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柳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3
1
作者 纪友亮 曾留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35-1035,共1页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变化所反映的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 在对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济阳坳陷红柳地区下第三系划分出了7个三级层序、19个体系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断层上下盘地层厚度的差异变化所反映的古地形,认为济阳坳陷红柳地区在下第三系沉积时期,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坡折带,并建立了该区的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了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学模式与油气的关系,认为第Ⅰ,Ⅱ层序间的界面附近可形成有利的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与构造-岩性圈闭;第Ⅳ层序低位域可作为油气的运载层,在合适构造的匹配下,可形成有利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并对有利区带做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模式 构造坡折带 油气分布 红柳 下第三系 济阳坳陷 地层厚度 三级 单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西断裂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2
作者 李存贵 薛国刚 +2 位作者 张辉 窦焕成 马喜斌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5-7,共3页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和沙三中亚段划分为4个层序27个准层序组。准层序叠加样式有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三角洲前缘、...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资料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沙二下、沙三上和沙三中亚段划分为4个层序27个准层序组。准层序叠加样式有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沉积,基准面旋回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时的漫湖沉积,基准面下降、可容空间减小时的漫湖沉积。准层序组层序叠加样式包括退积—进积对称型、进积非对称型和退积非对称型。建立了3种层序模式:地垒带层序地层学模式、断阶带层序地层学模式和地堑带层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西断裂带 地层学 体系域 高分辨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模式 三角洲沉积 基准面旋回 三角洲前缘 可容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桌子山剖面看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文华 苏景学 魏文懂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31,共4页
采用野外观察描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了桌子山剖面奥陶系各组地层沉积相特征 ,得到了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 .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结合相邻层次层序关系模式 ,建立了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层序... 采用野外观察描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分析了桌子山剖面奥陶系各组地层沉积相特征 ,得到了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 .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 ,结合相邻层次层序关系模式 ,建立了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层序地层学模式 ,华北地台西缘奥陶系由 3级层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剖面 华北地台 地层 沉积相 层序地层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