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型异质结β-Bi_(2)O_(3)柱撑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
1
作者 张亚平 吴桐辰 +1 位作者 郑云 林碧洲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采用剥离-重组法,以剥离的Co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Al-LDH)纳米片为主体,β-Bi_(2)O_(3)纳米胶粒为客体,成功制备了β-Bi_(2)O_(3)柱撑CoAl-LDH复合材料(β-Bi_(2)O_(3)/CoAl-LDH)。运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电化学特性。制备的β-Bi_(2)O_(3)/CoAl-LDH柱撑材料具有2.1 nm的层间通道、62 m^(2)·g^(-1)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可见光响应能力。在可见光辐照下,以四环素(TC)为模型污染物,考察材料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β-Bi_(2)O_(3)/CoAl-LDH催化剂在90 min内可降解91.3%的TC,降解率远高于非柱撑的β-Bi_(2)O_(3)和CoAl-LDH。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_(2)^(-))和羟基自由基(·OH)是光催化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柱撑复合的β-Bi_(2)O_(3)与CoAl-LDH之间的电子耦合作用构建了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电子与空穴对的分离率,赋予了材料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 层状羟基氢氧化物 柱撑材料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张雪晴 黄晓婧 +5 位作者 周芷任 刘娅楠 邹立娜 荣胜忠 潘洪志 马宏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8,共8页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 电化学传感器可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替代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记忆效应、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金属离子可替代性、比表面积大和纳米片薄等优点。近年来,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广泛用于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药物、农药及其他物质的测定。综述了LDHs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基于LDHs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LDHs在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s) 电化学传感器 分析检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Co-Ni-S非晶空心多面体复合物的构筑及其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
3
作者 施华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0-1386,共7页
以泡沫镍(NF)负载的Mn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MnCoNi LDH)纳米针阵列为衬底,通过湿化学三步法成功制备出Co-Ni-S多金属硫化物负载的MnCoNi LDH@Co-Ni-S/NF非晶空心多面体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 以泡沫镍(NF)负载的Mn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MnCoNi LDH)纳米针阵列为衬底,通过湿化学三步法成功制备出Co-Ni-S多金属硫化物负载的MnCoNi LDH@Co-Ni-S/NF非晶空心多面体纳米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析氧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在1.0 mol·L^(-1)KOH溶液中,仅需248 mV的过电位就能输出50 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所构建的MnCoNi LDH@Co-Ni-S/NF非晶空心多面体电极在40、60和80 mA·cm^(-2)下均能连续稳定工作至少20 h,充分表明该电极具备良好的长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剂 MnCoNi层状氢氧化物 Co-Ni-S空心多面体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去除磷酸盐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海燕 何文奇 +1 位作者 吴婷 黄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5,共9页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 我国水体特别是湖泊的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的超标排放有关.如果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果不理想,将易引发尾水总磷超标,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过程的效能挖潜是当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重点.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新型纳米吸附剂,可实现水体中磷元素的高效去除.研究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及其煅烧产物(Mg/Al-LD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表征其组成和微观形貌,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探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特点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磷酸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以P计)时,Mg/Al-LDH和Mg/Al-LDO对磷酸盐的吸附在2 h内快速增加并完成90%的吸附率,且它们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值均大于0.999)比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磷酸盐吸附过程,因而可以认为Mg/Al-LDH和Mg/Al-LDO的除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或化学键合来实现.②由于Mg/Al-LDH和Mg/Al-LDO的等温吸附数据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值均大于0.994),说明溶液中的磷酸根应以单分子层方式吸附在Mg/Al-LDH或Mg/Al-LDO上,它们在298 K下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5和122.7 mg/g.③Mg/Al-LDO在pH为3.0~11.0范围内具有的界面正电性,以及吸附磷酸盐后部分恢复原有层状结构的能力,使得Mg/Al-LDO在宽pH范围内具有比Mg/Al-LDH更强的脱磷能力.研究显示,Mg/Al-LDH和Mg/Al-LDO可实现含磷水样的高效快速去除,从而为今后市政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 LDO 磷酸盐 吸附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花状CoAl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作为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5
作者 张悦 高春莉 +2 位作者 徐迈 朱传高 王凤武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5,145,共8页
采用一步热液法在泡沫镍表面均匀生长3D绣球花状结构CoAl-LDHs。对比了不同形貌的CoAl-LDHs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绣球花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为982.2 F/g,比块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251.1 F/g)大。将绣... 采用一步热液法在泡沫镍表面均匀生长3D绣球花状结构CoAl-LDHs。对比了不同形貌的CoAl-LDHs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绣球花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为982.2 F/g,比块状的CoAl-LDHs的比电容(251.1 F/g)大。将绣球花状的电极材料与活性炭(AC)组装为超级电容器CoAl-LDH//AC,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1.58 kW/kg,最大能量密度达249.5 Wh/kg,同时循环5 000次后得到改性后的CoAl-LDH//AC的电流保持率为85.5%,比改性前的电流保持率(60.2%)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层状氢氧化物 CoAl-ldhs 绣球花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对铅镉砷污染废水的吸附性能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侯金凤 孙倩 郝秀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292-1305,共14页
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解决阳离子和阴离子重金属共存的复合污染问题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采用简便的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XRD、SEM、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研... 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解决阳离子和阴离子重金属共存的复合污染问题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研究采用简便的原位共沉淀法制备了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DH),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XRD、SEM、FTIR和XPS等表征方法研究CaAl-LDH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采用批吸附实验研究CaAl-LDH对Pb(Ⅱ)、Cd(Ⅱ)和As(Ⅴ)三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CaAl-LDH对三种重金属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与Freundlich模型(R^(2)<0.67)相比,Cd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R^(2)>0.92)。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都能有效拟合Pb和As的吸附(R^(2)>0.90)。CaAl-LDH对Pb(Ⅱ)、Cd(Ⅱ)和As(Ⅴ)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86.6、437.2和72.9 mg/g,并且在10 min内能够达到吸附平衡,反应快速高效。CaAl-LDH对铅、镉、砷的吸附机理各异。铅的吸附可能通过表面沉淀实现,而镉的吸附机理为同晶置换。至于As的吸附,可能涉及LDH层间的离子交换。该实验提供了一种对阴、阳离子重金属都具有高效吸附性能的LDH材料,并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废水治理中显示出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铝层状氢氧化物(CaAl-ldh) 吸附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废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插层与吸附协同增强片状镍钴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7
作者 刘志伟 武婵 +1 位作者 遆鑫森 刘有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8,共8页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剂,重点探究液相插层改性前后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双重作用能够扩大Ni-Co LDH的层间距,并增强电极材料的表面活性,进而加快电解质离子的扩散,提升其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改性后的Ni-Co LDH比容量为677 C/g(1504 F/g,2 A/g),其容量保持率为72%(1~30 A/g),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材料。此外,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作用显著提升Ni-Co LDH电池型电极材料的容量贡献占比。最后,以改性Ni-Co LDH为正极材料,活性炭(AC)为负极材料,组装混合电容器,其在功率密度为363 W/kg时,具有46 Wh/kg的能量密度。本工作提出SDBS插层与吸附增强Ni-Co LDH电化学性能的思路,可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层状氢氧化物 插层与吸附 电化学性能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场下纳米Mg-Al-LDHs及PO_4^(3-),P_2O_7^(4-)柱撑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泽江 兰彬 +2 位作者 冯良荣 吕绍洁 邱发礼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61-766,共6页
用微波加热反应-变速滴加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并以[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为前体,用微波加热反应-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O43-,P2O74-柱撑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该法合成的[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 用微波加热反应-变速滴加共沉淀法合成了[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并以[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为前体,用微波加热反应-离子交换法制备了PO43-,P2O74-柱撑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该法合成的[Mg-Al-CO3]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粒径约为10-40nm。讨论了微波和变速滴加碱液的速度对纳米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合成的影响。用FT-IR、TEM与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反应的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用PO43-,P2O74-彻底交换CO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离子交换 微波 层状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表面构建层状双氢氧化物仿紫光檀颜色 被引量:1
9
作者 穆雨晴 何林韩 +3 位作者 王浏浏 罗玉芬 陈瑶 高建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5,共10页
【目的】针对人工林速生桉木材色较浅、表面色调单一的问题,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对其进行材色调控,仿制名贵木材紫光檀的黑棕色效果。【方法】将与木材高度亲和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利用MnCl_(2)在木材... 【目的】针对人工林速生桉木材色较浅、表面色调单一的问题,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对其进行材色调控,仿制名贵木材紫光檀的黑棕色效果。【方法】将与木材高度亲和的钴基金属有机框架(Co-MOF)作为模板和前驱体,利用MnCl_(2)在木材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在桉木单板表面制备钴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oMn-LDH);探究桉木单板分别在0.016、0.032、0.064 mol/L MnCl_(2)溶液和20、40、60、80℃条件下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究LDHs与桉木单板表面的结合机理;通过接触角和耐光老化测试评估改色木材的耐水性和耐光老化性。【结果】(1)在40℃下,利用0.032 mol/L MnCl_(2)溶液制得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实现了紫光檀颜色效果,两者的色度值和紫外光谱均相近。(2)MnCl_(2)水解诱导Co-MOF和木材的OH−交换形成金属氢氧化物,生成CoMn-LDH;SEM显示CoMn-LDH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XRD和XPS分析表明钴和锰分别以Co^(2+)和Mn^(2+)的形式存在,CoMn-LDH为典型的钴锰双氢氧化物;其红外光谱呈金属–羟基振动模式。(3)调色木材的接触角由36.2°增大至49.5°;光照120 h后色差在3~6范围内,属于中质量分辨率下可见色差;表明制备的钴锰双氢氧化物涂层桉木单板表面疏水能力和耐光老化性能均得到提升。【结论】本研究所用调色处理条件温和,能有效改善桉木颜色,提高产品装饰效果和附加值,促进人工林木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 钴锰层状氢氧化物 紫光檀颜色 调色机理 耐光老化性 木材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合成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一梅 沈征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共10页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 赤泥是铝土矿炼制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废料,随着铝工业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赤泥年排放量已严重超过环境负荷,造成了巨大的处置压力和污染风险,赤泥的高效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由赤泥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是当前国内外重点关注的一个循环路径,具有大规模工业化潜力。文章论述了赤泥基LDH合成工艺及应用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的合成工艺有共沉淀法、煅烧水化法和机械化学合成法,合成的赤泥基LDH类型受铝土矿成分及冶炼工艺影响显著。赤泥基LDH通常被用作吸附剂去除水体无机阴离子及捕获CO_(2),同时也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无卤阻燃添加剂。赤泥基LDH还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赤泥中杂质(Fe_(2)O_(3))的引入导致局部构筑异质结构,有利于光敏电子和空穴物种的分离与传递。最后文章提出如下展望:(1)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赤泥基LDH的制备符合“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实际的大规模应用潜力,未来应大力推进合成及应用方面的研究;(2)未来应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合成工艺,提高产率,增强可持续性(如引入其他废弃物作为二价金属源),提高合成专一性,以及如何降低赤泥基LDH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3)明晰LDH结构与应用效果的“构效关系”,针对赤泥基LDH非纯净体系这一特性,扬长避短,发挥异质结构的优势,实现更高效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 吸附 催化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砷污染水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玮婷 白圆 +4 位作者 马睿 敬宗显 万馨雯 吴海龙 刘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综述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的结构、特性及其在砷污染水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共沉淀、水热合成、离子交换、溶胶凝胶、焙烧等LDHs制备方法,以及表面改性、插层、焙烧复原等改性方法。分析了LDHs吸附除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综述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的结构、特性及其在砷污染水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介绍了共沉淀、水热合成、离子交换、溶胶凝胶、焙烧等LDHs制备方法,以及表面改性、插层、焙烧复原等改性方法。分析了LDHs吸附除砷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当前在材料合成、优化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形成工业化生产工艺、研发选择性和稳定性更强的复合材料、提升在复杂基体中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探讨同构置换对层状结构的影响等后续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物 改性 吸附 砷污染 水体修复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的氧析出催化剂:催化机制、电极设计和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往 刘宇澄 陈胜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4,共33页
近几十年来,氧析出反应因其在能量储存和转换技术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它需要高效的催化剂例如IrO2和RuO2,来加速其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在所开发的低成本材料中,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NiFe LDH)较为有前景,其在碱性电解质... 近几十年来,氧析出反应因其在能量储存和转换技术中的关键作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它需要高效的催化剂例如IrO2和RuO2,来加速其缓慢的反应动力学。在所开发的低成本材料中,镍铁层状双氢氧化物(NiFe LDH)较为有前景,其在碱性电解质中表现出出色的氧析出性能,过电位很低,在10 mA·cm^(-2)处仅需200-300 mV。虽然人们在开发基于NiFe LDH的高效电催化剂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要进一步降低其过电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为了克服这个瓶颈,就需要明确识别其活性位点和催化机理,从根本出发来探究新的解决方案,以获得具有超低过电位的催化剂。本综述首先回顾了NiFe LDH的结构、组成和发展历史。虽然人们在研究催化活性位点和机制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其真正的催化位点和机制仍然是模棱两可并存在争议的。我们对催化位点研究的代表性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对催化机理和活性位点能提供一些深入认识和理解。此外,我们还就增强其催化活性的各种策略,如杂原子掺杂和引入空位等,进行了总结并基于电子和几何结构对其活性提高原理进行了分类,为开发高性能的NiFe LDH基催化剂提供新的见解和方向。此外,催化剂的稳定性,尤其是在高电流密度等技术条件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常常被人们忽视。最新的研究表明,NiFe LDH基催化剂在高电流密度下运行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严重的活性衰减。因此,本综述强调了稳定性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更多研究者对此问题的关注,并分析了NiFe LDH基催化剂的衰减机理,总结和讨论了基于这些衰减机理开发的改善稳定性问题的最新策略。最后,本综述讨论了制备兼具优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NiFe LDH基的高效催化剂的可能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层状氢氧化物 氧析出反应 催化机制 电极设计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rFel d 1-Can f 1融合变应原对小鼠模型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13
作者 彭美琪 魏春洁 +5 位作者 郑安琪 朱亦坤 徐琳皓 罗承慧 韦双双 裴业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3-3154,共12页
旨在预防猫、犬诱导的过敏反应,本研究将猫主要变应原Fel d 1与犬主要变应原Can f 1融合原核表达,纯化制备了rFel d 1-Can f 1融合变应原。将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与rFel d 1-Can f 1混合,制备LDH-rFel d 1-Ca... 旨在预防猫、犬诱导的过敏反应,本研究将猫主要变应原Fel d 1与犬主要变应原Can f 1融合原核表达,纯化制备了rFel d 1-Can f 1融合变应原。将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与rFel d 1-Can f 1混合,制备LDH-rFel d 1-Can f 1,皮下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随后利用rFel d 1-Can f 1融合变应原诱导过敏小鼠模型,通过检测小鼠应激性过敏反应的体温变化、耳朵点刺试验、肺部组织切片HE染色、血清IgE水平等指标评价LDH-rFel d 1-Can f 1对猫犬诱发过敏反应的预防效果。研究表明,LDH与rFel d 1-Can f 1质量比为7∶1时,LDH可以完全吸附rFel d 1-Can f 1融合蛋白。LDH-rFel d 1-Can f 1可以有效缓解应激性过敏反应引起的小鼠体温下降,显著减少过敏导致的染料渗透面积。肺部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LDH-rFel d 1-Can f 1可以缓解过敏引起的炎症细胞浸润。此外,LDH-rFel d 1-Can f 1免疫后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IgG,这为开发抑制宠物猫犬诱发过敏反应的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变应原 层状氢氧化物 纳米颗粒 宠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膜在镁合金防腐蚀领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乘风 杜小青 +1 位作者 陈东初 王梅丰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介绍了层状双氢氧化物(LDH)膜的常见类型及其制备方法,重点总结了其在镁合金防腐蚀方面的应用现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概述了LDH膜改性的研究进展,最后对LDH膜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层状氢氧化物 镁合金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15
作者 葛世伟 赵倩 +2 位作者 刘玉 刘耀阳 韦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20,共10页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 锂硫电池具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材料成本,是极有前途的下一代储能体系。但硫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的穿梭效应、体积膨胀、负极锂枝晶等问题造成锂硫电池的比容量低、容量衰减严重、库仑效率差,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是一种二维材料,具有可调节的插层结构、可控的表面化学性质和独特的拓扑转换特性,作为储能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LDHs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约束能力,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硫载体可以高效吸附和催化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减少多硫化物的迁移,加快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二维LDHs可涂覆于隔膜作为正极与隔膜间的中间层,通过物理作用阻挡多硫化物向负极的迁移,抑制穿梭效应;LDHs用于锂负极可以促进金属锂的均匀成核和沉积。目前LDHs在锂硫电池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LDH及其衍生物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间层、负极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LDHs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氢氧化物 可调节的插层结构 约束能力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的表面有机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巧珍 李峰 段雪 《塑料》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1-14,共4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MgAl CO32-型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并用不同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激光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探讨了偶联剂与LDH表面作用的原...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MgAl CO32-型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并用不同偶联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有机化改性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激光粒度分析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探讨了偶联剂与LDH表面作用的原理。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和铝钛复合偶联剂均可实现LDH的表面有机化,其中硅烷偶联剂AG 102的改性效果最好,而且用它改性的LDH在PVC中的团聚小,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是一种理想的LDH表面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羟基氢氧化物 ldh 表面有机化 水滑石 改性 偶联剂 成核晶化隔离法 表面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前驱体的CO_(2)甲烷化NiAlNd催化剂
17
作者 程菁琳 郭晓明 +4 位作者 孟涛 胡旭 李亮 王彦哲 黄文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2-1602,共11页
采用乙二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前驱体(LDHs)的NiAlNd催化剂。Nd的引入大大提高了CO_(2)甲烷化的低温催化活性。在T=210℃,WHSV(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24000 mL·g^(-1)·h^(-1),p=100 kPa的条件下... 采用乙二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前驱体(LDHs)的NiAlNd催化剂。Nd的引入大大提高了CO_(2)甲烷化的低温催化活性。在T=210℃,WHSV(weight hourly space velocity)=24000 mL·g^(-1)·h^(-1),p=100 kPa的条件下,NiAlNd-0.4催化剂上CO_(2)转化率达到83.9%。Nd^(3+)取代部分Al^(3+)阻碍了前驱体中LDHs结构的形成,同时也减小了焙烧后催化剂的粒径。Nd的加入削弱了NiO与Al_(2)O_(3)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NiO的还原,提高了Ni的本征活性。此外,Nd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数目,从而增强了对CO_(2)的吸附。随着Nd掺杂量的增加,还原后的催化剂中金属Ni的表面积呈火山形变化。Ni活性位的数目和本征活性同时影响NiAlNd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甲烷化 层状氢氧化物 NiAl催化剂 Nd 活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氢氧化物改善地聚物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爱国 吕邦成 +2 位作者 段平 武悦悦 刘开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7-1710,1720,共5页
本文提出利用经煅烧处理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材料的阴离子交换与结构重建特性改善地聚物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借助XRD与TEM分析表征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经煅烧和氯离子插层后组成和结构的变化,采用电位滴定仪测试了NaCl溶液浸泡后地聚物... 本文提出利用经煅烧处理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材料的阴离子交换与结构重建特性改善地聚物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借助XRD与TEM分析表征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经煅烧和氯离子插层后组成和结构的变化,采用电位滴定仪测试了NaCl溶液浸泡后地聚物样品距表面不同深度处的氯离子浓度演变规律,并通过SEM与MIP研究了煅烧处理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对地聚物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双氢氧化物经煅烧处理后在NaCl溶液中可通过吸附Cl-实现层状结构复原。煅烧处理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可以提高地聚物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其3%的掺量可以减少地聚物氯离子渗透量44%,且有利于地聚物形成密实的浆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氯离子渗透 层状氢氧化物(ldhs) 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时合成层状双氢氧化物法去除阴离子染料刚果红 被引量:10
19
作者 彭书传 杨远盛 +2 位作者 陈天虎 姜绍通 庆承松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4,共3页
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合成原理,提出了即时合成LDH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由于Mg2+,Al3+水解共沉淀形成LDH,阴离子染料优先进入LDH结构层间平衡结构电荷,从而使阴离子染料以LDH沉淀的形... 利用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合成原理,提出了即时合成LDH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由于Mg2+,Al3+水解共沉淀形成LDH,阴离子染料优先进入LDH结构层间平衡结构电荷,从而使阴离子染料以LDH沉淀的形式被去除。探讨了反应时间,pH,n(Mg2+):n(Al3+)及温度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下,最佳pH为9.0,反应时间为2 h,n(Mg2+):n(Al3+)为2:1,对刚果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100%,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合成 层状氢氧化物 刚果红染料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机理 被引量:9
20
作者 艾宁 姜哲 +3 位作者 徐茜 钱琪枫 伍希 王家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23,共8页
以氨基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超声剥脱的方法合成了氨基改性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在25~150℃温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吸附... 以氨基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超声剥脱的方法合成了氨基改性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在25~150℃温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在80℃下,NiMgAl N2在纯CO2和15%CO2/N2混合气中达到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02mmol.g-1和1.89mmol.g-1。吸附/脱附再生实验显示140℃为最佳的脱附温度。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二氧化碳在样品上的吸附进行了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吸附 原位红外光谱 层状氢氧化物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