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有效的局部可修复码的构造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祥旭 车书玲 纪玉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
为了能够同时优化局部可修复码的平均信息修复度、平均修复度以及更新复杂度,并降低构造局部可修复码的算法复杂度,通过分析Tanner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方法。首先,对局部校验节点进行设计,在满足局部可修复码的平均信息修复度... 为了能够同时优化局部可修复码的平均信息修复度、平均修复度以及更新复杂度,并降低构造局部可修复码的算法复杂度,通过分析Tanner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方法。首先,对局部校验节点进行设计,在满足局部可修复码的平均信息修复度为最优的基础上,通过区分局部组的特点,对重叠组进行分类构造,优化码的平均修复度;其次,对全局校验节点进行设计,优化码的更新复杂度;最后对构造码的算法复杂度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优化了以上所述的性能,且降低了局部可修复码在构造过程中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可修复码 TANNER图 更新复杂度 平均修复 平均信息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容错技术综述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鑫 孙蓉 刘景伟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9年第5期463-475,共13页
互联网、5G及其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存储海量数据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以其海量存储能力、高吞吐量、高可用性和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取代了集中式存储系统成为主流系统。由于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节... 互联网、5G及其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存储海量数据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以其海量存储能力、高吞吐量、高可用性和低成本的突出优势取代了集中式存储系统成为主流系统。由于分布式存储系统中节点数量庞大,经常会产生各种类型故障,从而导致节点失效情况频发。因此,必须采用容错技术来保证在部分存储节点失效的情况下,数据仍然能够被正常读取和下载,具有容错能力且节约存储资源的分布式存储编码成为大数据时代重点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讨论了大数据背景下存储与可靠性的问题,从而引出数据容错对分布式存储的重要性。阐述了传统的2种数据存储容错技术,即多副本机制和MDS码。重点分析了3种主要的分布式存储编码,即再生码(RGC)、局部可修复码(LRC)和Piggybacking编码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总结对比了这5种数据容错技术的性能差异。面向数据的容错存储,针对存储中的节点修复问题,为大数据和移动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编码提供理论基础,为海量数据的高效、可靠存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存储 MDS 再生 局部可修复码 Piggybacking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