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WAN-R2*值对比测量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任慧鹏 张雷 +5 位作者 任转琴 陈涛 王晓虎 李静 李莉 苟晓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的R2*值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DTI、多回波采集的重度 T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同时选择22...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的R2*值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DTI、多回波采集的重度 T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同时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研究(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并将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分别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别测量PWML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新生儿病灶对应部位的R2*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组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早产儿的R2*值分别为7.458±2.463、5.708±2.277、4.024±0.940,足月儿组分别为8.609±2.461、6.621±2.072、5.250±1.526,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PWML病灶比病灶对侧、正常新生儿的R2*值均高,其中新生儿病灶与正常新生儿间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测量R2*值在新生儿PW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3D-T1WI序列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病灶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亲利 张育苗 +5 位作者 高洁 宁宁 王苗苗 李彦彦 李欢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序列与常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及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序列与常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及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病灶检出中的差异,评价3D-T1WI序列在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GE 3.0 T磁共振设备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3D-T1WI(FSPGR序列)、T2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3D-enhance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分别观察3D-T1WI、重建T1WI(3D-T1WI重建的4mm图像)、常规T2WI、DTI后处理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及ESWAN后处理的幅度(Magnitude)图,比较各序列图像对PWML病例数及病灶数检出的差异。结果 (1) 84例PWML病例,3D-T1WI、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和Magnitude图检出PWML病例数分别为84(100%)、69(82.14%)、71(84.52%)、73(86.90%)和70(83.33%)。(2)3D-T1WI、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和Magnitude图对可计数之53例PWML病例检出的病灶总数分别为422、151、185、142和152。3D-T1WI与其他各序列检出PWML病灶数两两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与3D-T1WI比较,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及Magnitude图对53例PWML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151/422)、43.84%(185/422)、33.65%(142/422)、36.02%(152/422)。结论 3D-T1WI序列对PWML病例及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T2WI及磁共振新技术(ADC图、Magnitude图),可作为新生儿颅脑MR检查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法研究早产及足月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扩散张量成像特点 被引量:9
3
作者 高洁 张育苗 +4 位作者 孙亲利 李贤军 李彦彦 鱼博浪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利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法同时研究早产及足月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患儿的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量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分别纳入接受常规MRI及DTI扫描的21例早产和25例足月PWML患儿,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 目的利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法同时研究早产及足月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患儿的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量变化特点。材料与方法分别纳入接受常规MRI及DTI扫描的21例早产和25例足月PWML患儿,并选择与之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所有新生儿DTI数据进行后处理及TBSS分析,比较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扩散率(AD)、垂直扩散率(RD)在早产PWML和对照间、足月PWML和对照间的差异。结果在早产及足月PWML中,均发现FA值在内囊后肢、视辐射、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体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足月PWML中白质改变的范围更广泛,还可见于胼胝体膝部、放射冠、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白质区内,且FA值降低的同时还伴随着MD及RD值的显著升高。结论 TBSS技术可发现新生儿PWML的脑白质损伤区域并不局限,早产和足月儿PWML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脑白质损伤或/和发育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婴儿 新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探测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被引量:6
4
作者 祁英 王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对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类型的影响
5
作者 叶平 赵莹莹 +4 位作者 姬广海 杨萍 刘岭岭 李艳 陈志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不同出生体重和MRI检查时间对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155例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DWI高信号的早产儿(孕周<37周)。根据脑白质损伤的分类方法,将局灶性PWMD类型分为点状损伤(51例)、线状损... 目的:探讨早产儿不同出生体重和MRI检查时间对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类型的影响。方法:选取155例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DWI高信号的早产儿(孕周<37周)。根据脑白质损伤的分类方法,将局灶性PWMD类型分为点状损伤(51例)、线状损伤(24例)、簇状损伤(44例)、混合型损伤(36例);按出生体重分为:小于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5例),1500~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60例),2500~4000g的正常出生体重儿(50例);按MRI检查时间分为:≤1周(52例),1~2周(57例),>2周(46例)。结果:155例PWMD患儿中,点、线、簇、混合型损伤分别占32.9%(51/155)、15.5%(24/155)、28.4%(44/155)、23.2%(36/155),点状及簇状发生率高,而线状及混合型发生率低。不同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在PWMD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部位主要位于双侧脑室前后脚旁、室旁及双侧半卵圆中心区。≤1周、1~2周,>2周时D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96.7%、55.2%,而T1WI为92.9%、93.7%、86.9%,DWI病灶检出率高于T1WI序列,且在2周以内做MRI常规联合DWI序列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结论:PWMD在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比较常见,损伤类型以点状最多,线型最少;体重越低,线型损伤的发生率越高;随着体重增加,点状损伤发生率升高;簇状损伤易发生于低出生体重儿中;混合型损伤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所占比例最高;早产儿MRI检查最宜检查时间为生后2周内,DWI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出生体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残差U-Net的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分割模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亚龙 李洁 +2 位作者 王颖 仵赛飞 邹佩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56-3461,共6页
针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病灶区域小而样本差异大导致的检测与分割病灶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细化深度残差U-Net模型,以对病灶进行精细的语义分割。首先,把核磁共振(MRI)图像裁剪成较小的图像块;其次,利用残差U-Net提取出每个... 针对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病灶区域小而样本差异大导致的检测与分割病灶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细化深度残差U-Net模型,以对病灶进行精细的语义分割。首先,把核磁共振(MRI)图像裁剪成较小的图像块;其次,利用残差U-Net提取出每个图像块不同层次的深度特征;然后,将特征进行融合并输出每个图像块的病灶分布概率图;最后,由全连接条件随机场对拼接后的概率图进行优化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在某合作医院提供的数据集上的评估结果显示,在仅使用T1序列单模态数据的情况下,该模型在分割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时,病灶边缘的分割精度得到提高,且模型抗干扰能力较好。该模型的Dice相似性系数达到了62.51%,敏感度达到69.76%,特异性达到99.96%,修正的Hausdorff距离降低到3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新生儿 部肿瘤分割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深度残差U-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脑白质损伤时空分布规律的病灶概率映射研究
7
作者 王苗苗 刘聪聪 +5 位作者 李贤军 王小玗 白鹏轩 金超 孙亲利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8,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T1WI的病灶映射方法刻画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的好发区域并探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PWML新生儿94例,其中轻度损伤60例(早产/足月:24/36),重度损伤34例(早产/足月:2... 目的采用基于T1WI的病灶映射方法刻画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的好发区域并探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PWML新生儿94例,其中轻度损伤60例(早产/足月:24/36),重度损伤34例(早产/足月:20/14)。基于T1WI手动标记病灶,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生儿T1WI模板配准后叠加图谱,最终生成PWML概率映射图并计算病灶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概率。对轻重度PWML组间以及不同分组内早产与足月儿各脑叶病灶体积进行比较。结果轻度PWML的分布均以颞顶叶为主(病灶体积于颞顶叶>额叶>枕叶,P<0.008),尤其是丘脑后辐射、角回及缘上回;早产儿损伤范围较足月儿增加,且向额叶延伸。重度PWML主要分布于额颞顶叶(病灶体积于额颞顶叶>枕叶,P<0.008),早产与足月损伤分布范围较为一致,共同累及的区域包括丘脑后辐射、角回及上放射冠。结论基于T1WI的病灶概率映射于脑区水平细化了不同程度PWML病灶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深入理解PWML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评估提供了解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损伤分布 概率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基谱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对新生儿局灶性白质损伤的量化分析
8
作者 易婷 蔡齐芳 +3 位作者 魏伟安 刘雨晴 金科 何四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弥散基谱成像(DBS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湖南省儿童医院2022年4月至12月14例PWML的新生儿及16例无脑异常的新生儿。所有受试者均行3D T1WI、DTI及DBSI检查... 目的:探讨弥散基谱成像(DBSI)及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局灶性白质损伤(PWML)微结构变化量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湖南省儿童医院2022年4月至12月14例PWML的新生儿及16例无脑异常的新生儿。所有受试者均行3D T1WI、DTI及DBSI检查。比较病例组PWML区域(n=39)、病灶镜像区域(n=39)以及对照组相应白质区域(n=78)DBSI及DTI各参量间的差异,并比较其识别PWML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新生儿胎龄、行MRI检查时日龄、出生体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TI和DBS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弥散系数(AD)、径向弥散系数(RD),DBSI的纤维分数(FR)、弥散障碍分数(HR)、限制性弥散分数(RR)值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BSI模型、DTI模型及DBSI_HR均能识别PWML,DBSI模型最优且性能最稳定。结论:DBSI_HR是量化PWML的最优指标。DBSI模型对PWML进行分类可提供87.2%的预测准确率,其诊断效能优于DTI模型或DTI/DBSI单参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弥散基谱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