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高速公路厚层堆积体滑坡处治研究
1
作者 张从军 郝宇萌 +1 位作者 文斌 单天保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94-200,共7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边坡厚层堆积体滑坡处治工程,根据补充勘察、室内土工试验、现状滑面参数反算分析等方法确定处治设计参数,通过稳定性计算及剩余下滑力计算分析,采用“抗滑桩+Φ108mm钢管桩+深层排水孔”的综合支挡及排水方案,并进行地... 针对某高速公路边坡厚层堆积体滑坡处治工程,根据补充勘察、室内土工试验、现状滑面参数反算分析等方法确定处治设计参数,通过稳定性计算及剩余下滑力计算分析,采用“抗滑桩+Φ108mm钢管桩+深层排水孔”的综合支挡及排水方案,并进行地表位移监控量测。经处治后边坡天然及暴雨工况下稳定性分析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现场防护工程实施完毕后地表位移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滑坡 层堆积 处治设计 稳定性分析 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堆积体偏压隧道洞口结构抗减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申玉生 张熙 +2 位作者 杜明哲 唐浪洲 刘大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65-72,共8页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比,得出最佳抗减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在强震作用下衬砌的纵向变形远远小于横向变形,且全环注浆对限制衬砌的横向变形效果最显著,单独设置减震缝对衬砌变形的限制效果较差;2)隧道右拱脚和右拱腰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的最危险位置,需着重加强这2处的抗震加固;3)全环注浆能够有效减小衬砌应力,同时还能使交界面附近应力变化连续而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抗减震措施 洞口段 偏压 层堆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动爆破在陡边坡厚层堆积体开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红霞 廖健都 曹玉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滇中引水工程蔡家村隧洞出口边坡开挖高度约38 m,开挖坡比为1∶0.3,崩塌堆积体厚度达8 m,开挖支护难度极高。基于山体爆破工程实例,分析了孔内延迟和孔内外联合延迟爆破技术的优缺点,研究了陡边坡、厚层堆积体开挖中低单响、低单耗的微... 滇中引水工程蔡家村隧洞出口边坡开挖高度约38 m,开挖坡比为1∶0.3,崩塌堆积体厚度达8 m,开挖支护难度极高。基于山体爆破工程实例,分析了孔内延迟和孔内外联合延迟爆破技术的优缺点,研究了陡边坡、厚层堆积体开挖中低单响、低单耗的微差爆破网路,提出了加长和分段堵塞、修正预裂孔线装药密度、预留岩埂等方法,形成了孔内炸药药量控制、装药结构升级、起爆网路优化、外部防护为一体的陡边坡“内-外”联合延迟松动爆破技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爆破控制措施,滇中引水工程陡边坡厚层堆积体条件的松动爆破效果较好,有效控制了爆破振动、飞石、粉尘等,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边坡 层堆积 松动爆破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堆积筐式散烟密集烘烤技术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莉 杨永花 +1 位作者 徐蕊 李兰芬 《现代农业》 2012年第11期8-9,共2页
为探索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新途径,2011-2012年沂水县烟草公司开展了叠层堆积筐式散烟密集烘烤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叠层堆积筐式散叶烘烤,比常规挂竿烘烤省工、节能效果明显,烤后烟叶质量较好。
关键词 密集烤房 层堆积烟筐 散烟烘烤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复垦诱发边坡浅层岩体劣化全过程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陶志刚 王振雨 +2 位作者 张海江 任番泉 张秀莲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0-196,共7页
边坡系统作为一种天然的力学系统,其变形、开裂、失稳、滑移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测量的天然力学过程,常因浅层滑坡灾害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土地资源损失。因此,探索边坡浅层岩体在内外营力作用下诱发的岩体劣化规律及敏感参数是浅层滑... 边坡系统作为一种天然的力学系统,其变形、开裂、失稳、滑移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测量的天然力学过程,常因浅层滑坡灾害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土地资源损失。因此,探索边坡浅层岩体在内外营力作用下诱发的岩体劣化规律及敏感参数是浅层滑坡监测预警的关键。采用自主研发的边坡滑动力NPR锚索监测预警系统,在新昌陈家山村开展了土地复垦诱发边坡浅层岩体劣化全过程监测试验。通过边坡地质调查,在关键监测点位安装边坡滑动力NPR锚索监测预警系统;采用现场标记法记录土地复垦机械开挖点与监测点的时空特征,并分析边坡浅层岩体劣化变形特征与滑动力监测曲线演变特征的相关关系,揭示该系统对陈家山村特定地质条件边坡稳定性的监测灵敏度和临滑预警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针对陈家山村松散堆积层发育的边坡类型,在土地复垦开挖扰动作用下,滑动力监测曲线并未出现类似岩质边坡失稳破坏所呈现的缓升型“不稳定模式”和突升型“裂缝模式”,滑动力监测曲线随着机械开挖点距离监测点越来越近呈阶梯式突降型“多次滑移模式”;该系统在松散堆积层发育的边坡类型下的有效距离监测灵敏度为35 m,分析结果可为类似边坡稳定性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堆积边坡 土地复垦 距离灵敏度 滑动力监测预警系统 预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隙最优充填”暂堵方法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正松 张世锋 +2 位作者 黄维安 黄达全 刘均一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共5页
为了提高对渗透率贡献较大孔隙孔径分布不集中储层的暂堵效率,提出了"多级孔隙最优充填"暂堵方法。该方法基于"隔层堆积"理论,将储层孔隙与暂堵微粒的连续分布进行离散处理及匹配,对储层多级孔隙进行"最优充填... 为了提高对渗透率贡献较大孔隙孔径分布不集中储层的暂堵效率,提出了"多级孔隙最优充填"暂堵方法。该方法基于"隔层堆积"理论,将储层孔隙与暂堵微粒的连续分布进行离散处理及匹配,对储层多级孔隙进行"最优充填",即可得到架桥颗粒的标准粒度分布曲线。对岐口凹陷某区块储层岩心进行连续分布孔隙离散后,对其进行"多级孔隙最优充填",依据得到的标准粒度分布曲线对现有的暂堵剂颗粒分布进行了优选,1 000目碳酸钙的粒度分布最接近标准粒度分布曲线。储层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加入利用"多级孔隙最优充填"方法优选暂堵剂颗粒的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暂堵效果,其污染深度<0.9cm,污染端切去后其渗透率恢复率达97.29%。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加入优化暂堵剂颗粒的钻井液能形成封堵层,阻止钻井液滤液侵入地层。这表明"多级孔隙最优充填"方法可用于孔隙孔径分布不集中储层暂堵颗粒的优选,暂堵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孔隙 最优充填 层堆积 防止地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成型中的台阶负偏差及其降低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穆存远 刘孟林 李楠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1-366,共6页
目的为提高快速成型的精度,研究降低熔融沉积工艺中产生台阶效应造成的误差的措施.方法分析了熔融沉积成形过程中影响误差的因素,根据熔融沉积工艺中采用逐层叠加制造的基本思想,对切片加工引起的台阶效应产生的负偏差进行了分析,绘制二... 目的为提高快速成型的精度,研究降低熔融沉积工艺中产生台阶效应造成的误差的措施.方法分析了熔融沉积成形过程中影响误差的因素,根据熔融沉积工艺中采用逐层叠加制造的基本思想,对切片加工引起的台阶效应产生的负偏差进行了分析,绘制二维CAD模型,运用求导计算和列表分析,结合熔融沉积工艺的特点,确定了影响台阶效应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对二维CAD模型进行求导计算和列表分析,推导出计算台阶误差的公式,得出了影响误差的因素曲线图.结论台阶误差随着加工层厚的增大而增大.台阶误差随着α角的增大而增大,且在0~60°时增速较快,60°~90°时增速逐渐放缓直至平稳.台阶误差随着制件表面曲率的增大而增大.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了减小分层厚度、选择合理加工方向、自适应分层法和斜切法四种减小台阶误差的方法,对以后熔融沉积工艺精度的改进方面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熔融沉积 层堆积 台阶效应 成型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煤浆粒度级配模型和实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强 廖长林 +1 位作者 侯健 张建胜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9,共9页
水煤浆是一种煤基液态燃料,具有与燃料油相似的物理特性,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显著减少NOx和SO2的排放。目前我国水煤浆需求量已突破2.5亿t/a,粒度级配作为影响水煤浆浓度的重要因素,使不同大小的煤颗粒互相填充,尽可能... 水煤浆是一种煤基液态燃料,具有与燃料油相似的物理特性,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显著减少NOx和SO2的排放。目前我国水煤浆需求量已突破2.5亿t/a,粒度级配作为影响水煤浆浓度的重要因素,使不同大小的煤颗粒互相填充,尽可能减少空隙,提高颗粒的堆积效率和水煤浆浓度。分析了粒度级配对水煤浆的影响,指出在水煤浆制浆过程中,粒度级配只涉及物理破碎和研磨,能耗相对较小,显著提升浓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论述了近年来新发展的粒度级配理论和模型,特别是隔层堆积理论和分形级配理论,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假设和适用性。通过举例给出近年来隔层堆积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于堆积效率的具体评价;分析了分形级配理论的可行性和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指导烟煤和褐煤级配时的应用效果;给出了三峰级配的工艺流程、级配方案和工业实践案例。在粒度级配提高水煤浆浓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方面,国内外学者已做大量工作。但在具体的理论细节方面,如隔层堆积对于任意粒度分布的简化计算、分形级配的拟合精度以及三峰级配的粒度堆积评价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在级配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基础理论和工业实践的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粒度级配基础上,建议引入内在水分等影响因素,建立跨煤种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粒度级配 层堆积 分形级配 三峰级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ISION-MAKING OF SLICING SCHEME IN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PROCESS BASED ON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剑峰 彭安华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f a slicing scheme on stair-stepping effect, supporting structure, efficiency and deformation, etc. ,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combining with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f a slicing scheme on stair-stepping effect, supporting structure, efficiency and deformation, etc. ,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combining with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is introduced to make decision in slicing schemes for a processing part. The applic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slicing scheme for a computer mouse during prototyping shows that the method increases the rationality during decision- making and improve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the prototyping p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ISION-MAKING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process (AHP) slicing sche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
10
作者 曹惠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善用史家层累堆积的话语权,建构了一种自足独创的文学史编撰体例,由大量原始史实的爬梳析解,显示出脱俗不凡的历史识见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也是文学史著中学术文字以诗情与文采见长的翘楚之作。
关键词 新文学史 堆积 史实 史识 史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晶须生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天颖 白建光 +4 位作者 赵强 梁利东 黄传卿 黄瑞 王润星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3,132,共6页
研究了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宁夏灵武地区煤泥和石英砂反应过程影响,探讨了SiC晶须生成机理.结果发现反应生成SiC晶须主要有纳米晶须、珠串状结构、层片堆积状和柱状堆积几种形貌,晶须生成取决于物质传输距离.烧结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 研究了反应温度及时间对宁夏灵武地区煤泥和石英砂反应过程影响,探讨了SiC晶须生成机理.结果发现反应生成SiC晶须主要有纳米晶须、珠串状结构、层片堆积状和柱状堆积几种形貌,晶须生成取决于物质传输距离.烧结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促使了纳米SiC晶须和珠串状形貌演变为层片堆积状和柱状堆积形貌.本文研究成果对于煤泥在SiC陶瓷方面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和理论支持,实现了煤泥在高性能陶瓷方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晶须 烧结温度 保温时间 堆积状组织 柱状堆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e-Level Cycles and Episodic Coal Accumulation——Case Study of Dongsheng Coalfield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7
12
作者 YANG Ren-chao HAN Zuo-zhen +1 位作者 LI Zeng-xue FAN Ai-pi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6年第4期439-442,共4页
The advantage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which takes base-levels as reference, is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continental depositional basin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 advantage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which takes base-levels as reference, is that it can be applied to continental depositional basin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of sequential stratigraphic analysis. Moreover, the principles of base-level cycl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analyzing sequential stratigraphy in continental coal-bearing basins because of their accuracy in forecasting distribution of coal measures. By taking the Dongsheng coa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base-level cycles i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coal i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Yan’an formation in the Dongsheng area is a long-term base-level cycle which is bordered by nonconformities and made up of five mid-term cycles and 13 short-term cycles. The long-term cycle and the mid-term cycles are obvious in comparison with a transverse profile. The episodic coal accumulation in the Mesozoic Ordos basin means that the deposition of primary matter (peat bogs) of coalification is discontinuous, periodical and cyclical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basin. The episodic accumulation of coal measures in the Yan’an stage is controlled by ascending-descending changes of a long-term cycle and middle-term cycles. Coal measures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periods of the long-term cycle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layers, big cumulative thickness and poor continuity. Coal measures formed in the mid-term of the long cycle are dominated by good continuity, fewer layers and a small additive thickness, which is favorable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thick and continuous coal measure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of mid term base-level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Dongsheng coalfield base-level cycle sequential stratigraphy episodic coal accu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止归于平淡
13
作者 同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8年第1期77-77,共1页
老邬(烈炎)早期的色彩浓烈而抒情,与他看似冷傲的外表恰成对比;当圈子内还没有那么“前卫”的色彩流行时,他的风格属于基础扎实而又很有味道的那种;但是了解他的人都有一种预感,眼下这块温情而传统的色彩领地很难挽留住老邬的心,他性格... 老邬(烈炎)早期的色彩浓烈而抒情,与他看似冷傲的外表恰成对比;当圈子内还没有那么“前卫”的色彩流行时,他的风格属于基础扎实而又很有味道的那种;但是了解他的人都有一种预感,眼下这块温情而传统的色彩领地很难挽留住老邬的心,他性格中的那匹黑马迟早会长啸而出,向着更加激越的境界寻找自己精神的胜地.果然,不久之后,一种被称作为“装饰色彩”的风格开始悄悄地向着老邬的笔下聚集.那一时期的作品,在夸张与省略化的表现中交织着理想与激情,他对于基调的把握很有理性,能在各种色彩理论所围成的长廊中巧妙地穿行,既不违反规律又显得别有生机,加上强调装饰因素的表现,因此于规整与纯熟间很能表现出一种视觉的穿透力;今天看来,所谓“装饰风格”,也许只是在样式的选择没有今天这样宽的特殊境况下的一种遁词,事实上,这正是老邬开始他的主观色彩追求的一个前奏,倾注于层层堆积的斑阑色块之间的,是他多年的蓄积就要开始喷涌与迸发的一种震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激情 装饰因素 装饰色彩 装饰风格 色彩理论 主观色彩 艺术传统 层堆积 画面秩序 基础扎实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