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江凹陷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湖层序控制因素及层序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柏建新 石万忠 何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1期22-30,共9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一典型的陆相盐湖沉积,其中潜四下段盐岩沉积最为发育,盐岩层最厚达1500m。目前关于盐湖层序地层划分及分析研究成果较少,未形成有效的层序模式。以潜四下段为研究目的层段,依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盐湖盆地层序、沉积控制因素及形成模式。研究认为,气候对潜四下段沉积时期的层序发育控制较弱,主要受古构造形成的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潜四下段粉砂岩与蒸发岩呈现"此消彼长"的分布关系。根据潜北地区潜四下段盐岩在层序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各层序内部划分为湖侵体系域(TST)及湖退体系域(RST),同时提出断坡带层序模式和挠曲带层序模式两种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盐湖 控制因素 层序模式 潜四下段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层序模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文博 傅恒 +7 位作者 闾廖然 朱梦琦 陈康 张智南 刘鑫北 熊锐 王荣刚 周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1465,共15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将顺北地区奥陶系下统—中统碳酸盐岩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总结了每个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特征,提出顺北地区奥陶系碳...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依据全球海平面变化,结合钻井及地震资料,将顺北地区奥陶系下统—中统碳酸盐岩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总结了每个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特征,提出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三种层序模式——海侵、高位与低位模式,并分析其控制因素。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储集空间显示为大型岩溶洞穴,位于三级层序界面之下的蓬莱坝组岩心与薄片具明显的溶蚀孔洞特征,反映了低位期岩溶与高位期岩溶对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顺北地区地表水无法通过断裂从上穿过约800 m的奥陶系上统泥岩段,进入中下统碳酸盐岩储层,因此塔河地区“断溶体”理论并不适用于顺北地区,三级层序界面控制的岩溶作用是顺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层序模式 三级界面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及储层预测 被引量:16
3
作者 纪友亮 周勇 +1 位作者 王改为 路琳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4-732,786,共10页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野外露头资料为主,综合应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识别出代表四种类型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即隆升侵蚀型不整合、海侵上超型不整合、水下... 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以野外露头资料为主,综合应用钻井、测井等资料对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海相地层进行了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识别出代表四种类型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即隆升侵蚀型不整合、海侵上超型不整合、水下侵蚀型不整合和暴露侵蚀型不整合。此外,还识别出4种类型的凝缩段,即震旦系的煤层,志留系、石炭系高骊山组的页岩,奥陶系的薄层白云岩以及石炭系的薄层灰岩。根据这些界面标志,共划分出11个二级层序,建立了下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根据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野外露头剖面所确定的岩性、岩相、沉积构造等沉积标志特征,确定了下扬子地区古生界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即大陆沉积体系,海陆过渡沉积体系和海洋沉积体系。最后结合区域性大地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本区的盆地性质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震旦纪—晚奥陶世、泥盆世和石炭纪两坳夹一隆型的克拉通盆地层序模式、晚奥陶世末到晚志留世的前陆盆地层序模式和中、晚奥陶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层序模式,总结了其各自的层序发育特征,明确了研究区不同类型背景的层序的储层的发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模式 沉积体系 海相地 碳酸盐岩 古生界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层序类型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贤良 纪友亮 +5 位作者 樊太亮 王宏语 赵春满 聂文彬 陈晓艳 闫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1-1162,共12页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和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梨树断陷断陷期划分为初始裂陷、快速裂陷和裂陷萎缩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的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构造-沉积关系,对梨树断陷构造样式和层序类型与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构造特征将梨树断陷断陷期划分为初始裂陷、快速裂陷和裂陷萎缩期3个演化阶段。相应的将梨树断陷断陷层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建立其层序格架,阐明其内部沉积特征。最终依据构造特征、气候变迁、沉积物供给和层序发育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梨树断陷断陷期发育3种层序类型和3种层序地层模式,其中SQ1和SQ2层序为初始裂陷期洪积层序,SQ3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均发育简单箕状斜坡层序地层模式;SQ4,SQ5和SQ6层序为快速裂陷湖泊层序,发育快速裂陷缓坡坡折层序地层模式;SQ7层序为断拗转换期冲积层序,发育断拗转换层序地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 层序模式 坡折带 构造样式 梨树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系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4 位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朱健湖 俞国鹏 胥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纪—第四纪为前陆盆地再生阶段。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等资料,将准噶尔南缘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依据准噶尔南缘前陆...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纪—第四纪为前陆盆地再生阶段。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等资料,将准噶尔南缘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依据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及其形成机制,将2个三级层序分别归纳为构造层序和气候层序2种类型,每类层序内部均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造层序发育受逆冲构造作用影响明显,气候层序发育主要受气候引起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影响。依据2种层序内部结构发育的特点结合山前带所处盆地的特殊构造部位及层序发育演化阶段的不同,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系层序发育模式总结为陡坡型和气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气候 层序模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苗顺德 李秋芬 欧阳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56-263,共8页
层序地层学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陆相盆地中的应用仅十多年.在很多盆地中还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如黄骅坳陷地层格架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案不统一。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层序划分原则入手,通过对一... 层序地层学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但在中国陆相盆地中的应用仅十多年.在很多盆地中还没有进行全面综合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如黄骅坳陷地层格架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案不统一。笔者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层序划分原则入手,通过对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和体系域界面特征和识别标志的研究.提出了该地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并将该地区古近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通过对代表性剖面的研究.提出同生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引起沉积斜坡明显突变,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控制着层序和低位砂体的发育。建立了两种坡折带与层序关系的模式,并指出坡折带下部是有利低位砂体的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近系 层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模式研究——以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9-496,共8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沉积,识别出沙河子组三级层序顶底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建立了该区高精度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根据沙河子组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建立了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模式:双向多断阶层序模式、双箕状不对称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域 格架 层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镇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四兵 鲜本忠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8-54,共7页
本文将车镇凹陷古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构造层序组),3个二级层序(构造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整个古近系跨时约40Ma,构成1个一级层序,可分为4个二级层序,孔店组不发育而只剩下3个,对应时间跨度度分别约7... 本文将车镇凹陷古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构造层序组),3个二级层序(构造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整个古近系跨时约40Ma,构成1个一级层序,可分为4个二级层序,孔店组不发育而只剩下3个,对应时间跨度度分别约7.5Ma,4Ma和13.4Ma,进一步可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时间跨度差别较大,以层序3~5最小,约1.0~1.5Ma,层序6最大,约5.2Ma。从构造演化上,在车镇凹陷可划分为孔店一沙四期伸展半地堑充填的初期断陷阶段、沙三一沙二下期断块强烈活动的强烈断陷阶段和沙二上—东营期断块活动复杂化的断陷萎缩阶段。根据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可将古近系层序划分出初陷期干旱蒸发构造坡折型、深陷期深水沉积坡折型和萎缩期浅水斜坡型3种模式,各种层序模式中体系域构成、沉积充填和砂体发育存在较大差异,这对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架 层序模式 构造演化 车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模式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俊安 赵泽辉 江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190,共8页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常规油气藏有着本质的不同,层序地层学是预测岩性地层油气藏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的有效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岩性、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识别出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三级层序界面,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 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思路与常规油气藏有着本质的不同,层序地层学是预测岩性地层油气藏并揭示其分布规律的有效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岩性、测井、三维地震等资料,识别出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三级层序界面,建立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并通过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识别,划分出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湖侵(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根据古地形、盆地结构、断陷演化和地层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层序模式:单箕状斜坡式和双箕状顺列式;并初步分析了层序模式与油气的关系,预测了岩性地层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沙河子组 格架 体系域 层序模式 岩性地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层序的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立 王东坡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6年第5期47-53,共7页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在层序的组成、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以及层序模式的建立等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层序地层的组成包括层序组合和层序的内部单元。层序界线和最大洪泛面的识别是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关键。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箕状断陷盆地、坳陷盆地以及冲积地层背景的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地 层序模式 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模式 被引量:115
11
作者 顾家裕 郭彬程 张兴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5,共5页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的层序地层之间存在地质基础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构造、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油气生成、运移诸方面。在陆相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中,划分、对比层序以及建立等时格架与模式,需要新的思路和更精细有效的方法。在凝缩体的概念、陆相盆地中湖相沉积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体系域的划分以及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性的意见。在对各类陆相盆地层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勘探情况和建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可能,根据坡折带的有无,将陆相盆地划分成2个或3个体系域,建立了断陷型盆地、坳陷型盆地和陆内前陆盆地的沉积体分布格架和地层层序模式,为在陆相盆地中进行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基础 体系域 凝缩体 控制因素 格架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军辉 卢双舫 +3 位作者 柳成志 李占东 肖佃师 孙海雷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11,共6页
运用层序地层学指导油气藏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波阻抗反演来验证的方法,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中共识别出2个主要... 运用层序地层学指导油气藏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波阻抗反演来验证的方法,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中共识别出2个主要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Ⅰ相当于南一段,层序Ⅱ相当于南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模式 油气成藏模式 贝西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被引量:24
13
作者 胡光明 王军 +1 位作者 纪友亮 贾爱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5-751,共7页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Wright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的含义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模式 河流阶地 等时对比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及层序地层模式 被引量:107
14
作者 冯有良 李思田 解习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9-132,共14页
文中认为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源于全球构造事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幔隆升产生的岩石圈拉张伸展而导致的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运动以及由构造、冰川消融作用和地球旋转而产生的气候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是构造、气候的... 文中认为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源于全球构造事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幔隆升产生的岩石圈拉张伸展而导致的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运动以及由构造、冰川消融作用和地球旋转而产生的气候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是构造、气候的函数 ,对于地史时期的滨海盆地 ,基准面就是相对海平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变化旋回形成不同级别的层序 ,表现为盆地的裂陷旋回期相当于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超周期组 ,形成构造层序 ;裂陷幕和气候的二级旋回相当于海平面旋回的超周期 ,形成层序组 ;幕式断陷作用和气候的三级旋回形成层序。断陷盆地一个典型层序形成的模式是 :由于湖水体积的有限性 ,一次断陷和掀斜运动就能产生构造坡折并使湖水体积再分配 ,湖水向主断层和构造坡折之间可容空间增大的区域流动 ,造成基准面下降 ,产生陆上暴露、下切水道、水下冲积扇、废弃型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构成低位域 (LST)。构造宁静期 ,在气候等因素的作用下 ,湖水将趋于恢复断陷前的位置 ,使基准面 (湖平面 )升高 ,形成湖浸和河流退积作用形成的破坏型三角洲 ,深湖、浊积扇及浅湖构成湖扩张体系域 (EST)。当湖平面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 ,由于断陷使流域地形变陡 ,大量碎屑物入湖形成以三角洲前积体为主的高位体系域 (HST)。叠加在三级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形成动力学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三级层序划分、展布特征及充填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毕征峰 薛明喜 +2 位作者 潘广山 张吉涛 马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51-56,共6页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在塔里木全盆尺度上,建立了其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通过分析贯穿盆地南北部的地震及连井对比剖面可知,SSQ1、SSQ2的地... 综合运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在塔里木全盆尺度上,建立了其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和6个三级层序(SQ1~SQ6)。通过分析贯穿盆地南北部的地震及连井对比剖面可知,SSQ1、SSQ2的地层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在盆地腹部和库车坳陷之间出现了类似"跷跷板式"的升降。指出二级层序的可容空间在库车坳陷与盆地腹部之间具有转换的特点,沙雅隆起充当了可容空间转换带的角色。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的两种层序地层发育模式,SSQ1整体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SSQ2为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总体为一套粗粒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划分 层序模式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6-383,共8页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 通过识别沉积基准面旋回产生的层序界面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可划分出四个层序。各层序具有相似的成因和体系域构成。其低位域 (LST)发育辫状河、下切水道—浊积扇、扇三角洲、废弃型三角洲和水下扇。湖泊扩张体系域 (EST)发育由深湖泥岩、油页岩、白云岩、滨浅湖组成的湖泊体系、破坏型三角洲及曲流河体系。湖泊萎缩体系域 (RST)发育浅湖、河流三角洲体系及扇三角洲体系。由于同一层序在盆地发育的构造部位不同 ,可以表现出三种层序样式 :A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下的深湖—三角洲环境层序样式 ,B、位于构造坡折带之上的下切水道—浅湖环境层序样式和C、位于湖域之外的河流—泛滥平原环境层序样式。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的成因模式。指出在每个三角洲主朵体的前方同生断裂带及其靠近洼陷一侧是低位砂体的主要发育区 ,也是低位砂体油藏的富集区和寻找隐蔽油藏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模式 油气聚集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结构类型、控制因素与层序发育模式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永华 纪友亮 +1 位作者 曹瑞成 蒙启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5-666,共12页
利用录井及地震反射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特点,研究了层序结构特征,划分了层序类型,其中,SQ1和SQ2为初... 利用录井及地震反射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特点,研究了层序结构特征,划分了层序类型,其中,SQ1和SQ2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SQ3为裂谷深陷期层序,SQ4为裂谷后过渡层序。层序的结构主要受构造沉降方式控制,塔南凹陷不同时期构造沉降方式不同,形成了3种层序发育模式,即简单箕状斜坡模式、差异沉降构造反转模式、坳陷型层序发育模式,不同的层序发育模式,其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凹陷 结构 控制因素 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北康盆地生物礁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其新近纪生物礁层序演化模式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红 陆永潮 +7 位作者 施和生 孙和清 张莉 蔡瑛 杜家元 王嘹亮 陈平 闫桂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4,共7页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 新近系生物礁油气储层是南海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两大主力目的层系之一,过去有关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层序演化模式的研究不多。为此,通过对北康盆地2万余公里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和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获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识别划分出该盆地新近纪11条主要等时界面、7个三级层序和基本层序组。2)描述了生物礁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结构特征。3)提出南海首个中中新世生物礁高精度层序演化模式,代表中中新世(16.3—10.4Ma BP)海宁期(T13—T2)生物礁的剖面形态,含由1个低位体系域层序单元+5个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一个典型海进体系域和由1个早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1个晚期高位体系域层序单元构成的1个典型高位体系域;可见中中新世完整海进-海退旋回生物礁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通过与曾母盆地中新世生物礁解释剖面对比,指出该模式具有区域性古海洋学代表意义。4)通过对L礁、西琛一井和南海-地中海中新世古海洋演化研究,确定研究区中中新世分别发育5—8个海平面升降旋回,形成晚中新世"南中国海事件",具有冰川型海退性质,可与全球和南海北部特别是与"Missinian"事件对比;确定北康盆地乃至南海新近系生物礁形成至逐渐消亡,也是新构造运动与新近纪古海洋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5)指出L礁气田发现有9.8MaBP、13.8Ma BP、14.5Ma BP和15.5Ma BP等多个层序界面,分别系高孔渗层段;同期南海礁型油气圈闭层序界面当为优良储层;若其为油气充满,则油气"高产"或构成"高压气包"。以上成果,将有助于对全球变化及南海古海洋区域响应过程与结果的理解,并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康盆地 中中新世 生物礁高精度 古海洋事件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带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帆 于兴河 +2 位作者 张峰 李胜利 任小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9,共8页
蠡县斜坡是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古近系构造—沉积型斜坡,该斜坡南、北两个区域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程度的不同以及物源供给充足程度的差异,使其在斜坡类型、层序地层的对称性、湖平面的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表现... 蠡县斜坡是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西部的一个古近系构造—沉积型斜坡,该斜坡南、北两个区域由于构造活动强弱程度的不同以及物源供给充足程度的差异,使其在斜坡类型、层序地层的对称性、湖平面的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等方面均有不同。主要表现为斜坡北部具有构造—沉积型斜坡的特征,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强烈,构造坡折明显,层序地层格架具明显的三分性,发育了构造控制下的以高位体系域占优势的不对称层序,以顺流加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沙二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减弱,物源供给控制了层序的发育特征,由于北部物源欠发育,泥层厚度较大,以"泥包砂"为特点;沙一段沉积时期北部由于物源供给不足,A/S值逐渐加大,导致地层退积明显,在湖泛时期沉积了一套较厚的砂岩。而南部为典型的单斜型沉积斜坡,斜坡区不发育坡折,缺少低位体系域,沉积了以前积为主的三角洲体系;在沙二段沉积、沙一段沉积时期,物源供给和湖平面变化控制了层序的发育,南部受主物源影响,形成了大套分布广泛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砂包泥"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饶阳凹陷 蠡县斜坡 发育模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模式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在兴 向树安 +1 位作者 陈秀艳 张锐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1-938,共8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岩石类型组合等层序地层界面划分标志,将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除层序Ⅰ缺少低位域外,层序Ⅱ至层序Ⅵ均由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三个体系域构成。在层序...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剖面、电测曲线、岩石类型组合等层序地层界面划分标志,将淀南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17个体系域。除层序Ⅰ缺少低位域外,层序Ⅱ至层序Ⅵ均由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三个体系域构成。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坡折与沉积坡折两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了与岩性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坡折带附近是岩性圈闭成藏极为有利的部位,坡折带下倾方向是低位扇、地层超覆等油藏发育的有利部位,坡折带上倾方向是地层不整合、滩坝透镜体等油藏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 坡折带 岩性地油藏 淀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