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总维生素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美娥 苏婷 +4 位作者 郭熙哲 黄荣富 郑瑜瑜 陈根旺 范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VD、tPINP、β-CTx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b)、血钙(Ca)、肌酐(Crea)、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MM患者的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并分别将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MM组tVD表达水平为21.73±14.4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8±9.94 ng/ml(P=0.022);MM组的β-CTx的表达水平为1.43±0.9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29 ng/ml(P=0.013)。ISS分期在Ⅰ-Ⅱ期的MM患者tVD水平为29.50±14.59 ng/ml,明显高于Ⅲ期MM患者的12.62±7.73ng/ml(P=0.028),表明分期越高,tVD水平越低。高Ca水平(>2.65 mmol/L)的MM患者的tPINP、β-CTx均明显高于低Ca水平(≤2.65 mmol/L)患者(P=0.016,P=0.021)。MM患者的tVD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70),tPINP水平与Ca、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791,r=0.673),β-CTx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0.616)。tVD低表达组的PFS明显低于tVD高表达组(P=0.041)。结论:tVD在MM中表达水平降低,其可作为评估疾病分期、预后的指标;β-CTx在MM中表达水平增高;tPINP、β-CTx可能与MM患者的溶骨性表现、肾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维生素D 总Ⅰ氨基端延长 β-特殊序列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氨基端前 β-Ⅰ交联羧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实体瘤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晓晔 邹青峰 +2 位作者 金川 李卫东 陈文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39-2542,共4页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 目的:检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uNTX)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BALP)水平,评价其在实体瘤骨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内二科住院化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32例。在治疗前后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小麦菌凝集素沉淀法测定uNTX、sBALP。随访骨相关事件(SREs)及生存状况。结果: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基线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其浓度与骨转移负荷成正相关,与疼痛强度无显著相关。治疗3个月时uNTX/Cr及sBALP水平明显降低,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尚无明显改变;32例患者中,24例基线uNTX/Cr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5例降至正常,9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3%比89%(P=0.039);26例基线sBALP水平高于正常,治疗后16例降至正常,10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两者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为50%比90%(P=0.038)。uNTX/Cr,sBALP水平对生存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代谢标记物uNTX、sBALP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对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骨相关事件的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氨基末端 骨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丽君 罗湘杭 +4 位作者 廖二元 伍贤平 谢辉 曹行之 贺佩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83-787,768,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 目的探讨男性人群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与BMD的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09名20-80岁男性志愿者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血清骨钙素(sOC)和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sNTX),用DEXA(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AP)L1-L4总体、腰椎侧位、股骨颈、Wards区(华氏区)及髋部总体的面积BMD。结果(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OC、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呈负相关,r分别为-0.007,-0.100。BAP与腰椎正位总体、腰椎侧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负相关,r分别为-0.190、-0.087、-0.175、-0.128、-0.128(P〈0.05)。(2)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的影响后,sOC和各部位BMD相关性消失;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相关性仍存在,r分别为-0.164、-0.171、-0.148、-0.191、-0.105(P〈0.05)。(3)以50岁为切点,将所有样本按年龄分两段,偏相关分析显示50岁以前sOC、sNTX和BAP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50岁以后除腰椎侧位外,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0.256、-0.183、-0.126(P〈0.05)。sOC与各部位BMD无显著相关,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02(P〈0.05)。(4)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50岁以上年龄匹配男性骨质疏松组BAP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5)分别以各部位BMD为应变量,年龄、BMI、吸烟(每日吸烟数量×烟龄)、BAP、sOC和sNTX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年龄、体重指数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决定因子;吸烟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BAP为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其BMD变化的百分数分别为16.5%、18.0%、13.4%、10.8%。(P均〈0.05);sNTX为腰椎正位总体BMD的独立决定因子,解释腰椎正位总体BMD变化的15.7%。结论(1)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和吸烟后,50岁以上男性BAP与腰椎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sNTX与腰椎正位总体BMD均呈负相关,BAP与sNTX均为50岁以上男性BMD的独立决定因子。(2)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B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低骨量组,NTX高于正常对照组,较高的骨代谢转换水平与较低的BMD相关联。(3)年龄、体重指数与吸烟均为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氨基末端 骨密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迟海燕 周玉萍 王永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5-857,865,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血清N端骨钙素(N-MID)、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清肌酐水平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记录其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测定血清N-MID、PINP、β-CTX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腰围、臀围及BMI与无糖尿病肾病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在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组病程最短为(8.3±3.5)年,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最长为(18.9±7.4)年。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N-MID和PINP水平降低(P<0.05),随着糖尿病肾病分期的进展,血清N-MID和PINP水平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β-CTX较无糖尿病肾病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时进一步明显增高,为(519.49±89.65)pg/ml。结论糖尿病肾病可引起骨的吸收增加,形成减少,通过监测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病肾病 N端骨钙素 i型氨基端延长 β-降解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杨庭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醛固酮拮抗剂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醛固酮拮抗剂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小时存活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安体舒通组[n=8,安体舒通20mg/(kg·d)];另设假手术组(n=8)。安体舒通组灌胃给药,术后8周行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测定,Masson三色染色行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测定,放免法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结果:对照组与安体舒通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41.64%对44.70%)。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右心室相对重量,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001);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安体舒通组左心室舒张末压、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显著升高(P<0.05-0.01)。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60,P<0.001)。结论:安体舒通能有效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体舒通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血清 氨基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童随阳 夏豪 +3 位作者 王欣 李磊 王慧 黄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 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利钠 急性心肌梗死 应激性高血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肾病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及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与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珊 张明霞 +1 位作者 刘伦志 向海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患者血清中PCⅢ及PCⅢ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变化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进行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患者血清中PCⅢ及PCⅢ氨基末端肽浓度的变化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梗阻性肾病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进行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取得肾组织标本进行HE和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纤维化程度;Spearman分析PCⅢ及PⅢNP与肾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PCⅢ和PⅢNP水平探讨肾纤维化的危险因素。ROC曲线预测PCⅢ及PⅢNP在Ⅱ度肾纤维化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随着肾纤维化程度的升高,患者PCⅢ和PⅢNP的水平逐渐升高(P<0.01)。PCⅢ和PⅢNP水平与肾纤维化程度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s=0.820,P=0.000;rs=0.806,P=0.000)。PCⅢ对Ⅱ度肾纤维化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5.45%、83.93%,ROC曲线下面积0.96,95%CI=0.890~0.991;PⅢNP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36%、92.86%,ROC曲线下面积0.93,95%CI=0.849~0.976;两者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CⅢ:OR值为1.151(95%CI=1.035~1.280,P=0.009);PⅢNP:OR值为1.198(95%CI=1.039~1.380,P=0.013)。结论:血清中PCⅢ及PⅢNP水平与肾脏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对重度肾纤维化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氨基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邓意 陈立珩 +7 位作者 王先宝 宋旭东 凌苑娜 陈爱华 杨平珍 郭敬宾 阙冬冬 陈贵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MMP-2、MMP-9相关性,及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4年03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9例,急性心梗(AMI)患者25例,选取38名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Control, C)。留取研究对象5 ml静脉血,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2)、MMP-9、ICTP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SAP与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稍增高,P〈0.05。UA组与SAP组、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水平升高,P〈0.05。AMI组与SAP组及C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升高,P〈0.05。AMI组与UA组比较,血清MMP-2、MMP-9、ICTP均无显著差异,P〈0.05。ICTP与MMP-2、MMP-9都具有正相关性(P〈0.05);与斑块纤维组成比例呈负相关,与脂质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ICTP水平升高可提示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与MMP-2水平相关,可作为无创性的ACS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羧基末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的独立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2 位作者 李秀央 应奇峰 陈锦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80岁)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对423例高龄男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性激素和贫血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 目的探讨高龄(≥80岁)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对423例高龄男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性激素和贫血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高龄男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龄男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甲状旁腺素(β=1. 281,P=0. 001)、喝牛奶(β=-45. 882,P=0. 016)、雌二醇(β=-2. 306,P=0. 003)、服用钙剂(β=-64. 244,P=0. 008)、叶酸(β=-3. 719,P=0. 033)、室外运动(β=-53. 059,P=0. 028)和血钠(β=7. 421,P=0. 029)。结论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钠水平,提高血清叶酸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降低高龄男性血清CTX水平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末端交联 甲状旁腺素 血钠 高龄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胶原C末端肽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运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晓丽 张忠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87-89,19,共4页
关键词 C末端 检测方法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腹水Ⅲ型前胶原肽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旭 刘东屏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51-45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 ,尿 ,腹水 型前胶原肽 (P 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变化 ,同时进行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 目的 :探讨血 ,尿 ,腹水 型前胶原肽 (P P)联合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同步测定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变化 ,同时进行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测定。正常对照组中血 41例 ,尿 40例 ,均选自我院健康献血员 ;腹水 31例选自我院肾内科肾源性腹水患者。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尿、腹水中 P 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腹水中 P P含量明显高于血清及尿中 P P含量 ,P <0 .0 0 1;以 130μg/ L为临界值 ,计算其 95 %可信区间内其 P P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腹水 >血 >尿 ;血清 P P含量与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 ,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 ,差异显著 ,P <0 .0 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无论血、尿、腹水中 P P检测均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P P含量测定对诊断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价值 ,其血清含量变化在反映肝硬化、肝细胞坏死及肝功能损害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液 尿 腹水 检测 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羧基端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压药物治疗对心肌声学密度及Ⅲ型前胶原末端肽的影响
14
作者 杜乃立 贾芳 +1 位作者 杜瑞芝 郝恩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0,共1页
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们观察了应用苯那普利和(或)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声学密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NP)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末端 声学密度 血清Ⅲ 药物治疗 心肌 发性高血压患者 降压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与多项肝硬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建华 张健华 +3 位作者 吕斌彬 冯静霞 张然蓉 毛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 目的探讨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在肝病中的诊断意义及其与Ⅲ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LN)和甲胎蛋白(AF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测量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健康者(对照组)血清PICP、ColⅢ、LN和AFP的水平。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ColⅢ、LN和AF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病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r=0.997,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PICP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肝癌患者;血清PICP水平与LN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末端 层粘连蛋白 甲胎蛋白 肝炎 肝硬化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庄铭城 王小燕 林泽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 目的确定健康中国人群中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propeptide,PⅠNP)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参考区间。方法采用骨密度测定法测定骨密度正常的中国人群599份血清,建立参考区间。年龄组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结果在划分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的年龄组时,不同年龄组的总PINP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人群中,PⅠ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然后在中年后保持稳定。在女性人群中,与男性人群相似的下降趋势与50~59岁年龄组的急剧增加相似。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具有正常骨密度的中国男性和女性人群与年龄相关的PⅠNP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作用 片段 N-末端 参考值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及尿吡啶啉、血清Ⅰ型前胶原肽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震 程梅芬 贺凤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4,1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 6 0~ 70岁绝经后妇女 2 0例健康对照组、2 8例骨质疏松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密度及尿吡啶啉 (Pyridinoline ,PYD)、血清Ⅰ型前胶原肽 (Carboxy terminal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CP)的测定 ,经过比较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对 6 0~ 70岁绝经后妇女 2 0例健康对照组、2 8例骨质疏松组、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骨密度及尿吡啶啉 (Pyridinoline ,PYD)、血清Ⅰ型前胶原肽 (Carboxy terminalpropeptideoftypeIprocollagen,PICP)的测定 ,经过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18例骨质疏松伴骨折组患者的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显著低于 2 8例骨质疏松无骨折组。 46例骨质疏松患者的尿PYD、血PICP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由此提示绝经后妇女测量骨密度尤其是股骨上端的骨密度 ,结合骨吸收及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尿PYD、血PICP ,能更好地预测骨质疏松及提示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尿吡啶啉 血清i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姝玉 朱琦 +1 位作者 姜婷 周嘉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254,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5例RA女性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ⅠCT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5例RA女性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ⅠCT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的浓度,使用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影像学sharp评分评估骨侵蚀与狭窄程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并了解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情况。结果 RA疾病活动组ⅠCTP值明显高于RA疾病稳定组(P<0.01),在排除了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后,差异仍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清ⅠCTP值与局部骨侵蚀、狭窄评分呈正相关,与RA全身骨密度无相关性,而血清β-CTX值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局部骨侵蚀、狭窄评分无相关性。结论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是评价RA病情活动及局部骨丢失的有效辅助诊断指标,临床观察到ⅠCTP值明显升高时应积极使用RA病情控制药物以防治进一步关节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i型吡啶交联末端 骨密度 DAS28 Sharp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ⅠCP、PⅢNP水平对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胶原重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进嵩 陶剑虹 +6 位作者 蔡力 姜荣建 李春梅 孔洪 刘明江 舒燕 贺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ISA检测PⅠCP、PⅢNP水平及多普勒血流和组织超声检测各组E/e'比值;第12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测定各组标本胶原容积分数(CVF)和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组与LVH组比较PⅠCP、PⅢNP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E/e'比值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CVF明显升高(P<0.05)。PⅠCP、PⅢNP水平与E/e'比值呈正相关(P<0.05)。PⅠCP/PⅢNP比值与Ⅰ/Ⅲ胶原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PⅠCP、PⅢNP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心肌胶原重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 氨基 心力衰竭 舒张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爱玲 张红 +1 位作者 彭依群 廖二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T2DM)骨转换指标骨钙素(OC)、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CTX)及骨密度(B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28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及同期门诊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6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T2DM)骨转换指标骨钙素(OC)、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CTX)及骨密度(B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28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及同期门诊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6例和T2DM组82例,进一步分男女亚组(M-NGT,F-NGT,M-T2DM,F-T2DM)。ELISA测定血清中RBP4,OC,CTX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各部位BMD。结果:T2DM组无论男性或女性,lnRBP4与lnCTX均存在显著正相关(M-T2DM,r=0.564,P<0.01;F-T2DM,r=0.386,P=0.018),与lnOC不相关;校正年龄、吸烟、血肌酐清除率(CCr)、腰臀比后,M-T2DM的正相关仍显著(r=0.536,P<0.01),而F-T2DM组lnRBP4与lnCTX相关性消失(r=0.317,P=0.072)。NGT组,lnRBP4与lnOC及lnCTX无相关性;无论NGT组还是T2DM组,lnRBP4与各部位BMD均不相关。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RBP4可能与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尿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骨钙素 C-末端交联顶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