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与三维彩色能量图在诊断甲状腺局限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锐 郭燕丽 +1 位作者 华兴 李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与三维彩色能量图在诊断甲状腺局限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三维彩色能量图技术诊断甲状腺局限性病变5 6例。比较图像特点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不同甲状腺局限性病变的彩...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与三维彩色能量图在诊断甲状腺局限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三维彩色能量图技术诊断甲状腺局限性病变5 6例。比较图像特点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不同甲状腺局限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三维能量图具有不同的特点;总诊断符合率为92 9% ,其中甲状腺癌为94 4%、甲状腺腺瘤96 3 %、结节性甲状腺肿81 8%。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三维彩色能量图可显示甲状腺局限性病变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性质、分布特点,有助于甲状腺局限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三维彩色能量图 甲状腺局限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频探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皮肤局限性病变的进展
2
作者 赖会君 黄克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6-658,共3页
随着超高频率超声的问世,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皮肤局限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手段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使超声的应用天地更为广阔。在皮肤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在皮肤的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而对于... 随着超高频率超声的问世,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皮肤局限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手段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使超声的应用天地更为广阔。在皮肤疾病的诊断中,尤其在皮肤的局限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而对于皮肤弥漫性病变的诊断、预后的评估、疗效的观察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率超声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局限性病变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玉坤 蒋立新 +2 位作者 廖志芳 涂博 肖志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75例(88耳)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其中胆脂瘤及内陷袋46耳,肉芽肿42耳。经上鼓室外侧壁进路,在颞线下自后上嵴至颧弓后根磨开骨壁,保留菲薄的外耳道后上骨壁和完好天盖,于后拱... 目的探讨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75例(88耳)上鼓室局限性阻塞性病变,其中胆脂瘤及内陷袋46耳,肉芽肿42耳。经上鼓室外侧壁进路,在颞线下自后上嵴至颧弓后根磨开骨壁,保留菲薄的外耳道后上骨壁和完好天盖,于后拱柱开放面神经隐窝,清除病变组织,修复或重建听骨链,疏通中、上鼓室气流通道,保留鼓窦乳突,完成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鼓膜和外耳道完整。局限性上鼓室胆脂瘤及内陷袋患者平均语頻听力较术前提高15-25d BHL;慢性中耳炎上鼓室肉芽患者平均语频听力较术前提高15-30d BHL。随访5.0年未见胆脂瘤复发。结论改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进路便捷,再通气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上鼓室局限性病变 改良完壁式 鼓室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局限性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特征及致病机制
4
作者 刘谦(译) 漆楚波(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4-524,共1页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伴ALK基因重排的系统性或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其主要分为两种不同临床类型:(1)婴儿系统性自限性病变;(2)年长儿童和成人局限性病变。作者报道2例亚洲女性乳腺局限性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并从临床病理、...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伴ALK基因重排的系统性或局限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其主要分为两种不同临床类型:(1)婴儿系统性自限性病变;(2)年长儿童和成人局限性病变。作者报道2例亚洲女性乳腺局限性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并从临床病理、分子和基因分析其特征及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局限性病变 女性乳腺 ALK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致病机制 基因分析 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胃肠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道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简单而言,就是长在胃肠道的“疙瘩”。根据息肉所处消化道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胃肠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道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简单而言,就是长在胃肠道的“疙瘩”。根据息肉所处消化道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胃肠息肉发病率(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胃肠息肉是常见病,随着现代医疗干预措施,如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根除治疗等的影响,胃肠道息肉的发病特点、患病人群、临床表现等诸多方面正发生着改变。在我国,目前人们对于胃肠息肉的认识不足,正规诊疗率偏低,如何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干预、手术治疗等方面规范化防治胃肠息肉,很多人仍一知半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胃肠息肉 无痛胃镜 局限性病变 胃肠道息肉 患病人群 根除治疗 饮食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