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红河走滑构造与富碱斑岩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华 李文昌 +1 位作者 和文言 米云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2-1556,共15页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 【研究目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及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展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北部产有玉龙超大型铜钼矿床,中部发育北衙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在南部的金平(铜厂)地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亦显现潜力,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已成为东特提斯成矿域内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本文在该富碱岩浆成矿带内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概述了该带内典型富碱斑岩和矿床特征。【研究结果】富碱斑岩总体上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显示富集碱质(K_(2)O+Na_(2)O含量高)、铝、轻稀土元素及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特性,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源区主要为下地壳物质;同时在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区域走滑构造之次一级构造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本区成岩成矿的制约,并进一步总结了东特提斯成矿域内受控于金沙江—红河区域走滑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活动的“区域构造-富碱岩浆-铜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结论】通过上述三地(玉龙、北衙、铜厂)主要矿区内主控岩断裂构造野外特征观察研究,提出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的次一级近北西向构造控制了本区富碱岩浆活动及铜金多金属成矿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构造-岩浆-成矿耦合 成矿系统 金沙江—红河断裂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断控”缝洞系统划分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41
2
作者 黄诚 云露 +4 位作者 曹自成 吕海涛 李海英 刘永立 韩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68,共15页
碳酸盐岩地层普遍发育各类成因机制的非均质性缝洞储层,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受岩石的地质演化控制。一般情况下,这类非均质性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地层流体系统中各种不饱和性流体的热化学作用方式和所能带走的物质体积总和有关。但是,塔... 碳酸盐岩地层普遍发育各类成因机制的非均质性缝洞储层,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受岩石的地质演化控制。一般情况下,这类非均质性缝洞储层的形成与地层流体系统中各种不饱和性流体的热化学作用方式和所能带走的物质体积总和有关。但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发现的"断控"缝洞储层未经历不饱和性流体的溶蚀改造作用,其空间展布明显受到断裂带边界约束,勘探证实可以形成商业价值储层。因此,断裂活动能否发生大规模的物质体积调整,形成完整的缝洞储集系统,需要引起重视。通过应用三维地震、钻井异常工况、测井、元素录井、压恢试井、干扰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等,综合表征"断控"储层特征,反演"断控"缝洞单元和储集系统。针对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的岩石物理特性、构造增容机理和流体改造机制,开展了脆性岩层应变方式、断层封闭性控制因素、水-岩作用方式等研究,提出断裂带内部受岩体错动、破碎及力学-热化学作用而发生的物质体积调整是顺北地区"断控"缝洞储层形成的主导因素,其孔隙系统的形成、演化与断裂活动关系密切。当"断控"缝洞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无法忽视流体影响时,可依据流体性质和作用方式等,细分出"岩溶型"和"热溶型"亚类,作为"断控"储层概念的理论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控储 断裂 缝洞系统 碳酸盐岩 -下奥陶统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3
作者 能源 漆家福 +3 位作者 张春峰 张克鑫 任红民 郑元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23,共8页
金湖凹陷自晚白垩世-新生代发育复杂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凹陷内形成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挤压断裂。断裂系统的演化分为初始伸展、继承伸展、强烈伸展和走滑叠加四个阶段。初始伸展阶段凹陷伸展作用较弱,除主边界断层外,其他... 金湖凹陷自晚白垩世-新生代发育复杂断裂系统,在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凹陷内形成伸展断裂、走滑断裂和挤压断裂。断裂系统的演化分为初始伸展、继承伸展、强烈伸展和走滑叠加四个阶段。初始伸展阶段凹陷伸展作用较弱,除主边界断层外,其他断层对沉积地层控制作用较弱;继承伸展阶段,凹陷持续伸展,部分早期断层停止活动;强烈伸展阶段,构造活动集中于主断层之上,形成主要沉积凹陷;走滑叠加阶段,凹陷内断层发生右旋走滑作用,在伸展构造之上叠加了走滑构造,该构造运动奠定了金湖凹陷现今的构造格局。杨村断层和石港断层为受基底断层控制的持续活动断层,而铜城断层是晚期形成调节石港断层和杨村断层走滑应力的变换断层。断裂活动受区域应力场和基底先存断裂的共同控制,表现为两期构造的叠加。两期构造运动控制了金湖凹陷油气的形成、运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湖凹陷 晚白垩世-新生代 断裂系统 伸展与作用 变换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板内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特征及其控盆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海龄 阎贫 +4 位作者 刘迎春 张伯友 吴世敏 夏斌 孙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8,共11页
通过综合分析南沙海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依照板块理论的层块思想,对南沙板内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南沙板内划分出了南薇-安渡和礼乐-半月两套倾滑-层滑-走滑基底断裂系统及其所围限的相应的基底层块。从多元动力成因观... 通过综合分析南沙海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依照板块理论的层块思想,对南沙板内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南沙板内划分出了南薇-安渡和礼乐-半月两套倾滑-层滑-走滑基底断裂系统及其所围限的相应的基底层块。从多元动力成因观出发,分析了南沙板内盆地的成因机制,提出中壳塑流作用是南沙板内盆地的主要成因动力。根据动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了南薇-安渡、费信-南华、礼乐-北巴拉望 3 个主要的板内盆地群。分别就南薇-安渡、礼乐-北巴拉望板内盆地群的成盆机制提出了“基底层块对向倾滑-拆离”和“基底层块单向倾滑-拆离”模式。本研究对全球构造分析和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变形 成盆机制 --四维联动断裂系统 南沙微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油气勘探历程与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郝婧 张厚和 +4 位作者 李春荣 张文昭 李凡异 严寒 徐庆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8-336,共9页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 渤海海域历经50余年油气勘探,综合其油气勘探领域突破、储量增长、作业经营模式等因素,将其勘探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凸起潜山为主的早期探索阶段(1965—1979年)、以古近系为主的对外合作阶段(1980—1994年)、以新近系为主的自营带动合作阶段(1995—2005年)、多层系立体勘探阶段(2006—2015年)和精细勘探阶段(2016年至今)。以各个阶段重大勘探成果和里程碑式的勘探事件为依据,系统总结了浅层油气运聚理论、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叠合走滑断裂带油气成藏机理、“两高一优”深层天然气富集机理等理论认识。这些新理论认识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油气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渤海油田油气勘探持续发现,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勘探历程 油气运聚 -汇时空耦合控砂 断裂 勘探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微板块边界的动力学演化
6
作者 刘海龄 孙岩 +5 位作者 郭令智 周蒂 张伯友 舒良树 张毅祥 杨树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5-103,共9页
南沙微板块的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边界断裂所围限 ,北为长龙—黄岩扩张断裂带 ,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推复断裂带 ,西为万安—纳土纳走滑拉张断裂带 ,东为马尼拉—班乃走滑挤压断裂带 ,它们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 .该微板... 南沙微板块的四周为性质不同的超壳边界断裂所围限 ,北为长龙—黄岩扩张断裂带 ,南为八仙—巴兰—约克—库约推复断裂带 ,西为万安—纳土纳走滑拉张断裂带 ,东为马尼拉—班乃走滑挤压断裂带 ,它们共同以南沙软流圈顶面为拆离面 .该微板块在新生代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K2 —E12 ,南沙微板块沿北部的康泰—双子—雄南断裂带伸展 ,裂离华南—印支陆缘 ,古南海向南俯冲 ,西布增生楔形成 ;E22 —E13,西南次海盆沿长龙扩张脊断裂带扩张 ,西布增生楔碰撞造山 ;E23—N11,中央次海盆沿黄岩扩张脊断裂带扩张 ,米里增生楔形成 ,北巴拉望南缘“A”型俯冲 ;N21至现在 ,南部边界断裂大规模向北逆冲推复造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微板块 边界断裂 层滑-倾滑-走滑断裂系统 动力学过程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