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乳酸升高重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鹏 张辉 +1 位作者 张爽 陈炎堂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3-867,872,共6页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重症患者乳酸升高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数据齐全的...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重症患者乳酸升高时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用局部枸橼酸抗凝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数据齐全的患者235例,分为乳酸正常组(Lac <2 mmol/L)A组125例,乳酸升高组(Lac 2~10 mmol/L)B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RRT治疗前及治疗24 h患者的乳酸值、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体内iCa2+、血清总钙、总钙/iCa2+及血Na+等。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及滤器使用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乳酸值、pH、HCO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经CRRT治疗24 h,乳酸值较治疗前下降,pH、HCO3-较治疗前上升(P <0.05)。CRRT治疗前,B组乳酸较A组高,p H、HCO3-较A组低(P <0.05)。CRRT治疗24 h,两组乳酸、pH、HCO3-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生枸橼酸蓄积6例(2.55%),均预后不佳死亡。A、B两组CRRT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酸升高的重症患者行CVVHDF时局部用枸橼酸抗凝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电解质等指标,枸橼酸蓄积发生率低,仅发生在因多器官衰竭而导致严重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中,一旦出现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乳酸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颖惠 张丽玉 +1 位作者 王彩玲 王紫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15-1919,共5页
目的:构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方法:以《重症血液净化》为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病例回顾拟订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 目的:构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法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方法:以《重症血液净化》为基础,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病例回顾拟订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确定最终方案。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0.96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2,0.186(P<0.01)。最终确立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结论:构建的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离子钙监测优化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的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局部枸橼酸抗凝 离子钙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的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管路寿命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仲斌 潘灵爱 +2 位作者 吕静 刘艺 谢彩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447-4450,共4页
对局部枸橼酸抗凝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管路寿命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病人拟定个体化透析方案、延长局部枸橼酸抗凝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管路寿命、降低局部枸橼酸抗凝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非计划下机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管路寿命 影响因素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姚凤 张立群 干朝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39-942,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对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局部2.5%枸橼酸钠抗凝,对照组不给予抗凝。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凝效果及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3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55.17±7.92)s和(26.49±2.38)s,高于对照组的(49.37±7.98)s和(22.34±2.21)s(P<0.05),观察组滤器寿命为(38.4±4.3)h,与对照组的(34.3±5.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均较透析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清TNF-α、IL-1、IL-6、IL-10浓度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对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合并高危出血 局部枸橼酸抗凝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法在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由丽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18-2920,292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2月在本院重症病房需要行CRRT的重症患者83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n=43)患者采用RCA方法抗凝,...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重症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6年2月在本院重症病房需要行CRRT的重症患者83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n=43)患者采用RCA方法抗凝,对照组(n=40)采用传统的低分子肝素抗凝。收集并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安全性指标、生化指标、体外循环凝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游离钙水平升高,氯离子水平降低,滤器的使用时间也增加,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情况减少,尿素氮、肌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和一氧化氮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应用于高危出血重症患者的CRRT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枸橼酸抗凝 重症患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高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赵尚平 欧好 +3 位作者 彭玥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52例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伴高出血风险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68例)采用肝素钠抗凝法,B组(84例)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观察...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高危出血风险患者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52例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伴高出血风险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A组(68例)采用肝素钠抗凝法,B组(84例)采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法。观察两组滤器、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滤器前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及电解质等指标。结果:与A组比较,B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降低(P<0.05),且患者新发出血和原有出血加重发生率也大大下降;A组滤器后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较治疗前延长(P<0.05),而B组滤器后的ACT浓度在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 H,Na+,HCO3–,Ca2+浓度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局部枸橼酸钠抗凝技术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取得良好的局部抗凝效果,出血风险低,是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理想的体外抗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液净化 出血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任慧 宋长帅 +3 位作者 吴媛 欧阳春 叶小强 黄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1-947,共7页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方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和局部枸橼酸抗凝(regional citrate anticoagulation,RCA)方案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CRRT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8.83±16.36)岁。根据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LMWH组和RCA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心包、纵膈)、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术后呼吸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术后皮肤瘀点发生和死亡情况;比较2组抗凝治疗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和PLT等;比较2组滤器使用寿命、CRRT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经抗凝治疗后,RCA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LMWH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均较LMWH组短,呼吸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低于LMW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瘀点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APTT,FIB,TT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A组PT和INR高于LMWH组,PLT低于LMW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CA组滤器使用寿命长于LMW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CRR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治疗后,2组患者在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CRRT采用RCA可有效减少患者心包、纵膈引流量,降低患者出血风险,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分子肝素 局部枸橼酸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