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2.4kb/s低比特率语音编码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恩清 汪一鸣 +2 位作者 李宏亮 侯兴松 刘贵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系统地设计了一个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 2 4kb/s低比特率的语音编码器 .对局部余弦变换系数采用分维矢量量化方法进行量化 ,码书设计采用LGB算法 .编码中的码书搜索采用树形快速搜索算法 .通过主观非正式听力测试和客观参数评价 ,从理解... 系统地设计了一个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 2 4kb/s低比特率的语音编码器 .对局部余弦变换系数采用分维矢量量化方法进行量化 ,码书设计采用LGB算法 .编码中的码书搜索采用树形快速搜索算法 .通过主观非正式听力测试和客观参数评价 ,从理解性和自然度两方面来看 ,用设计的 2 4kb/s低比特率的编码方法编码的语音质量比FS10 15 (LPC 10e)编码标准编码的语音质量要好 ,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余弦变换 语音编码 低比特率 变换编码 矢量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低比特变速率语音编码算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恩清 蔡光跃 李永利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提出将局部余弦变换(LCT)算法应用于语音编码中,系统设计了一个平均比特率近1.6kbit/s的低比特变速率语音编码器。在变比特率编码器设计中采用SVM算法进行VAD检测。激活语音帧的语音模式采用GSM半速率编码中的划分方法,但将其中的强浊... 提出将局部余弦变换(LCT)算法应用于语音编码中,系统设计了一个平均比特率近1.6kbit/s的低比特变速率语音编码器。在变比特率编码器设计中采用SVM算法进行VAD检测。激活语音帧的语音模式采用GSM半速率编码中的划分方法,但将其中的强浊音模式和中浊音模式合并为一个中强浊音模式。对各类语音模式和无声帧(背景噪声)的局部余弦变换系数采用分维矢量量化算法进行量化,码书设计采用LGB算法。编码中的码书搜索采用树形快速搜索算法。通过主观非正式听力测试表明设计的变比特率编码器编码的重建语音MOS约为3.15,与比特率为2.4kbit/s美国联邦声码器标准MELP的重建语音相当,具有较强的顽健性,适合于对存在各种环境噪声的语音进行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余弦变换 语音编码 变速率编码 矢量量化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一种改进的新灵活分割算法
3
作者 董恩清 刘贵忠 +1 位作者 周亚同 胡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8-402,共5页
针对王永忠等提出的分割算法存在的单向合并非全局最优合并的问题 ,提出了全局最优搜索合并算法 .同时 ,针对王永忠分割算法中 ,将有非零值分割段与无非零值分割段合并为一个大的分割段的不合理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解决的途径... 针对王永忠等提出的分割算法存在的单向合并非全局最优合并的问题 ,提出了全局最优搜索合并算法 .同时 ,针对王永忠分割算法中 ,将有非零值分割段与无非零值分割段合并为一个大的分割段的不合理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解决的途径主要体现在对每一个小分割段做自适应余弦变换时 ,不是采用相邻数据进行折叠处理 ,而是把每一个小分割段首先做零延拓后 ,再进行折叠处理 .经过用理论模型来验证改进后的算法 ,解决了二进分割算法及王永忠分割算法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了对信号进行自适应的有效分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叉树 最佳基 局部余弦变换 最优搜索 正交基 二进分割算法 语音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余弦变换的多普勒信号降噪方法研究
4
作者 王小涛 沈毅 刘志言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和非负Garrote取阈值的多普勒超声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局部余弦变换,并且搜索描述信号的最优基;然后,利用非负Garrote方法对最优基系数取阈值;最后,由取阈值后的系数进行重构得到真实信号的估计...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和非负Garrote取阈值的多普勒超声信号降噪方法.首先,对信号进行局部余弦变换,并且搜索描述信号的最优基;然后,利用非负Garrote方法对最优基系数取阈值;最后,由取阈值后的系数进行重构得到真实信号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优于基于时移不变小波变换的降噪方法,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降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时移不变小波变换 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 非负Garrote取阈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组合的面波压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毕云云 汪金菊 +2 位作者 徐小红 屈光中 张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和反射波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将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2D-LDCT)组合的形态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地震数据的面波压制。首先选取离散曲波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面波分量,选取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 根据地震记录中面波和反射波形态结构的差异性,将基于离散曲波变换字典和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2D-LDCT)组合的形态成分分析法应用于地震数据的面波压制。首先选取离散曲波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面波分量,选取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字典来稀疏表示反射波分量,然后建立地震记录在两种字典下的面波分离模型,最后通过块协调松弛算法求解该模型来分离出两种分量,实现对面波的有效压制。合成地震记录及实际地震记录试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有效压制强面波干扰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反射波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表示 面波压制 形态成分分析 离散曲波变换 二维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中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的信道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建英 刘明黎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5期536-538,543,共4页
论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LDCT,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信道估计方法。与传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不同,LDCT基函数具... 论述了一种新的基于局部离散余弦变换(LDCT,local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信道估计方法。与传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不同,LDCT基函数具有良好的时域能量集中特性,可迅速捕获信号中的时变成分,有效跟踪信号时频结构的变化,有效地抑制符号间干扰(ISI)和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基于DFT和基于DCT的信道估计,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信道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信道估计 正交频分复用 离散余弦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结构变换域稀疏外观模型的目标跟踪 被引量:1
7
作者 唐中和 王升哲 +3 位作者 霍建亮 郭航 梅员 赵海波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0-146,共7页
[目的]为了降低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方法]在粒子滤波框架下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变换域稀疏外观模型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结果]该算法在目标区域附近提取重叠的局部图像块,并计算出所有局部图像块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获... [目的]为了降低稀疏表示目标跟踪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方法]在粒子滤波框架下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变换域稀疏外观模型的视觉目标跟踪算法。[结果]该算法在目标区域附近提取重叠的局部图像块,并计算出所有局部图像块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获得图像块的变换域系数。变换域的能量集中特性被采用来降低字典的维度与候选样本的数量,并且对系数压缩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抑制噪声与遮挡影响。采用被裁剪的样本与字典获得局部图像块的稀疏编码,然后将当前目标区域中所有小图像块的稀疏向量加权融合得到目标区域的稀疏表示值,并通过决策模型获取最优跟踪结果。与现有三种最新的跟踪算法比较的实验结果表明,[结论]所提算法的跟踪性能接近或超过对比算法,同时大大减小了l_1范数最小化的计算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外观模型 局部离散余弦变换 稀疏表示 l1范数最小化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信号灵活分割算法及语音信号清浊音的自动分割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恩清 刘贵忠 +1 位作者 周亚同 顿玉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364-1367,共4页
文中主要对王永忠等提出的灵活分割算法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改进 ,并做了比较分析 ,然后将改进后的分割算法应用于语音信号的清 -浊音自动分割中 .经过大量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语音信号验证该改进后的算法确实解决了二进分割算法及王永忠... 文中主要对王永忠等提出的灵活分割算法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应的改进 ,并做了比较分析 ,然后将改进后的分割算法应用于语音信号的清 -浊音自动分割中 .经过大量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语音信号验证该改进后的算法确实解决了二进分割算法及王永忠方法存在的问题 ,达到了对信号自适应有效分割 .仍然采用Wesfreid等提出的清 -浊音识别准则 ,将新的分割方法应用到实际语音信号的清 -浊音自动分割中 ,不仅同样产生较好划分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分割算法 二叉树 局部余弦变换 语音信号 语音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小波与ALCT的分层图像编码算法
9
作者 王成儒 司菁菁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87,共4页
针对纹理较丰富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分层编码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划分成平滑层和纹理层,基于小波变换和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ALCT)分别编码。为提高平滑层小波零树编码的效率,本算法先对原图像进行恰当的平滑运算,然后再进行小波变换,从而增... 针对纹理较丰富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分层编码算法。该算法将图像划分成平滑层和纹理层,基于小波变换和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ALCT)分别编码。为提高平滑层小波零树编码的效率,本算法先对原图像进行恰当的平滑运算,然后再进行小波变换,从而增加零系数的个数。第二层利用改进的折叠运算和快速 DCT 实现残差纹理图像的 ALCT,并且提出了一种 ALCT 系数的重组方案,进而实现了重组系数的嵌入式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未进行算术编码的情况下,与小波零树 SPIHT 算法相比,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了 0.4dB,并在重建图像中更好地保留了原图像的纹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编码 自适应局部余弦变换 分层图像 平滑处理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