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特性对于放电水平的确定、局部放电定位及干扰区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珠海拱澳线路110 k V电缆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长度的电缆上进行单一频率正弦信号的现场实测。运用均匀传输线理论计算得到单一频率正弦信号...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特性对于放电水平的确定、局部放电定位及干扰区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珠海拱澳线路110 k V电缆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长度的电缆上进行单一频率正弦信号的现场实测。运用均匀传输线理论计算得到单一频率正弦信号在该电缆中的单频衰减系数。通过Fourier变换计算高斯函数模拟的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中的传输衰减特性,对脉冲的幅值、宽度、面积随传播距离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并在不同长度的电缆上对局部放电校正脉冲的传输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频率高频正弦信号在电缆中的单频衰减系数与频率成正比,高斯函数模拟的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中的传输服从指数函数与余补误差函数成积的规律,上升时间10 ns的高斯模拟脉冲幅值衰减到10%的传播距离为490 m;脉冲面积在一定范围内为放电量Q与电缆特性阻抗Z的乘积。展开更多
10 k V XLPE电缆中间接头作为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任何绝缘缺陷都会产生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为研究不同缺陷下的放电特性,以一段150 m长的XLPE电缆作为试验对象,在75 m处设置可拔插式中间接头,试验设计和模拟压接管尖角未...10 k V XLPE电缆中间接头作为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任何绝缘缺陷都会产生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为研究不同缺陷下的放电特性,以一段150 m长的XLPE电缆作为试验对象,在75 m处设置可拔插式中间接头,试验设计和模拟压接管尖角未打磨、主绝缘环形划痕、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3种典型缺陷模型,采用脉冲电流法对其放电信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压接管尖角未打磨时放电呈单极性,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放电呈"馒头状"的双极性,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时放电呈"平台状"的双极性;压接管尖角未打磨时放电频率较低,随电压升高线性增加;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随电压升高放电频率呈线性增加,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时与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的放电频率相差不大,随着电压升高放电频率会呈现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局部放电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特性对于放电水平的确定、局部放电定位及干扰区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珠海拱澳线路110 k V电缆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长度的电缆上进行单一频率正弦信号的现场实测。运用均匀传输线理论计算得到单一频率正弦信号在该电缆中的单频衰减系数。通过Fourier变换计算高斯函数模拟的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中的传输衰减特性,对脉冲的幅值、宽度、面积随传播距离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并在不同长度的电缆上对局部放电校正脉冲的传输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频率高频正弦信号在电缆中的单频衰减系数与频率成正比,高斯函数模拟的局部放电脉冲在电缆本体中的传输服从指数函数与余补误差函数成积的规律,上升时间10 ns的高斯模拟脉冲幅值衰减到10%的传播距离为490 m;脉冲面积在一定范围内为放电量Q与电缆特性阻抗Z的乘积。
文摘10 k V XLPE电缆中间接头作为电缆绝缘的薄弱环节,任何绝缘缺陷都会产生局部放电,导致绝缘劣化甚至击穿。为研究不同缺陷下的放电特性,以一段150 m长的XLPE电缆作为试验对象,在75 m处设置可拔插式中间接头,试验设计和模拟压接管尖角未打磨、主绝缘环形划痕、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3种典型缺陷模型,采用脉冲电流法对其放电信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压接管尖角未打磨时放电呈单极性,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放电呈"馒头状"的双极性,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时放电呈"平台状"的双极性;压接管尖角未打磨时放电频率较低,随电压升高线性增加;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随电压升高放电频率呈线性增加,压接处错用绝缘胶带时与主绝缘存在纵向划痕时的放电频率相差不大,随着电压升高放电频率会呈现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