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武汉市高温灾害风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郭舒静 章莉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近年来武汉频繁遭受极端高温事件侵袭,绘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高温灾害风险地图,分析局地尺度的高温灾害风险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城市高温灾害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构建“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绘制武... [目的]近年来武汉频繁遭受极端高温事件侵袭,绘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高温灾害风险地图,分析局地尺度的高温灾害风险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城市高温灾害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构建“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绘制武汉市都市发展区高温灾害风险地图,识别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的高温灾害风险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模型探讨LCZ景观格局对高温灾害风险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不同LCZ类型的高温灾害风险值呈现一定差异,其中水域(LCZ G)的高温灾害风险最低,裸露的岩石或道路(LCZ E)的高温灾害风险最高。景观格局指标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斑块类型面积百分比(PLAND)对高温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高于聚集度指数(AI)。[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高温灾害的策略,为缓解城市高温灾害风险提供了途径,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多源数据 高温灾害风险 局地气候分区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高密度城市高温适应规划设计策略:局地气候分区框架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颖生 李文婕 +2 位作者 曾秋韵 章倩滢 戚路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98,共6页
如何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缓解城市夏季高温状况,构建健康城市,对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岭南高密度城市—广州为例,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框架分析城市建设形态与土地覆盖特征,构建局地气候分区城市形态分析... 如何通过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缓解城市夏季高温状况,构建健康城市,对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以岭南高密度城市—广州为例,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框架分析城市建设形态与土地覆盖特征,构建局地气候分区城市形态分析地图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地图,识别城市高温风险热点区域;基于局地气候分区分类地图的高温风险评估结果,选取高温风险街区—文德路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绿—荫—透—水”4个方面提出岭南高密度城市街区高温适应规划设计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将高温适应规划设计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路径,以期为我国气候适应规划设计与健康城市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国土空间规划 高温风险评估 高温适应 岭南高密度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的广州滨水街区热岛强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卓伟 邓昭华(指导)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4期116-126,133,共12页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是近些年新兴的可量化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可有效从中尺度分析街区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缺乏关注如水体等外部潜在影响因素、以固定网格划分基本分析单元等局限。利用多源数...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是近些年新兴的可量化城市形态与热岛强度关系的分析方法,可有效从中尺度分析街区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但仍存在缺乏关注如水体等外部潜在影响因素、以固定网格划分基本分析单元等局限。利用多源数据,以街区为基础研究单元对广州市主城区进行LCZ分类,在分析各类型水体的降温效应基础上区分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并讨论街区形态与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UHII)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州主城区街区可分为13类建筑类型LCZ(LCZ1~LCZ10),其中LCZ3(紧凑低层)、LCZ5(开敞多层)和LCZ6(开敞低层)占比最高,超强热岛区与强热岛区以低层、多层街区为主,街区热岛强度与街区开敞程度和街区平均建筑高度有密切关系;2)广州主城区水体可分为5类,3类线状水体(珠江、河流、河涌)和2类面状水体(湖泊、坑塘),线状水体的降温强度与降温距离随着宽度的变宽而增加,而面状水体则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加;3)对比滨水街区与非滨水街区,多数LCZ类型可获取不同程度的水体降温效应,其中开敞街区与高层街区(LCZ1、LCZ3.5、LCZ4.5、LCZ9)可获取相对更明显的水体降温效应,而紧凑低层的街区形态(LCZ2.5、LCZ3)会阻碍街区获取水体降温效应。以上结果可为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的滨水街区形态优化相关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滨水街区 热岛强度 城市形态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城市形态及其热岛量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媛 刘敬 +2 位作者 陈方丽 慎利 伊恩·斯图尔特 《新建筑》 2019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理论将城市热气候的原理转译为友好易读的城市形态语言,可促进气候学知识更好地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定性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的LCZ空间分布,选取典型的LCZ样本并定量分析其形态特征;基于流动观测...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LCZ)理论将城市热气候的原理转译为友好易读的城市形态语言,可促进气候学知识更好地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定性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的LCZ空间分布,选取典型的LCZ样本并定量分析其形态特征;基于流动观测分析城市热岛量级的空间分布并比较各类LCZ样本在不同季节代表性时段的局地热岛量级;探讨基于LCZ理论的气候敏感型规划与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形态 流动观测 热岛量级 气候敏感型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UDAPT方法的成都市局地气候分区地图构建及其规划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方丽 黄媛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0期29-32,共4页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然而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发展与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之间缺乏联系。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提...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变,特别是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然而城市规划与发展中对城市气候信息的应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发展与其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之间缺乏联系。局地气候分区理论的提出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对城市形态的物理特征建立标准化和定量的描述方法,重新定义了城市热岛。世界城市数据库和访问门户工具(World Urban Database and Access Portal Tools,WUDAPT)提供了一种收集城市形态信息以创建局地气候分区地图的简便方法。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初步构建局地气候分区地图,探讨其规划应用的可能性,为气候敏感性城市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WUDAPT 城市形态 城市热岛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应对高温的气候适应型街区规划策略
6
作者 郑颖生 缪淑如 +2 位作者 李建军 李文婕 曾秋韵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107,共9页
高密度城市差异化的建成环境导致局地高温状况呈现出复杂异质特征。为理解“城市形态—局地高温”的空间特征与关联机制,制定气候适应型街区规划策略,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以我国典型的亚热带高密度城市——香港地区为例,基于局地气... 高密度城市差异化的建成环境导致局地高温状况呈现出复杂异质特征。为理解“城市形态—局地高温”的空间特征与关联机制,制定气候适应型街区规划策略,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以我国典型的亚热带高密度城市——香港地区为例,基于局地气候分区框架对其高温风险进行评估并识别热岛效应风险街区。进而,选取上环街区这一热岛效应风险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局地气候分区视角下街区的建成环境特征,采用车载移动测量方法开展局地气候监测,量化城市建设引发的热岛效应对城市高温的加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温适应导向下气候适应型街区的规划策略,并探讨将高温适应专项规划策略融入香港地区城市规划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可为高密度城市应对高温问题,以及构建气候适应型街区提供策略支持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亚热带高密度城市 气候适应 高温问题 香港上环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缓解热岛效应为导向的气候适应性城市研究
7
作者 韦依婷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研究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理论,在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日间和夜间热环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格局、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 研究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利用局地气候分区(LCZ)理论,在分析成都市中心城区日间和夜间热环境空间结构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格局、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剖面五个方面,结合局地气候分区理论,对城市的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索不同规划设计要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案,探寻适用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多视角、多尺度的城市设计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 热岛效应 城市规划 局地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高温风险评估与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以亚热带高密度城市深圳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颖生 王墨 +1 位作者 李建军 夏大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19,共7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与地表材质发生显著变化,城市高温风险上升。如何科学评估高温风险,制定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对人居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即"LCZ&qu...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与地表材质发生显著变化,城市高温风险上升。如何科学评估高温风险,制定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对人居环境健康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s,即"LCZ")框架,以亚热带高密度城市深圳为研究区域,对规划数据、遥感影像数据与互联网新兴数据进行整合和量化分析,建立全市范围的LCZ分类地图、LCZ城市形态指标数据集、人群聚集度数据集及地图兴趣点数据集;以LCZ数据集为信息基础,量化高温风险的危险性、暴露度和脆弱性,得出高温风险分析地图,并根据分析地图识别高风险城市区域,在城市尺度与局地尺度探讨高温问题的应对策略,为气候适应性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分区 亚热带高密度城市 高温风险 气候适应性规划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微气候对建筑供暖空调用能的影响
9
作者 贾琦 韩东亮 张甜甜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7-12,共6页
准确的量化城市建筑能源需求有助于实现建筑节能,但鲜有探讨严寒地区局域微气候差异对单体建筑供暖空调用能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采用实测和EnergyPlus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以哈尔滨市南岗区14个... 准确的量化城市建筑能源需求有助于实现建筑节能,但鲜有探讨严寒地区局域微气候差异对单体建筑供暖空调用能需求的影响.研究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体系,采用实测和EnergyPlus模拟结合的方法对以哈尔滨市南岗区14个典型空间的全年逐时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天气文件的典型单体办公建筑进行了能耗模拟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LCZ类型的建筑供冷供热能耗和逐时冷热负荷均存在显著差异,供热需求明显高于供冷需求,LCZA密林总能耗最高,LCZ2多层高密度总能耗最低;不同地表形态特征对夏季典型日冷负荷的影响大于冬季典型日热负荷的影响;年供热能耗和总能耗与室外气温负相关,年供冷能耗与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不具备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微气候 局地气候分区 建筑能耗模拟 时空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功能核心区居住空间热环境差异与形态响应研究
10
作者 李硕 石炀 +1 位作者 管亚平 张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2,共10页
探究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居住空间形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为优化居住空间形态,改善居住空间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以局地气候区分类体系为基础,划分核心区居住空间形态类型,利... 探究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居住空间形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为优化居住空间形态,改善居住空间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以局地气候区分类体系为基础,划分核心区居住空间形态类型,利用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对比不同居住空间形态的热环境差异;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究居住空间形态和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核心区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西四北等历史住区的地表温度总体上较多层老旧小区、高层住区高,自由肌理历史住区地表温度总体上较规整肌理历史住区高;建筑密度对空间热环境效应呈正相关,建筑平均层数则呈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冬季强于夏季。最后,探讨了除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肌理类型等空间形态因素,建筑材料、经济社会和住房条件也可能是影响热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热环境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居住空间 空间形态 局地气候分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形态差异化调控策略研究——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游晓婕 李琼 孟庆林 《风景园林》 2021年第5期74-79,共6页
深入研究城市热岛的空间形态差异性对认识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微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地域圈层的空间类型识别热岛空间格局,以局地气候分区法(LCZ)为基础提取典型热岛街区进行数据分析,并从用地类型、地表覆... 深入研究城市热岛的空间形态差异性对认识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城市微气候具有重大意义。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地域圈层的空间类型识别热岛空间格局,以局地气候分区法(LCZ)为基础提取典型热岛街区进行数据分析,并从用地类型、地表覆盖、建设强度3方面总结空间形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由中心向外围呈现出"内外双高"的波浪形热岛空间格局;提取出4种典型热岛街区,分别为高密度居住类、工业类、高密度服务类和设施农业类;建筑密度的两极化、工业用地占比高、不透水地表比例高和植被覆盖率低是造成研究区强热岛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形态差异化调控策略,丰富城市热岛空间形态差异性研究成果,为中国湿热地区的城市生态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生态规划 规划对策 局地气候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Z的昼夜热岛效应空间分异性研究
12
作者 石婷婷 郭飞 +1 位作者 赵君 郭若男 《低温建筑技术》 2022年第12期15-19,共5页
文中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反应热岛强弱,采用局地气候分区与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WUDAPT)绘制大连市LCZ地图,利用ArcGIS计算城市... 文中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例,在局地气候分区(LCZ)视角下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反应热岛强弱,采用局地气候分区与世界城市数据库及访问门户工具(WUDAPT)绘制大连市LCZ地图,利用ArcGIS计算城市各空间形态指标。将以上结果进行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LCZ分区昼夜温度差异明显;各形态指标与昼夜地表温度均具有相关性,但在各个LCZ分区中存在差异。结果为优化城市热环境提供有效参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城市热岛 地表温度 局地气候分区 城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级碳排放管控单元构建与低碳优化策略
13
作者 李文婕 郑颖生 +1 位作者 张青芳 曾秋韵 《风景园林》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目的】在“双碳”战略与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街区级碳排放空间评估方法缺失、管控单元传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将碳排放空间评估和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方法】以广州市... 【目的】在“双碳”战略与绿色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中街区级碳排放空间评估方法缺失、管控单元传导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将碳排放空间评估和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方法】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运用自下而上结合自上而下的空间分配方法,开展覆盖工业、交通、居住及公共服务、商业、农业五部门的精细化碳排放空间评估,绘制碳排放分级管控单元地图,识别碳排放热点单元。【结果】碳排放热点主要聚集于LCZ分类中的高密度类型区,如LCZ 1(高层高密度区)、LCZ 2(多层高密度区)和LCZ 3(低层高密度区),不同碳排放分级管控单元的LCZ类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部门的碳排放一级管控单元街区提出差异化规划策略:工业街区推进产业集约化与清洁技术集成;交通街区发展公交导向与能源网络重构,构建绿色出行系统;居住及公共服务街区依托建筑能效提升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实施节能更新;商业街区鼓励建筑的混合用途开发与微气候调节;农业街区建议发展循环农业与生态碳汇保育。【结论】提出低碳规划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体系层级、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督全流程,以及现状研究—数据建库—规划编制—平台管理的技术路线,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局地气候分区 碳排放 空间评估 街区级 低碳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岛缓解导向下郑州市域蓝绿空间布局特征响应研究
14
作者 王芳 李景奇 +2 位作者 张波 孟寒冬 吕锐 《城乡规划》 2025年第1期24-31,共8页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叠加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地区面临城市热岛、通风不畅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蓝绿空间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土空间全域,搭建局地气候分区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框架,借助陆地卫星8号反...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叠加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地区面临城市热岛、通风不畅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蓝绿空间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土空间全域,搭建局地气候分区与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框架,借助陆地卫星8号反演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全域地表温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与城镇化连绵发展态势的关联性,以及城市热岛、冷岛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规律。结合郑州市典型案例,从热岛缓解视角,研究蓝绿空间的降温幅度和降温效果与空间区位、布局及用地面积规模阈值的关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从全域、全要素,布局结构优化和实施重点管控三个维度提出响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 局地气候分区 蓝绿空间 城市热岛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