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利多卡因预先静注对丙泊酚注射痛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曾令全
龙万梅
傅洪
魏安宁
-
机构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疼痛科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剂科
重庆市中医院麻醉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
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基金项目(NO.2011-2-392)
-
文摘
丙泊酚是临床使用最为普遍的静脉麻醉药,但其注射痛发生率高.在困扰患者的33项临床问题的调查中,丙泊酚注射痛占第7位,在门诊手术的33个常见麻醉问题中名列第3[1],发生率为28%~90%[2].临床最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应用利多卡因,有预注和混用两种用药方式.曹云飞等[3]在研究中发现利多卡因预注和混用均可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但利多卡因混用的防治作用要明显优于利多卡因预注.推测其原因:①利多卡因过快通过局部血管,外周静脉血管内停留时间短暂而仅能发挥有限的区域阻滞作用所致.②利多卡因混用改变了丙泊酚PH值,降低丙泊酚的水相浓度、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从而减少丙泊酚对血管的刺激作用.③脂质溶剂增加了利多卡因的扩散能力,因而增加了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作用.④丙泊酚制剂激发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的释放,改变了血管壁的通透性,暴露了神经末梢,使其更利于利多卡因发生阻滞作用.为此,设计如下实验,观察并分析利多卡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可能机制.
-
关键词
利多卡因
丙泊酚
注射痛
防治
静脉麻醉药
静注
局部麻醉作用
临床使用
-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
-
题名谈常用化学药品在医疗中的作用
- 2
-
-
作者
戎雅英
-
机构
宁波卫校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37,共2页
-
文摘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其重要地位显而易见,但必须合理使用,尤其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新药种类的增多,临床上采用两种或多种药物防治疾病的情况日趋普遍,药物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有的产生有益效果,有的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因此,一定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免给病人带来痛苦及危害。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
医疗水平
药物防治
不良反应
皮质激素类药物
局部麻醉作用
肠道吸收
细胞外液
渗透性利尿
酸血症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氨溴索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郭楠楠(译)
冯智英(校)
-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
-
出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
文摘
氨溴索是一种多功效药物,主要具有促黏液活性及溶解分泌物作用,同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局部麻醉作用。近年来,氨溴索因其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的潜在用途而备受关注。明确的临床前证据提示氨溴索主要通过阻断感觉神经元上的电压门控钠离子(Nav)通道发挥镇痛作用。氨溴索是Nav1.8和Nav1.7抑制剂,Nav1.8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Nav1.7则是治疗慢性疼痛的特异性兴奋靶点。本综述讨论了氨溴索的镇痛机制和协同作用机制,并回顾氨溴索治疗顽固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氨溴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广泛的临床前和临床药物研究数据、临床有效性的早期证据,因此氨溴索的重新利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氨溴索作为专利到期药物,应大力推动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试验,鼓励制药行业开展专利药物配方研究。
-
关键词
局部麻醉作用
病理生理机制
氨溴索
顽固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机制
临床有效性
潜在用途
-
分类号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
-
题名1例白血病合并阴囊Ⅳ度溃疡的护理
- 4
-
-
作者
蒲成秀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出处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74-74,共1页
-
-
关键词
会阴部备皮
淋巴结肿大
无菌棉球
乙醇棉球
臂部
局部麻醉作用
利多卡因溶液
对症处理
无菌剪
护理
-
分类号
R473.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