物的迁移,加快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二维LDHs可涂覆于隔膜作为正极与隔膜间的中间层,通过物理作用阻挡多硫化物向负极的迁移,抑制穿梭效应;LDHs用于锂负极可以促进金属锂的均匀成核和沉积。目前LDHs在锂硫电池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LDH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间层、负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LDHs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可调节的插层结构 约束能力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的制备及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 被引量:3
7
作者 傅华康 叶维娟 +3 位作者 刘梦颖 胡极 杜淼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 通过硝酸处理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生成了羧基(—COOH)基团,随后采用尿素法在其水悬浮液中原位合成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获得了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物(LDH/CNTs),考察了CNTs用量对LDH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的用量对LDH的产率及结构无显著影响;但当CNTs用量较低(<0.2 g/L)或过高(>4.0 g/L)时,会导致LDH的粒径分布变宽.对LDH/CNTs进行氯化及有机化处理,获得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插层的DBS-LDH/CNTs.对DBS-LDH/CNTs在不同有机溶剂中分散及剥离程度的研究发现,DBS-LDH/CNTs在丁醇、乙醇及二甲苯中均可良好分散且其悬浮液较稳定,LDH在不同溶剂中的剥离程度为丁醇>乙醇>二甲苯>四氢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碳纳米管 复合 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海燕 石高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5,共14页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题;在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催化分解水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LDH与化学修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有效复合的方法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基于该类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及电化学析氧反应催化的研究;对LDH/G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层状金属氧化物 纳米复合 超级电容器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剪切碾磨制备聚丙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怡磊 陈晓 +1 位作者 陈英红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0,共4页
采用湿法固相剪切碾磨法(S3M)制备了部分剥离型聚丙烯(PP)/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P/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聚丙烯,固相剪切碾磨制备的PP/LDHs纳米复合材料可在拉伸强度保持不... 采用湿法固相剪切碾磨法(S3M)制备了部分剥离型聚丙烯(PP)/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PP/LDHs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聚丙烯,固相剪切碾磨制备的PP/LDHs纳米复合材料可在拉伸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提高其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如当LDHs质量分数为3%时,相应纳米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8.6%和29.8%,明显优于传统熔融共混制备的复合材料。此外,纳米LDHs的加入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剪切碾磨 聚丙烯 层状金属氧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嬿钧 操锋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1-326,共6页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 目的:制备双氯芬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纳米复合物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将双氯芬酸钠插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层间。通过激光粒度仪、XRD、IR、TEM等手段对纳米复合物进行表征。采用桨法考察了复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释药特征。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比较了DS和DS-LDH的抗炎活性。结果:DS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酸根离子形成DS-LDH纳米复合物,具有一定缓释特性。Zn-Al-NO3-LDH具有近中性pH,更适合作为眼用制剂的药物载体。DS与LDH形成纳米复合物后,不影响其抗炎活性。结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用作为阴离子药物的缓释载体,成功制备的新型的双氯芬酸钠-无机纳米复合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氯芬酸钠 药物-无机纳米复合 表征 体外释放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改性聚偏氟乙烯凝胶电解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丛林凤 包永忠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3-226,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根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并与聚偏氟乙烯(PVDF)基质子交换和锂离子传导凝胶电解质复合。研究了DS-LDH在PVDF凝胶电解质中的分散及其对电导率的影响。发现DS-LDH基本以剥离、纳米尺度分散在P...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根插层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DS-LDH),并与聚偏氟乙烯(PVDF)基质子交换和锂离子传导凝胶电解质复合。研究了DS-LDH在PVDF凝胶电解质中的分散及其对电导率的影响。发现DS-LDH基本以剥离、纳米尺度分散在PVDF电解质中。质子交换和锂离子传导电解质膜的电导率均随DS-LDH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当DS-LDH质量分率分别为7.4%和5.66%(基于PVDF质量)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未改性和复合PVDF基锂离子电解质的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都符合Vogel-Tamman-Fulche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层状金属氧化物 复合 凝胶电解质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6,共3页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阴离子型粘土,它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NC)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证实,LDH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等诸多性能都有影响。目前,制备LDH/PNC的方法主要有...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一种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阴离子型粘土,它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PNC)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有的研究证实,LDH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阻燃性能等诸多性能都有影响。目前,制备LDH/PNC的方法主要有4种:溶液插层法,原位聚合法,熔融插层法和模板合成法。以这4种制备方法为基础,介绍了LDH/PNC的制备方法,总结了LDH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评价了LDH在PNC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双酚A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鹏 聂江波 +2 位作者 邓雪儿 张静 彭天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 采用层状镍/铁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NiFe-LDH/CNT)构建了高灵敏度的双酚A(BPA)电化学传感器,探讨了BPA在该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和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对BPA有较强的电催化作用,于0.505 V电位处出现灵敏的氧化峰。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BPA浓度线性范围为0.05~50.0μmol/L,检出限为9.8 nmol/L。该方法用于塑料和纺织品实际样品中BPA的定量检测,回收率在96.0%~105%之间。该传感器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为检测BP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碳纳米管 酚A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的结构表征及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被引量:17
14
作者 华幼卿 秦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174,178,共4页
用 XRD、TEM和 TG方法对水滑石类镁铝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分解特性研究 ,用 TG、FT- IR方法研究了 LDH对 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该种无机晶体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在 1 80℃煅烧 ,层状结构保持不变 ;在 5 0 ... 用 XRD、TEM和 TG方法对水滑石类镁铝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 (LDH)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热分解特性研究 ,用 TG、FT- IR方法研究了 LDH对 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该种无机晶体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在 1 80℃煅烧 ,层状结构保持不变 ;在 5 0 0℃煅烧 ,转变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O)。LDH与有机锡共用 ,对 PVC产生协同稳定作用。分解反应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 1 1 7.3k J/ mol,热稳定机理可能来源于 LDH层间 CO2 -3 与 PVC分解放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氧化物 结构表征 PVC 热稳定性 水滑石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行为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爱莲 胡中爱 +4 位作者 胡英瑛 徐欢 李丽 杨玉英 张子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 以硝酸镍和硝酸铝为原料,尿素作为还原剂和沉淀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复合物(rGO/LDH)。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物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的配比为96.2∶3.8时,复合物具有最佳的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其比电容高达918.4F·g-1,远高于纯Al-Ni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比电容(732F·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复合 电化学电容 还原氧化石墨烯 Al-Ni层状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甲酯/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形貌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伟 瞿保钧 冯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20-1922,共3页
A poly(methyl acrylate)(PMA)/Z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ZnAl-LDH)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acrylate with ogano-modified ZnAl-LDH(O-ZnAl-LDH). Its structure and ... A poly(methyl acrylate)(PMA)/Z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ZnAl-LDH)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acrylate with ogano-modified ZnAl-LDH(O-ZnAl-LDH). Its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are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image. The d 001 of O-ZnAl-LDH is expanded to 2.85 nm after polymerization from 2.63 nm, which indicates the intercalation of PMA chains into the galleries of O-ZnAl-LDH. The (001) diffraction of PMA/ZnAl-LDH nanocomposite is broad due to the exfoliation of some O-ZnAl-LDH layers. The TEM image shows that the most of the layers of O-ZnAl-LDH are stacked with a distance of about 3 nm while some of them are exfoliated and dispersed disorderly in the PMA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甲酯 ZnAl 层状氧化物 无机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氧电池用石墨烯/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芳 王倩 +2 位作者 李恬恬 陈子昂 王伟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为有效提升锂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钴铝复合金属氢氧化物(Co Al-LDH)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共沉淀法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后,制备出r GO/Co Al-LDH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氧电池.采用X射... 为有效提升锂氧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以钴铝复合金属氢氧化物(Co Al-LDH)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共沉淀法将其与石墨烯复合后,制备出r GO/Co Al-LDH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氧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同步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恒流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EIS)和线性伏安扫描(LSV)对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可明显提升氧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活性,首次放电容量达到2 662 m A·h·g^(-1),与单纯石墨烯相比提高了51.5%,同时充电电位降低了430 m V.循环过程中电池库伦效率较高,电池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氧电池 石墨烯/层状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共沉淀法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丽娜 徐玲玲 张道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68,101,共4页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层状材料,具有稳定的氢氧化物层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在碱催化、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以LDHs的层状结构和可插层性为线索,综述了LDHs的...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层状材料,具有稳定的氢氧化物层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在碱催化、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以LDHs的层状结构和可插层性为线索,综述了LDHs的结构、组成。概括了当前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优劣性加以比较,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LDHs材料的特性,介绍了LDH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氧化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苯酚羟基化反应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淳 隆仲华 +1 位作者 熊春荣 朱中南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590-593,609,共5页
在连续全混反应器中 ,用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过氧化氢 /苯酚对反应产物中苯二酚浓度、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比例和催化剂的活性周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中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的比例和... 在连续全混反应器中 ,用含铁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研究了反应温度、空速、过氧化氢 /苯酚对反应产物中苯二酚浓度、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比例和催化剂的活性周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中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的比例和催化剂的活性周期的影响不明显 ,过氧化氢 /苯酚摩尔比对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的比例的影响较大 ,提高过氧化氢 /苯酚摩尔比会降低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苯二酚 苯酚 羟基 反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侯明昕 高建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9-32,共4页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吸附剂成为环境修复领域需要关注的迫切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阴离子交换型二维层状化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积、层间离子可交换且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吸附领域备受关注...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寻求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吸附剂成为环境修复领域需要关注的迫切问题。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作为阴离子交换型二维层状化合物,具有高比表面积、层间离子可交换且环境友好等优势,在吸附领域备受关注。针对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对LDHs及其复合材料进行简单概述,以及重点介绍在吸附重金属离子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LDHs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吸附 金属离子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