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莫顿码及镜像编码的平衡八叉树模型
1
作者 袁瑶 徐骏 顾剑锋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7-473,共7页
在接触分析和动画模拟等网格规模庞大、需要实时更新的应用场景下,普遍采用莫顿码实现包围盒层次树结构的快速重构。但现有的层次树由于结构平衡性差,普遍存在搜索效率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在莫顿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构建与搜... 在接触分析和动画模拟等网格规模庞大、需要实时更新的应用场景下,普遍采用莫顿码实现包围盒层次树结构的快速重构。但现有的层次树由于结构平衡性差,普遍存在搜索效率不稳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在莫顿码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兼顾构建与搜索效率的平衡八叉树模型BOT树(Balanced Octree)。设计了镜像编码来保证树的上层节点均有8个分支,且同层树节点所含三角面数之差不超过1。实际算例表明,BOT树与现有模型OIOT树在CUDA并行框架下对比,构建加速比最高可达1.29×,且网格规模越大,BOT树构建效率的优势越明显。同时,与OIOT树相比BOT树的筛除率更高,在凸体接触和边缘接触算例中加速比分别达到1.13×和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包围盒树 平衡八叉 cuda并行框架 莫顿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线追踪硬件加速方案综述
2
作者 张大权 董家瑞 +5 位作者 雷洋 李世康 石响宇 李宗辉 邓仰东 吴为民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2-1644,共13页
当前,实时三维图形渲染领域发生着技术变革,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应用激增;但就计算而言,光线追踪成本依旧“昂贵”,传统硬件无法支持这样的算力。新的图形处理单元(GPU)必须在性能、功耗和高复杂度场景之间获取平衡,硬件加速技术因此成... 当前,实时三维图形渲染领域发生着技术变革,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应用激增;但就计算而言,光线追踪成本依旧“昂贵”,传统硬件无法支持这样的算力。新的图形处理单元(GPU)必须在性能、功耗和高复杂度场景之间获取平衡,硬件加速技术因此成为实时光线追踪的核心。首先,介绍了光线追踪的理论基础,基于目前最主流的2种硬件加速数据结构(KD-Tree(K-Dimensional Tree)和层次包围盒树(BVH-Tree)),分别从基元分割、构造方法、优化方法和遍历加速的角度进行调研,发掘这2种结构用于硬件加速的潜力;其次,从固定函数设计、硬件架构设计、以减少内存带宽为目标的调度和数据管理这3个角度,对各个阶段所开发的专用加速硬件进行总结;再次,面向产业界调研主流的光线追踪GPU的产业界解决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并讨论光线追踪硬件加速方案的现状与不足,并展望了这些方案的性能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追踪 硬件加速 KD-TREE 层次包围盒树 图形处理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产品交互虚拟装配操作的并行碰撞检测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武殿梁 朱洪敏 范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40-1645,共6页
运动对象间碰撞检测是交互式虚拟装配的一个基本问题,提出一种虚拟环境中运动对象间的并行化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并行的、基于区域分割和快速相交校验排序的分解算法来包围盒层次模型,检测计算时依据用户的操作动态决定碰撞检... 运动对象间碰撞检测是交互式虚拟装配的一个基本问题,提出一种虚拟环境中运动对象间的并行化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一种并行的、基于区域分割和快速相交校验排序的分解算法来包围盒层次模型,检测计算时依据用户的操作动态决定碰撞检测对以减少检测计算量,同时基于微机和局域网的并行方法来计算模型间碰撞,两个模型间碰撞检测时使用包围盒层次树动态更新方法.随后,以某型汽车底盘虚拟装配时的实时碰撞检测来验证算法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建立包围盒层次树模型,并可在交互操作中完成给定精度的实时碰撞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装配 碰撞检测 包围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控机床特性的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成居宝 杜娟 +3 位作者 刘丽琴 闫肃 雍博皓 胡学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105,110,共6页
针对五轴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碰撞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倾斜度包围盒分类选择法,传统的包围盒选择只是选择单一或者两种的包围盒,不能根据机床部件的特性针对性的构建包围盒。文章根据加工过程中各轴的运动状态实时的选择构建紧凑的包围盒,并... 针对五轴数控加工过程中的碰撞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倾斜度包围盒分类选择法,传统的包围盒选择只是选择单一或者两种的包围盒,不能根据机床部件的特性针对性的构建包围盒。文章根据加工过程中各轴的运动状态实时的选择构建紧凑的包围盒,并通过紧密率来验证包围盒是否满足要求。在精确检测阶段,为避免分离轴定理的盲目性,提出选择包围盒的最近平面,通过包围盒与最近平面的位置关系来判断两模型是否相交,以提高检测效率。通过实例表明:相比于无包围盒碰撞检测本算法效率提升160%,与均采用OBB包围盒层次树来进行碰撞检测本算法检测效率提升40%,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数控加工 碰撞检测 包围 包围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