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残余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机制和能量收支对比分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潘劲松
周玲丽
+2 位作者
陆玮
罗玲
翟国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9-1412,共14页
本文利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小时和分钟加密资料、风云2G(FY-2G)卫星红外云图及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路径高度相似的"苏迪罗"和"杜鹃"台风在浙江沿海引发的局...
本文利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小时和分钟加密资料、风云2G(FY-2G)卫星红外云图及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路径高度相似的"苏迪罗"和"杜鹃"台风在浙江沿海引发的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这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台风减弱为热带低压甚至残压并深入内陆远离浙江沿海后发生的。结果表明,"苏迪罗"降水过程是由低层强东南和偏南急流长时间辐合加上有利地形共同作用导致的;经向环流背景下来自季风持续的水汽输送有利于"苏迪罗"维持较长的生命史和稳定的降水。"杜鹃"残压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则是高纬地面冷高压底部的东东北出流南下与"杜鹃"北象限的东东南风交汇形成的中尺度倒槽;纬向环流和强盛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弱引导气流及夏季风南撤和低涡卷挟造成的水汽通道断裂是"杜鹃"登陆后快速减弱为残压和降水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均无外部动能输送和来自有效位能的动能转换。动能收支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中低层局地次网格运动间的能量转换、旋转风和散度风效应及下垫面的摩擦耗散。所以,虽然"杜鹃"的对流有效位能很小,但仍可造成强对流和特大暴雨。此外,降水过程中释放的凝结潜热造成的局地非绝热加热使气柱中显热能大量累积,促使地面中小尺度涡旋和倒槽不断加深,造成降水的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局地特大暴雨
辐散动能
旋转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洪
尹金方
王东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1351,共11页
选取中尺度模式WRF中10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将它们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评估了两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1年10月13-14日一次华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两组方案均能较好的模拟出这次暴雨过程,当水平分辨率为36,1...
选取中尺度模式WRF中10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将它们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评估了两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1年10月13-14日一次华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两组方案均能较好的模拟出这次暴雨过程,当水平分辨率为36,12和4 km时,大暴雨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06,0.06和0.13;(2)就此次局地特大暴雨的模拟而言,不同双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较大,而单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不明显;(3)双参方案中同时预报粒子比质量和数浓度,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物理约束,使粒子谱的演变不确定性增大,从而导致对降水预报的差异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评估
局地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残余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机制和能量收支对比分析
被引量:
15
1
作者
潘劲松
周玲丽
陆玮
罗玲
翟国庆
机构
浙江省气象台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9-141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5042
中国气象局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8)1B-06
浙江省科技重大项目2017C03035~~
文摘
本文利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小时和分钟加密资料、风云2G(FY-2G)卫星红外云图及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路径高度相似的"苏迪罗"和"杜鹃"台风在浙江沿海引发的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这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台风减弱为热带低压甚至残压并深入内陆远离浙江沿海后发生的。结果表明,"苏迪罗"降水过程是由低层强东南和偏南急流长时间辐合加上有利地形共同作用导致的;经向环流背景下来自季风持续的水汽输送有利于"苏迪罗"维持较长的生命史和稳定的降水。"杜鹃"残压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则是高纬地面冷高压底部的东东北出流南下与"杜鹃"北象限的东东南风交汇形成的中尺度倒槽;纬向环流和强盛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弱引导气流及夏季风南撤和低涡卷挟造成的水汽通道断裂是"杜鹃"登陆后快速减弱为残压和降水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均无外部动能输送和来自有效位能的动能转换。动能收支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中低层局地次网格运动间的能量转换、旋转风和散度风效应及下垫面的摩擦耗散。所以,虽然"杜鹃"的对流有效位能很小,但仍可造成强对流和特大暴雨。此外,降水过程中释放的凝结潜热造成的局地非绝热加热使气柱中显热能大量累积,促使地面中小尺度涡旋和倒槽不断加深,造成降水的增幅。
关键词
台风
局地特大暴雨
辐散动能
旋转动能
Keywords
Typhoon
Local extreme rain
Divergent kinetic energy
Rotational kinetic energy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洪
尹金方
王东海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1-1351,共11页
基金
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14
GYHY201306005)
+2 种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2CB4172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5006
41175064)
文摘
选取中尺度模式WRF中10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将它们分为单参和双参两组,分别评估了两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2011年10月13-14日一次华南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降水模拟。结果表明:(1)两组方案均能较好的模拟出这次暴雨过程,当水平分辨率为36,12和4 km时,大暴雨的平均TS评分分别为0.06,0.06和0.13;(2)就此次局地特大暴雨的模拟而言,不同双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较大,而单参方案之间的预报结果差异不明显;(3)双参方案中同时预报粒子比质量和数浓度,但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物理约束,使粒子谱的演变不确定性增大,从而导致对降水预报的差异也较大。
关键词
单、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降水评估
局地特大暴雨
Keywords
Single-and double-moment microphysics schemes
Precipitation assessment
Local heavy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残余造成局地特大暴雨的成因机制和能量收支对比分析
潘劲松
周玲丽
陆玮
罗玲
翟国庆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双参云微物理方案对华南暴雨的模拟对比分析
王洪
尹金方
王东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