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通信载波多普勒频偏的局部聚类捕获算法
1
作者 张兆维 王帅威 +5 位作者 杜帅 吴同 邱帅博 刘琳 左加阔 潘甦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2,共16页
与地面通信不同,空间通信通常涉及相距很远且高速飞行的信号载体。此时,信号传输会面临两个困难:远距离路径损耗导致的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高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高动态多普勒频偏。针对多普勒频偏捕获,低SNR要求一个很... 与地面通信不同,空间通信通常涉及相距很远且高速飞行的信号载体。此时,信号传输会面临两个困难:远距离路径损耗导致的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高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高动态多普勒频偏。针对多普勒频偏捕获,低SNR要求一个很长的累积周期来累积很多个信号。但是,在这个长累积周期内,高动态多普勒频偏扩散所有信号的总能量到一个很宽的频率区间。为解决此能量扩散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局部聚类捕获(Local-clustering-acquisition,LCA)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全局范围内最大元素来构造一个局部范围,然后从局部范围内选择若干个较大元素并进行聚类,最后从聚类结果中搜索最大的簇来得到捕获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算法,LCA算法在提升捕获概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多普勒捕获 能量扩散 局部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WSN多Sink节点部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翠然 吕安琪 +1 位作者 谢健骊 孙振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1,共6页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受限,网络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在考虑网络成本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局部密度聚类的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算法。首先,基于多属性因子构建聚类决策函数确定Sink节点部署位置,完成传感器节点聚类;然后...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感器节点能量受限,网络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在考虑网络成本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基于节点局部密度聚类的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算法。首先,基于多属性因子构建聚类决策函数确定Sink节点部署位置,完成传感器节点聚类;然后,根据下一跳节点与Sink节点间距离最短准则搜索并形成数据传输路径;最后,以网络生命周期成本比最大化为依据确定最优的Sink节点数目,实现多Sink节点优化部署。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具有较高的网络生命周期能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Sink节点部署 局部密度 网络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信息和子空间的模糊C有序均值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
3
作者 陈阳 黄成泉 +3 位作者 覃小素 彭家磊 雷欢 周丽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18,共13页
针对模糊C有序均值聚类算法没有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导致难以有效地分割含噪图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信息和子空间的模糊C有序均值聚类(non-local information and subspace for fuzzy C-ordered means,SFCOM-NLS)算法.首先,利用图... 针对模糊C有序均值聚类算法没有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导致难以有效地分割含噪图像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信息和子空间的模糊C有序均值聚类(non-local information and subspace for fuzzy C-ordered means,SFCOM-NLS)算法.首先,利用图像中给定的相似邻域结构的像素提取当前像素的非局部空间信息;其次,计算每个像素的典型性,并对其进行排序,在每次迭代中更新像素的典型性,提高像素聚类的准确性,解决在聚类过程中存在相似类导致的误分类问题;最后,引入子空间聚类概念,为图像不同维度分配适当的权重,提高彩色图像的分割性能.在含噪合成图像和公开数据集BSDS500,MSRA100和AID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模糊划分系数、模糊划分熵、分割精度和标准化互信息平均值分别达到了95.00%,6.66%,98.77%和95.54%,均优于对比的同类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空间信息 子空间 模糊C有序均值 噪声图像分割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标准差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娟英 张文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2,共16页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维度的类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聚类算法。然而,DPC算法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不适用于同时发现数据集的稠密... 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DPC)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发现任意形状和维度的类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聚类算法。然而,DPC算法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不适用于同时发现数据集的稠密簇和稀疏簇;此外,DPC算法的一步分配策略使得一旦有一个样本分配错误,将导致更多样本的错误分配,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采用局部标准差指数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克服DPC的密度定义缺陷;采用两步分配策略代替DPC的一步分配策略,克服DPC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得到ESDTS-DPC算法。与DPC及其改进算法KNN-DPC、FKNN-DPC、DPC-CE和经典密度聚类算法DBSCAN的实验比较显示,提出的ESDTS-DPC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 标准差 局部密度 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区域分割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承鑫 曾曙光 +5 位作者 管灵 董纯柱 曾祥云 郑胜 黄瑶 罗骁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0-266,共7页
散射中心是描述雷达目标高频散射机理的重要特征,准确提取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参数对解析雷达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提高散射中心参数计算速度,通常将整幅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分解为多个包含散射中... 散射中心是描述雷达目标高频散射机理的重要特征,准确提取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参数对解析雷达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提高散射中心参数计算速度,通常将整幅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分解为多个包含散射中心的小区域,对每个小区域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和参数计算。根据雷达目标散射中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区域分割技术。首先,对雷达图像进行Frost滤波、基于水平集方法(level set method,LSM)的图像分割和面积滤波的一系列图像预处理获得目标感兴趣(region of interest,ROI)区域,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利用局部密度聚类算法检测散射中心并进行区域分割。实验中,采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对所提方法和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展开数值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雷达目标散射中心区域分割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 散射中心 局部密度 区域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最近邻的密度估计聚类算法
6
作者 许梅梅 侯新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基于相互最近邻的密度峰聚类算法(DenMune)通过相互最近邻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是一种有效的聚类手段。但该算法存在构建聚类骨架不合理的问题,在分配弱点时采用硬投票策略,易产生错误。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反向最近邻的密度估计聚类... 基于相互最近邻的密度峰聚类算法(DenMune)通过相互最近邻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是一种有效的聚类手段。但该算法存在构建聚类骨架不合理的问题,在分配弱点时采用硬投票策略,易产生错误。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反向最近邻的密度估计聚类算法(RNN-DEC)。该算法引入反向最近邻来计算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将数据点分成强点、弱点和噪声点。使用强点构建聚类算法的骨架,通过软投票的方式将弱点分配到与其相似度最高的簇中去。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最近邻的簇融合算法,将相似度高的子簇融合,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些合成数据集和UCI真实数据集上,相比较于其他经典算法,该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最近邻 局部密度 密度算法 子簇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共享近邻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7
作者 张文杰 谢娟英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9-944,共16页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随数据集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样本局部密度受到截断距离dc影响,且其一步分配策略会带来样本分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聚类结果。提出基于加权共享近邻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WSN-DPC)...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的样本局部密度定义随数据集规模大小不同而不同,样本局部密度受到截断距离dc影响,且其一步分配策略会带来样本分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严重影响聚类结果。提出基于加权共享近邻优化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WSN-DPC)。该算法利用基于标准差加权的距离代替传统欧氏距离,强化样本不同特征对距离的贡献;利用共享近邻信息定义样本相似度,进而定义样本局部密度和相对距离,以尽可能体现数据集中样本的真实分布信息。同时,采用不同分配策略对离群点和非离群点依次进行分配,使得每个样本能够尽可能地分配到正确类簇。多个数据集的实验测试和统计性检验结果表明,WSN-DPC算法优于DPC及其改进算法,有效地解决了DPC算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近邻 局部密度 加权距离 簇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局部密度的可扩展层次聚类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斌 谢文波 +2 位作者 付勋 张恒基 王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82,共13页
层次聚类是无监督学习的重点研究方向,由于其结果易于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领域.目前大多数层次聚类算法都需要根据数据的成对距离进行簇合并操作,因此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不论是时间或空间),无法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针对以上... 层次聚类是无监督学习的重点研究方向,由于其结果易于分析,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领域.目前大多数层次聚类算法都需要根据数据的成对距离进行簇合并操作,因此具有较高的复杂度(不论是时间或空间),无法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局部密度的可扩展层次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calabl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DBSC).该算法根据数据间的最近邻关系构造最近邻图,并在每个最近邻分量上根据互惠最近邻结点的局部密度选择代表点.为了降低孤立最近邻分量对计算局部密度的干扰,算法利用二阶最近邻将孤立最近邻分量重连至最近邻分量.通过以上步骤算法选择代表点,以迭代的方式自下而上地构建聚类树.大量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保证较高的聚类精度和较快的响应速度的前提下将处理数据的规模提升至数十万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 局部密度 最近邻图 互惠最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聚类和特征划分融合的群结构模型及跟踪算法
9
作者 王昊 宋骊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针对群目标跟踪问题中发生群合并和分裂时,传统的演化网络模型通过将目标间的马氏距离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实现群组划分,导致其跟踪效果因依赖于阈值选择而在性能上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传播聚类和特征划分融合的群结构模型,... 针对群目标跟踪问题中发生群合并和分裂时,传统的演化网络模型通过将目标间的马氏距离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实现群组划分,导致其跟踪效果因依赖于阈值选择而在性能上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传播聚类和特征划分融合的群结构模型,以避免上述问题并提升跟踪精度。新的群结构模型创新性地利用近邻传播聚类算法,依据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和速度特征,在2个维度上对目标点进行有效划分,通过邻接矩阵表示聚类结果,并对两个邻接矩阵进行融合,构造出目标点的群组划分结构。结合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滤波进行群目标跟踪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群结构模型在群组划分方面更接近群目标的真实划分,相较于传统的演化网络模型,新模型在群目标数目的估计及跟踪效果上有明显提升。所提出的群结构模型跟踪性能更好,模块化程度高并且具有更高的全局适应能力,为群目标跟踪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目标跟踪 近邻传播 演化网络模型 概率假设密度滤波 邻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线性下的函数型主成分聚类算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海龙 胡晓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函数型聚类分析在统计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其分析过程通常在降维目标实现后进行。为了有效解决函数型主成分聚类问题,文章结合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在非线性空间下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局部线性下的函数型主成... 函数型聚类分析在统计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其分析过程通常在降维目标实现后进行。为了有效解决函数型主成分聚类问题,文章结合局部线性嵌入算法(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在非线性空间下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局部线性下的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模型(LLE Function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LFPCA)。首先,采用函数型主成分分析法作为降维目标方法,改进了FPCA的算法模型,通过将LLE算法的权重系数矩阵与函数型主成分定义相结合,构建出一个适用于非线性空间下的聚类算法;其次,在求解算法的过程中定义了函数型主成分得分,并结合EM算法构建出GMM模型来近似函数型算法的概率密度函数,使模型更高效且适用性更强;最后,通过随机模拟实验及应用分析验证了LFPCA算法模型在真实数据集上具有良好的聚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函数型主成分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 EM算法 GM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分布式聚类挖掘算法 被引量:19
11
作者 倪巍伟 陈耿 +1 位作者 吴英杰 孙志挥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339-2348,共10页
分布式聚类挖掘技术是解决数据集分布环境下聚类挖掘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数据水平分布情况,在已有分布式密度聚类算法DBDC(density based distributed clustering)的基础上,引入局部密度聚类和密度吸引子等概念,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 分布式聚类挖掘技术是解决数据集分布环境下聚类挖掘问题的有效方法.针对数据水平分布情况,在已有分布式密度聚类算法DBDC(density based distributed clustering)的基础上,引入局部密度聚类和密度吸引子等概念,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密度的分布式聚类算法——LDBDC(local density based distributed clustering).算法适用于含噪声数据和数据分布异常情况,对高雏数据有着良好的适应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LDBDC算法在聚类质量和算法效率方面优于已有的DBDC算法和SDBDC(scalable dellsity-based distributed clustering)算法.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局部密度聚类局部聚类模型 密度吸引子 高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
12
作者 李春忠 鞠文亮 +1 位作者 靖凯立 桂扬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20,共15页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且算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集密度和流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使用径向基函数并加入先验信息获取数据的局部密度差异特征,构建全新的相似性度量,在此过程融入了数据局部结构特征的提取机制和稳定类的识别机制,使聚类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动态演化聚类在这两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在动态的聚类过程中持续优化聚类结果,使得聚类效果得到了很大改进。新算法通过数据集结构信息自表达对局部和整体特征进行信息融合,同时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监控类的稳定性,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聚类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度量 相对局部密度 最近邻 自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脉冲幅值比的变压器局部放电信号聚类分离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 刘志超 +7 位作者 李乐颖 戴敏婷 姚维为 郑书生 孙勇 唐志国 齐波 胡德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对电力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与检测时,多源脉冲混叠严重影响着局部放电信号的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端脉冲幅值比的局放信号聚类分离方法。首先,开展220 kV变压器局放试验,对不同试验电压下PRPD、T-F谱图中存在的脉冲混叠现象进行... 对电力变压器进行局部放电试验与检测时,多源脉冲混叠严重影响着局部放电信号的识别。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端脉冲幅值比的局放信号聚类分离方法。首先,开展220 kV变压器局放试验,对不同试验电压下PRPD、T-F谱图中存在的脉冲混叠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基于不同类型脉冲在变压器中的传播衰减规律,提出了基于变压器多端检测的三维幅值比脉冲聚类分离方法,并结合DBSCAN算法实现该方法;最后,在220 kV变压器局放试验过程中开展了多端检测,并对脉冲进行聚类分离与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多端脉冲幅值比聚类分离方法能够将局放试验过程中的多源混叠脉冲准确分为干扰脉冲以及两类放电脉冲,并且可以根据幅值比实现脉冲源的初步定位。多端脉冲幅值比聚类分离方法实现了变压器局放脉冲的提取,其发展和应用将有利于提升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中的抗干扰水平和检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局部放电 幅值比 多端耦合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大规模资源发现的分布式局部聚类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新宇 潘文宇 马艺宁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在大规模资源环境下,传统的资源索引机制导致Peer结点数量急剧增加和负载均衡性能下降,影响查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质心模型的局部资源聚类方法,通过将相近资源聚类于单一结点并选出代表性键,有效减少了P2P(Peer-to-peer... 在大规模资源环境下,传统的资源索引机制导致Peer结点数量急剧增加和负载均衡性能下降,影响查询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质心模型的局部资源聚类方法,通过将相近资源聚类于单一结点并选出代表性键,有效减少了P2P(Peer-to-peer)网络中的Peer结点规模。此外,局部聚类机制集中处理距离相近的键,避免了资源覆盖的过度膨胀。实验结果显示,基于质心模型的Skip Graph算法不仅降低了查询复杂度,提高了负载均衡性能,而且在网络规模、数据量及查询复杂度方面展现出优秀的扩展性,更好地适应大规模资源发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 资源发现 P2P网络 质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密度构造相似矩阵的谱聚类算法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健 崔志明 +2 位作者 时玉杰 盛胜利 龚声蓉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2,共9页
依据样本数据点分布的局部和全局一致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密度构造相似矩阵的谱聚类算法。首先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点的分布特性给出了局部密度定义,根据样本点的局部密度对样本点集由密到疏排序,并按照设计的连接策略构建无向图;然... 依据样本数据点分布的局部和全局一致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密度构造相似矩阵的谱聚类算法。首先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点的分布特性给出了局部密度定义,根据样本点的局部密度对样本点集由密到疏排序,并按照设计的连接策略构建无向图;然后以GN算法思想为参考,给出了一种基于边介数的权值矩阵计算方法,经过数据转换得到谱聚类相似矩阵;最后通过第一个极大本征间隙出现的位置来确定类个数,并利用经典聚类方法对特征向量空间中的数据点进行聚类。通过人工仿真数据集和UCI数据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谱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顽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矩阵 局部密度 无向图构建 边介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莉 陈威 +2 位作者 肖人彬 韩龙哲 谭德坤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5,共11页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易忽略类簇间样本的疏密差异,导致误选类簇中心;分配策略易将稀疏区域的样本误分到密集区域,导致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 针对密度分布不均数据,密度峰值聚类算法易忽略类簇间样本的疏密差异,导致误选类簇中心;分配策略易将稀疏区域的样本误分到密集区域,导致聚类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加权逆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局部密度公式中引入基于sigmoid函数的权重系数,增加稀疏区域样本的权重,结合逆近邻思想,重新定义了样本的局部密度,有效提升类簇中心的识别率;其次,引入改进的样本相似度策略,利用样本间的逆近邻及共享逆近邻信息,使得同一类簇样本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可有效改善稀疏区域样本分配错误的问题。在密度分布不均、复杂形态和UCI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的聚类效果优于IDPC-FA、FNDPC、FKNN-DPC、DPC和DPCSA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 密度分布不均 逆近邻 共享逆近邻 样本相似度 局部密度 分配策略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密度自适应度量的粗糙K-means聚类算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马福民 逯瑞强 张腾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4-190,共7页
通过引入上、下近似的思想,粗糙K-means已成为一种处理聚类边界模糊问题的有效算法,粗糙模糊K-means、模糊粗糙K-means等作为粗糙K-means的衍生算法,进一步对聚类边界对象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细化描述,改善了聚类的效果。然而,这些算法在... 通过引入上、下近似的思想,粗糙K-means已成为一种处理聚类边界模糊问题的有效算法,粗糙模糊K-means、模糊粗糙K-means等作为粗糙K-means的衍生算法,进一步对聚类边界对象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细化描述,改善了聚类的效果。然而,这些算法在中心均值迭代计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各簇的数据对象与均值中心的距离、邻近范围的数据分布疏密程度等因素对聚类精度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局部密度自适应度量的方法来描述簇内数据对象的空间特征,给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密度自适应度量的粗糙K-means聚类算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 K-MEANS 局部密度度量 粗糙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密度和动态生成网格聚类算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邱保志 郑智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5-387,392,共4页
为了解决网格聚类算法中的输入参数和聚类结果不精确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密度的动态生成网格聚类算法(DGLD)。该算法使用动态生成网格技术能大幅度地减少数据空间中生成的网格单元的数量,并简化邻居的搜索过程;采用局部密度思想解决数... 为了解决网格聚类算法中的输入参数和聚类结果不精确问题,提出了基于局部密度的动态生成网格聚类算法(DGLD)。该算法使用动态生成网格技术能大幅度地减少数据空间中生成的网格单元的数量,并简化邻居的搜索过程;采用局部密度思想解决数据空间相邻部分对网格密度的影响,提高了聚类精度。该算法不需要用户输入参数,能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并有效地去除噪声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动态生成 相交网格 局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混合近邻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莉 朱梅子 +1 位作者 康平 韩龙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1-1830,共10页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的局部密度忽略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疏密差异,易导致类簇中心聚集在密集区域;其分配策略在分配剩余样本时,易将稀疏区域样本错误分配到密集区域,致使聚类效果不佳.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文提出了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 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PC)的局部密度忽略了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疏密差异,易导致类簇中心聚集在密集区域;其分配策略在分配剩余样本时,易将稀疏区域样本错误分配到密集区域,致使聚类效果不佳.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文提出了面向密度分布不均数据的混合近邻密度峰值聚类(MN-DPC)算法.首先,利用自然近邻信息定义样本的局部密度,平衡稀疏区域与密集区域样本之间的密度差异,从而正确找到稀疏区域的类簇中心;其次,利用样本之间的共享及自然近邻信息对样本相似度进行加权处理,加强了同一类簇样本间的相似度,有效的避免稀疏区域样本被错误分配.本文将MN-DPC算法与IDPC-FA,DPC-DBFN,DPCSA,FNDPC,FKNN-DPC,DPC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N-DPC算法能有效聚类密度分布不均及UCI数据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 局部密度 自然近邻 共享近邻 样本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聚类的鉴别:一种基于模型的Moran's I检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海森 宋向东 +1 位作者 于尚洋 杨婧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545-548,557,共5页
传统意义上的Moran's I只能检验出是否存在聚类,但不能检验出是否存在局部聚类。为了弥补这项不足,在对数线性模型的基础上作Moran's(?)残差检验,记作I_(dr)。在非齐性总体下,I_(dr)比传统(?)有较好的第一类错误概率。然后,在... 传统意义上的Moran's I只能检验出是否存在聚类,但不能检验出是否存在局部聚类。为了弥补这项不足,在对数线性模型的基础上作Moran's(?)残差检验,记作I_(dr)。在非齐性总体下,I_(dr)比传统(?)有较好的第一类错误概率。然后,在原模型中加入空间关联项重做I_(dr)检验。当原模型中I_(dr)是显著的,但加入空间关联项后I_(dr)不显著,表明仅存在局部聚类:当原模型中I_(dr)是显著的,但加入空间关联项后I_(dr)仍显著,表明存在全局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线性模型 非齐性总体:空间关联项: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