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动脉狭窄后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公式的推导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钢 陆兵勋 +2 位作者 许国英 郑依勇 魏慧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推导出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的计算公式,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资料推导对脑血流量丧失比率的计算方法。方法与结果分析31例一侧和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TCD检查资料,推导出MCA狭窄的狭窄指数(STI)公式:STI... 目的推导出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的计算公式,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的资料推导对脑血流量丧失比率的计算方法。方法与结果分析31例一侧和12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TCD检查资料,推导出MCA狭窄的狭窄指数(STI)公式:STI=1-[正常平均血流速度Vm0÷狭窄处平均血流速度Vm1]·[狭窄后脉动指数PI1÷正常脉动指数PI0]],并推导出(PI1÷PI0)可能等于(狭窄后血流量Q1÷正常血流量Q0),则: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rCBFLI)=[1-(Q1÷Q0)]·100%=[1-(PI1÷PI0)]·100%。采用rCBFLI 公式计算出31例一侧MCA狭窄后的rCBFLI。采用Pearson法统计分析,得出31例一侧MCA狭窄的rCBFLI、STI与狭窄处平均血流速度(Vm1)相关系数分别为r=0.76(P<0.001)和r=0.83(P<0.001);将55侧MCA狭窄的rCBFLI值分别与Vm、STI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r=0.76(P<0.01)和r=0.81(P<0.001)。结论推荐rCBFLI作为评估颅内某支动脉狭窄后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程度的指标之一,结合STI指数观察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局部脑血流量丧失指数 狭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ECD SPECT显像定量测定癫痫局部脑血流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志刚 舒博学 邹保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39,55,共3页
目的 应用SPECT脑显像定量测定癫痫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旨在评价其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 5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进行SPECT脑显像 ,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结果 SPECT阳性检出率为 80 % ,其中以颞叶最多 ,... 目的 应用SPECT脑显像定量测定癫痫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旨在评价其在致痫灶定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 5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进行SPECT脑显像 ,用自编软件定量测定其局部脑血流量。结果 SPECT阳性检出率为 80 % ,其中以颞叶最多 ,额叶及基底节次之。癫痫患者致痫灶脑血流量明显降低 ,平均降低约 3 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局部流量 定量 癫痫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智力障碍与局部脑血流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澍 吴卫平 +2 位作者 匡培根 大池弥三郎 目时弘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4-421,共8页
作者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61例脑出血患者的智力,用SPECT定量测定法测定了双侧大脑半球各15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并计算其比值。分析了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比值与长谷川分数的关系。结果提示脑出血时... 作者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61例脑出血患者的智力,用SPECT定量测定法测定了双侧大脑半球各15个脑区的局部血流量,并计算其比值。分析了脑出血、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流量比值与长谷川分数的关系。结果提示脑出血时,除由于病变直接破坏与智力有关的结构外,左半球(特别是左颞叶及左缘上回和角回)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缘上回和角回、颞上回后部、颞中回后部、颞下回局部脑血流量比值失衡亦可能是造成智力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流量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部位及局部脑血流量对智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小澍 吴卫平 +3 位作者 大池弥三郎 目時弘文 金武道 小野寺庚午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189例卒中患者的智力,分析了病变部位、脑萎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智力的影响.其中69例患者长谷川分数低于21.5分.当病变位于左半球时,属痴呆或可疑痴呆者达42.9%;而病变位于... 用长谷川智力测定量表法测定了189例卒中患者的智力,分析了病变部位、脑萎缩及局部脑血流量(rCBF)对智力的影响.其中69例患者长谷川分数低于21.5分.当病变位于左半球时,属痴呆或可疑痴呆者达42.9%;而病变位于右半球时,仅23.1%属痴呆及可疑痴呆.rCBF与长谷川分数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左额、右颞及左顶叶的rCBF与长谷川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提示左半球在智力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脑萎缩亦是影响智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病变部位 萎缩 局部流量 智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GFAP表达及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MCAO模型大鼠星形细胞活性及其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药物组各24只。采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MCAO模型大鼠星形细胞活性及其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药物组各24只。采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按要求分别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生理盐水灌胃2周。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梗死侧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CBF测量结果表明,术后模型组与药物组梗死侧额叶皮质rCBF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经药物治疗1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虽然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但较之治疗前和同期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经药物治疗2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仍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观察的各时点则均无显著性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模型大鼠梗死灶周围区GFAP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并无显著改变(P>0.05);而药物组分别给药1周、2周后,GFAP的表达均较同期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药物组术后1周有显著增强(P<0.05)。药物灌胃1周、2周组的GFAP平均灰度值和rCBF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复健片可以增强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而且这种活性的上调有助于改善受损脑组织的局部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局部流量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先兆及无先兆的偏头痛脑局部区域血流量变化
6
作者 谢惠君 周翠玲 丁素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局部区域流量 RCBF 先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Xe局部脑血流量在痴呆病中应用
7
作者 朱承谟 张敏 +3 位作者 管梁 黄抗初 柳玉瑾 俞丽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脑血流量定量测定在痴呆病人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55例痴呆病人应用133Xe吸入法和脑血流仪测定大脑半球和小脑-脑干(左右各分14区)的平均和局部脑血流量(mCBF和rCBF),并转换... 目的:研究局部脑血流量定量测定在痴呆病人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55例痴呆病人应用133Xe吸入法和脑血流仪测定大脑半球和小脑-脑干(左右各分14区)的平均和局部脑血流量(mCBF和rCBF),并转换为rCBF彩色地形图。55例中19例治疗前后进行了检测,部分病例与SPECT、X-CT和EEG比较。结果:55例病人见左右大脑mCBF降低,以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和混合型(AM)较早老性痴呆(AD)为低,mCBF降低>1.5SD以上者占72.7%(左右侧),rCBF以顶叶降低最多,其次为枕、额和颞叶。19例治疗前mCBF降低>1.5SD以上者占89.5%(左右侧);治疗后mCBF降低者占73.7%(左侧)和57.9%(右侧)。rCBF以额、顶叶好转最为明显;其中以AM型明显,其次为MID和AD型。总好转率为31.5%,个别病例好转十分明显。结论:133XerCBF定量测定对痴呆症的诊断和疗效监测是较好的定量指标,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局部流量 氙133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两侧大脑皮质局部血流量的测定和差异性研究
8
作者 赵懋根 汤浩 +1 位作者 陈声权 杨儒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9-11,共3页
通过自编软盘的计算机程序和Qould四道记录仪,采用氢清除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的局部血流量(LCBF)。额皮质、前肢皮质和纹状皮质的m-LCBF分别为62.29±6.12、64.50±6.89和65.78±7.14ml/100g/min;鼠两侧大脑皮质的m-LCBF为64... 通过自编软盘的计算机程序和Qould四道记录仪,采用氢清除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的局部血流量(LCBF)。额皮质、前肢皮质和纹状皮质的m-LCBF分别为62.29±6.12、64.50±6.89和65.78±7.14ml/100g/min;鼠两侧大脑皮质的m-LCBF为64.19±6.72ml/100g/min。通过对两侧大脑半球六个部位皮质的m-LCBF测定,证明两侧大脑皮质的m-LCBF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流量 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脑血流量在少量基底节出血手术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卫民 高海晓 +6 位作者 张兰 刘龙 王敏 王松 路萌 薛振生 库洪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5-390,共6页
目的分析血肿同侧内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少量(15~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少量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时C... 目的分析血肿同侧内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在少量(15~30 mL)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HBGH)手术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少量基底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入院时CT灌注(CT perfusion,CTP)检查所测得的血肿同侧内囊区rCBF数值及内囊区发生坏死的阈值[150 mL/(kg·min)]为标准,分为高于阈值的轻度灌注不足组[rCBF≥150 mL/(kg.min)]和低于阈值的重度灌注不足组[rCBF<150 mL/(kg·min)],在两组中再根据患者是否手术,分别分为手术亚组和药物治疗亚组。对比两组中手术与药物治疗两亚组间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以及术前术后内囊区rCBF差异,评价rCBF在决策少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手术指征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212例,轻度灌注不足组115例,重度灌注不足组97例。轻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与药物治疗亚组比较,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分别为65.2%vs.63.2%、66.7%vs.67.3%、294(233,325)mL/(kg·min)vs.291(228,336)mL/(kg·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灌注不足组手术亚组治疗有效、预后良好、术后内囊区rCBF数值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亚组,分别为59.1%vs.37.7%、61.4%vs.39.6%、266(198,311)mL/(kg·min)vs.3215(146,258)mL/(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囊区rCBF可作为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手术指征的标准,高于内囊区发生坏死的阈值无手术指征,低于阈值,有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局部流量 手术指征 阈值 少量基底节 CT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芍总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和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马仁强 朱邦豪 +2 位作者 陈健文 邱灿华 刘培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动物预先注射给药2 d,并于造模前0.5 h,造模后4 h、12 h再分别给药3次。造模2...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PG)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及脑缺血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栓线阻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动物预先注射给药2 d,并于造模前0.5 h,造模后4 h、12 h再分别给药3次。造模24 h后进行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和脑梗塞面积百分比测定及进行病理学检查,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MCAO大鼠脑血流量。结果:模型组动物较假手术组动物出现明显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症状,脑血流量明显减少。50、100 mg/kg赤芍总苷注射液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症状、减轻脑水肿、降低其脑梗塞面积和减轻缺血所致组织病理改变;100 mg/kg TPG可明显增加MCAO大鼠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结论:赤芍总苷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可能为治疗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芍总苷 中动脉闭塞法 局部流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厥宝 叶祥明 +2 位作者 程瑞动 朱根应 杨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 CBF)的影响。方法将2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11)和药物组(n=10)。电针组取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每天1次,均连续治疗8周。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观察r CBF的变化。结果电针组治疗后2周时HAMD低于药物组(P<0.05),而治疗后4周、8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r CBF较药物组改善更佳(P<0.05)。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明确,可能与改善卒中后脑灌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电针 局部流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世方 凌亦凌 +2 位作者 凌毅群 段国辰 王建钦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侧脑室 (icv)注射CCK - 8或其受体拮抗剂 -丙谷胺对脑缺血 1h再灌注 2 4h大鼠脑梗死体积、局部脑血流...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侧脑室 (icv)注射CCK - 8或其受体拮抗剂 -丙谷胺对脑缺血 1h再灌注 2 4h大鼠脑梗死体积、局部脑血流量 (rCBF)、不同脑区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 1)脑缺血前给予不同剂量的CCK - 8均可缩小脑梗死体积 ,但只有CCK - 8剂量为 1 0 μg、2 0 μg时这种差别才有显著性 (均P <0 0 5 )。预先给予丙谷胺可完全拮抗CCK - 8的作用 ;单纯给予丙谷胺可加重脑缺血损伤。 ( 2 )CCK - 8可显著抑制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梗死区、半暗区NO水平的升高 ;抑制梗死区MDA含量的增加 (P <0 0 5 ) ;再灌注 2 4h时 ,CCK - 8组rCBF显著高于正常值 (P <0 0 5 )。结论 :中枢内、外源性CCK - 8均具有减轻局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和抑制脑缺血或再灌注时的自由基损伤及增加rCB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肽胆囊收缩素 大鼠 局部 再灌注损伤 -氧化氮 丙二醛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孙莉 吴江 +1 位作者 王守春 张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09-411,共3页
目的 研究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在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 (术后 2 4h、1周、0 .5、1、2、3及 4个月 ... 目的 研究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在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 (术后 2 4h、1周、0 .5、1、2、3及 4个月 )额叶皮质、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 (rCBF)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观察额叶皮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时程变化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额叶皮质、海马区的rCBF明显下降 ,以术后 2 4h最明显 ,至术后 4个月时仍明显低于正常 ;病理学研究发现 ,少数大鼠出现脑梗死灶。随着脑血流量持续下降 ,额叶皮质经历了从锥体细胞水肿、缺血、凝固性坏死到变性、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从最初的缺血、水肿逐渐发展为严重脱失、基质疏松及微空泡形成。FCM结果显示 ,额叶皮质及海马区细胞凋亡均在 1周时最明显 ,额叶皮质至术后 2个月、海马区至术后 3个月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区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额叶皮质。结论 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引起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性痴呆 局部 神经细胞凋亡 动物模型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皮质和海马脑血流量及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永惠 李少为 郑清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2-515,522,共5页
目的研究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局部脑血流量、乙酰胆碱(ACh)含量及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致VD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为6... 目的研究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局部脑血流量、乙酰胆碱(ACh)含量及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大鼠慢性脑缺血致VD动物模型,造模完成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用蒸馏水、多奈哌齐混悬液以及不同浓度补肾健脑方灌胃,30 d后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放射性测量脑血流量,比色法测定ACh含量,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健脑方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皮质和海马脑血流量,提高ACh含量,与多奈哌齐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健脑方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皮质和海马的脑血流量,增加皮质和海马ACh含量而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 管性痴呆 局部流量 乙酰胆碱 皮质 海马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修元 何晓阔 +1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激光多普勒流仪 局部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氟醚麻醉对人脑血流量分布的影响
16
作者 于代华 徐礼鲜 +4 位作者 柴伟 张惠 彭德民 汪静 林树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94-796,共3页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安氟醚麻醉下健康志愿者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 B F)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 B F)灌注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9名志愿者,每位志愿者分别在清醒、吸入0.5M A C和1.0M A C安氟醚... 目的:研究吸入不同浓度安氟醚麻醉下健康志愿者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 B F)及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 B F)灌注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9名志愿者,每位志愿者分别在清醒、吸入0.5M A C和1.0M A C安氟醚后采用SPE C T仪进行扫描,比较三者脑血流灌注的变化。结果:清醒时全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 flow,C B F)计数平均为135.2±27.8,吸入0.5M A C安氟醚麻醉后C B F计数平均为141.3±28.8,吸入1.0M A C安氟醚后C B F计数为139.6±27.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脑区rC B F计数也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吸入安氟醚麻醉不影响全脑C B F及各脑区rC B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氟醚麻醉 流量分布 cerebral blood 流量 局部流量 SPECT仪 RCBF 健康志愿者 流灌注 不同浓度 变化特征 显著性 吸入 计数 麻醉后 清醒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必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及内皮细胞iNOS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秦媛媛 杨磊 +1 位作者 张慧灵 沈夕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388,共5页
目的观察脑必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及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观察脑必通胶囊350、175、87.5 mg/kg对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目的观察脑必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血流量及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观察脑必通胶囊350、175、87.5 mg/kg对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缺糖模型,采用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HUVEC iNOS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HUVEC缺氧后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及脑必通胶囊含药血清对HUVECiNOS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缺血模型组动物脑血流量较假手术组动物及pMCAO前明显减少。脑必通胶囊可显著增加大鼠的基础脑血流量及pMCAO后大鼠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Real time PCR结果表明,HUVEC细胞缺氧3 h后,iN-OS mRNA出现表达高峰。免疫荧光法证明:对照组HUVEC细胞缺氧后12 h,iNOS阳性细胞显著增多。Western-blot-ting亦显示,HUVEC细胞缺氧后,iNOS蛋白水平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结论脑必通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量有明显增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管内皮细胞iNOS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大鼠局灶性 局部流量 INOS表达 大鼠 Western-blotting 胶囊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核磁共振探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研究
18
作者 赵越 郭媛媛 +2 位作者 李成龙 章娟娟 田仰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784,共7页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和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分析抑郁症(depression,DEP)患者的神经血管耦合改变,并探究其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例DEP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磁共振扫描。通过动脉自旋标记灌注磁共振计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通过功能磁共振计算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最后计算CBF和ReHo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以获得神经血管耦合。结果:在全脑水平,与HC相比,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在脑区水平,DEP患者CBF-ReHo耦合降低的有26个脑区,主要位于视觉网络、默认网络和听觉网络。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发现,左侧枕下回、左侧角回、左侧丘脑的耦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呈负相关。结论:DEP患者存在明显降低的神经血管耦合,并且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流量 局部一致性 神经管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氙CT脑血流量测定的基本原理
19
作者 方虹 徐家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11-12,共2页
1977年Winkler提出具有高吸收性的情性气体氙。可以用来进行CT的增强检查以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应用稳定性氙(stable xenon)测量脑局部血流量(rcBF)。Xe/CT测量的主要优越性在于:①可以从一个解剖断层上取得一个高空间分辨力的血流图和λ... 1977年Winkler提出具有高吸收性的情性气体氙。可以用来进行CT的增强检查以后,许多研究者开始应用稳定性氙(stable xenon)测量脑局部血流量(rcBF)。Xe/CT测量的主要优越性在于:①可以从一个解剖断层上取得一个高空间分辨力的血流图和λ图,并且可以直接与常规CT图像进行比较,因此定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 CT 局部流量 空间分辨力 吸收性 WINKLER 流图 参数图 扫描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中药脑络欣通促进脑缺血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及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谭辉 尹婷婷 +3 位作者 邓勇 何玲 李凤 王玉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2-718,共7页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络欣通高剂量组[1200 mg/(kg·d)]、脑络欣通中剂量组[800 mg/(kg·d)... 目的探讨脑络欣通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MCAO-R)气虚血瘀证大鼠脑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脑络欣通高剂量组[1200 mg/(kg·d)]、脑络欣通中剂量组[800 mg/(kg·d)]、脑络欣通低剂量组[400 mg/(kg·d)],各12只,改良线栓法结合多因素复合模拟建立MCAO-R气虚血瘀证模型。根据模型生物学特征评分量化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气虚证和血瘀证评分,运用激光多普勒仪动态监测局部脑血流量(rCBF),HE染色观察缺血脑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缺血脑组织Wnt5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β联蛋白(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蛋白表达。结果脑络欣通能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降低气虚血瘀证评分,恢复rCBF;脑络欣通高、中剂量组病变减轻最为明显,且这两组对Wnt5a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最为明显,但对模型大鼠GSK-3βmRNA无明显影响;脑络欣通高、中剂量组β-catenin、VEGF、AngⅡ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络欣通能促进脑血管再生而提高rCBF,可能与激活Wnt通路而影响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欣通 WNT通路 管再生 局部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