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频通信抗干扰中的局部离散余弦变换技术 被引量:5
1
作者 朱丽平 胡光锐 单红梅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200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LDCT)的时频域干扰抑制方法。与传统的块变换 (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不同 ,LDCT基函数具有良好的时域能量集中特性 ,可迅速捕获信号中的时变成分 ,有...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 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LDCT)的时频域干扰抑制方法。与传统的块变换 (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不同 ,LDCT基函数具有良好的时域能量集中特性 ,可迅速捕获信号中的时变成分 ,有效跟踪信号时频结构的变化 ,实现时频平面的任意时间分割。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 LDCT的时频域信号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抑制各种脉冲型时变干扰 ,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通信 抗干扰 局部离散余弦变换技术 变换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组合的面波压制 被引量:6
2
作者 毕云云 汪金菊 +2 位作者 徐小红 屈光中 张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和反射波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将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2D-LDCT)组合的形态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地震数据的面波压制。首先选取离散曲波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面波分量,选取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 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和反射波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将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2D-LDCT)组合的形态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地震数据的面波压制。首先选取离散曲波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面波分量,选取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反射波分量,然后建立地震记录在两种字典下的面波分离模型,最后通过块协调松弛算法求解该模型来分离出两种分量,实现对面波的有效压制。合成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记录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强面波干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反射波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面波压制 形态成分分析 离散曲波变换 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非局部均值图像去噪算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萍萍 余勤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186,共4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图像去噪算法。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对图像进行"粗糙"去噪,保留图像平滑部分与大部分细节信息;在非局部域内,利用得到的DCT系数构造选择函数对相似像素点进行预选择,将这些相似像... 提出一种改进的图像去噪算法。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对图像进行"粗糙"去噪,保留图像平滑部分与大部分细节信息;在非局部域内,利用得到的DCT系数构造选择函数对相似像素点进行预选择,将这些相似像素点应用到非局部均值去噪方法中,进行二次去噪;在二次去噪时,利用选择函数对权重系数做出修正,达到自适应滤波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方面都有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选择函数 局部均值算法 权重系数 自适应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局部特征描述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进 刘建波 赵静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173-176,共4页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描述子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图像局部不变特征描述子。在DCT变换的基础上,忽略高频系数,使用少数中低频系数组成特征矩阵,以降低描述子的维数。利用DCT频率系数正负性... 针对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描述子受光照变化影响较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图像局部不变特征描述子。在DCT变换的基础上,忽略高频系数,使用少数中低频系数组成特征矩阵,以降低描述子的维数。利用DCT频率系数正负性对光照变化不敏感的特点,在计算描述子间距离时设置惩罚因子,以提高描述子的可区分性。测试结果表明,与SIFT描述子相比,该描述子具有较好的显著性,且查全率和查准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局部不变特征 离散余弦变换 图像描述子 图像匹配 惩罚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压缩感知重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磊 伍雁鹏 邓轶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37,共4页
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重构算法。首先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保留少数的低频分量,从而构建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加快重构速度,然后采用全息技术对图像重构结果进行处理,提高... 为了获得理想的图像重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全息技术相融合的图像重构算法。首先采用离散余弦变换对图像进行分解保留少数的低频分量,从而构建压缩感知的稀疏基加快重构速度,然后采用全息技术对图像重构结果进行处理,提高图像重构效果,最后采用仿真实验测试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经典图像重构算法,本文算法不仅提高了图像重构质量,而且加快了图像重构速度,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构 压缩感知 离散余弦变换 全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 被引量:6
6
作者 田红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23-3126,共4页
要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去噪算法已成为较有效去除图像噪声的算法之一。然而,当噪声水平较高时,NLM不能准确地计算图像块之间的相似度权重值,影响图像的去噪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transform,D... 要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去噪算法已成为较有效去除图像噪声的算法之一。然而,当噪声水平较高时,NLM不能准确地计算图像块之间的相似度权重值,影响图像的去噪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transform,DCT)提出了基于DCT的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首先,利用DCT的低频系数重构图像,以达到滤除部分噪声的同时保护图像的主要内容。其次,利用重构图像较准确地计算图像块之间的相似度权重值,将NLM去噪算法用于噪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较高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局部均值(NLM) 离散余弦变换(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区域生长的白粉虱图像分割算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水发 王开义 +2 位作者 刘忠强 杨锋 王志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 图像分割是病虫害自动识别的难点之一,目前大多基于颜色、纹理等信息采用阈值法或聚类法进行分割,简单,易实现,但分割精度较低。该文针对田间开放环境中,不能用颜色、纹理特征有效分割病虫害图像的问题,引入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提出用清晰度对病虫害图像进行分割,以提高分割精度。DCT的低频信号表示图像轮廓,高频信号表示图像细节,对于病虫害图像,焦点通常聚集在目标区域,该文提出截断DCT高频信号,再与原图做差的方法以区分清晰部分和模糊部分,然后结合病虫图像局部聚合度较高的特性,利用区域生长方法提取完整目标。采用该算法对白粉虱图像进行分割测试,并与阈值法和GMM方法比较:分割结果中,目标的一致性和边缘的清晰度明显好于阈值法和GMM方法,平均正确分类率为98.49%,分别较R,B,Y空间中阈值法和Y空间中GMM方法分类正确率高2.96%、3.28%、3.24%和9.6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基于DCT和区域生长的分割算法鲁棒性高,能够有效地将病虫害区域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叶片中分离,可用于分割白粉虱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离散余弦变换 病虫害控制 局部特征 区域生长 白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滤波与离散余弦变换的NLM去噪算法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业宏 陈恩平 +1 位作者 么跃轩 刘宝华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针对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NLM)易造成图像边缘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将双边滤波中的像素空间邻近函数与NLM算法的权值函数相结合,提出新的权值计算公式进而保护图像细节;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能... 针对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NLM)易造成图像边缘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边滤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将双边滤波中的像素空间邻近函数与NLM算法的权值函数相结合,提出新的权值计算公式进而保护图像细节;利用离散余弦变换能量集中特性来计算像素相似性权值进而提高运算速度。首先将图像分割成子块,对子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然后在得到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矩阵中筛选数据,最后用新权值计算公式在经筛选的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矩阵中度量像素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原NLM相比,该算法更好地保护了图像边缘细节特征和结构信息,峰值信噪比最大提高了1.4 d B,证明本文的算法去噪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双边滤波 空间邻近函数 离散余弦变换 局部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光亮 郭贺飞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118,共4页
传统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于人脸的整体特征的,这类方法要求每位测试者的人脸图像要有足够多幅,而且特征维度高,计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采样,对采样... 传统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于人脸的整体特征的,这类方法要求每位测试者的人脸图像要有足够多幅,而且特征维度高,计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分块采样,对采样样本使用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分解,然后使用一种类似于词袋的方法得到整幅图像的特征向量,最后使用相似度比较的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实验表明,在此提出的方法比传统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训练样本较少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离散余弦变换 稀疏表示 词袋 局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T子空间的非局部均值去噪算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金蓉 蒲亦非 +1 位作者 张意 周激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6,共8页
在整个图像块像素灰度值向量空间中,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算法度量像素间的相似性不仅计算复杂度高,而且当噪声存在时还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像素间的相似性权重值,影响了对图像冗余性质的利用,使得去噪结果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低... 在整个图像块像素灰度值向量空间中,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算法度量像素间的相似性不仅计算复杂度高,而且当噪声存在时还不能准确地计算出像素间的相似性权重值,影响了对图像冗余性质的利用,使得去噪结果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低.针对NLM算法的这一缺陷,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的低数据相关性和高能量紧致性,将DCT与NLM算法相结合,对图像块进行DCT,并在DCT低频系数子空间内度量像素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与NLM算法相比,该方法能够在保护图像结构信息、对比度和清晰度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去除噪声,峰值信噪比值一般可以提高1dB以上,运行时间不到NLM算法的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噪 局部均值 离散余弦变换 能量紧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融合技术的光学衍射成像彩色图像加密系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婧 吕晓东 +1 位作者 马毛粉 秦怡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7-17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衍射成像原理的彩色图像加密方法.首先把彩色图像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分量,并将三基色灰度图像分别作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对应的离散余弦变换谱.保留离散余弦变换谱的主要数据,并用空间复用的方法把这三个主要数据融合于一个实值图像之中,该图像即为复合频谱.再将此复合频谱送入光学衍射成像系统中加密,得到单幅密文.解密过程为加密过程的逆过程,即首先由单幅密文恢复复合频谱,再由复合频谱分离出三基色图像的部分离散余弦变换谱,再对这些离散余弦变换谱做逆变换得到三基色图像.由于对复合频谱设置了一个特殊数据区,因此在利用相位恢复算法恢复复合频谱的过程中,这些特殊数据作为输入平面的部分振幅支撑,可以避免迭代过程的停滞问题并提高收敛速率,从而完全恢复复合频谱,进而恢复原始图像.本方法可以将一幅彩色图像加密成单幅具有噪声图样的强度密文,同时,解密恢复得到的原始彩色图像具有较高的像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图像加密 光学衍射 频谱融合技术 彩色图像 离散余弦变换 相位恢复算法 衍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韦伯局部特征的图像拼接检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晓霞 李峰 熊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图像拼接是最常见的图像篡改和伪造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域中韦伯局部特征(Weber Local Descriptor,WLD)的图像拼接检测算法。算法对待测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DCT系数矩阵,进而提... 图像拼接是最常见的图像篡改和伪造手段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域中韦伯局部特征(Weber Local Descriptor,WLD)的图像拼接检测算法。算法对待测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得到DCT系数矩阵,进而提取WLD特征,以刻画图像的频率分布特性。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作为分类器,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判定图像是否经过拼接。实验采用标准的图像拼接数据库对所提算法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拼接检测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检测 离散余弦变换 韦伯局部特征 特征融合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的全息水印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卢鹏 刘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归一化技术和全息技术的数字水印技术。首先,利用归一化技术对图像作归一化运算,同时利用全息技术将水印二值图处理为全息图;其次,取归一化后图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的中频系数,对中频系数所组成的矩阵作离散小波变换;最... 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归一化技术和全息技术的数字水印技术。首先,利用归一化技术对图像作归一化运算,同时利用全息技术将水印二值图处理为全息图;其次,取归一化后图像分块离散余弦变换的中频系数,对中频系数所组成的矩阵作离散小波变换;最后将全息图嵌入到离散小波变换的低频分量中。由于图像归一化技术具有抗仿射变换的性能,同时全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抗裁切的性能,所以此数字水印技术具有很强的抗仿射变换的性能,可以广泛的用于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归一化 全息技术 离散余弦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重构与局部DCT的二维主元分析掌纹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晓华 李春芝 蒋云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66-1571,共6页
为了解决掌纹特征提取过程中,手掌的非平面问题导致的伪主线噪音信息并简化运算,对重构的掌纹图像进行了局部离散余弦变换.解决了重构后图像噪音敏感性问题,有效地区分了掌纹主线、掌纹褶纹和乳突纹.由二维主元分析算法获得较稳健的识... 为了解决掌纹特征提取过程中,手掌的非平面问题导致的伪主线噪音信息并简化运算,对重构的掌纹图像进行了局部离散余弦变换.解决了重构后图像噪音敏感性问题,有效地区分了掌纹主线、掌纹褶纹和乳突纹.由二维主元分析算法获得较稳健的识别特征.通过香港理工大学公布的PolyU掌纹数据库的实验,同二维主元分析算法相比,小波重构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的2DPCA掌纹识别算法正确识别率较高,识别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纹识别 提升小波重构 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二维主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DWT和DCT的盲的数字图象水印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锋 沈永增 王其聪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618-622,共5页
数字水印是解决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的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盲的水印图象嵌入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象进行小波分解,对LL图象按照一定大小进行分块,然后对... 数字水印是解决信息安全和版权保护的有效的方法,已成为多媒体信息安全领域的热门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的盲的水印图象嵌入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图象进行小波分解,对LL图象按照一定大小进行分块,然后对每一块进行离散余弦变换,把水印图象的值嵌入到变换后的系数上,最后再进行逆变换。把该算法能够经受住噪声、中值滤波、压缩、高通滤波、低通滤波等的处理,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WT DCT 数字图象水印技术 信息安全 版权保护 离散小波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灰度级数字水印嵌入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涛 李旭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2,52,共3页
提出一种将灰度级数字水印嵌入到彩色图像中的方法。利用DCT变换,先将灰度水印编码成二值位流信息;用神经网络建立彩色图像中所选择的像素之间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调整被选择像素点与模型输出值之间大小关系来嵌入水印的二值位流信息。... 提出一种将灰度级数字水印嵌入到彩色图像中的方法。利用DCT变换,先将灰度水印编码成二值位流信息;用神经网络建立彩色图像中所选择的像素之间关系模型。最后,通过调整被选择像素点与模型输出值之间大小关系来嵌入水印的二值位流信息。采用信息放大技术,加强水印的嵌入强度。利用神经网络、DCT反变换,提取灰度水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前JPEG图像压缩变换和某些图像处理操作具有极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余弦变换 神经网络 稳健水印 灰度级 数字水印嵌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青 刘斌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在多媒体技术中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成为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采用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快速计算离散余弦变换 (DCT)系数值 ,改进了静态图像... 在多媒体技术中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成为世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采用新的傅立叶分析技术—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来快速计算离散余弦变换 (DCT)系数值 ,改进了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克服了DCT运算速度慢的缺点 ,同时克服了传统的快速离散余弦变换 (FDCT)程序复杂 ,子进程多的缺点 .实验表明运用新型的AFT的DCT快速算法代替传统的DCT算法实现静态图像压缩可以使运算时间大幅度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PEG标准算法 算术傅立叶变换 AFT 离散余弦变换 DCT 快速离散余弦变换 FDCT 静态图像压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基于DCT与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永茂 赵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引入基于局部保持能力判据的特征选择算法对融合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DCT变换,得到DCT系数,然后以不同频率DCT系数的拉普拉斯值作为局部保持能力判据对DCT系数进行选择,最后对选出... 引入基于局部保持能力判据的特征选择算法对融合离散余弦变换(DCT)和局部保持投影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DCT变换,得到DCT系数,然后以不同频率DCT系数的拉普拉斯值作为局部保持能力判据对DCT系数进行选择,最后对选出的DCT系数执行局部保持投影算法提取识别特征,在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离散余弦变换 局部保持投影 拉普拉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图像数据压缩中的自适应量化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骥祥 戴居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88-91,共4页
为了使视频图像编码器产生的比特流和信道相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DCT系数自适应量化技术。此种技术,根据人眼视觉系统和DCT域的能量分布,得到最适合的量化矩阵,用码率缓存器状态控制量化精度、调节量化等级,从而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重建... 为了使视频图像编码器产生的比特流和信道相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DCT系数自适应量化技术。此种技术,根据人眼视觉系统和DCT域的能量分布,得到最适合的量化矩阵,用码率缓存器状态控制量化精度、调节量化等级,从而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图像编码器输出所需的比特率比传统方法少,解码重建图像主观和客观评价得到改善,且图像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压缩 自适应量化 离散余弦变换 图像数据压缩 量化技术 自适应 视频 图像编码器 人眼视觉系统 重建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图像的无参考模糊检测与局部模糊区域分割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雪玮 梁晓 +1 位作者 郑津津 周洪军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80-1988,共9页
针对自然图像的模糊强度检测和局部模糊区域分割,提出一种无参考无训练的检测分割算法.首先对待测图像进行再模糊;然后对再模糊图像和待测图像逐点进行小邻域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待测图像的模糊强度分布;最后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和形态学... 针对自然图像的模糊强度检测和局部模糊区域分割,提出一种无参考无训练的检测分割算法.首先对待测图像进行再模糊;然后对再模糊图像和待测图像逐点进行小邻域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待测图像的模糊强度分布;最后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和形态学运算对图像的局部模糊区域进行分割提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算法得到的模糊强度分布图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分割图像的清晰区域与模糊区域;与同类算法相比,对于不同模糊形式和不同复杂度的图像,该算法在查准率、查全率和F值等图像分割性能指标上表现较为优异,与人眼主观分割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且该算法无需进行数据训练,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模糊 再模糊 离散余弦变换 模糊强度分布 聚类 形态学运算 模糊区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