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乐金海 林湘东 +2 位作者 向茗 张强 胡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42-2147,2153,共7页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泰通组方 叉头框转录因子3a/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缺血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甄毅岚 王亚男 +4 位作者 李晟 董金龙 盛汝祥 史开宇 董六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I0005,共7页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灌注模型 线栓法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插线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4
3
作者 罗勇 董为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 目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模型。本文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插线法Wistar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并通过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丝,从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结果:大鼠MCA阻断后1.5h,同时出现Horner's征阳性、提尾悬空时梗塞对侧前肢屈曲、内收、自主运动时身体向偏瘫侧划圈的动物,TTC染色能清楚地显示梗塞范围,且相对较稳定,光镜下可见脑缺血后的病理改变。阻断后3h及再灌注3、6h时的病理改变加重,神经病学评分同前。结论:该改良法制备的模型简便易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较为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灌注 插线法 动物模型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磊 朱梅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建立合适的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14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Wister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55mg/kg,普通饮食饲养42~47d,在饲养过程中每7d饮... 目的建立合适的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分析影响模型制备成功的因素。方法140只体质量为180~220g的雄性Wister大鼠禁食12h后,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霉素55mg/kg,普通饮食饲养42~47d,在饲养过程中每7d饮水中给予2次庆大霉素(6.4×104U/只)。选择体质量为240~310g、血糖水平13.5~25.6mmol/L的成模实验性慢性糖尿病大鼠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另选择70只体质量为240~310g的同种雄性大鼠制作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作为对照。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及单纯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比较两组大鼠模型制备成功率,分析两组大鼠模型制备失败及死亡原因。结果(1)糖尿病模型制备:慢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标准为血糖水平>13.5mmol/L,糖尿病组模型制备成功90只;淘汰50只,其中因衰竭而死亡19只,血糖水平未达标31只。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组大鼠的血糖水平升高、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2)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大鼠的大体标本与组织病理学变化相近,仅程度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缺血灌注 血糖水平 实验 模型制备 大鼠模型 链脲霉素 神经功能评分 单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斌 Xu Haoliang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82-784,共3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1)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脑血流;2)将脑血流严格降低到正常15%以下;3)对侧...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对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实验成功率。方法选择SD大鼠50只,对传统制备方法进行改良。改良方法包括:1)激光多普勒流量仪监测脑血流;2)将脑血流严格降低到正常15%以下;3)对侧颈总动脉夹闭;4)选择头端5 mm包被硅橡胶直径0.35 mm的尼龙线作为栓线。结果脑血流监测可准确判断插线是否成功,当栓线插到合适位置时,脑血流迅速下降至30%以下,但很少降到15%以下;对侧颈总动脉夹闭,一般可将脑血流降至正常15%以下。造模成功率88%。结论改良后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制备模型过程中,严密监测脑血流、夹闭左颈总动脉以严格控制脑血流量至正常15%以下,是提高造模成功率的关键。应用头端包被硅橡胶的丝线对血管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线栓法 缺血/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安康 查巍巍 +2 位作者 张琦 朱裕华 朱孝荣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改进造模方法,鉴定临床表现,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方法:通过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取脑组织,...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改进造模方法,鉴定临床表现,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方法:通过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取脑组织,TTC染色,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临床表现接近脑卒中临床指证,TTC染色显示大鼠脑组织存在部分梗死区域。结论: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临床表现、组织染色观察均已证实。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探讨组织形态的变化与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筛选有效药物,阐明疗效机制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模型(MCAO) 栓线 TTC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毕方方 田发发 +1 位作者 杨期东 肖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缺血 90 ,12 0 ,180min恢复再灌后对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将其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90 ,12 0和180min再灌组共 4组。用盐酸 ...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在缺血 90 ,12 0 ,180min恢复再灌后对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将其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 90 ,12 0和180min再灌组共 4组。用盐酸 2 ,3,5 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其行为学。结果 :TTC染色显示该模型的缺血区主要位于视交叉后 2~ 4mm脑皮质。缺血 90min再灌组、缺血 12 0min再灌组和缺血 180min再灌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缺血 12 0 ,180min再灌组 2组脑梗死体积较 90min再灌注组有增加趋势 ,3组行为学改变以再灌注后 3~ 6h最明显。结论 :选择脑缺血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梗死体积 动物模型 行为学 皮质 视交叉 TTC 染色法 恢复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海马区血管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宸宸 罗勇 +4 位作者 高祥 庞月珊 李满 汶海琪 陈瑞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46,I0005,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海马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药物组、AMD3100+电针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百会&... 目的探讨电针促进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海马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药物组、AMD3100+电针组。线栓法制备右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大鼠"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穴位,刺激时间为30 min/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 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电针组SDF-1α、CXC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电针组各时间点相对模型组增高更为显著(P<0.05)。AMD3100+电针组缺血海马SDF-1α、CXCR4 mRNA表达在再灌注后1 d时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但后逐渐下降,7 d时明显低于电针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再灌注3 d、7 d海马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电针组比较,AMD3100+电针组再灌注后7 d CD34+VEGFR2+EPCs源性血管表达明显下降(P<0.01)。CD34+VEGFR2+血管表达变化与SDF-1α的表达变化显著相关(R=0.784,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上调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海马区SDF-1α/CXCR4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SDF-1Α 血管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神经行为及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瑞坦 朴翔宇 +2 位作者 蔡鸣 李研 罗斯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对脑梗死体积、神经行为及脑组织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清洁级)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低剂量组(10mg/kg丹参多酚酸)、高剂量组(30mg/kg丹参多酚酸)、依达拉奉组(6mg/kg)各16只,对比各组大鼠术后24、48、72h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术后24h的脑梗死体积;测定各组大鼠72h后的脑组织中SOD、GSH-Px等指标。结果:术后24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梗死体积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术后24、48、72h,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小于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MDA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和依达拉奉组的脑组织中SOD、GSH-Px、BDNF、GDNF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而MDA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减少梗死面积,达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缺血 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督脉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曲怡 张立德 +6 位作者 才丽平 蒋宁 夏淑杰 孙红 山岩 田国伟 林庶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218-220,共3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在分子水平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大脑中动脉埋线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取受损脑组织提取总RNA。用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检测电针"水沟"、"百会"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17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5个基因表达增高,60个基因表达下调;电针组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相比,有7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个基因表达增高,48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后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参与了针灸抗损伤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灌注 基因芯片 中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潘钰 关骅 张朝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血管内细丝栓堵大脑中动脉(MCA)制作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用HBO(2.0ATA)治疗后,观察MCA缺血2h再灌注损伤6h、24h、48h、72h、120h和10d各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小胶质细胞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结果:HBO组与缺血组相比72h—120h梗死灶体积百分比减小,缺血24-48h小胶质细胞减少,缺血48h和120hMMP-9蛋白表达减少。结论:HBO能减小脑缺血梗死灶体积,其作用可能与HBO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下调MMP-9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血 灌注损伤 小胶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轴突再生及Akt/GSK-3β/CRMP-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小琴 苗学蒸 +3 位作者 周丽英 许力伟 赖文芳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0-1324,共5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给药组,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ZeaLonga标准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轴突再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红景天苷给药组,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ZeaLonga标准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p-Akt(Ser473)、Akt、p-GSK-3β(Ser9)、GSK-3β、p-CRMP-2(Thr514)、CRMP-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NF20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红景天苷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促进NF200、p-Akt、p-GSK-3β蛋白的表达,抑制p-CRMP-2蛋白表达。结论红景天苷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此作用可能与促进Akt、GSK-3β的磷酸化,抑制CRMP-2的磷酸化,进而促进轴突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血/灌注 轴突 AKT GSK-3Β CR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陆莹 罗亚非 范瑞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缺陷、从股静脉注入伊文斯蓝溶液观察血-脑屏障通透...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缺陷、从股静脉注入伊文斯蓝溶液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用Nissl染色法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当归补血汤治疗组各剂量均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P<0.05)、减少脑组织中伊文斯蓝含量(P<0.05)、增加大脑皮质神经元数量(P<0.05),并以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当归补血汤对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死亡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缺血灌注 血-屏障 皮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与Bcl-2、Bcl-xl蛋白检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蒋杞英 王志新 符风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 :探讨Bcl 2、Bcl xl与神经细胞凋亡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栓线法阻断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 2h后再灌注 ,分别于再灌注 0 .5h ,3h ,6h ,1 2h ,2 4h和 4 8h断头取脑 ,在前联合处连续切片 ... 目的 :探讨Bcl 2、Bcl xl与神经细胞凋亡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栓线法阻断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 2h后再灌注 ,分别于再灌注 0 .5h ,3h ,6h ,1 2h ,2 4h和 4 8h断头取脑 ,在前联合处连续切片 ,分别进行TUNEL染色及Bcl 2、Bcl xl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以假手术组作对照。结果 :①脑缺血区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再灌注 0 .5~ 4 8h ,凋亡细胞逐渐增多 ,凋亡指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 ,至 4 8h时达高峰。②Bcl 2、Bcl xl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开始表达 ,3~ 6h达到高峰 ,2 4h开始逐渐降低 ,至 4 8h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凋亡细胞 ,Bcl 2及Bcl xl蛋白均分布在脑缺血梗死灶的周边 ,梗死中心区及正常区无表达。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Bcl 2及Bcl xl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BCL-2 BCL-XL 缺血 灌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仔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中NMDAR1和GluR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小琴 侯丽颖 +4 位作者 强国芳 顾嘉琪 卢双红 许文 黄鸣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中NMDAR1、GluR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片仔癀给药组,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Zea-Longa标准评分法...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中NMDAR1、GluR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片仔癀给药组,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MCAO)。Zea-Longa标准评分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损伤;TTC染色法评价脑梗死体积变化;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皮质中NMDAR1、Glu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片仔癀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促进NMDAR1、GluR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片仔癀可能通过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NMDAR1、GluR2 mRNA及蛋白的下调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仔癀 缺血/灌注 皮质 NMDAR1 GLUR2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丹 韩威 张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622-623,共2页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不同时间段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半暗带与对...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CL-2、Bax蛋白表达的情况及不同时间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分别在造模后6、12、24h不同时间段开始针刺,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段治疗组半暗带与对照组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半暗带Bc l-2,Bax在缺血再灌注6h都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而Bcl-2与Bax比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开始针刺的治疗组与相应时段的模型组相比,Bcl-2均明显升高(P<0.05),而Bax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因此Bcl-2与Bax的比值也相应升高。不同时间进行针刺的各组之间,Bc l-2的表达逐渐增加,但在6h组与12h组之间,12h组与24h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6h组与24h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变化在各时间段则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的比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针刺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半暗区的神经元细胞,同时针刺介入的最佳时机应在脑缺血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针刺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48
17
作者 赖文芳 张小琴 +2 位作者 洪海棉 谢秀利 洪桂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5-780,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MCAO组)、红景天苷给药组(MCAO+Sal组)。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对照组(MCAO组)、红景天苷给药组(MCAO+Sal组)。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onga评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焦油紫染色法对神经细胞内尼氏(Nissl)小体染色,RT-q PCR技术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Neun、Nogo-A与Ng R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侧脑组织Bcl-2、Neun、BDNF、NGF、Nogo-A与Ng 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红景天苷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增加Nissl阳性细胞的数量,促进Bcl-2、Neun、NGF、BDNF的蛋白表达,降低Nogo-A及其受体Ng R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红景天苷能够降低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增加Nissl阳性细胞数目,提高Neun的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此作用是通过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及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的蛋白表达,下调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及其受体Ng R的蛋白表达所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缺血/灌注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通过调节IκB激酶β表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炎症损害的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文熠 荣晓凤 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7-415,共9页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炎性损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中激活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IκB激酶(IKK)β的启动作用及电针抑制炎性损害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 目的观察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炎性损害的变化,探讨炎症反应中激活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IκB激酶(IKK)β的启动作用及电针抑制炎性损害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IKKβ沉默组、IKKβ过表达组和IKKβ过表达+电针组,每组设再灌注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共5个时间点。利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利用基因沉默及基因过表达技术对IKKβ基因进行干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KKβ沉默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 <0.05),脑梗死体积减小(P <0.05),NF-κB p65激活受抑制,促炎因子含量降低(P <0.05)。与IKKβ沉默组比较,IKKβ过表达组上述结果均明显变差(P <0.05),且大脑缺血皮质区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IKKβ过表达+电针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IKKβ激活明显受抑制。结论 IKKβ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大脑缺血皮质区的炎症反应,IKKβ过表达则缺血皮质区炎性损害程度较重。电针通过调节IKKβ活性从而抑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电针 炎症反应 IκB激酶β 基因干扰 小胶质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B钠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诗旭 李运曼 方伟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B钠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可逆性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灌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学评分,并测定脑梗死率和含水量。制备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目的:研究丹参酮B钠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可逆性的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灌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学评分,并测定脑梗死率和含水量。制备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丹参酮B钠盐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影响;并测定脑组织细胞内Na+,K+-ATPase活力、钙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丹参酮B钠盐对这些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丹参酮B钠盐能使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行为明显改善,显著降低脑梗死率和含水量。脑组织切片病理学检查表明丹参酮B钠盐对脑组织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生化指标测定表明丹参酮B钠盐能降低细胞内钙含量、脑组织MDA含量,增加Na+,K+-ATPase、SOD的活力。结论:丹参酮B钠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B钠盐 缺血 灌注损伤 细胞内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庆 王美纳 马小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 (CK)...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 (CK)含量的影响。结果 纳洛酮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清LDH、CK ,减少梗死面积 ,降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 ,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大鼠 缺血 灌注损伤 保护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阿片受体竞争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